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死亡,你需要這個繪本讓他溫暖

童書繪本 我的妹妹安娜 海鷗 天堂 諾媽家有男寶 2017-05-01

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死亡,你需要這個繪本讓他溫暖

文︱諾媽

諾諾的阿太,在過了冬至夜後的清晨走了。那幾天,奶奶有意迴避諾諾,更不願讓孩子知道這些事兒。

一連幾天見不到奶奶的面,諾諾急了,大哭,我有些不知所措,心中盤點著該不該告訴諾諾阿太去逝的消息?亦或是像婆婆一樣迴避這個問題?

在中國的文化中,談論死亡是忌諱的,特別是對幼兒談論死亡,我們通常擔心會“嚇到”孩子。但最終我還是決定告訴諾諾,阿太死了,去了天堂。

諾諾的哭聲瞬間停頓下來,我敏感到“死亡”二字在他心中投射下的陰影。

“媽媽,阿太是不是像阿旺狗狗一樣死了呢?”阿旺狗是奶奶家的護家老狗,陪伴著諾諾從出生到今年夏天老死。可以說諾諾是親眼目睹阿旺狗死去的,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證實了他對死亡的理解:阿旺狗死了,被埋在了泥土裡。

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死亡,你需要這個繪本讓他溫暖

既然孩子能夠把兩個事件聯繫起來,我想我已經沒有必要再去迴避問題,而是應該讓孩子去正視死亡這個現實。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如果無法得到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的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在幼兒階段,孩子攝取知識,一方面來自生活,另一方面則得助於繪本教育。阿太走後,我有意選擇了幾個關於死亡話題的繪本,希望通過繪本故事,能夠讓孩子在這個沉重的現實中尋找到一些溫暖,進而能夠正面接受。

我選了三個繪本故事,分別是:《爺爺變成了幽靈》、《告別安娜》和《亮堂堂的燈塔》。根據切身的經歷,我推崇最後一本。因為《亮堂堂的燈塔》能夠為孩子心裡,帶去溫暖的橘色和一絲美好的嚮往。

我記得在看《爺爺》和《安娜》這兩個作品的時候,孩子整個身子是緊繃的,特別翻閱到那幾頁描繪著魔鬼,描述淒厲哭聲的畫面時,他既充滿了好奇,又感到無比的恐懼,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魔鬼”的身上,以至於當我往下翻讀的時候,被一次次要求翻回來看,他一次次問:“媽媽,這是魔鬼嗎?他會吃人嗎?”在翻讀過一兩次之後,他從此拒絕這兩個繪本,並在下一次堅定地告訴我:不好看!怕怕!

學齡前的孩子逐漸意識到什麼是死亡,但同時又無法辨認“生”與“死”是不能共存的,在他們的思維世界裡,甚至會對死亡充滿幻想及魔幻性的思考。任何一種引導疏通方式,只有讓孩子願意正面接受,才不至於投下心理陰影。

我理解孩子的這種直觀感受,因為我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對其中描繪爺爺半夜變成幽靈穿牆而過,發出淒厲的叫聲,又或者是安娜中小孩子腦中本能呈現出魔鬼的形象的畫面以及文字的表述時也感到驚悚。我亦如此,何況孩子?在此,我比較推崇的是《亮堂堂的燈塔》這個繪本。

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死亡,你需要這個繪本讓他溫暖

故事中的阿光每天由爺爺接送放學,海鷗、燈塔、大海、有軌電車是阿光和爺爺每天在放學路上最熟悉的風景。可是“冬天來了,放寒假了,爺爺不用來接阿光放學回家了,阿光也有好多天沒有看到爺爺了。”爺爺走了,阿光雖然年紀小,還不能懂得死亡的真正含義,但在他的內心卻為爺爺留著一個角落,照著光亮。

阿光用收集生日蠟燭、捕捉螢火蟲、撿運動會同學們丟下的發光棒,來表達對爺爺的思念,一幕幕觸及人們內心最柔軟的深處。在書的結尾,孩子沉沉睡去,海鷗馱著他飛向燈塔,爺爺出現了。他抱著阿光說:“我在彼岸一點兒不害怕,因為阿光就是爺爺的光亮啊!”

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死亡,你需要這個繪本讓他溫暖

同樣面對死亡的話題,阿光的故事始終充滿了光亮,讀著讓人暖暖的,而且還有那麼一絲動容,眼角充盈著淚花。諾諾始終安安靜靜地聽著這個故事,我想他一定也是被感動著。和孩子一起正面對待死亡的問題,用暖暖的心來面對,讓生活從從容容,讓生活平平安安。


(有趣、有料,有深度、有溫度的育兒號。歡迎訂閱諾媽的頭條號:“諾媽家有男寶,”也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諾媽的籬笆小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