“錢荒”引發A股縮量調整

投資 私募 基金 經濟 華夏時報 2017-04-05
“錢荒”引發A股縮量調整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劉思希 北京報道

熱錢被硬生生地阻擋在了房地產市場之外,卻沒有衝進股市。

進入3月以來,經歷了一輪弱反彈的上證綜指在3200點附近橫盤已久,面對繼續上攻卻始終差一口氣,而股指出現的4連陰則讓本已焦灼的市場行情雪上加霜。3月31日,滬指報收於3222點,漲0.38%。

儘管市場普遍預期,一季度經濟有望延續去年四季度企穩回升的態勢。有多家機構均預測,一季度GDP增速或達6.8%。但實際上制約A股上行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資金面上,在央行變相加息、銀行季末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市場資金面再現緊張局面。正是這一隱憂導致大盤上攻底氣不足,因而出現震盪回落走勢。

就市場趨勢來看,多家機構認為,中短期A股市場將處於“上有頂、下有底”的區間震盪態勢。長期而言,A股仍然會有層出不窮的投資機會湧現。就投資偏好而言,隨著價值股的估值修復以及成長股的估值消化,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認為,成長股和價值股的投資機會變得更趨均衡。

“錢荒”的影響

在3月26日舉辦的博鰲論壇分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貨幣政策經過多年量化寬鬆,全球已到達週期尾部,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不再寬鬆。周小川還強調,貨幣政策也需要重新進行改變,變成比較審慎的貨幣政策。

對於央行來說,其更在意的是銀行體系的資金穩定性。從央行近期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節奏來看,維持資金面的平衡將是今年的主旋律。通俗講,就是在維持市場流動性基本夠用的情況下,不再如前兩年那樣輕易“放水”。這也就意味著,今年一些特殊時點如季末資金面短暫緊張也是正常,市場要逐漸習慣這一變化。

據Wind資訊消息表明,A股市場低迷、個股籌碼鬆動頻頻跳水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因素:

一是季末流動收緊。央行稱,隨著月末時點臨近,財政支出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衝央行逆回購到期後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央行已連續第5天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

二是次新股泡沫巨大。在顧忌監管動作進一步升級之下大面積潰敗,不僅對市場人氣造成重挫,更加速了資金的離場避險。

三是獲利盤迴吐,熱錢散夥加速悲觀情緒。技術面上,滬指走出四連陰這一罕見的下跌形態,對市場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情緒面悲觀加速了指數進一步探底。

四是債務危機連續爆發,尤其是近期企業債務危機連續爆發,引發對金融領域的擔憂情緒大幅上升。

五是張家港行復牌補跌預期形成,對次新銀行、次新券商等施壓,拖累老銀行股下挫。

六是宏觀數據回落。考慮到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對週期性行業將形成短期負面效應,數據將有回落。

實際上,這種情緒也直接體現到了相關數據上面,在資金面偏緊的情形下,3月減持金額大於增持金額,減持活躍度高。截至3月27日,減持金額為123.02億元(2月為126.21億元),增持金額為74.61億元(2月為82.98億元)。目前來看,市場人氣在震盪反覆的走勢中還沒有得到完全恢復,個股跌多漲少,投資者仍較為謹慎。

華泰期貨宏觀策略組分析師諸穎遠指出,近期兩市維持震盪整理,MPA考核下資金面依然以偏緊為主,流動性繼續對股指形成擾動。總體看,市場各板塊間輪動飛快且顯得雜亂無章,市場缺乏主流的交易邏輯,導致難以形成合力,短期仍需等待資金面壓力的充分釋放。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表示,近期銀行間出現一定程度的“錢荒”,可能跟季末MPA考核有關,但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總體相對有限。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次“錢荒”的程度還不算嚴重,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A股市場資金來源與銀行無直接關係,槓桿水平低且總體倉位中樞相比前兩三年要低,導致股市在短期具有相對強的抗跌性。隨著時間進入4月份,MPA考核的影響階段性結束,資金面在邊際上應該會迎來正面反應。

機構離場意願不強

近期多城市的地產調控收緊,多項金融去槓桿舉措出臺,外圍資金面也出現季末月末緊繃的情況,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A股的空頭情緒。不過,跟股市外部條件有所收緊逆反的是,公私募機構的活躍程度近期明顯提升,與前期相比,這些機構對外圍環境短期變化相對淡然,從更能把握的微觀確定性投資機會入手,尋找和握緊優質籌碼。

記者注意到,即使在市場行情不斷震盪的大背景下,投資機構離場意願不強。統計顯示,在去年至今的震盪市場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但多數公司去年卻出現了虧損。Wind數據顯示,在公佈年報數據的72家基金公司中,僅有四成公司旗下產品整體去年實現盈利,這也意味著多數基金投資者處於虧損之中。

私募也難獨善其身。根據私募排排網公佈的數據統計顯示,在自主發行的3067只股票策略型私募產品中,今年以來有1056只為負收益,收益最差的表現為-33.67%

不過,基金公司的發行熱情依然未減。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數量為322只,同比增79.89%;累計募集2773.56億份,同比也增長69%。

站在目前的時點來看,長信內需成長的基金經理認為,市場的利多因素有三點:其一,由於經濟復甦的慣性,上市公司特別是中上游的盈利好轉仍在持續;其二,在大類資產中,債券的“去槓桿”進程仍在持續,地產受到很強的調控政策打壓。無論從性價比還是短期政策來說,權益資產都是佔優的;其三,保險資金年初保費收入集中的配置需求也帶來一定增量。但一些不能忽視的負面因素仍然存在,如利率不斷在抬升,“大小非”近幾個月集中解禁,由於地產調控以及“去槓桿”的持續推進,經濟復甦面臨一定壓力,對市場整體估值有較大的壓制。

徐彪表示,今年在抑制資產泡沫的背景下,股市樓市暴漲暴跌概率進一步降低,但關鍵之處仍在於維繫市場的穩定性。不過,對於A股市場而言,雖然沒有大行情的預期,但在市場基本面回暖、技術面修復以及投資人氣回升等因素的影響下,實現階段性穩中有升的格局,還是可以有所期待的。

在富國天惠成長基金經理朱少醒看來,2017年市場的機會或許更多來自優質個股。從大類資產比較來看,在“資產荒”背景下,權益資產具有相對吸引力,以較長的時間區間來看,當前估值下依然能找到足夠數量的個股去追求企業成長帶來的回報。

編輯:嚴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