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

1、如何確定不同行業的合理估值?

在A股有個典型特點,就是不同行業通常會有不同的估值水平,而且這種估值水平會維持非常長的時間,時間長到我們認為這都是合理的。舉例來說,銀行業公司的長期PE水平都維持在10倍以下,而醫藥行業公司估值都在30倍以上。為什麼會呈現這種差異呢?是否存在本質原因呢?

自由現金流模型中有個公式,假設把淨利潤當做自由現金流,那麼P=EPS/(r-g)。其中:P=公司股價,EPS=下一年預期的每股收益,r=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貼現率),g=每股收益的增長率(永久性)。

那麼PE(市盈率)=P/EPS=1/(r-g)。也就是說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無關,而是由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和增長率決定。

假如你要求的收益率是10%,每股收益的永續增長率為6%,那麼PE=1/(10%-6%)=25倍,如果永續增長率為零,那麼PE=1/10%=10倍,如果要求的收益率是30%,那麼PE=1/(30%-6%)=4.16倍。

因此市盈率主要跟你要求的回報率R和永續增長率G有關。顯而易見的是,你要求的回報率R越高,那麼你可以買入的市盈率估值越低。如果大家要求的R是一樣的,都是10%,那麼區別就是G,醫藥行業作為常青藤行業,G可以大一些到6%,那麼合理估值就是25倍,而銀行業的永續增長基本是與GDP持平或者下降的,如果取1%,那麼合理估值就是11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消費公司的估值也比較高,因為G高。

不同行業的估值不同,表面看是由其眼前增速決定,本質是由其永續增長率決定的。

有小夥伴會質疑,很多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都是30%以上,甚至可以維持多年30%以上,那麼永續增長率可以取多少?在理論界,永續增長率的區間是0%-6%,極少有更高的永續增長率,這裡關鍵看行業。

2、如何判斷市場整體估值?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人說A股整體處於估值低估區域,值得投資,這種說法的依據無非是上證50估值多少倍,滬深300估值多少倍,處於歷史較低空間,這種說法靠譜嗎?如何理解呢?

看看具有百年曆史的美國證券市場,美國股票市盈率整體處於10-20倍的波動區間,平均在15倍,15倍左右的PE應該是市場估值的中值。為什麼是15倍呢,一種解釋是這對應6.7%的長期回報率,是無風險收益率(長期國債利率)基礎上加一點風險溢價構成的。所以當我們看整體估值時,完全是可以判斷市場的位置。

上證50指數由滬市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下圖是上證50的估值圖,可以看到2009年至今10年,PE在6.95-27.43之間波動,目前是9.9倍,處於分位置41.74%,中等偏低的位置。

"

1、如何確定不同行業的合理估值?

在A股有個典型特點,就是不同行業通常會有不同的估值水平,而且這種估值水平會維持非常長的時間,時間長到我們認為這都是合理的。舉例來說,銀行業公司的長期PE水平都維持在10倍以下,而醫藥行業公司估值都在30倍以上。為什麼會呈現這種差異呢?是否存在本質原因呢?

自由現金流模型中有個公式,假設把淨利潤當做自由現金流,那麼P=EPS/(r-g)。其中:P=公司股價,EPS=下一年預期的每股收益,r=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貼現率),g=每股收益的增長率(永久性)。

那麼PE(市盈率)=P/EPS=1/(r-g)。也就是說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無關,而是由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和增長率決定。

假如你要求的收益率是10%,每股收益的永續增長率為6%,那麼PE=1/(10%-6%)=25倍,如果永續增長率為零,那麼PE=1/10%=10倍,如果要求的收益率是30%,那麼PE=1/(30%-6%)=4.16倍。

因此市盈率主要跟你要求的回報率R和永續增長率G有關。顯而易見的是,你要求的回報率R越高,那麼你可以買入的市盈率估值越低。如果大家要求的R是一樣的,都是10%,那麼區別就是G,醫藥行業作為常青藤行業,G可以大一些到6%,那麼合理估值就是25倍,而銀行業的永續增長基本是與GDP持平或者下降的,如果取1%,那麼合理估值就是11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消費公司的估值也比較高,因為G高。

不同行業的估值不同,表面看是由其眼前增速決定,本質是由其永續增長率決定的。

有小夥伴會質疑,很多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都是30%以上,甚至可以維持多年30%以上,那麼永續增長率可以取多少?在理論界,永續增長率的區間是0%-6%,極少有更高的永續增長率,這裡關鍵看行業。

2、如何判斷市場整體估值?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人說A股整體處於估值低估區域,值得投資,這種說法的依據無非是上證50估值多少倍,滬深300估值多少倍,處於歷史較低空間,這種說法靠譜嗎?如何理解呢?

