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每年春天,好像都是重新開始、破舊立新的季節。所以和氣溫一起回升的,總是人們心裡迫切想要改變的慾望。

我還清晰地記得2017年的春天,我坐在北京某棟陽光明媚的寫字樓裡,思考“大家都去做喜歡的事情了,我還要不要在這家公司待下去”這個想了很久的問題。

也記得2018年的春天,進入職場倦怠期的我,開始頻繁地約見身邊那些不上班的朋友們,想從他們身上獲得“不上班的靈感”。

轉眼到了2019年的春天,我已經成功走出了職場,成為了“不上班大軍”中的一員。

其實一路走來並不輕鬆,期間也經歷過許多迷茫、糾結、痛苦、焦慮的時刻。但隨著心態和生活狀態的調整,迷茫的情緒已經退散了不少。

近來常有讀者向我傾訴他們的迷茫和困惑,問的人多了,我決定專門寫一篇文章聊一聊“職場迷茫”這件事,分享一些個人經驗,希望對正處在迷茫階段的人有用。

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走出迷茫 從認識自己開始


經常有人說:“林安,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除了這份工作,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我通常都會問:那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嗎?

大部分人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來。

我們很多人,從小在他人的期望下長大,也許你生性好動,老師卻教育你要做一個乖乖女;也許你性格內向,父母卻強迫你八面玲瓏。

這些童年時期對天性的扼殺,讓我們很多人直到成年,都不能充分認識自己。以至於在選擇專業和職業時,很容易選擇了自己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的。

我是在最近幾年,才越來越看清並接納自己的。我生性並不外向,但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在向我灌輸一個觀念:“內向是不好的,外向的人才更受歡迎”。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極度厭惡自己。由於過於想掩飾自己的內向,我在成長過程中,常常因為假裝外向而挫敗連連。

“像你這樣只懂埋頭工作,不懂在上司面前多表現,說好聽的話,在職場上很吃虧的。”剛畢業工作時,我的上司曾這樣對我說。

記得那天我是哭著走回家的,我覺得這個外向的世界根本就不是我這種人的故鄉。

後來那份工作沒做多久我就離職了,我去了更能接納我性格的地方。

也第一次發現,擅長靜下心來寫文章的我,總是能寫出引起別人共鳴的文字,在公司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這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也更接納自己:

內向並不是糟糕的性格,它也有外向者不具備的天賦。

我很慶幸內向的性格,讓我對事物的洞察、情緒的捕捉,和對他人的同理心都更敏銳一些,這些都對我的寫作有幫助。

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很多時候,我們迷茫往往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把自己放錯了地方。只有在對的地方,一個人的性格優勢才能物盡其用。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呢?

我的建議是:多做一些比較專業的心理學人格測試,或者讀一些性格方面的心理學書籍。

也可以問問你身邊的朋友或同事,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自信、從容。答案也許會超乎你的想象。


迷茫的時候 更要培養興趣愛好

不要低估興趣愛好的力量。古人說“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一個沒有興趣愛好的人,在職場中可能也會缺乏競爭力。

而且在你迷茫的時候,你的興趣愛好可能會幫你一把。

我剛工作的時候,一直對攝影感興趣,於是利用業餘時間堅持練習拍照。掌握了一些攝影技巧,也積攢了一些攝影作品,到後面開始可以接一些付費拍攝。

當我決定做自由職業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底氣來自攝影這項副業。

“至少攝影已經驗證過可以帶來收入。”

事實證明,攝影也確實幫我度過了自由職業前期收入不穩定、最焦慮的那個階段。

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我採訪過的“不上班的人”中,很多人也是在本職工作之外,還有一項業餘的興趣愛好。他們會持續在上面投入時間和精力,最後在職業瓶頸期,幫助他們順利轉行。

比如手機攝影師佟海寶,他把工作以外的業餘時間全部花在了旅遊和手機攝影上。

隨著作品的積少成多、技術的逐漸成熟,他的攝影作品漸漸被雜誌約稿,還在公眾號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讓他在厭倦職場生活後,成功轉型了手機攝影培訓師,辭職後第一個月的收入就超過了上班工資。

