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者認為,車載社交通訊用最少的功能來滿足用戶的需求;質疑者擔心,未來如何增加服務以構建商業生態,將是真正難題

"

支持者認為,車載社交通訊用最少的功能來滿足用戶的需求;質疑者擔心,未來如何增加服務以構建商業生態,將是真正難題

車載社交通訊究竟有多大需求?

《財經》記者 王斌斌 | 文 施智樑 | 編輯

“小明發來一條消息,你是否需要接聽?”當愛人坐在副駕或者老闆坐在後座時,好友或者同事發來一條微信語音,作為駕駛員的你會按下接聽鍵嗎?

在互聯網汽車剛誕生之時,很多人就已經開始好奇“微信啥時候可以上車”?千呼萬喚始出來,在8月底的重慶智博會上,微信車載版正式在長安汽車上進行首次演示,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通過微信車載版向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發去微信,並進行語音通話。

短短2天之後,斑馬網絡與上汽集團、中國移動聯合發佈了新的車載工具——車信,對其的定位不只是車載即時通信工具,更是要做“面向出行場景的輕社交體驗”。

微信這樣的軟件,它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一種即時通訊工具,包括手機、電腦等各個終端的用戶可以事實交流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軟件。微信車載版和車信的誕生,讓入口多了一個——車輛。它們上車後,車載系統具備了即時通訊與社交功能,可以多方實時互動,不妨暫且都稱為車載社交通訊工具。

車信背後是阿里巴巴與中國移動,而微信早已是騰訊的王牌產品。兩大巨頭先後入局,這意味車載社交通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智能網聯競爭的新戰場。

然而駕駛員真的需要車載社交通訊嗎?車載社交通訊短期做減法是必須的,用更簡單、實用和安全的功能吸引用戶,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如何做加法,去構建更大的生態,製作更大的蛋糕,是一道更有趣的考題。

車載即時通訊的時代來了?

“張小龍團隊想到一個本質問題,用戶在開車的時候應不應該用微信?”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8年5月的時候就談論過“微信上車”的事宜,如何在車上安全使用微信,純語音交互是目前技術條件下的必然的選擇。

早在8月官方的微信車載版正式推出之前,部分國內傳統自主品牌車企或者新造車企已經讓微信“上車”。

在2018年底,《財經》記者體驗過一家新造車企業的“車載微信”,並非官方發佈,但該項目的負責人表示是經過騰訊授權的。當時體驗的功能本質上是一個車載的微信網頁版,登陸之後進行通訊。

在功能方面,車上接收微信沒有什麼問題,語音可以直接播放,文字的話,是機器轉化成語音後播放。而作為手機端的用戶來說,他只能收到司機回覆的語音,該語音還是以mp3文件的形式發送到手機上。駕駛者使用相對便利,但另一端好友的使用體驗並不是很好。當時未開放體驗語音通話功能,去年應該還未開發成熟。

8月26日,在重慶舉辦的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騰訊公司聯合長安汽車對微信車載版進行了首次公開展示。在發佈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通過微信車載版向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發去微信,並進行語音通話。

而就在兩天後的浙江烏鎮,另一款車載社交通訊工具也緊跟著發佈。在8月28日的上汽榮威RX5 MAX發佈會上,斑馬網絡CEO郝飛發佈了由他們聯合上汽、中國移動共同開發的車信。

在8月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財經》記者體驗了車信,操作略顯複雜,目前車主端是通過“上汽榮威”APP進入,主界面有車信入口,添加好友之後,就可以進行消息的收發和語音通話,非車主好友,目前必須要下載該APP進行註冊,才能夠完成信息的交流。

據斑馬高管告訴《財經》記者,基於和中國移動的合作,未來也可以將信息通過短信的方式發送給非註冊用戶。

在8月28日,阿里巴巴成為斑馬第一大股東。車信背後是阿里巴巴與中國移動,而微信早已是騰訊的王牌產品。兩大巨頭先後入局,這意味車載社交通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智能網聯競爭的新戰場。

剛需還是偽需求?

很多人對車載即時通訊軟件提出了質疑,尤其是部分車企人士,他們對《財經》記者表示,“這是司機真正需要的功能嗎?”