看看具有百年曆史的美國證券市場,美國股票市盈率整體處於10-20倍的波動區間,平均在15倍,15倍左右的PE應該是市場估值的中值。為什麼是15倍呢,一種解釋是這對應6.7%的長期回報率,是無風險收益率(長期國債利率)基礎上加一點風險溢價構成的。所以當我們看整體估值時,完全是可以判斷市場的位置。

上證50指數由滬市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下圖是上證50的估值圖,可以看到2009年至今10年,PE在6.95-27.43之間波動,目前是9.9倍,處於分位置41.74%,中等偏低的位置。

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看滬深300的估值區間8倍至31.38倍,當前值12.31倍,分位點為48.77%。

在看更具代表性的中證500,中證500指數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中證500的估值範圍是16.26倍至95.47倍,現在位於分位點9.83%,看似不高,但是絕對值較高。

從上證50、滬深300和中證500估值對比來看,市值越高,估值越低,上證50和滬深300的整體估值基本來到平均附近,滬深300估值雖然分位點低,但是絕對值還是蠻高的。

整體來看,現在市場主要公司估值合理偏低,畢竟我們是快速發展的經濟體。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做指數基金定投的朋友。

3、PEG

由於有些公司的淨利潤增速特別快,使用PE估值時會顯得很高,因此彼得·林奇發明了適合成長股投資的估值指標——PEG指標。這個指標的本質意義在於在市盈率一樣的前提下優先選擇淨利潤增速高的公司,或者在同樣的增長速度下選擇市盈率較低的公司。

PEG=市盈率(PE)/淨利潤增長率(G),這裡的PE個人認為選擇預期PE、滾動PE或者靜態PE都是可以的,主要是理解這個公式的含義。增長率的話個人認為選擇下一年度的增長率可能有點短,至少要選擇可預見未來2年的複合增長率。比如某股票的靜態市盈率為40,預期其未來2年利潤複合增速為40%,則PEG=40/40=1。

關於PEG有種大家幾乎公認的說法,當PEG=1時,股票價格合理;當PEG值<=0.5時,股票價格為明顯低估狀態;當PEG值>=2時,股票價格處於明顯高估狀態。

這種公認的說法也是有原因的。假設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40倍,看著很高,預計公司未來三年的淨利潤增速是40%,如果股價不漲的話,三年後市盈率是多少倍呢?T年每股收益1元,T+1年是1.4元,PE變成了28.57,T+2年是1.96,PE變成了20.40,T+3年是2.74元,PE變成了14.59。即使市盈率下降至30倍,股價也翻倍了。要是市盈率維持在40倍,那麼三年的收益率高達174%,所以成長股投資收益幾乎是最高的。

騎馬要騎最狂的馬,喝酒要喝最烈的酒,買股票就要買成長最快的股票。

而很多人剛剛接觸到PEG,看到某某股票,一季度的增速是300%,現在市盈率是60倍,那PEG=60/300=0.2,是不是很低估,以為撿到了寶,可以買買買!殊不知關鍵在於盈利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盈利的穩定性。如果公司的盈利是不穩定的,談不上用PEG估值,比如週期性明顯的公司,盈利的穩定性才是PEG投資的核心。

可預測性。可預測性的含義在於企業要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比較方便準確的預測公司的未來盈利。

所以很多估值看起來簡單,務必瞭解其內涵,靈活運用。這兩年很多成長股的典範這兩年都遇到了成長的煩惱,老闆電器、網宿科技等等,大家可以學習相關案例。

4、戴維斯雙擊

有一種投資方法比PEG收益率還高,其原則是在低市盈率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從而賺取企業成長和估值提升的雙重收益。這就是江湖中無數投資者為其傾倒缺鮮有成功案例的“戴維斯雙擊”。

楊天南先生的書《戴維斯王朝》有記錄,戴維斯1950年時買入保險股,此時PE只有4倍,每股收益為1美元,10年後保險股的PE已達到18倍,每股收益為8美元。換句話說,戴維斯4美元買入,“8×18美元”的價格賣出,戴維斯雙擊就是這麼風騷。

A股市場由於估值一直比較高,戴維斯雙擊的例子不多。不過這兩年的白馬股行情都可以理解為戴維斯雙擊:股價漲幅遠大於盈利漲幅,其他漲幅全靠估值提升。

貴州茅臺2014年盈利154億元,2019年預計盈利429億,漲了2.78倍,股價由90塊漲到了1000塊,超過10倍,所以估值從10倍提升到目前的35倍左右。

招商銀行2014年盈利559億,2019年預計盈利909億,漲了1.62倍,股價由10塊漲到了37塊,漲了3.7倍,所以估值從5倍到現在11倍左右。

所以感謝戴維斯。

當然,A股戴維斯雙殺的太多了,你們猜猜看,現在漲起來的白馬,哪些會遇到雙殺?

