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青海人最值得關注的6件事!

1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轉交我省第二十批群眾信訪舉報材料78件

2017年8月29日11時40分,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轉交我省第20批群眾信訪舉報材料共78件。其中西寧市37件,海東市18件,海西州6件,海南州5件,海北州7件,玉樹州1件,黃南州4件。中央環保督察組重點關注2件。其中海東市1件、海西州1件。截至目前,共接到群眾信訪舉報1438件。

2第十八屆青洽會總結大會召開 8家央企與青海簽訂1925億元戰略合作協議

距離第十八屆青洽會順利閉幕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但青洽會帶給青海的發展動力源源不斷。8月29日,省經信委召開第十八屆青洽會總結大會,會議充分肯定了第十八屆青洽會所取得的成績,對今後發展提出了要求,並要求提高站位辦好明年青洽會。

第十八屆青洽會開展了開閉幕式系列活動、主題活動、專題活動、投資活動四大類50餘項活動,同步舉辦第四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首次全省連續7天168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這一系列活動,為青洽會不斷賦予了新內涵、拓展了新的外延、放大了新的效應。8家央企與青海簽訂了總金額1925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有3000餘家國內外企業進行了洽談對接,舉辦了36場投資推介洽談活動,共簽訂各類合作項目353項,簽約金額達1865億元。

青洽會,一成不變的是每年都如期而至,變化的是,年年有新意、屆屆有創新。今年青洽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變中求新、變中求進、從整體謀劃,為提升青洽會區域影響力和品牌效應注入了無限生機。青洽會作為全省年度最重要的經貿文化活動,引資規模逐年擴大,活動內容愈加豐富,在招商成果聚合、新興業態聚焦、高精產品聚集、學術研討聚智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這些突出成果在第十八屆青洽會得到了集中體現。

辦好明年青洽會,要提高站位,著眼全局,在落實“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推動“四個轉變”方面深化研究,緊緊圍繞省委關於“深入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融入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努力將青海建成向西開放的戰略通道、商貿物流樞紐、中藥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的要求,謀劃項目、組織活動、提升論壇、放大效果。努力使第十九屆青洽會成為青海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展示窗口,努力把十九屆青洽會辦成展示綠色發展成果、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凝聚“四個轉變”合力的經貿文化盛會。

3世界自然遺產聯通世界 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開通衛星互聯網

8月29日下午,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衛星通信固定站正式啟用,標誌著青藏高原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實現了互聯網通信,世界自然遺產真正與世界聯通。

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海拔4500米,建設人員克服了高原反應、低溫等困難,經過為期一週的施工建設和調試,衛星通信固定站已實現預期功能,正式投入使用。衛星固定站啟用後,實現了保護站內覆蓋寬帶通信網絡WiFi,站內及周邊約500米半徑範圍內基礎移動通信、互聯網訪問、視頻監控、衛星電視等功能,巡山隊員或志願者等可隨時與外界進行互聯網通信,動植物保護工作的相關信息、數據、視頻將可以實時進行傳輸。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在中國四大無人區中,首先實現了寬帶互聯網通信零的突破。

可可西里管理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長羅延海介紹說,自1997年成立可可西里保護站至今,巡山工作的通訊經歷了口傳—無線電臺—車載電臺—衛星電話的過程。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今天可可西里實現了衛星通信互聯網接入,不僅讓我們的通訊費用大大下降,更重要的是可可西里實現與世界的互聯網連接,增強了我們用互聯網的方式遠程巡山的手段,改變了之前落後或者說原始的巡山方式,減少了人力物力,在屋子裡就可以掌控一些信息,提高工作效率,這在以前我們想也不敢想。

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通信固定站是由中國電信集團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天海世界衛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協同衛星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聯合捐贈和援建。根據規劃,隨著後期的建設實施,將實現區內保護站、觀測點、人員主要聚集點及路線的通信覆蓋,為巡山、救援等提供通信保障,以及動植物的監測、環境監測等應用,逐步實現“智慧可可西里”的構想。

4西北規模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在我省投產

今年以來,全省裝備製造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全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其中,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正式投產就是一大亮點,這不僅是西北規模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也標誌著我省可自產超高壓交聯電力電纜。

