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未來2年高淨值人士更愛保險

投資 保險 經濟 基金 金融界 2017-06-25

6月20日,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這是繼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四度合作後,雙方第五次就內地高端私人財富市場所做的權威研究。

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已達到158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市場規模十年增長五倍,持續釋放可觀的增長潛力和巨大的市場價值。伴隨十年經濟發展,高淨值人群創富方式更趨多元,代際傳承和企業創新推動人群結構進一步變化,他們的投資行為也呈現出“心態更成熟、眼界更開闊、考量更長遠”的特徵。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私人銀行服務已深入人心,高淨值人群對私人銀行服務的信任和依賴度進一步加深。中資銀行在積極加大境外市場戰略投入以強化跨境聯動服務平臺的同時,進一步探索境內高端財富管理的差異化服務模式,領先的私人銀行品牌表現出顯著的聚合效應。

報告基於大量的一手調研和嚴謹的統計學模型,在中國私人銀行業迎來十週年之際,對國內私人財富市場、高淨值人群投資態度和行為特點以及私人銀行業競爭態勢進行了深入研究。

報告指出,居民創富擁有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一代企業家的人群佔比明顯下降,二代繼承人和職業金領的比例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約90%的高淨值人士晉升高端富裕人群時間不足十年,其中更有約70%是在最近五年致富。從2006年的18萬人躍升至2016年的158萬人,高淨值人群規模十年間翻了三番,這相當於過去十年間,每天有接近400張“新面孔”躋身千萬級以上財富人群。相比之下,人均可投資資產僅小幅上升約10%。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背景下,知識和創新成為愈發重要的財富助推器,市場的推動和約束力量逐步增強,創富的機遇和守富的風險必然共存,財富流動性日益增強。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和沿海地區仍是私人財富的重要聚集地。但是,從財富增速的角度看,近年來大量的創富機遇並不僅限於一線城市和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中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重點省份先後成為高淨值人群規模增長的領頭羊,這無不顯示我國經濟增長逐漸由一線城市及東南沿海核心區域向全國拓寬的態勢。考慮到政策傾斜的持續利好和深入實施,未來社會資源和資金投入將加速流向“一帶一路”沿線省份、長江經濟帶及京津冀區域,上述地區的財富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全國財富區域分佈有望更均衡。

對於2017年的展望,報告指出對股票市場持相對樂觀的態度,相對看好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私募證券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互聯網金融產品、黃金投資這些投資品種;看平房地產市場、現金及存款;對傳統的融資類信託產品、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和境外投資則略為謹慎。

出於分散風險的首要目的,境外資產配置仍集中在現金、股票及債券;預期未來保險、房產及股票比例將上升從資產配置的類別來看,由於對境外市場的瞭解有限,高淨值人士的境外資產配置仍然集中在儲蓄和現金、股票和債券類產品等主流投資類別;而資產規模越大的高淨值人士境外資產配置越為分散。

未來1-2年,受訪的高淨值人士對境外資產以分散風險、保值為主的訴求沒有太大變化,故而對保險及投資性房地產等相對保值的品種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偏好。在本次訪談中,不少高淨值人士表示,由於對境外市場的不熟悉,目前會更偏向於投向一些“看得懂”的投資品種,而對於複雜結構產品投資仍然較為謹慎。

新華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