5、三年一倍估值法

如果說PEG和戴維斯雙擊是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會,同時風險可能比較高,那麼市盈率還有哪些穩健的用法呢?

初善君這裡在介紹一種三年一倍的估值法,三年一倍的話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看似不高,其實差不多高達25%,這個收益率水平非常牛了。

假設一家公司未來三年淨利潤增長約25%,同時公司估值較低(什麼叫較低,大概率就是低於20倍),那麼三年後,估值不變的話,基本就是三年一倍了。如果估值在有所提升,那麼三年不止一倍。

這種方法的關鍵就在於公司本身估值低,成長性穩定且還好

肯定有人會說,哪有這種好事呢?其實市場上這種機會很多,關鍵是要去尋找。

比如有一家公司2019年、2020年年預計收入增長34%和29%,淨利潤預計增長30%和26%,該公司目前滾動市盈率只要14倍。

"

1、如何確定不同行業的合理估值?

在A股有個典型特點,就是不同行業通常會有不同的估值水平,而且這種估值水平會維持非常長的時間,時間長到我們認為這都是合理的。舉例來說,銀行業公司的長期PE水平都維持在10倍以下,而醫藥行業公司估值都在30倍以上。為什麼會呈現這種差異呢?是否存在本質原因呢?

自由現金流模型中有個公式,假設把淨利潤當做自由現金流,那麼P=EPS/(r-g)。其中:P=公司股價,EPS=下一年預期的每股收益,r=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貼現率),g=每股收益的增長率(永久性)。

那麼PE(市盈率)=P/EPS=1/(r-g)。也就是說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無關,而是由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和增長率決定。

假如你要求的收益率是10%,每股收益的永續增長率為6%,那麼PE=1/(10%-6%)=25倍,如果永續增長率為零,那麼PE=1/10%=10倍,如果要求的收益率是30%,那麼PE=1/(30%-6%)=4.16倍。

因此市盈率主要跟你要求的回報率R和永續增長率G有關。顯而易見的是,你要求的回報率R越高,那麼你可以買入的市盈率估值越低。如果大家要求的R是一樣的,都是10%,那麼區別就是G,醫藥行業作為常青藤行業,G可以大一些到6%,那麼合理估值就是25倍,而銀行業的永續增長基本是與GDP持平或者下降的,如果取1%,那麼合理估值就是11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消費公司的估值也比較高,因為G高。

不同行業的估值不同,表面看是由其眼前增速決定,本質是由其永續增長率決定的。

有小夥伴會質疑,很多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都是30%以上,甚至可以維持多年30%以上,那麼永續增長率可以取多少?在理論界,永續增長率的區間是0%-6%,極少有更高的永續增長率,這裡關鍵看行業。

2、如何判斷市場整體估值?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人說A股整體處於估值低估區域,值得投資,這種說法的依據無非是上證50估值多少倍,滬深300估值多少倍,處於歷史較低空間,這種說法靠譜嗎?如何理解呢?

看看具有百年曆史的美國證券市場,美國股票市盈率整體處於10-20倍的波動區間,平均在15倍,15倍左右的PE應該是市場估值的中值。為什麼是15倍呢,一種解釋是這對應6.7%的長期回報率,是無風險收益率(長期國債利率)基礎上加一點風險溢價構成的。所以當我們看整體估值時,完全是可以判斷市場的位置。

上證50指數由滬市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下圖是上證50的估值圖,可以看到2009年至今10年,PE在6.95-27.43之間波動,目前是9.9倍,處於分位置41.74%,中等偏低的位置。

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看滬深300的估值區間8倍至31.38倍,當前值12.31倍,分位點為48.77%。

在看更具代表性的中證500,中證500指數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中證500的估值範圍是16.26倍至95.47倍,現在位於分位點9.83%,看似不高,但是絕對值較高。