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正式投產,這不僅使我省可自產超高壓交聯電力電纜,也是延伸電解鋁等產業鏈的重要途徑。我省能夠自產中高壓乃至超高壓交聯電力電纜,並研發生產出適合高海拔地區的高海拔耐寒光伏電纜、新能源充電樁電纜、耐腐蝕鋁合金導線等差異化新產品。

經過多年建設,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逐步顯現。此次投產的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依託青海的資源及產業優勢,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完善園區產業鏈條,併為我省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作為電纜生產企業,原材料成本佔到總成本的八成以上,而物流成本也是擠壓電纜產品利潤空間的重要因素。當前,青海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需要大量電力電纜產品,而青海的銅冶煉、電解鋁等產業基礎使得企業可以就地購買原材料,這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選擇落戶青海,在西北地區率先生產中高壓電力電纜、超高壓交聯電力電纜等10大類50多個系列700多種規格的電線電纜產品。此外,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青海正在從祖國的內陸變成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電力電纜產品可立足青海,輻射西北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為了開拓新興市場,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與上海電纜研究所合作研發適合高海拔地區的新產品。此次投產的一期項目投資1.7億元,正在加緊建設的二期項目投資5億元,可生產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壓交聯電纜產品,是國內最高電壓等級的電力電纜產品。

5青海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邊督邊改要求 138人被問責

我省堅決貫徹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關於追責問責工作的要求,堅持邊督邊改,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有關規定,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截至8月28日,全省各市(州)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的案件開展問責,處理138人。其中,縣處級35人,鄉科級73人,其他30人;通報39人、誡勉56人、黨紀處分38人、政紀處分7人、組織處理4人。現將4起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案例一:西寧市大通縣寶庫鄉黨委政府、縣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在邊督邊改工作中責任意識不強,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問題。

2017年8月10日,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轉辦群眾信訪舉報,反映大通縣寶庫鄉塔家村水藻灘村水源地養殖雞鴨魚汙染水源問題。經調查,問題屬實,縣委、縣政府安排縣農牧和扶貧開發局會同寶庫鄉限期整改。寶庫鄉在協助縣農牧和扶貧開發局進行整改工作中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措施不到位,未按時限完成整改任務,造成不良影響。2017年8月16日,經縣紀委研究並報縣委同意,決定給予寶庫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吳曉鍾黨內警告處分;給予縣農牧和扶貧開發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常勝黨內警告處分;給予寶庫鄉黨委書記車賢仁誡勉談話。

案例二:海東市互助縣環保局、塘川鎮政府對違法排汙企業監管整治不力、履職不到位問題。

2017年8月13日,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轉辦群眾信訪舉報,反映互助縣塘川工業園區8家已被縣環保部門查封的洗滌廠夜間偷著生產,鍋爐環保設施不完善問題。經調查,問題屬實,非法排汙企業系青海三鑫建材有限公司洗滌車間。互助縣環保局於2017年8月8日就對該公司依法查封關停,但未查封全部設備、未採取斷電措施。8月13日21時,縣政府環境違法整治檢查組到該洗滌車間檢查時,發現40多臺大型洗衣機和排放不達標的鍋爐仍在違規運行,產生的汙水直排塘川河。互助縣環保局、塘川鎮因措施不力、履職不嚴,致使該企業違法生產排汙。互助縣紀委決定,給予縣環保局副局長費雲章行政警告處分;給予縣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葉發生黨內警告處分;給予塘川鎮副鎮長李永平誡勉談話;對縣環保局幹部柯浩青、何淑萍進行批評教育。

案例三:海東市平安區部分鄉鎮黨委政府和森林公安部門在禁牧保護中監管缺失、履職不力問題。

2017年8月13日,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轉辦群眾信訪舉報,反映平安區巴藏溝鄉政府管理不嚴,有個別村民在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保護區偷偷放牧問題。經調查核實,古城鄉、巴藏溝鄉、洪水泉鄉對禁牧工作重視不夠,區森林公安局和沙溝林業派出所相關人員履職不到位,導致群眾在禁牧保護區放牧,造成生態環境被破壞。區委研究決定,免去區森林公安局局長賈金花局長職務。區紀委研究決定,分別給予巴藏溝鄉副鄉長馬曉雲、洪水泉鄉副鄉長馬海成、古城鄉副鄉長魏佔君誡勉談話;給予沙溝林業派出所所長黃多本行政警告處分。

