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我和我的經紀人》是國內首檔聚焦藝人和經紀人之間搭檔關係的綜藝節目,這檔節目要拍攝的經紀人群體全部來自楊天真旗下的公司——壹心娛樂。

按說像這類節目,理論上最大的看點是圍繞藝人本身的,比如包裝藝人背後的幕後操作。

況且,這檔節目中,張雨綺、白宇、朱亞文、歐陽娜娜等一眾明星都有出鏡。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但追了幾期後,你很快就會發現,這檔綜藝節目直接破滅了很多觀眾一廂情願的幻想。

與其說,節目最大的看點是明星與經紀人生活工作內容的獵奇,倒不如說是一檔鮮血淋淋的職場真人實戰指南。

原來經紀人這個群體並不是什麼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璀璨大佬,她們在需要的場合就是一個光鮮角落的茶水妹,在大老闆不留情面的否定面前就是一個隨時會哭鼻子的迷茫小青年,在與藝人打一通工作電話前也是一個會做很久心理建設的溝通障礙選手。

經紀人也是人。

他們有客戶,有老闆,有自己的職業瓶頸,有提交上方案去被老闆批成一坨屎的挫敗,有跟客戶處理關係的溝通技巧,有瀕臨崩潰時的離職心思,也有基於切身利益與實際需求必須要完成的立場博弈與職場告別。

《我和我的經紀人》就是通過經紀人這幫特殊群體的職場遭遇,揭露出了3條可以直接定職場新人生死去留的生存法則。

01

最大的職場災難,

是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忙啥


白宇的經紀人琪仔,在這幾位經紀人當中顯得問題最大。

在壹心娛樂2019年公司發展規劃會議,也是2019年的第一次例會上,每個經紀人在談到各自負責的藝人時都表現的比較自如,每個藝人都有著各自的發展問題,但幾個經紀人都可以做到有問題討論問題,有觀點便擺出觀點,有待定事項就延伸一個待定事項的專門主題會議留到下一次去集中解決。

只有到了琪仔做彙報時,整個神情都是懵的。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而且,最觸犯職場大忌的一點是,她一直很被動的在彙報工作,老闆問1,她就答1,絕對不會順道聊一聊2和3。

甚至連最基本的1都說不清楚,全程支支吾吾使用高頻詞——應該。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楊天真:琪仔說一下小白2019年待播項目。琪仔:騰訊網劇《紳探》,另外一個就是那個電影。楊天真:哪個電影?琪仔:《銀河補習班》、《霍去病》。楊天真:《紳探》什麼時候播出定了嗎?琪仔:第二季度。楊天真:什麼級別的項目?琪仔:目前我得到的消息應該是S。楊天真:確定嗎?琪仔:他們內部應該還在評估。楊天真:《銀河補習班》什麼時候上?琪仔:說是暑期,但沒有完全定。


這是琪仔在會議上的全部彙報內容,本來一句話內能說清楚的彙報內容,卻硬是通過老闆問一句我答一句的方式去被動呈現出來。

看上去好像是老闆有些針對琪仔,當著這麼多同事的面,當著鏡頭的面,就直接對琪仔咄咄逼人、質疑連連。

但從這樣一段經典的反面教材案例中,我們不難推斷出,琪仔的工作其實已經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未曾讓老闆放心過。

很多職場小白都曾有過類似的疑惑,為什麼一開會,別人說兩句就過去了,到我這兒就是這疑問那疑問的,這不是針對我是什麼?這不是看不慣我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還真不是。

因為往往對老闆來說,他們沒有合理的動機去故意為難自己的某個員工。

交朋友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厚此薄彼,但工作上,主流的規則還是多勞多得、結果導向的。

老闆最關心的只有一個,工作成效。

當你的工作長時間成效不佳時,他們就會對你保持戒備與留意,這種心思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開會的時候接連發問,工作佈置到你頭上時會再三叮囑。

別人發言時老闆沒有過多介入與質疑的原因是,別人交上去的工作結果是OK的,那麼詢問過程就顯得多餘。

但是,當一個員工的工作結果出了問題,老闆一定會嘗試介入,通過連續發問的形式確認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來及時糾正力求挽回,或者直接認定你不可用而放棄你。

而很多職場新人,會把這種確認問題的方式,誤解成對自己的一種針對與敵意,甚至直到離職後都不清楚“自己被刁難”真正的原因,只會委屈巴巴地到處宣揚原公司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比方說,職場上,老闆讓你聯繫一下明天客戶的到訪時間,往往並不是只想知道客戶明天幾點到。