從上證50、滬深300和中證500估值對比來看,市值越高,估值越低,上證50和滬深300的整體估值基本來到平均附近,滬深300估值雖然分位點低,但是絕對值還是蠻高的。

整體來看,現在市場主要公司估值合理偏低,畢竟我們是快速發展的經濟體。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做指數基金定投的朋友。

3、PEG

由於有些公司的淨利潤增速特別快,使用PE估值時會顯得很高,因此彼得·林奇發明了適合成長股投資的估值指標——PEG指標。這個指標的本質意義在於在市盈率一樣的前提下優先選擇淨利潤增速高的公司,或者在同樣的增長速度下選擇市盈率較低的公司。

PEG=市盈率(PE)/淨利潤增長率(G),這裡的PE個人認為選擇預期PE、滾動PE或者靜態PE都是可以的,主要是理解這個公式的含義。增長率的話個人認為選擇下一年度的增長率可能有點短,至少要選擇可預見未來2年的複合增長率。比如某股票的靜態市盈率為40,預期其未來2年利潤複合增速為40%,則PEG=40/40=1。

關於PEG有種大家幾乎公認的說法,當PEG=1時,股票價格合理;當PEG值<=0.5時,股票價格為明顯低估狀態;當PEG值>=2時,股票價格處於明顯高估狀態。

這種公認的說法也是有原因的。假設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40倍,看著很高,預計公司未來三年的淨利潤增速是40%,如果股價不漲的話,三年後市盈率是多少倍呢?T年每股收益1元,T+1年是1.4元,PE變成了28.57,T+2年是1.96,PE變成了20.40,T+3年是2.74元,PE變成了14.59。即使市盈率下降至30倍,股價也翻倍了。要是市盈率維持在40倍,那麼三年的收益率高達174%,所以成長股投資收益幾乎是最高的。

騎馬要騎最狂的馬,喝酒要喝最烈的酒,買股票就要買成長最快的股票。

而很多人剛剛接觸到PEG,看到某某股票,一季度的增速是300%,現在市盈率是60倍,那PEG=60/300=0.2,是不是很低估,以為撿到了寶,可以買買買!殊不知關鍵在於盈利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盈利的穩定性。如果公司的盈利是不穩定的,談不上用PEG估值,比如週期性明顯的公司,盈利的穩定性才是PEG投資的核心。

可預測性。可預測性的含義在於企業要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比較方便準確的預測公司的未來盈利。

所以很多估值看起來簡單,務必瞭解其內涵,靈活運用。這兩年很多成長股的典範這兩年都遇到了成長的煩惱,老闆電器、網宿科技等等,大家可以學習相關案例。

4、戴維斯雙擊

有一種投資方法比PEG收益率還高,其原則是在低市盈率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從而賺取企業成長和估值提升的雙重收益。這就是江湖中無數投資者為其傾倒缺鮮有成功案例的“戴維斯雙擊”。

楊天南先生的書《戴維斯王朝》有記錄,戴維斯1950年時買入保險股,此時PE只有4倍,每股收益為1美元,10年後保險股的PE已達到18倍,每股收益為8美元。換句話說,戴維斯4美元買入,“8×18美元”的價格賣出,戴維斯雙擊就是這麼風騷。

A股市場由於估值一直比較高,戴維斯雙擊的例子不多。不過這兩年的白馬股行情都可以理解為戴維斯雙擊:股價漲幅遠大於盈利漲幅,其他漲幅全靠估值提升。

貴州茅臺2014年盈利154億元,2019年預計盈利429億,漲了2.78倍,股價由90塊漲到了1000塊,超過10倍,所以估值從10倍提升到目前的35倍左右。

招商銀行2014年盈利559億,2019年預計盈利909億,漲了1.62倍,股價由10塊漲到了37塊,漲了3.7倍,所以估值從5倍到現在11倍左右。

所以感謝戴維斯。

當然,A股戴維斯雙殺的太多了,你們猜猜看,現在漲起來的白馬,哪些會遇到雙殺?

5、三年一倍估值法

如果說PEG和戴維斯雙擊是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會,同時風險可能比較高,那麼市盈率還有哪些穩健的用法呢?

