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
"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01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


保險很重要。


因為,見過太多的因病致貧,太多的大病眾籌嘛。


可買一款真正實惠、划算,把錢花到刀刃上的好保險,談何容易?!


保險產品太多,很多保險名詞不光晦澀難懂,上萬字起步的保險條款,也讓人望而卻步。

再有,過往的保險市場,基本被幾大保險公司壟斷。


產品設計得:貴而複雜。


以銷售為目的代理人機制,是無力驅動代理人做保險科普的。反而讓他們,趨向賣貴的、並不實用的保險給客戶。


當然,這還源於很多代理人本身,並不懂保險。甚至為促成保單,胡亂承諾。


以至於:


大家對保險形成刻板印象,就是:水太深,看不懂。


坑太多。


其實,整個保險市場,基礎險種就五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年金險。


其餘,各類看起來非常複雜的保險產品:


都是在這幾種險的基礎上:


互相混搭、功能疊加與捆綁。


來讓保單看起來保得全。


實際上,這是保險公司:把保單賣更高、把單客消費做高的一種手段


具體是怎麼個搭法呢?


我給市場上所有險,及對應的功能,都做了個表格:

為看得清,我特意做了兩個表:

簡表


"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01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


保險很重要。


因為,見過太多的因病致貧,太多的大病眾籌嘛。


可買一款真正實惠、划算,把錢花到刀刃上的好保險,談何容易?!


保險產品太多,很多保險名詞不光晦澀難懂,上萬字起步的保險條款,也讓人望而卻步。

再有,過往的保險市場,基本被幾大保險公司壟斷。


產品設計得:貴而複雜。


以銷售為目的代理人機制,是無力驅動代理人做保險科普的。反而讓他們,趨向賣貴的、並不實用的保險給客戶。


當然,這還源於很多代理人本身,並不懂保險。甚至為促成保單,胡亂承諾。


以至於:


大家對保險形成刻板印象,就是:水太深,看不懂。


坑太多。


其實,整個保險市場,基礎險種就五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年金險。


其餘,各類看起來非常複雜的保險產品:


都是在這幾種險的基礎上:


互相混搭、功能疊加與捆綁。


來讓保單看起來保得全。


實際上,這是保險公司:把保單賣更高、把單客消費做高的一種手段


具體是怎麼個搭法呢?


我給市場上所有險,及對應的功能,都做了個表格:

為看得清,我特意做了兩個表:

簡表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簡表,就突出了價格:

直接對照價格,是不是更直觀?!

詳表:



"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01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


保險很重要。


因為,見過太多的因病致貧,太多的大病眾籌嘛。


可買一款真正實惠、划算,把錢花到刀刃上的好保險,談何容易?!


保險產品太多,很多保險名詞不光晦澀難懂,上萬字起步的保險條款,也讓人望而卻步。

再有,過往的保險市場,基本被幾大保險公司壟斷。


產品設計得:貴而複雜。


以銷售為目的代理人機制,是無力驅動代理人做保險科普的。反而讓他們,趨向賣貴的、並不實用的保險給客戶。


當然,這還源於很多代理人本身,並不懂保險。甚至為促成保單,胡亂承諾。


以至於:


大家對保險形成刻板印象,就是:水太深,看不懂。


坑太多。


其實,整個保險市場,基礎險種就五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年金險。


其餘,各類看起來非常複雜的保險產品:


都是在這幾種險的基礎上:


互相混搭、功能疊加與捆綁。


來讓保單看起來保得全。


實際上,這是保險公司:把保單賣更高、把單客消費做高的一種手段


具體是怎麼個搭法呢?


我給市場上所有險,及對應的功能,都做了個表格:

為看得清,我特意做了兩個表:

簡表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簡表,就突出了價格:

直接對照價格,是不是更直觀?!

詳表: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點開大圖更清晰)


看懂這個表格,你至少在保險界,能跑贏80%的人。


02


這張表,怎麼看:


1)看險種。


險種,對應產品類型,與保障內容看。


這幾列對應看,你就能知道:


你買的保險,歸類於哪個大險種裡。


你肯定,想不到:你本來要買個保大病的保險結果人家是以“壽險”為主險的產品。


比如平安福、國壽福、金佑人生,及很多人喜歡給孩子買的智能星,都是“終身壽險”為主險,重疾險只作為附加險被賣出去。


當然,這其實誰為主險並不是那麼重要:


最主要:要看保障內容。


以重疾險為主險的產品,也有必帶身故責任的。


比如:華夏常青樹2015,及剛做完產品調整的光大永明-達爾文超越者。都是重疾必須捆綁壽險的產品。


但有意思的是:


你會發現,同樣都是重疾+身故保障重疾險為主險的產品(比如達爾文超越者),就比“壽險”為主險的產品(國壽福),便宜很多


以30歲男/投保50萬/保終身/繳費30年,來測算:


前者價格在8000左右;後者要到11000.