你要清楚地知道,老闆讓你去確認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你要帶回來的情況彙報,要有一行幾人,幾點達到機場,計劃幾號離開,除了已知的談判項目,還有什麼訴求,你針對這些問題做了哪些安排,還有哪些自己把不準的困難需要公司提供幫助和支持。

這才是彙報工作該有的正確姿勢。

就像老闆楊天真一開頭就要“琪仔說一下小白2019年待播項目”時,她期待的是你完整地把項目級別做好分類,做好項目播出時間的統一彙報,並針對其中的問題給出自己的個人建議,然後把待解決問題拿到桌面上來讓大家有針對性地高效討論一下。

而不是說完待播項目名稱,就全當大功告成了。

這種踢一腳挪一步的被動工作方式,老闆怎麼可能不反感?

這是你做工作彙報還是我做工作彙報?

他們習慣稱這類員工為“沒腦子”。

而“沒腦子”員工本人的感受往往也很憋屈,我明明每天忙得飯都顧不上吃,收入也沒高多少,我說什麼了嗎?還得當眾挨你這犢子老闆的批?

這就是典型的,非常忙,卻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忙些什麼的員工類型。

琪仔就有這樣的困惑,明明覺得自己很努力,卻還是滿足不了老闆要求的原因。

去給老闆做2018工作總結與2019宣傳方案彙報的時候,直接被懟“你自己不滿意的東西為什麼要拿給我?”“打回去重做!”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而她當場落淚的原因極有可能是,為了趕這樣一個“我自己都不滿意”的方案,我已經連續熬了好幾個夜晚,到頭來連句“你辛苦了”的安慰都沒聽到。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結果換來的是什麼?

差不多就等同於老闆禮貌地對她說“你忙活半天就做了這麼個屎一樣的玩意嘛”?

楊天真在後來的採訪中總結琪仔工作吃力的原因為,藝人白宇的成長速度大於了琪仔的成長速度,當商務配合、粉絲等等各種事情同時爆發,琪仔需要同時處理很多事情時,經驗就不夠用了。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按照這種原因分析來說,琪仔真得很忙。

但她忙得確實有點迷茫。

最大的職場災難,便是你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忙些什麼。

她完全不清楚做一份方案之前,應該做哪些調查與分析,應該集中解決哪些核心問題,所以才導致了老闆不得不簡單粗暴地幫她簡化成一個問題“想清楚,白宇是誰”。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這也是為何連當今的雞湯都開始攻擊那些假裝自己很努力的人。

老闆們願意欣賞那些黃牛般忙碌的人,因為他們可以粉飾公司的工作氛圍。

但他們最終用實際好處嘉獎的,一定是那些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什麼,並且清晰地做出工作成績的人。

02

可以不遊刃有餘,

但崩潰完必須迅速向前


經驗不夠、之前沒接觸過、第一次見,這些都是職場新人非常害怕面對的情況。

那麼什麼情況可以輕易讓一個職場新人瞬間崩潰呢?

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所有的事情都很著急。

在籌備白宇跨年演唱的表演時,老闆給琪仔來了個電話,除了叮囑跨年的現場準備,還要她結合這次演出,做2018年總結與2019年宣傳方案。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對於1還沒處理好就要考慮如何對付2和3的職場新人來說,這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琪仔在去機場的路上淚流不止,哭笑不得地說自己要崩潰了,壓力太大了。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甚至像小孩子一樣一邊哭一邊抱怨,“很多事情要搞,合同要搞,這要搞,那要搞,然後還特別急”。

按照開頭給的設定,壹心娛樂的離職率特別高,很多人覺得壓力大,也有很多人覺得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然後選擇離開。

琪仔也坦言自己多次想要離職,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她不是新員工,她已經工作3年了,卻只能到達這種工作水平與工作狀態。

很多人會納悶,為什麼像這樣的“小菜鳥”,能在這種壓力下抗這麼久?