案例四:柴達木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蘭保護分區存在違規開墾土地、非法開採地下水問題。

截至2017年5月,柴達木梭梭林自然保護區都蘭保護分區存在非法開墾土地57976.29畝、非法開採地下水建設灌溉機井118眼的問題。2017年8月,海西州委、州政府、州紀委分別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了責任追究。責成都蘭縣委、縣政府、州林業局向州委州政府作出深刻檢查,並在全州範圍內予以通報;責令時任都蘭縣委書記張紀元(現任州政協副主席)、都蘭縣委書記焦勝章、縣長馬永安向州委作出深刻檢查;給予州水利局局長韓青霖(時任都蘭縣副縣長)黨內警告處分;給予木裡煤田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馬生全(時任都蘭縣副縣長)黨內警告處分;給予都蘭縣副縣長郭貴恩黨內警告處分;給予都蘭縣政協副主席、縣水利局局長李久業行政警告處分;給予都蘭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馬志康行政警告處分;給予州林業局調研員王國志(時任州林業局副局長)黨內警告處分;給予州水產養殖場場長鄭澤(時任州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黨內警告處分;給予州森林公安局局長李長遠黨內警告處分。對哇沿水庫管理局黨支部書記、局長蘇耀鴻(時任都蘭縣水利局黨組書記)予以誡勉;對都蘭縣政協副主席、巴隆鄉黨委書記楊存青予以誡勉。責成州民宗委副主任仁青才讓(時任都蘭縣副縣長)、都蘭縣宗加鎮黨委書記劉軍向州委作出深刻檢查。責成都蘭縣委、縣紀委對負有責任的其他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6草畜聯動生態發展 種養雙贏增收有道 我省全力推進糧改飼試點成效顯現

2015年,農業部確定西寧市湟源縣、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為糧改飼試點縣。兩年多來,省農牧廳將此項工作列入重點改革臺賬,作為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營造氛圍,全力推動,糧改飼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省農牧廳總畜牧師王會林介紹,通過兩年的實踐,證明糧改飼政策順應了我省農牧業發展的新形勢,有力拉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實現了種養雙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深受各地和農牧民歡迎,並取得四方面的顯著成效。

——促進生態改善。糧改飼人工飼草基地建設緩解了天然草場放牧壓力,遏制了天然草場生態惡化。三縣天然草原產草量由原來的190.5公斤/畝提高到了253.17公斤/畝以上,草原植被覆蓋度由65%提高到了85.28%以上。飼草青貯大幅減少秸稈焚燒粉塵對環境的汙染。同時,飼草過腹轉化還田,用於青貯飼料種植,減少化肥用量40%以上。

——促進種養循環。以糧改飼為推手,種養結合、草畜聯動的“草—養—肥—草”的循環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扶持3縣68家大中型規模養殖場開展了糞汙資源化利用配套設施建設,建成大型有機肥加工廠4家。通過2年試點建設,低產田為主的傳統“糧、經”二元結構模式,逐步調整成“糧、經、飼”三元結構。3縣種植結構由2014年的48:46:6調整為2016年的41:45:10。

——促進增產增效。據調查,原年產奶6噸左右的奶牛飼餵青貯玉米後,日均產奶量增加3公斤。肉牛飼餵青貯玉米後,日增重提高約0.4公斤,出欄時間縮短30天以上,飼料成本降低900元左右。肉羊飼餵青貯玉米後,飼料成本降低40元左右。

——促進群眾增收。三縣糧改飼試點共流轉土地30多萬畝,流轉收入約1200萬元。被解放勞動力通過再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6000萬元。尤其農戶通過種植燕麥等優質飼草,每畝淨收益497.5元,比種植油菜畝均收入高308.25元,飼草種植結構調整促進增收效果顯著。

