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大學同學大胖又辭職了,這次他找的工作還沒幹到試用期結束就辭職了。去年年底他給我說實在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換個行業試試,他說他一直都想去做策劃。

果然過完年一來,他真的就找了一份策劃的工作,本來試用期3個月,但大胖3月入職到現在才兩個多月,大胖又哭嚷著辭了職。

問他原因,他又告訴我們“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了,幹不下去”,我們都勸他不要這樣衝動辭職,也不要憑著一時喜好找工作。

當初他做著銷售,因為業績不佳而辭職,他把原因歸結到不喜歡銷售,現在他把策劃的辛苦又歸結為不喜歡而辭職。

問他為啥如此要這樣任性的時候,他卻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你看,我都不喜歡這份工作,怎麼幹得好嘛”。

一直以來,我們都堅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不管是學技能還是找工作,都喜歡以興趣為出發點,堅持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事。

但事實上,興趣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如果你總是憑著興趣去找工作,就是對你職業生涯的不負責。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憑著興趣去找工作,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01 所謂的興趣,不過是光環效應的作用

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或者做職業規劃的時候,都說要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是花上大量的時間去折騰,也要想方設法進到自己喜歡的公司。

但事實上,很多人進去後,才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就像我同學大胖一樣,他說自己喜歡策劃想去做策劃,是因為他的大學室友已經從乙方的小助理跳槽到了甲方,成了策劃經理。大胖天天看著人家光鮮亮麗,每天不是把廣告公司的文案打回去修改,就是把乙方的策劃文案打回去返工。這才引發了大胖想做策劃的想法。

當大胖自己真正去做的時候,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他什麼都不會,得需要從策劃助理做起,需要每天出去踩盤各大樓盤,收集競品信息,還要做自己樓盤的日報、週報、月報,要是到了有活動的時期,黑白顛倒的加班更是家常便飯。

這些都是大胖沒想到的,他只是因為看到了他室友每天發號施令,動不動就和他們談論樓盤走勢,覺得挺帶勁,然後就認為這是他喜歡的工作,認為這就是他的事業。

這在心理學上屬於光環效應,也就是指一個人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人的某一優點,而形成的誇大事物本身的現象,通常指因為對某件事的一個看法而形成的整體看法,這其實是一種偏離實際的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

因為看著策劃經理天天虐乙方,所以大胖認為自己喜歡策劃,實際上他只是喜歡這種發號施令,高工資的光環。

因為看到別人做銷售,收入豐厚,又天天自由,所以你認為自己喜歡銷售,實際上你只是被高薪又自在的工作狀態所迷惑。

其實,你所謂的喜歡,不過是喜歡工作本身自帶的光環而已。

當剝下籠罩工作的光環後,你若還能喜愛這份事業,併為之奮鬥到底,才是真正的喜歡。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你所謂的喜歡,很多時候只是光環效應

02 如果你對工作的要求只剩興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蔡康永曾在《奇葩說》的節目中說到:

人很難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你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我覺得用喜歡不喜歡來選擇工作,對90%的人來講挺危險的。

因為恐怕,你以為你喜歡的事,去做了之後會發現,你沒那麼喜歡。

所以把喜歡的事拿來當工作,是對自己非常嚴格的挑戰,你要確定你吃得消這個挑戰,你才能做這個選擇。

不錯,如果你總是以喜不喜歡去衡量一份工作,事實上是在以個人主觀意願去衡量這份工作,從而忽略了工作本身該有的價值。

比如你覺得自己喜歡銷售,但實際上你的性格和能力是無法勝任這份工作的,你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甚至厭惡應酬,但依然固執的要去做銷售,那不管你有多少的熱情,最終都會敗在業績壓力之下。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蔡康永在《奇葩說》談論工作

所以,如果你對工作的要求只剩下喜歡,那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真正的工作,應該是適合你,你能勝任同時又能給你帶來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隻有興趣。

身在職場,沒有人不想升職加薪,也沒有人想碌碌無為,但如果你只是按照興趣找工作,就真的可能會出現不得志的情況。

在娛樂圈被盛讚高情商的代表人物黃渤,你可知年輕時候的黃渤最喜歡的事唱歌。

年輕時候,他組過樂隊“藍色風沙”,那時候在各地演出、在酒吧駐場,甚至為了自己的音樂夢,還給不少大牌歌手寫過歌。

不僅如此,最瘋狂的時候,他還一整天的都在唱歌跳舞。

但結果如何呢?自己如此喜歡的唱歌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成績,相反讓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無奈之下,黃渤只能回到老家辦工廠,希望以此謀生,但依然失敗了。