因為,琪仔雖然工作上吃力,也會抱怨,也會大哭,也會消極,也會崩潰,也會萌生離職的念頭,但最終,她是一個“哭完就可以給老媽修電視,修完電視跟老媽調侃自己三天之後又是一條好漢的姑娘”。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她會在所有人勸她先吃個餅墊墊的時候,選擇了就算不吃飯也得先把“跑步機問題”解決掉。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她會向著一個方向不動聲色地較勁,最終給出了白宇十分滿意的生日會方案。

得到肯定後,又是一場委屈到達峰值後的黯然下淚。

她不出色,更不全能,甚至會隨時隨地的崩潰。

但最終能在一家公司熬出頭的員工,不一定就是那些工作能力極強、工作悟性最強的人,而他們往往是那些明知自己做不到遊刃有餘,但依然會在崩潰大哭後迅速前行的人。

藝人喬欣與經紀人浩浩上來就要直面的一個問題,便是與壹心娛樂合約到期的問題。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喬欣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個猶豫、弱勢又糾結的姑娘,甚至在經紀人浩浩主動提到解約還是續約問題上,她的第一反應都是把頭扭向一邊,眼淚馬上就掉了下來。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問到她2019年對於自己的預期,她只是糯糯地回答:

我就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因為只有不停地工作,才能讓自己擁有安全感,才能讓自己沒時間陷在崩潰與焦慮的負面情緒中。

喬欣不是一個影視資源特別豐富的成熟藝人。

用楊天真的話來說,“沒什麼存在感,沒有不可替代性”。

她常年揹著《歡樂頌》五美中最不紅的殼,默默爬行了許久,抱著好的期許選擇了一家自己可以信任的公司負責自己的經紀運作,結果合約期滿的時候,成效卻甚微,這就意味著,她的事業並沒有因為選擇了壹心娛樂,而迎來明顯轉機。

就像她在採訪中說的那樣,如果這時選擇瞭解約,就會懷疑自己1年前做出了失誤的決定。

但現實是,她希望能有一套自己專屬的班子去進行簡單而直接的一對一工作溝通,而壹心娛樂的工作模式卻是幾個藝人共用同一套人馬,喬欣坦言自己不擅長應對比較複雜的工作模式,而壹心娛樂幾乎不可能為一個當下並不大紅大紫的藝人專門作出工作模式上的調整。

所以,這種局面對喬欣來說,與其說是糾結與不捨,不如說是被動與傷感。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但喬欣擦完眼淚後馬上開玩笑著說,“如果我們不續約了,那麼我們兩個小嘎嘣豆該如何繼續?我們要再想想”。

很顯然,傷感歸傷感,崩潰歸崩潰,但她腦子中非常清楚的一點就是,我還是要平復心情解決問題。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事實上,這句“我們再想想”確實不是一句用於搪塞的話。

想過之後,喬欣第一時間主動約了楊天真當面談了解約的事。

這次交談的基調,雙方心裡是非常清楚的。

那就是和平解約。

令人意外的是,喬欣的這場職場告別做得既條理又得體。

她首先肯定了壹心娛樂工作人員的專業與友善,也對自己不太適應的工作模式表示了理解。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然後迅速將不再續約的理由,歸因於自己的性格適應性差與缺乏安全感。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最後在雙方舒適度極高的狀態下,完成了一次愉快而坦蕩的告別。

每個人都有自己糾結、崩潰與不想面對問題的脆弱時刻。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而這些人,也更靠近第二天的太陽,因為她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上岸。

03

難聽的話怎樣說,

才會收到最佳溝通效果?


觀眾對於楊天真這個人的態度,基本上是分兩個極端的。

喜歡她的人,主要喜歡她的說話精準抓重點,跟下屬溝通有解決方案,目標導向很明確,連待人接物上也能恰到好處。

討厭她的人,主要討厭她的直接、不迂迴,咄咄逼人,講起話來毫無人情的臉面照顧在裡邊。

但無論如何,楊天真身上有很多有關工作溝通的方式方法可以拿出來討論一下。

在第一次公司例會上,大家談到張雨綺商業問詢時,楊天真非常明確地提出,經紀人筱雅應該跟張雨綺好好談談,“不能總是創造出一個機會,接著就迎來一個困境”,公司做的大部分努力,不能是填坑。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筱雅馬上回應說,她明白的。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楊天真斬釘截鐵地否定,她不明白。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在楊天真看來,所謂明白是知行合一,行動上明白才是明白,而不是口頭上告訴你自己明白。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事實上,楊天真不光嘴上的分析直接,她在跟下屬談事,跟客戶談事的時候,都是直接的。

與客戶之間,去找白宇時,直接問白宇,需不需要把琪仔給他換掉,以免耽誤白宇個人發展。

與下屬之間,跟琪仔談工作時,直接告訴她自己對方案不滿意,打回去重做。

與合夥人之間,穎姐勸她對自己的練習生不要太嚴苛,她直接反問,為什麼?怕他們受不了崩潰?我們誰不崩潰?