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佟海寶在尼泊爾的遊記被刊登在了雜誌上

所以,如果你現階段感到迷茫,先培養一項自己感興趣,能帶來成就感的業餘愛好。

一來可以緩解職場壓力,二來說不定哪天,它能成為你的副業,或者取代你的主業也說不定。

找不到興趣愛好怎麼辦?拿出一張紙,回憶從小到大曾經讓你感興趣的事情,排一個先後順序挨個嘗試一遍。

重要的是,你要踏出嘗試的第一步,而不是一邊抱怨迷茫,一邊毫無行動。


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 有得必有失

前陣子有個讀者在微信上給我留言,說她做了幾年銷售後因為不喜歡那個工作,辭職出去旅遊了半年。回來後依舊迷茫,又開始重新找工作,有兩份工作擺在面前:

一份外地的體制內工作,工資不高,但是自己感興趣。另一份還是銷售的工作,工資高但是壓力大,可能會重蹈覆轍。

她問我該選哪一個。想選自己感興趣的,但是嫌工資太低,怕自己堅持不了多久;想選工資高的,又怕自己不喜歡、壓力大。

我說“世上哪有那麼完美的工作呢?高薪,壓力小,你又感興趣的工作如果真的存在,可能也等不到你來挑了吧?”

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面對選擇,很多人糾結的本質是太貪心。

這世上的大多數東西,都要靠“交換”獲得的,而迷茫糾結之人的共性正是“一味索取,不懂交換”,結果是既得不到,也放不下。

我最後告訴那位讀者,給“工資、壓力、興趣”三者排個序,捨棄你最不在意的那個,優先選擇你最在意的那個,綜合得出的結果,也許就是想要的答案。

這個方法,我覺得可以用在人生中大部分讓你糾結的選擇題上。

給讓你糾結的點排個序,捨棄最末位的那點,保留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步的那點,答案也許就浮出水面了。


不要在職場低谷期跳槽

人都是感性動物,很容易在情緒最激烈的時候做決定。等頭腦冷靜下來後,又後悔不迭。

同理,我們也不要在職場狀態最糟糕、情緒最低迷的時候跳槽。為什麼呢?

一來,在職場低谷期跳槽會降低你的跳槽競爭力。

應聘新公司時,對方難免會問你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細節、為什麼跳槽等問題,如果你是帶著“糟糕的業績”或者滿滿的負能量跳槽的,很容易在面試的過程中散發出這種失敗的味道,讓對方嗅到。

即使最後通過面試拿到了offer,由於離開上一家公司時業績並不突出,也很難談到十分滿意的薪水。

二來,在職場低谷期跳槽,會降低一個人的自信心。

帶著逃避的心理和“負面情緒”跳槽,會讓你因為急於擺脫目前的困境,而匆忙地從一個“虎穴”跳到另一個“虎穴”。

這時候你其實並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是被情緒支配著做出了這個選擇。

一旦你在下一家公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你的自信心會大受打擊。再次跳槽的時候,又進一步削弱了你的職場競爭力。

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不配說迷茫

我理解人在迷茫的時候,都會著急地想盡辦法擺脫當前的處境。但越是迷茫的時刻,越要沉得住氣,冷靜地分析自己目前的處境,想一想還有沒有繼續提升的辦法。

我有一句人生哲理叫“做到極致,再說放棄”。

每當我陷入困境,想要逃避或放棄時,都會問自己:“你已經做到極限了嗎?如果沒有,請你再努力一下”

很多時刻,我都靠這句話堅持了下來。

沒有為一件事情拼過全力的人,不配說放棄,更不配說迷茫。

所以,下一次當你陷入低谷時,問問自己:我是已經拼盡全力還掉了下來,還是中間稍有鬆懈過?

如果是前者,你可能需要換一個方向了。如果是後者,再堅持努力一把,你還有上升空間。

以上,就是我個人工作多年來,慢慢擺正心態、走出迷茫的一些心得。總結一下就是:

認識自己,找到興趣,懂得捨棄,不在低谷期做決定。

希望對此刻迷茫的你有用,也歡迎在留言區交流你走出迷茫的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