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跳槽那些事兒 紅茶 上海 臺灣 咖啡 冰淇淋 中國飲品快報 2019-08-12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現在,對於加盟主的資格審查,他們也卡得很嚴,寧可不開店,不能找錯人。要保證門店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五論成功,句句都在理,句句都不重要。請聽1點點自己人是怎麼說的。去年,在武漢,與他們的高管茶敘。

席間談到,臺灣是一個規則相對完善、完全競爭的商業社會,重商主義之下經年累月積澱下來商業文明和商業道德,養成了很多生意人的善心。即便是街頭穿著拖鞋的小販,做一件事也要首先問一問是不是對得起良心。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現在,對於加盟主的資格審查,他們也卡得很嚴,寧可不開店,不能找錯人。要保證門店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五論成功,句句都在理,句句都不重要。請聽1點點自己人是怎麼說的。去年,在武漢,與他們的高管茶敘。

席間談到,臺灣是一個規則相對完善、完全競爭的商業社會,重商主義之下經年累月積澱下來商業文明和商業道德,養成了很多生意人的善心。即便是街頭穿著拖鞋的小販,做一件事也要首先問一問是不是對得起良心。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也是這樣,作為食品行業,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做到健康,產品做出來,你的家人喝起來也會暢飲無憂。對於加盟主,你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事業,要有興趣,要有堅持。

在他們看來,成功的首因,是人性和人心。

1點點還在一點點地進步

從藍海到紅海,隨著市場搏殺的加劇,這兩年,1點點的腳步在有所放慢。

窺見而不得,公眾和媒體則憑著個別的現象和零碎的信息,枉自作斷。其實,瞭解到真相,1點點只是故意讓自己慢下來,在高歌猛進之後,做一些梳理和積澱。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現在,對於加盟主的資格審查,他們也卡得很嚴,寧可不開店,不能找錯人。要保證門店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五論成功,句句都在理,句句都不重要。請聽1點點自己人是怎麼說的。去年,在武漢,與他們的高管茶敘。

席間談到,臺灣是一個規則相對完善、完全競爭的商業社會,重商主義之下經年累月積澱下來商業文明和商業道德,養成了很多生意人的善心。即便是街頭穿著拖鞋的小販,做一件事也要首先問一問是不是對得起良心。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也是這樣,作為食品行業,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做到健康,產品做出來,你的家人喝起來也會暢飲無憂。對於加盟主,你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事業,要有興趣,要有堅持。

在他們看來,成功的首因,是人性和人心。

1點點還在一點點地進步

從藍海到紅海,隨著市場搏殺的加劇,這兩年,1點點的腳步在有所放慢。

窺見而不得,公眾和媒體則憑著個別的現象和零碎的信息,枉自作斷。其實,瞭解到真相,1點點只是故意讓自己慢下來,在高歌猛進之後,做一些梳理和積澱。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在一二線城市,他們不再廣撒網,而是做到精準佈局。在三四城市以及沿海地區更基層的地市縣,他們要求渠道下沉,展店的速度很快,浙江的某些縣市已經做到了至少兩三家的數量。

其次,我們在媒體上看到,1點點已經啟動了2019年全國門店3000+計劃。

7月15日,“上海一點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註冊成功,樓更深的說法是,“一是保護品牌,二是為‘一點點’國際市場擴展打下基礎。”看來,1點點要走到國外。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現在,對於加盟主的資格審查,他們也卡得很嚴,寧可不開店,不能找錯人。要保證門店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五論成功,句句都在理,句句都不重要。請聽1點點自己人是怎麼說的。去年,在武漢,與他們的高管茶敘。

席間談到,臺灣是一個規則相對完善、完全競爭的商業社會,重商主義之下經年累月積澱下來商業文明和商業道德,養成了很多生意人的善心。即便是街頭穿著拖鞋的小販,做一件事也要首先問一問是不是對得起良心。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也是這樣,作為食品行業,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做到健康,產品做出來,你的家人喝起來也會暢飲無憂。對於加盟主,你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事業,要有興趣,要有堅持。

在他們看來,成功的首因,是人性和人心。

1點點還在一點點地進步

從藍海到紅海,隨著市場搏殺的加劇,這兩年,1點點的腳步在有所放慢。

窺見而不得,公眾和媒體則憑著個別的現象和零碎的信息,枉自作斷。其實,瞭解到真相,1點點只是故意讓自己慢下來,在高歌猛進之後,做一些梳理和積澱。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在一二線城市,他們不再廣撒網,而是做到精準佈局。在三四城市以及沿海地區更基層的地市縣,他們要求渠道下沉,展店的速度很快,浙江的某些縣市已經做到了至少兩三家的數量。

其次,我們在媒體上看到,1點點已經啟動了2019年全國門店3000+計劃。

7月15日,“上海一點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註冊成功,樓更深的說法是,“一是保護品牌,二是為‘一點點’國際市場擴展打下基礎。”看來,1點點要走到國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現在,對於加盟主的資格審查,他們也卡得很嚴,寧可不開店,不能找錯人。要保證門店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五論成功,句句都在理,句句都不重要。請聽1點點自己人是怎麼說的。去年,在武漢,與他們的高管茶敘。

席間談到,臺灣是一個規則相對完善、完全競爭的商業社會,重商主義之下經年累月積澱下來商業文明和商業道德,養成了很多生意人的善心。即便是街頭穿著拖鞋的小販,做一件事也要首先問一問是不是對得起良心。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也是這樣,作為食品行業,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做到健康,產品做出來,你的家人喝起來也會暢飲無憂。對於加盟主,你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事業,要有興趣,要有堅持。

