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列強繼續承認滿清王室在中國的統治。

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1872年4月,最後一支太平天國隊伍、石達開餘部李文彩覆滅於貴州,危及江南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得以完全結束。

在內外大亂之後,清王朝終於獲得了短暫的安定。1861年,6歲的愛新覺羅·載淳登基,改年號“同治”,直到1875年19歲時去世,這段時間恰恰是清代國力有所恢復、社會比較安穩的年代,因此也被稱為“同治中興”。

同治皇帝在6歲時登基,在他10歲的時候(1866年),對太平天國的勝利和對西方國家的妥協,使清廷獲得了一息喘息之機。於是大家想起來,這位被兩位太后垂簾聽政的小皇帝,還沒有結婚呢。

自入關以來,清代有五位皇帝是年幼即位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以及兩歲登基、六歲退位的宣統。成婚後登基的皇帝,只需要將原來的嫡福晉冊立為皇后,正位中宮,但未婚而適齡的皇帝則需要進行完備周詳的大婚典禮。

有了康熙四年的婚禮成例,大家心裡對怎麼準備皇帝大婚都有一些譜,這些事務極其繁雜。很快,宮中就動起來了。為了給小皇帝提前準備大婚用的瓷器,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籌款十三萬兩白銀在景德鎮恢復曾經在雍正、乾隆年間紅極一時的御窯廠,大婚用瓷先燒起來吧。

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人知道皇后會是誰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一)同治大婚用瓷:晚清瓷器的高峰

御窯廠恢復後,立刻接到了重大任務。

按《江西巡撫劉坤一為重新燒造同治皇帝大婚瓷器奏摺》,同治6年6月,“準內務府繡活處移知,上傳預備皇后前需用瓷器活計,共圓琢器一萬餘件,限七年內燒齊解京。”

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大婚禮用瓷畫樣由造辦處確定,內務府發往景德鎮。畫樣是燒造各花色瓷器的依據,包含有釉色、紋飾、器物種類和燒造件數等要求。這一批的畫樣主要是碗樣,通過碗樣再製作其他的同系列器物。我們可以理解為一份詳細的“訂單”。下面是一部分畫樣: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一年裡,景德鎮御窯廠就燒製出所需要的大部分瓷器。同治八年,共燒造完成同治大婚用瓷一萬餘件。同治九年到同治十一年間發生了數次賠補,終於克竟全功。

從畫樣可以看出,景德鎮為同治大婚所燒造的瓷器大多為器類有杯、盤、碟、碗、盒、渣鬥、勺等日用器,為求喜慶尊貴,釉色品種主要為紅(黃)地粉彩,不少飾以雙喜字,底部的款識為“燕喜同和”、“長春同慶”等,也有的直接為“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長春同慶”款識的瓷器,未知是否為慈禧太后所特意燒造,當時她正住在長春宮。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還有一些特殊的瓷器,比如下面這件粉彩歲朝嬰戲果盤。它包含“吉慶有餘”、“太平有象”、“五福獻壽”、“五子奪魁”、“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吉祥主題,令人懷疑它是不是用在洞房中的……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同治大婚用瓷往往成套燒製,以黃(紅)地粉彩為主的14個釉色品種均包含有多種器物組合,同種花色一燒就燒一個系列,比如董健麗在《同治大婚瓷研究》中整理出的: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其中的碗、盤、碟、水仙奩和花盆又分為多種規格,比如260件碗,分別為海碗40件、大碗40件、中碗40件、湯碗40件、飯碗60件、懷碗40件。盤則有五寸盤、七寸盤和九寸盤之分,碟有二寸五碟、三寸碟和四寸碟之分。這些富麗華貴的成套瓷器頗能體現出當時皇家的法度和氣象。我們可以看看黃地粉彩梅鵲紋的系列瓷器,這一圖案有“喜上梅(眉)梢”之意: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下面是紅地描金“囍”字紋系列瓷器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故宮博物院有同治皇帝大婚禮用瓷、皇后大妝奩用瓷和“燕喜同和”款瓷器共3019件。大約四五十年前,有一小部分同治大婚用瓷曾調撥出去,因此我們也可以在湖北省博物館等其他博物館中欣賞到這些喜慶吉祥的皇家瓷器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黃地粉彩梅鵲盤,湖北省博物館藏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黃地粉彩世襲蝴蝶盤,湖北省博物館藏