後來直到出演電影,在演戲這條道路上有了成績,才越走越好,成了影帝。

你看,興趣愛好並沒有讓黃渤功成名就,反而讓他陷入生活困境,相反沒那麼喜歡的演戲,卻成就了獨一無二的他。

所以,興趣並不能成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準,如果你堅持用喜歡不喜歡去選擇一份工作,一份事業,終將把自己置於困頓之地。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黃渤樂團《藍色風沙》時期

03 沒有為之付出的興趣毫無意義,工匠思維才是長久之法

很多人都說自己喜歡某個行業才想去做,但如果你問他:你為這份工作法都做過哪些事?卻很少有人能回答出來。

真正的喜歡絕不是嘴巴說說而已,而是用行動證明,用自己的努力付出去驗證的。

有個朋友從高中時期就很喜歡畫畫,大學自然選擇了室內設計,但她絕不像其他的大學生,整天逃課、談戀愛,而是用了大學四年認真專研自己的專業,一有空就坐下來畫圖,修改方案。

其實她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出的可不止這些,還在高中時期,她就比平常人努力,經常拿著畫板到處畫畫,一到寒暑假,更是花費不少的錢去外面學習技能。

就這樣她靠著自己專研的精神,硬是從底子最差的那個成了同期學設計中最厲害的那個,不僅如此,她也算是她同班同學中少數沒有轉行的人。

大學還沒畢業就給自己的新家設計,然後承接身邊人的單子,慢慢地越做越大,她索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招了自己的員工。

前段時間更是因為拿了設計上的獎項,有了去荷蘭學習的機會。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只有為之努力過的興趣,才是真正的喜歡

你看,她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從高中開始就努力佈局,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放棄自己的假期,到了大學更是變本加厲的畫設計圖,才一路走到了今天。

我曾問她:為什麼如此拼,你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做到很好了。

她回我:興趣只是你事業的敲門磚,如果你不能為這份興趣付出努力,終將被時代淘汰,所以我要在興趣的基礎上把自修煉成一名手藝人,用工匠思維打磨,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是啊,我們都堅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殊不知不能為之付出的興趣,不過就是引路人而已。

真正的興趣,是需要我們努力付出的。

真正的興趣,是需要我們用工匠思維打磨的。

所謂工匠思維就是指要關注自己給世界或者工作帶來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手藝人,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有真才實學,並對他人也產生價值的人才,這種思維才是打造自己熱愛事業的重要方式。

不能為之付出的興趣都是耍流氓式的喜歡,只有願意為它付出、願意以工匠思維對待它的興趣,才是正確的職業發展道路。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04 不感興趣的工作也能做出成就,你就能愛上自己的工作

職場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發光發熱的人,也不是兢兢業業的人,而是那些在自己不喜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成績的人。

這樣的人在衡量工作的時候絕不是以簡單的喜歡與不喜歡來判定,而是根據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和意義去判定。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曾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

一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但大部分所說的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是高光效應下的喜歡,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喜歡,所以要真正剝開迷霧找到喜歡的工作實在太難。

那就只剩下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而要真正意義上喜歡自己的工作,只有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出成績,得到別人的認可。

喜歡的工作試用期都沒幹滿: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把不喜歡的工作做出成績,你就能真正愛上自己的工作

就像影帝黃渤一樣,因為生活的無奈選擇了去演戲,這並非是他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但他卻在這個領域成就非凡,部部電影都是票房佳作,他還在電影領域拿到了影帝,這是他喜歡的音樂領域從未有過的高度。

而這些成就讓黃渤在電影道路上越走越遠,自然而然他現在也更喜歡自己演員的身份。

所以,你能把不喜歡的工作也做出一番成就,才是職場博弈最大的勝利者。

你能把不感興趣的工作做出成績,你就能打心底裡愛上這份工作。

世上本就沒有絕對喜歡的工作,不過是你讓它賦予了價值,有了意義,才有了所謂喜歡的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