會議分析工作討論時,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張雨綺的“惹事”,朱亞文的“模糊”,喬欣的“沒存在感”。

這些對藝人來說,並不是一些容易接受與消化的字眼,但他們是瞭解楊天真性格的,所以,對於她的直接,他們並不理解為惡意攻擊。

而楊天真也把這種直接犀利的溝通方式傳遞給下屬,希望她們在與藝人溝通的時候也能像自己一樣,說得明白一點。

但難聽的話,真得都要說得直接明白一點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嗎?

筱雅的溝通方式給出了另一種參考答案。

儘管老闆明確告訴她,一定要把話說明白一點,但筱雅去找張雨綺第一次約談時,還是保留了自己一貫的溝通習慣。

上來就以“在國外玩得開心嗎”輕鬆迂迴地打開話匣子。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然後以“2019你想有什麼改變”這樣的問題去試探張雨綺的心意。

當張雨綺主動問起“最近有什麼在談項目嘛”時,她馬上以“今年大行情整體不好”,來幫張雨綺寬心。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在後來的採訪中,筱雅對於當天溝通方式的表述是,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思路,也可以打開局面。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也就是,她並沒有按照老闆示意的溝通方式直接當面來一刀讓張雨綺清醒一下,而是循著自己理解的張雨綺理解問題的方式與言語接受程度,去完成了這次聊天。

但也沒忘記提出自己的核心意見,“2019年少發表個人言論,如果非說不可,那咱就慢點說,三思後再說”。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而張雨綺的反應,是反過頭來也給筱雅寬慰“不可能每個人每一年都很好”。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以至於最終的警醒對談到最後變成了輕鬆的互相鼓勁兒式聊天。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筱雅的溝通方式有沒有收到最佳成效?

對於她個人的溝通目標來說,很顯然是收到了的。

因為在她看來,藝人的積極心態是在困境中能夠繼續前行最重要的一點,相比於打擊式施壓,她的藝人更需要的是敞開心扉彼此鼓勁。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筱雅的溝通方式是恰當而有效的。

包括筱雅約楊天真在樹林裡討論如何跟張雨綺溝通街頭採訪的事情,楊天真直言,筱雅的問題是,不敢說真話。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筱雅表示,張雨綺已經感受到了,自己不想逼她。


只有那些可以迅速完成情緒重建的人,才不至於溺死在悲傷中


楊天真再次拋出點睛金句:人有感受是不會成長的,人要基於感受去總結。

聽上去是不是超燃超有道理?

但真實的情況是,道理只適合某個具體的個人。

對於楊天真來說,多年的人設與工作習慣,已經讓“直接、控場、一針見血”變成了她的標籤。

任何人在當面領略到這些的時候,會安慰自己,嗨,她說話就這樣,不是針對我。

但如果是一向溫和有序的筱雅,突然有一天真得按照老闆要的,當面刀光劍影、不留情面呢?

人家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

有病吧你,吃錯藥了?不聊滾。

一個人對於溝通內容的接受度,並不取決於你用了什麼語調,而是取決於什麼人說出了什麼話。

所以,楊天真一再要求員工用像自己一樣直接的方式去溝通工作也是有問題的,這是她適應的模式,不代表所有人會為此買單。

經紀人筱雅在這一點上的堅持,並沒有問題。

就好比,老闆要求自己時,她沒有堅定反駁是一個道理的,她知道楊天真是強勢而堅持的,所以,她點頭就是。

但對於自己的溝通對象,她有自己的判斷與理解,所以該怎麼溝通,還是會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去溝通。

職場新人在人際叢林中經常對於如何與人有效溝通把不準,所以容易信奉這個聖經,篤定這個鐵律。

不存在的。

人是複雜的,也是變化的,每個人對於難聽的話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

直接還是委婉,總是要根據交情關係、場景氛圍、實際心情去做細緻品味,然後在試探中前進,然後形成自己的溝通風格。

風格穩定住了,被溝通對象就會對你預設一份理解與包容。

你是楊天真,你可以剛。

你是筱雅,你可以柔。

你誰都不是,你可以剛柔並濟。

這也是職場上可定人生死的重要生存法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