關於同治時期重開御窯廠、燒造大婚用瓷,還有一個故事。

吳士鑑在《清宮詞》中有首詩:“官磁採釉重康熙,汝定哥均不足奇。敕取宮燈明似鏡,御窯尚有舊人知”,根據下方的“注”,可知御窯廠曾受命按照宮中的舊樣製作宮燈罩,“其質潔白光透,中含花紋,勝於玻璃”。但上上下下沒人能做,只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工人,家裡有本記錄製造之法的藏書。御窯廠花了重金買到這本書,按照書中記載的法子,才造了出來。可見當時御窯廠也常接到“高難度”的任務。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青花御窯廠圖版,道光,首都博物館藏

這些瓷器一共花了多少錢呢?根據記載,同治皇帝的大婚用瓷一項用銀至18464兩有餘,為燒造皇后用瓷也用銀25980多兩(見王光堯《同治大婚用瓷:晚清家國時事的一個縮影》)。如果按照一萬餘件來核算的話,每一件瓷器的平均成本為四兩銀子左右

(二)帝后衣冠:忙壞了織造府

除了瓷器以外,還有一個需要提前準備的重要事項,就是服裝

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時,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曹雪芹家不過是一個江寧織造,怎麼如此豪闊,康熙下江南六次,有四次住在了曹家。那麼,同治大婚之前,需要江南的這些織造們加緊發揮的時刻到了。因為帝后們一件衣服的準備時間,很可能要一兩年,它的成本能達到300兩白銀——夠賈府吃15次螃蟹宴的。

同治大婚前六七年,小皇帝大約十歲出頭的時候,大婚服飾的織辦工作就開始了

清代皇帝結婚,其嫁妝準備與民間不同。不需要女方籌辦嫁妝,而是宮內自行準備,然後把嫁妝從孃家抬進皇宮。同治皇后的嫁妝裡,僅四季衣服就有280餘件,涵蓋重大典禮所穿的禮服、吉慶節日所穿的吉服和日常穿著的便服,就這還不含冠帽、鞋襪等等。

冠帽鞋襪、首飾、皮裘類基本與織造們無關,宮中的造辦處等自會製造或購置,但各色服飾和麵料是需要江寧織造、蘇州織造與杭州織造這江南三織造共同負責的。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江寧織造博物館

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初十日,造辦處發江南織造的服飾設計圖樣“紅單一件、畫樣二十六張”,包含緙繡朝袍、朝褂、龍袍、龍褂、氅衣等服飾,耗時兩年多,在同治八年(1869年)九月織辦完成。蘇州織造德壽則自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起負責皇帝及皇后的朝袍、朝褂、朝裙等活計,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方告完工。德壽自述稱“工程浩大,限期甚緊,招募民匠幾及千人,城鄉分設局、所……”,可見完成皇家交代的任務,著實辛苦。(見倪曉一《打開同治皇帝大婚禮的衣箱》,中國檔案報,2014年11月14日)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江南織造廣順為大婚活計起解日期事奏摺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同治皇帝

這些皇帝、皇后的服裝工藝極其繁難。倪曉一說,一件杏黃直徑地紗兩面納繡五彩全洋金龍朝袍(隨石青護肩、袖頭、接袖1份),因為大量採用納繡的刺繡技法,需要淨繡36方5寸,光是繡匠即耗費547.5工,這一件朝袍的工料銀達314兩3錢9分2釐。

而蘇州織造局為皇后織造的一件杏黃兩面透緙五彩勾金全金龍朝袍(隨石青護肩、袖頭、接袖1份),主要使用“緙絲”技法。“緙絲”的織造過程極其細緻,立體感強,色彩華麗,織理精美,只是美則美矣,卻極其耗費勞力。緙絲49方共合緙絲匠980工,每件工料銀合309兩6錢6釐。僅一件衣服就如此耗時耗工,何況除了朝袍、朝褂,織造們還要供應大量賞賜用的服飾、衣料,德壽聲稱“招募民匠幾及千人”,就這,織辦事務也只能堪堪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婚典禮前完成,也就可以理解了。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明黃實地紗繡綠竹枝女單衣,清代同治皇后日常所穿用便服,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華貴的衣服,大約並沒有被穿過多少次。1872年,同治大婚,1874年底,同治去世。緊接著,1875年3月,同治皇后阿魯忒氏去世。這些豪華的服裝就這樣完成了它們短暫的使命——很可能穿戴它們的時間,還不如準備它們的時間長。