在他們看來,成功的首因,是人性和人心。

1點點還在一點點地進步

從藍海到紅海,隨著市場搏殺的加劇,這兩年,1點點的腳步在有所放慢。

窺見而不得,公眾和媒體則憑著個別的現象和零碎的信息,枉自作斷。其實,瞭解到真相,1點點只是故意讓自己慢下來,在高歌猛進之後,做一些梳理和積澱。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在一二線城市,他們不再廣撒網,而是做到精準佈局。在三四城市以及沿海地區更基層的地市縣,他們要求渠道下沉,展店的速度很快,浙江的某些縣市已經做到了至少兩三家的數量。

其次,我們在媒體上看到,1點點已經啟動了2019年全國門店3000+計劃。

7月15日,“上海一點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註冊成功,樓更深的說法是,“一是保護品牌,二是為‘一點點’國際市場擴展打下基礎。”看來,1點點要走到國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產品上,少有變動的1點點,與時俱進,相繼推出了水果茶、“簡化版”黑糖產品,也嘗試進行茶+咖啡的探索,推出了咖啡凍。

門店形象上,1點點也在一點點地變化,從材質到風格,更加簡潔和年輕化。

"

“在全國的門店超過2300家,年完稅金額超過2億元。”日前,1點點老闆樓更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經意間洩漏了自家天大的祕密。

按照這個數據,多家連鎖品牌的老闆和財務公司的主管給出的大致口徑是:1點點2300家門店的一年流水至少有50億;如果加上抵扣什麼的,會有100多個億。平均到每個店,一年的經營額會有217萬多。

這是個比較打眼的數據。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自己人眼中的成功論

如臺灣人的品性一樣,他們大多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幾乎不做任何媒體宣傳的1點點很難見在公開場合發聲。

即便是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也是千年的蝸牛難得動彈一回,偶遇有李鬼等蒼蠅蚊子騷擾,實在氣得不過,這才悶聲低吼以示存在。

1點點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三年的風口期,遇上了最好的時候。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遇鬼殺鬼,見神封神。就連競爭對手都恐避之不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突起,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奉為“神牌”。關於其成功,多有猜測,版本很多:

其一,天時論。生而逢時。在好的時候做對了正確的事情。前幾年,都是豬都會飛的時候。

其二,模式論。1點點進入大陸市場,初創期,大都為直營店,而且進的多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圈,此為品牌登高造勢,這是點。在市場拓展時,1點點密集布店,以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觸達率,此謂面。店面結合,1點點採取的是品牌整合營銷的模式。

其三,產品論。紅茶瑪奇朵、冰淇淋紅茶、四季奶青、檸檬養樂多……這是閉著眼睛都能數得出來的經典款。1點點是靠產品的口碑積累來打天下的。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其四,管理論。《沒生意的1點點、coco店員在做這些事……》,這是快報此前的一篇推文,大意就是1點點對門店管理的要求之細,無論是從SOP,還是門店的日常,以及店員的話術等等,總部都有成型的明文規定,以及經過反覆實操培訓的強執行。

其五,人和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陸初期的1點點,都是臺灣人自己的團隊打出來的,從直營店,到分區經理,都是經過嚴格培訓和歷練過的一色的本省人。

按照他們的說法,其實1點點本無地域歧視,只是自己人,更易懂得品牌價值和文化,上手也更快,這樣複製起來不走樣,速度也會跟得上來。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現在,對於加盟主的資格審查,他們也卡得很嚴,寧可不開店,不能找錯人。要保證門店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五論成功,句句都在理,句句都不重要。請聽1點點自己人是怎麼說的。去年,在武漢,與他們的高管茶敘。

席間談到,臺灣是一個規則相對完善、完全競爭的商業社會,重商主義之下經年累月積澱下來商業文明和商業道德,養成了很多生意人的善心。即便是街頭穿著拖鞋的小販,做一件事也要首先問一問是不是對得起良心。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1點點也是這樣,作為食品行業,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做到健康,產品做出來,你的家人喝起來也會暢飲無憂。對於加盟主,你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事業,要有興趣,要有堅持。

在他們看來,成功的首因,是人性和人心。

1點點還在一點點地進步

從藍海到紅海,隨著市場搏殺的加劇,這兩年,1點點的腳步在有所放慢。

窺見而不得,公眾和媒體則憑著個別的現象和零碎的信息,枉自作斷。其實,瞭解到真相,1點點只是故意讓自己慢下來,在高歌猛進之後,做一些梳理和積澱。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在一二線城市,他們不再廣撒網,而是做到精準佈局。在三四城市以及沿海地區更基層的地市縣,他們要求渠道下沉,展店的速度很快,浙江的某些縣市已經做到了至少兩三家的數量。

其次,我們在媒體上看到,1點點已經啟動了2019年全國門店3000+計劃。

7月15日,“上海一點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註冊成功,樓更深的說法是,“一是保護品牌,二是為‘一點點’國際市場擴展打下基礎。”看來,1點點要走到國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產品上,少有變動的1點點,與時俱進,相繼推出了水果茶、“簡化版”黑糖產品,也嘗試進行茶+咖啡的探索,推出了咖啡凍。

門店形象上,1點點也在一點點地變化,從材質到風格,更加簡潔和年輕化。

年納稅2億元的1點點,一年營業收入有多少?


在數字化改造上,像喜茶、CoCo都可一樣,1點點在自己的微信公號上也推出了外賣服務,可以實現線上點單、外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