第一個疑慮還是安全性和必要性之間的矛盾。

車企其實也頗為矛盾,既希望微信車載版或者車信這樣的“概念”對他們的銷量有助力,增加科技感,也多一個賣點,但也會覺得微信到車裡面不安全。

鍾翔平表示,採用全語音交互結合方向盤控制按鍵的方式,讓用戶眼不離開前方道路,手不離開方向盤,就能實現微信消息的收發和通話,最大程度避免駕駛者分心。

但是最大程度避免仍然是加大了駕駛員分心的可能,車輛行駛的第一要務是安全,有多少緊急的事情是要通過微信的方式溝通,電話溝通可以解決。

現在增加的通訊功能,讓駕駛員可能被更多更高頻的信息所幹擾。

原來只有電話,頻率不會高,現在在駕駛過程中,可能一兩分鐘就彈出一個消息提醒,增加行車風險。但如果選擇關閉或者只聽重要聯繫人,那車載即時通訊的意義何在呢?

另一個質疑是隱私。

“關於隱私的重要性,社交是每個個人擁有的,不應該產生隱私的困擾。第一我們是本地不做任何通訊存儲,然後車的賬號和駕駛員的變更、駕車賬號都會自動退出,我們也會讓車內要不要播放出他收到的消息,這是駕駛員本人去確認,而並不是直接將用戶的消息直接讀出來,這都是保護用戶的隱私。”鍾翔平針對隱私問題如此表態。

誠然,車輛可以設置消息提醒,但我們仍舊可以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上級臨時搭車,突然收到一條同事的微信,你們平時也會吐槽調侃領導,領導也會聽到提示,你會打開嗎?無論是否打開,似乎都略顯尷尬。

當然,司機可以通過藍牙耳機的方式保護隱私,不過回覆語音也只能暫緩,私下解決。另一方面,戴上耳機,車上其他人可能就不能聽車載音樂等功能。

到底在爭奪什麼?

微信也好,車信也好,它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一種即時通訊工具,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軟件。這些工具上車時,很多人曾糾結過應該將其表述為哪一種,在此做一個非官方的概念界定:車載社交通訊工具。

從目前的兩款官方發佈的軟件來看,騰訊短期來看是更願意做減法,就是一款即時通訊工具。

查看未讀消息、發送消息、以及語音通話,這是微信車載版目前僅有的三個駕駛環境中最常用的功能。

而車信從願景上來看,是一種“加法”。郝飛將其表述為“這是我們在社交領域的一次全新的嘗試”,不只是為駕駛打造的即時通訊工具,願景是融合更多的生態來打造面向出行場景的輕社交體驗。

但從功能上來看,目前的車信和微信車載版幾乎沒有差異,同時更像是一個車載飛信。

目前它暫時沒有獨立的APP,反而只是一個附屬功能,在行車安全的基礎上,如何基於位置讓場景發生關聯,基於信息建立分享平臺,基於互動產生群體共鳴,車信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基於這樣的車載通訊或者社交平臺,汽車智能網聯的參與者們希望建立起平臺或者生態圈,是各家的最終目標,其中最重要的資源是數據,獲取數據的鑰匙則是“賬號體系”。

鍾翔平告訴《財經》記者,騰訊的思路和方法最主要就是微信賬號體系,強調通過這個賬號體系來加深對“人”的認識,進而保障內容和服務體驗更加貫穿一致。而車企方面,他們可以和騰訊的賬號進行綁定,從而具備對用戶服務的貫穿。“社交型帳號是最重要的核心帳號。”

也就是說,騰訊推出微信車載版瞄準的並不只是即時通訊或者社交,關鍵是把它最強大的社交賬號“微信”和車企、車輛綁定,進而打通更多服務,幫助構建起一個“生態車聯網”。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認為,汽車這個硬件和微信等軟件都是在解決“連接”問題,作為溝通的工具,有微信、飛信,這樣信、那樣信,其實這些東西並不是說從技術的層面上,所有的連接只能用微信,沒有這回事。但“這個時代是一個開放、融合、不斷向前奔跑的過程,產生出更好的體驗你就有錢花。”

頗為有趣的是,在車信發佈前的這個採訪中,譚本宏提到了“飛信”,2天后,中國移動參與的被市場視為“車載飛信”的車信發佈。

相較於著眼賬號體系、已經擁有數億用戶的騰訊,如果車信只是作為一個系統的附屬功能參與競爭,哪怕今後有了獨立APP或者可以直接發送短信給好友,或許仍會被很多用戶視為“雞肋”,如何擴大用戶基數也是更大的難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