所以,目前保險市場:


非常不透明。


同樣的保障內容,不同的公司承保,換個花樣設計,價格會相差30%-40%。


這裡,還想要提一句:


重疾險目錄裡,還有:重疾險+兩全險的組合。


其實,這種險,還有一種表達方式是:兩全險為主險,重疾險為附加險的搭配。但本質都一樣,就是傳說中比較坑的返還型保險。


2)看價格。


除了萬能險、年金險等的理財險,你想交多少就交多少。


沒人強迫。其他帶保障功能類的產品,都是保險公司事先核算好了價格給你買。


看價格,對應產品、保障內容及產品特點。


你就能明白:


為什麼有的保險產品價格動不動過萬。


同樣的保額,同樣的想保個大病。


不同的產品,做了不同的功能疊加,價格能翻上2、3倍


按照我們往常的邏輯,什麼東西價格貴、功能多了,應該更好。但在保險界,很畸形,越是貴的、越是功能多的,越是坑大:


買純重疾險,50萬保額:5000塊就能搞定。


買捆綁終身壽險的重疾險


50萬保額,8000起步。且重疾、身故,只能二賠一。

分紅險:重疾、身故、分紅,三個功集為一體,保費2萬/年(金佑人生2018,19650元/年)


買返還型重疾險:1萬2起步。


但這類險,卻重疾、身故、返還,只能三賠一。

得了重疾,身故沒得賠,錢也沒得返;要賠身故,首先你得別生病;要返還,你80歲/88歲前必須不能生病、也不能死。


才能返。

否則是沒有返的。


如果選那種到期返保額的,比如招商信諾-安享康健:


30歲/男,投保50萬,繳20年(坑的是,這款險只有20年的繳費期)每年保費24420元/年。


請問,有幾個家庭能承受得起:

單個人2萬多的保費?!


為什麼大牌公司,重疾件均理賠額,80%都在10萬以下。是真心,沒幾個人能每年花上萬,甚至要好幾萬,去買保險?


沒那麼多預算怎麼辦?


那隻能降低保額。像招商信諾這款產品5000塊,也就只能買10萬保額。


就問你坑不坑?


這裡實在是無力再吐槽返還險的坑,想要詳細的解析,去看我們之前寫的文:一文說清楚,返還型保險的坑

3)看評級(推薦指數)。


a 表格裡,5星就是我們最推薦的產品類型。


彙總一下,就這麼幾種:


純保重疾的重疾險:以30歲/男/繳30年的條件做測算,50萬保額,基本價格在5000元/年。


定期壽險:50萬保額,價格800左右/年。


百萬醫療險:保額300萬,保費300塊;


意外險:保額50萬,保費200塊(小蜜蜂158塊)。


這些險種是否能解決我們一生:疾病、意外、身故拖垮家庭的風險?


我做了個我們人生的風險對照表:



"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01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


保險很重要。


因為,見過太多的因病致貧,太多的大病眾籌嘛。


可買一款真正實惠、划算,把錢花到刀刃上的好保險,談何容易?!


保險產品太多,很多保險名詞不光晦澀難懂,上萬字起步的保險條款,也讓人望而卻步。

再有,過往的保險市場,基本被幾大保險公司壟斷。


產品設計得:貴而複雜。


以銷售為目的代理人機制,是無力驅動代理人做保險科普的。反而讓他們,趨向賣貴的、並不實用的保險給客戶。


當然,這還源於很多代理人本身,並不懂保險。甚至為促成保單,胡亂承諾。


以至於:


大家對保險形成刻板印象,就是:水太深,看不懂。


坑太多。


其實,整個保險市場,基礎險種就五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年金險。


其餘,各類看起來非常複雜的保險產品:


都是在這幾種險的基礎上:


互相混搭、功能疊加與捆綁。


來讓保單看起來保得全。


實際上,這是保險公司:把保單賣更高、把單客消費做高的一種手段


具體是怎麼個搭法呢?


我給市場上所有險,及對應的功能,都做了個表格:

為看得清,我特意做了兩個表:

簡表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簡表,就突出了價格:

直接對照價格,是不是更直觀?!

詳表: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點開大圖更清晰)


看懂這個表格,你至少在保險界,能跑贏80%的人。


02


這張表,怎麼看:


1)看險種。


險種,對應產品類型,與保障內容看。


這幾列對應看,你就能知道:


你買的保險,歸類於哪個大險種裡。


你肯定,想不到:你本來要買個保大病的保險結果人家是以“壽險”為主險的產品。


比如平安福、國壽福、金佑人生,及很多人喜歡給孩子買的智能星,都是“終身壽險”為主險,重疾險只作為附加險被賣出去。


當然,這其實誰為主險並不是那麼重要:


最主要:要看保障內容。


以重疾險為主險的產品,也有必帶身故責任的。


比如:華夏常青樹2015,及剛做完產品調整的光大永明-達爾文超越者。都是重疾必須捆綁壽險的產品。


但有意思的是:


你會發現,同樣都是重疾+身故保障重疾險為主險的產品(比如達爾文超越者),就比“壽險”為主險的產品(國壽福),便宜很多


以30歲男/投保50萬/保終身/繳費30年,來測算:


前者價格在8000左右;後者要到11000.