初善君這裡在介紹一種三年一倍的估值法,三年一倍的話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看似不高,其實差不多高達25%,這個收益率水平非常牛了。

假設一家公司未來三年淨利潤增長約25%,同時公司估值較低(什麼叫較低,大概率就是低於20倍),那麼三年後,估值不變的話,基本就是三年一倍了。如果估值在有所提升,那麼三年不止一倍。

這種方法的關鍵就在於公司本身估值低,成長性穩定且還好

肯定有人會說,哪有這種好事呢?其實市場上這種機會很多,關鍵是要去尋找。

比如有一家公司2019年、2020年年預計收入增長34%和29%,淨利潤預計增長30%和26%,該公司目前滾動市盈率只要14倍。

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這種公司市場上其實很多,關鍵還是對公司行業的理解,對財報的熟悉和認可,和堅持不懈的學習鑽研精神。

在學習了財報之後,搞得定一切套路,然後懂一點點市盈率,加上對公司、行業的理解,不賺錢怪誰呢?

喜歡作者的可以點贊,關注下,喜歡漲停回馬槍的可以直接留言。

"

1、如何確定不同行業的合理估值?

在A股有個典型特點,就是不同行業通常會有不同的估值水平,而且這種估值水平會維持非常長的時間,時間長到我們認為這都是合理的。舉例來說,銀行業公司的長期PE水平都維持在10倍以下,而醫藥行業公司估值都在30倍以上。為什麼會呈現這種差異呢?是否存在本質原因呢?

自由現金流模型中有個公式,假設把淨利潤當做自由現金流,那麼P=EPS/(r-g)。其中:P=公司股價,EPS=下一年預期的每股收益,r=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貼現率),g=每股收益的增長率(永久性)。

那麼PE(市盈率)=P/EPS=1/(r-g)。也就是說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無關,而是由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和增長率決定。

假如你要求的收益率是10%,每股收益的永續增長率為6%,那麼PE=1/(10%-6%)=25倍,如果永續增長率為零,那麼PE=1/10%=10倍,如果要求的收益率是30%,那麼PE=1/(30%-6%)=4.16倍。

因此市盈率主要跟你要求的回報率R和永續增長率G有關。顯而易見的是,你要求的回報率R越高,那麼你可以買入的市盈率估值越低。如果大家要求的R是一樣的,都是10%,那麼區別就是G,醫藥行業作為常青藤行業,G可以大一些到6%,那麼合理估值就是25倍,而銀行業的永續增長基本是與GDP持平或者下降的,如果取1%,那麼合理估值就是11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消費公司的估值也比較高,因為G高。

不同行業的估值不同,表面看是由其眼前增速決定,本質是由其永續增長率決定的。

有小夥伴會質疑,很多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都是30%以上,甚至可以維持多年30%以上,那麼永續增長率可以取多少?在理論界,永續增長率的區間是0%-6%,極少有更高的永續增長率,這裡關鍵看行業。

2、如何判斷市場整體估值?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人說A股整體處於估值低估區域,值得投資,這種說法的依據無非是上證50估值多少倍,滬深300估值多少倍,處於歷史較低空間,這種說法靠譜嗎?如何理解呢?

看看具有百年曆史的美國證券市場,美國股票市盈率整體處於10-20倍的波動區間,平均在15倍,15倍左右的PE應該是市場估值的中值。為什麼是15倍呢,一種解釋是這對應6.7%的長期回報率,是無風險收益率(長期國債利率)基礎上加一點風險溢價構成的。所以當我們看整體估值時,完全是可以判斷市場的位置。

上證50指數由滬市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下圖是上證50的估值圖,可以看到2009年至今10年,PE在6.95-27.43之間波動,目前是9.9倍,處於分位置41.74%,中等偏低的位置。

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看滬深300的估值區間8倍至31.38倍,當前值12.31倍,分位點為48.77%。

在看更具代表性的中證500,中證500指數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中證500的估值範圍是16.26倍至95.47倍,現在位於分位點9.83%,看似不高,但是絕對值較高。

從上證50、滬深300和中證500估值對比來看,市值越高,估值越低,上證50和滬深300的整體估值基本來到平均附近,滬深300估值雖然分位點低,但是絕對值還是蠻高的。

整體來看,現在市場主要公司估值合理偏低,畢竟我們是快速發展的經濟體。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做指數基金定投的朋友。

3、PEG

由於有些公司的淨利潤增速特別快,使用PE估值時會顯得很高,因此彼得·林奇發明了適合成長股投資的估值指標——PEG指標。這個指標的本質意義在於在市盈率一樣的前提下優先選擇淨利潤增速高的公司,或者在同樣的增長速度下選擇市盈率較低的公司。