(三)金銀器:富貴逼人

為大婚所準備的,怎麼能少了金銀器呢?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上面這件銀“囍”字盒,蓋面正中位置就是一個很大很顯眼的“囍”,側面則有團“壽”字。清代金器往往在器底鏨刻年款、重量的銘文,如果是民間作坊製作、宮廷採購回來的金銀器,可能還有承做作坊的戳記。這件為同治大婚所準備的銀盒足底就有銘文:“同治十一年二兩平重七兩三錢四分”。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這一件金鏨花雙喜圓壽字茶碗展出於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它的口徑達到9.6釐米,系捶揲成型,碗腹裝飾有“囍”和團“壽”字。器底銘文為“同治十一年二兩平重七兩四錢一分”。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提爐是皇家鹵簿儀仗中的代表器物,系焚香之物。《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方聞隱隱鼓樂之聲。一對對鳳翣龍旌,雉羽宮扇,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可見金提爐是皇帝后妃出行儀仗中必備之物。

這件金雲龍紋提爐也見於故宮博物院珍寶館。提爐分為爐杆、爐鏈和爐三部分,爐蓋有鏤空八卦紋,爐身有三獸耳,下置三象首,底部刻陽文楷書“同治十一年八成金二兩平重一百十一二兩九錢”。值得注意的是在爐杆上有非常醒目的“囍”,可見也是為同治大婚所制。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四)籌備了六年,終於結上婚了

即使不從同治五年景德鎮御窯廠的復建開始算起,到了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慈安和慈禧兩位皇太后就明確下旨,由恭親王奕訴和戶部尚書寶鋆共同負責同治皇帝婚禮籌備了。這時候同治皇帝滿打滿算不過14歲,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畢業吧

籌備事宜如火如荼,但直到三年之後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才開始確定皇后人選。在入宮備選的滿蒙大臣女兒裡,慈禧太后中意的是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而慈安太后中意的是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阿魯忒氏同治選擇了比他大兩歲的阿魯忒氏

三月初三日,慈安、慈禧皇太后發出慈諭:

皇帝沖齡踐祚,於今年十有一年,允宜擇賢作配,正位中宮,以輔君德而襄內治。茲選得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阿魯忒氏淑慎端莊,著立為皇后。(《宮中檔·同治大婚紅檔》卷二十七)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阿魯忒氏

相比於花了五六年時間準備的瓷器和服飾,確定阿魯忒氏為皇后之後,同治大婚的真正過程也就半年時間——七月二十六日納采,之後是大徵禮,皇后父母獲得黃金百兩、銀五千兩、金茶筒一、銀茶筒一、銀盆一、緞五百匹、布千匹、甲冑一副及冬夏朝衣,皇后祖父獲得緞百匹、布二百匹、鞍轡四副。

九月十四日冊立皇后禮九月十五日(1872 年 10 月 16 日)為奉迎禮,即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這位皇帝此時16歲

那一天,阿魯忒氏穿著繡龍鳳長袍、手拿兩個蘋果,乘鳳輿至乾清宮,四個福晉攙著她邁過火盆,寓意蒸蒸日上,到了洞房坤寧宮之後,她跨過門口的黃銅鍍金鑲嵌寶石喜鞍,鞍下是她拿過的兩個蘋果,寓意平平安安(見張世芸:《同治大婚禮儀》,《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1期)。下圖為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的第七冊《皇后鳳輿入宮圖》,可以藉以設想阿魯忒氏入宮的情景。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皇后鳳輿入宮圖

看看同治皇帝16歲時的奢華大婚,是清朝的“中興”還是迴光返照?

局部放大圖

可是她沒有蒸蒸日上,也沒有平平安安。剛入宮的她,身處威嚴華貴的宮廷之中,也許有些忐忑,也許有些激動。她一定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最後的兩年半了,她將在22歲時死去。

再下一次在紫禁城中再舉行皇帝的大婚,是在17年後的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這時慈安太后已經去世八年,沒有人能夠制衡慈禧的威權了。在慈禧的直接安排下,光緒與他並不喜歡的葉赫那拉·靜芬成婚,這就是隆裕皇后

光緒皇帝的大婚儀式並不如同治皇帝隆重,不過,隆重不隆重又有什麼區別呢?清朝的喪鐘早就敲響了……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