所以,目前保險市場:


非常不透明。


同樣的保障內容,不同的公司承保,換個花樣設計,價格會相差30%-40%。


這裡,還想要提一句:


重疾險目錄裡,還有:重疾險+兩全險的組合。


其實,這種險,還有一種表達方式是:兩全險為主險,重疾險為附加險的搭配。但本質都一樣,就是傳說中比較坑的返還型保險。


2)看價格。


除了萬能險、年金險等的理財險,你想交多少就交多少。


沒人強迫。其他帶保障功能類的產品,都是保險公司事先核算好了價格給你買。


看價格,對應產品、保障內容及產品特點。


你就能明白:


為什麼有的保險產品價格動不動過萬。


同樣的保額,同樣的想保個大病。


不同的產品,做了不同的功能疊加,價格能翻上2、3倍


按照我們往常的邏輯,什麼東西價格貴、功能多了,應該更好。但在保險界,很畸形,越是貴的、越是功能多的,越是坑大:


買純重疾險,50萬保額:5000塊就能搞定。


買捆綁終身壽險的重疾險


50萬保額,8000起步。且重疾、身故,只能二賠一。

分紅險:重疾、身故、分紅,三個功集為一體,保費2萬/年(金佑人生2018,19650元/年)


買返還型重疾險:1萬2起步。


但這類險,卻重疾、身故、返還,只能三賠一。

得了重疾,身故沒得賠,錢也沒得返;要賠身故,首先你得別生病;要返還,你80歲/88歲前必須不能生病、也不能死。


才能返。

否則是沒有返的。


如果選那種到期返保額的,比如招商信諾-安享康健:


30歲/男,投保50萬,繳20年(坑的是,這款險只有20年的繳費期)每年保費24420元/年。


請問,有幾個家庭能承受得起:

單個人2萬多的保費?!


為什麼大牌公司,重疾件均理賠額,80%都在10萬以下。是真心,沒幾個人能每年花上萬,甚至要好幾萬,去買保險?


沒那麼多預算怎麼辦?


那隻能降低保額。像招商信諾這款產品5000塊,也就只能買10萬保額。


就問你坑不坑?


這裡實在是無力再吐槽返還險的坑,想要詳細的解析,去看我們之前寫的文:一文說清楚,返還型保險的坑

3)看評級(推薦指數)。


a 表格裡,5星就是我們最推薦的產品類型。


彙總一下,就這麼幾種:


純保重疾的重疾險:以30歲/男/繳30年的條件做測算,50萬保額,基本價格在5000元/年。


定期壽險:50萬保額,價格800左右/年。


百萬醫療險:保額300萬,保費300塊;


意外險:保額50萬,保費200塊(小蜜蜂158塊)。


這些險種是否能解決我們一生:疾病、意外、身故拖垮家庭的風險?


我做了個我們人生的風險對照表:



為什麼你的保費動不動過萬?!一張表看明白


你會發現:


人生的大風險,疾病、意外、身故,就靠這些單純保障類的、又賣得便宜的險種就解決了。


b這裡,為什麼又把一直吐槽收益太低、流動性太差的教育金、養老險,又放上來呢?


如果大人失業/家庭破產,孩子教育、養老,真正是一種風險


流動性差,反而是一種優點。


為什麼這麼說?


什麼人有破產風險。


不是那些兢兢業業上班的人,而是:

創業家庭、個體戶、生意人,這種收入波動,大起大落的人。這種人群破產,就不僅說是錢沒了,還有可能是負債。


因此,為孩子留一筆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教育金,就很有用。


還有一點是:

現在離婚率這麼高,擔心婚變。雙方離婚了,一方不管孩子。那麼,也可用買教育金的方式,為孩子留一筆錢。


當然,為什麼買養老險也是這種道理,就是為了在波動中,尋求一種穩定的現金流。


收益是其次。


也就是,錢多不多沒關係,關鍵是:每個月都有、且穩定(不用擔心孩子給不給養老)。


如果是這種需求,當然也可以。


總之,核心一點是:


必須在保障做足之後,且有抗某類風險的剛需,買教育金、年金險才是好選擇。


否則,買銀行理財、國債收益率都高啊。


c推薦指數裡,2星、3星及一般不推薦的產品都比較雞肋。


除非某特定人群,比如愛生病的人群,對小額住院醫療、門診醫療比較有需求。

一般小風險,我都建議自己扛。


錢花在刀刃上,去抵禦大風險;


至於捆綁終身壽險、要不是逼不得已,是不推薦買的。

這種逼不得已,比如其他優秀的產品,都核保不通過。則可以試試這種,貴的保險看是否核保有通融的餘地。


03


最後說點啥呢?


其實,精華全在那張表裡。


如果你不知道,一款保險到底是什麼保險,買得值不值。在這個表裡對照:價格,和保障內容看。


基本,就能大概的知道:


這款保險到底值不值,有沒有些水分了。


如果記不住,就收藏起來。


當然,還有個事實,你可能不知道:


整個保險業,從2016年才開始有保障類產品的開發。2016年以前,都是返還型、分紅型保險為主流的保險產品。


也就是,那些稱:


80%、90%的人,都買錯了保單”,看起來“標題黨”了的說法。


可能,一點都沒誇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