PEG=市盈率(PE)/淨利潤增長率(G),這裡的PE個人認為選擇預期PE、滾動PE或者靜態PE都是可以的,主要是理解這個公式的含義。增長率的話個人認為選擇下一年度的增長率可能有點短,至少要選擇可預見未來2年的複合增長率。比如某股票的靜態市盈率為40,預期其未來2年利潤複合增速為40%,則PEG=40/40=1。

關於PEG有種大家幾乎公認的說法,當PEG=1時,股票價格合理;當PEG值<=0.5時,股票價格為明顯低估狀態;當PEG值>=2時,股票價格處於明顯高估狀態。

這種公認的說法也是有原因的。假設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40倍,看著很高,預計公司未來三年的淨利潤增速是40%,如果股價不漲的話,三年後市盈率是多少倍呢?T年每股收益1元,T+1年是1.4元,PE變成了28.57,T+2年是1.96,PE變成了20.40,T+3年是2.74元,PE變成了14.59。即使市盈率下降至30倍,股價也翻倍了。要是市盈率維持在40倍,那麼三年的收益率高達174%,所以成長股投資收益幾乎是最高的。

騎馬要騎最狂的馬,喝酒要喝最烈的酒,買股票就要買成長最快的股票。

而很多人剛剛接觸到PEG,看到某某股票,一季度的增速是300%,現在市盈率是60倍,那PEG=60/300=0.2,是不是很低估,以為撿到了寶,可以買買買!殊不知關鍵在於盈利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盈利的穩定性。如果公司的盈利是不穩定的,談不上用PEG估值,比如週期性明顯的公司,盈利的穩定性才是PEG投資的核心。

可預測性。可預測性的含義在於企業要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比較方便準確的預測公司的未來盈利。

所以很多估值看起來簡單,務必瞭解其內涵,靈活運用。這兩年很多成長股的典範這兩年都遇到了成長的煩惱,老闆電器、網宿科技等等,大家可以學習相關案例。

4、戴維斯雙擊

有一種投資方法比PEG收益率還高,其原則是在低市盈率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從而賺取企業成長和估值提升的雙重收益。這就是江湖中無數投資者為其傾倒缺鮮有成功案例的“戴維斯雙擊”。

楊天南先生的書《戴維斯王朝》有記錄,戴維斯1950年時買入保險股,此時PE只有4倍,每股收益為1美元,10年後保險股的PE已達到18倍,每股收益為8美元。換句話說,戴維斯4美元買入,“8×18美元”的價格賣出,戴維斯雙擊就是這麼風騷。

A股市場由於估值一直比較高,戴維斯雙擊的例子不多。不過這兩年的白馬股行情都可以理解為戴維斯雙擊:股價漲幅遠大於盈利漲幅,其他漲幅全靠估值提升。

貴州茅臺2014年盈利154億元,2019年預計盈利429億,漲了2.78倍,股價由90塊漲到了1000塊,超過10倍,所以估值從10倍提升到目前的35倍左右。

招商銀行2014年盈利559億,2019年預計盈利909億,漲了1.62倍,股價由10塊漲到了37塊,漲了3.7倍,所以估值從5倍到現在11倍左右。

所以感謝戴維斯。

當然,A股戴維斯雙殺的太多了,你們猜猜看,現在漲起來的白馬,哪些會遇到雙殺?

5、三年一倍估值法

如果說PEG和戴維斯雙擊是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會,同時風險可能比較高,那麼市盈率還有哪些穩健的用法呢?

初善君這裡在介紹一種三年一倍的估值法,三年一倍的話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看似不高,其實差不多高達25%,這個收益率水平非常牛了。

假設一家公司未來三年淨利潤增長約25%,同時公司估值較低(什麼叫較低,大概率就是低於20倍),那麼三年後,估值不變的話,基本就是三年一倍了。如果估值在有所提升,那麼三年不止一倍。

這種方法的關鍵就在於公司本身估值低,成長性穩定且還好

肯定有人會說,哪有這種好事呢?其實市場上這種機會很多,關鍵是要去尋找。

比如有一家公司2019年、2020年年預計收入增長34%和29%,淨利潤預計增長30%和26%,該公司目前滾動市盈率只要14倍。

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這種公司市場上其實很多,關鍵還是對公司行業的理解,對財報的熟悉和認可,和堅持不懈的學習鑽研精神。

在學習了財報之後,搞得定一切套路,然後懂一點點市盈率,加上對公司、行業的理解,不賺錢怪誰呢?

喜歡作者的可以點贊,關注下,喜歡漲停回馬槍的可以直接留言。

在股市裡三年一倍離我們有多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