自2015年3個縣啟動糧改飼試點以來,飼草總種植面積達到44.6萬畝,佔3縣耕地總面積的25%以上,集中連片達到15萬畝,燕(黑)麥等優質飼草總產量達73萬噸,項目青貯飼草45萬噸。2016年,3縣飼草總種植面積達到52.6萬畝,比上年增8萬畝,比試點前增加約22萬畝。集中連片達到18萬畝,比上年增3萬畝,優質飼草總產量達101萬噸,比上年增28萬噸,比試點前增加約40多噸。項目青貯45.1萬噸,帶動青貯飼草總量達47.67萬噸、青乾草產品21.23萬噸(折63.69萬噸鮮草),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兩年來,3縣新購牧草機械100多臺套、總擁有量達4500臺(套)。新建青貯設施9萬立方米。2016年新購200多臺套(其中百萬元以上大型進口機械3臺)、總擁有量達5000多臺(套),機械化作業面積達到14萬畝。新建青貯設施11.8萬立方米,累計建成青貯窖30.71萬立方米,有力助推了機械化耕作收貯,有效提升了青貯能力。

王會林說,自糧改飼試點啟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納入省委重點改革任務之一。不僅制定出臺了省縣兩個層面、多部門參與的《青海省糧改飼發展草食畜牧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3個縣級《實施方案》,明確項目實施主體、補貼環節、補助標準、測算方法、補助方式,制定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還成立了省農牧廳和省財政廳為主導的省級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考評組、縣級人民政府主導和相關部門參與的縣級領導小組,形成省級監督指導、縣級落實推進的工作機制。制定績效考評制度,建立縣級自查考評、州縣聯合自查考評、省州聯合考評與驗收的績效考評制度。

同時,建立了黑名單制度,將“不按協議收購、銷售青貯飼草,不按時支付青貯飼草購置款,不按期償還金融部門貸款的合作社、企業和個人,惡意抬高飼草及飼草產品價格的合作社、企業和個人”列入黑名單。特別是建立了以縣鄉畜牧獸醫站、草原站人員為責任主體的糧改飼補貼發放工作組,逐場逐戶進行核查驗收,緊扣飼草青貯這個環節發放補貼,確保資金使用方向的正確性,防止了截留、挪用和套用資金現象發生。

為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全省強化宣傳,依託《青海日報》、青海電視臺、青海廣播電臺和市(州)縣兩級地方電視臺、市州黨報、微信平臺等,多形式、多層次廣泛宣傳糧改飼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補貼措施等,營造了社會廣泛參與推進試點工作的良好氛圍。

試點中,省農牧廳組織3個試點縣相互開展現場交流,互學互鑑,解決了3縣進度不一的問題;召開省級現場觀摩會,取長補短,推動試點工作有序健康開展。

目前,3個試點縣共舉辦糧改飼專業知識培訓班18期,培訓農牧民4500餘人(次)。安排每個技術指導員負責指導10戶飼草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有力提升了農牧部門幹部技術指導能力和試點推進能力,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針對試點縣飼草種植、收割、加工機械不足,青貯設施缺少,資金緊缺的現狀,省農牧廳用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探索,開展了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財政資金借貸週轉2個創新試點。

一是與郵儲銀行合作,試點建立“授信池”,按照1:10的協議撬動比例,投入資金450萬元(每縣150萬元),撬動貸款用於飼草青貯相關機械設備購買貼息和青貯設施建設貼息,解決糧改飼試點財政資金少、需求資金過大的問題,連續兩年發放貸款都超過3000萬元。

二是採取“縣級人民政府擔保、企業借用週轉、補貼發放前返還財政”的方式,從項目財政補助資金中給扶持建設的3家青貯飼草龍頭企業分別借給週轉資金100萬元,用於購買飼草加工機械和修建青貯設施,提高了資金效率。

省農牧廳副廳長馬清德認為,雖然3縣通過貸款加大了飼草加工設施的建設,但飼草種植、收割、加工設備不足、青貯能力不強的情況仍十分突出。金融貸款門檻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青貯補貼標準過低帶動性不強,嚴重影響了群眾參與糧改飼工作積極性。

為此,省農牧廳建議農業部從國家層面,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調,直接採取中央財政調控的方式,推動政府和銀行間的合作,提高對糧改飼參與主體的授信額度,降低貸款門檻,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助推糧改飼工作由點到面的推開。

同時,建議提升糧改飼補貼額度,設立糧改飼專項技術支撐資金,鼓勵各地根據當地自然條件,開展適宜當地種植和當地畜種飼用的優質飼草種植和青貯等系列技術研究。尤其是對青藏高原地區優質飼草相關技術研發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培養等方面給予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