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實習記者黃嘉敏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2018年,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從風口直墜谷底。如今,命運的輪盤轉到了共享汽車。

生於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作為昔日共享汽車龍頭之一,這家企業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凡創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在去年的B輪融資時,其投資方還包括螞蟻金服——可謂是含著金湯匙成長。

然而近日,21Tech記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單方面降低被裁員工的補償金。今年5月前後,立刻出行啟動了數波裁員,但裁員時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在8月底時降為五千元。據爆料者稱,8月30日有多位員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討薪。

當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海淀區東北旺西路軟件園8號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辦公地仍然在營業。但面對記者關於公司資金鍊及運營情況的問題,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對。

9月6日,記者再次實地走訪,看到公司前臺已無人員值班。除了角落裡不超過十位員工在閒聊外,公司內僅3名員工在辦公。面對記者關於用戶押金、公司運營方面等的問題,員工的答覆均為並不知情。

"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實習記者黃嘉敏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2018年,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從風口直墜谷底。如今,命運的輪盤轉到了共享汽車。

生於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作為昔日共享汽車龍頭之一,這家企業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凡創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在去年的B輪融資時,其投資方還包括螞蟻金服——可謂是含著金湯匙成長。

然而近日,21Tech記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單方面降低被裁員工的補償金。今年5月前後,立刻出行啟動了數波裁員,但裁員時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在8月底時降為五千元。據爆料者稱,8月30日有多位員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討薪。

當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海淀區東北旺西路軟件園8號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辦公地仍然在營業。但面對記者關於公司資金鍊及運營情況的問題,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對。

9月6日,記者再次實地走訪,看到公司前臺已無人員值班。除了角落裡不超過十位員工在閒聊外,公司內僅3名員工在辦公。面對記者關於用戶押金、公司運營方面等的問題,員工的答覆均為並不知情。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在立刻出行北京公司的大門外,貼著公司的口號:“榮耀之戰,大幹一場!就是幹!”曾經在資金助力下的風口企業,熱血而朝氣蓬勃,但如今時過境遷,變得頗為沉默。

"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實習記者黃嘉敏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2018年,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從風口直墜谷底。如今,命運的輪盤轉到了共享汽車。

生於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作為昔日共享汽車龍頭之一,這家企業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凡創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在去年的B輪融資時,其投資方還包括螞蟻金服——可謂是含著金湯匙成長。

然而近日,21Tech記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單方面降低被裁員工的補償金。今年5月前後,立刻出行啟動了數波裁員,但裁員時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在8月底時降為五千元。據爆料者稱,8月30日有多位員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討薪。

當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海淀區東北旺西路軟件園8號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辦公地仍然在營業。但面對記者關於公司資金鍊及運營情況的問題,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對。

9月6日,記者再次實地走訪,看到公司前臺已無人員值班。除了角落裡不超過十位員工在閒聊外,公司內僅3名員工在辦公。面對記者關於用戶押金、公司運營方面等的問題,員工的答覆均為並不知情。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在立刻出行北京公司的大門外,貼著公司的口號:“榮耀之戰,大幹一場!就是幹!”曾經在資金助力下的風口企業,熱血而朝氣蓬勃,但如今時過境遷,變得頗為沉默。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救火”與裁員

在資本和所謂“共享經濟”的催化下,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入侵城市,共享汽車也走進人們的視線。這當中,就有立刻出行。

資料顯示,立刻出行是天津山和朋友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汽車分時租賃產品,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11日,於2017年6月推出了立刻出行,並陸續在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成都、武漢、長沙、南京這8個城市投放了車輛,車輛以福特、大眾等品牌的暢銷車為主。去年4月,立刻出行還推出了“共享奔馳”,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駕駛需求。

乘著共享經濟的春風,立刻出行共進行了4次融資。

2017年5月18日的天使輪,融資金額並未披露,投資方包括了順為資本、天奇創投和險峰長青。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4月23日,險峰長青不離不棄,聯想系的君聯資本也入局。短短半個月後,立刻出行再次進行了B輪融資,除了險峰長青和君聯資本,藍馳創投和阿里系的螞蟻金服也參與其中。

去年12月31日,立刻出行完成了截至目前的最後一輪融資——B+輪融資。據介紹,該輪融資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熠美投資、凡創資本、君聯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螞蟻金服通過凡創資本繼續加持。

當時,立刻出行CEO王楊表示,該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精細化運營和技術提升,在廣州單城盈利的基礎上,立刻出行將在多城證明汽車分時租賃的經濟效益。

但弔詭的是,千萬美元的資金僅維持了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共享汽車這個行業,投入的成本巨大,資金消耗量也大,”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刻出行人士向21Tech記者表示,該人士指出,B+輪融資其實更類似於之前的股東在救火。

在B+輪融資後5個多月,立刻出行進行了裁員,並承諾會賠償被裁員工兩個月的工資。然而,8月30日,立刻出行將補償金降至5000元,並引致多位員工前往北京公司討薪。“大家接受不了,所以要一起過去。”前述員工表示。

據21Tech記者瞭解,經員工與立刻出行協商,9月8日,公司已按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將補償金髮放給被裁員工。

押金難退

一方面是裁員與欠薪,另一方面,立刻出行的用戶押金也出現了問題。

據瞭解,2017年,立刻出行剛上線時,用戶押金為299元。當年年底,立刻出行將押金調整至499元。

理想狀態下,用戶退押並沒有難度。立刻出行App顯示,用戶在最後一次用車行程結束的20個工作日後,在沒有發生違章行為或其他不良用車行為以及未欠費的前提下,便可直接從App上申請退押,申請後5-10個工作日後到賬(工作日不含週末與法定節假日)。

然而,8月底,陸續有報道稱,立刻出行廣州公司和成都公司人去樓空,大量用戶投訴該公司押金退還進度慢。

據悉,廣州是立刻出行進駐的第一個城市,去年10月10日,立刻出行在廣州的單日訂單破一萬單,立刻出行官方微博發佈了這一“喜訊”,而在這則“喜訊”的評論區,滿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立刻出行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條微博發佈時間是今年5月23日,該微博的評論區也大部分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實習記者黃嘉敏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2018年,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從風口直墜谷底。如今,命運的輪盤轉到了共享汽車。

生於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作為昔日共享汽車龍頭之一,這家企業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凡創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在去年的B輪融資時,其投資方還包括螞蟻金服——可謂是含著金湯匙成長。

然而近日,21Tech記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單方面降低被裁員工的補償金。今年5月前後,立刻出行啟動了數波裁員,但裁員時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在8月底時降為五千元。據爆料者稱,8月30日有多位員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討薪。

當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海淀區東北旺西路軟件園8號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辦公地仍然在營業。但面對記者關於公司資金鍊及運營情況的問題,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對。

9月6日,記者再次實地走訪,看到公司前臺已無人員值班。除了角落裡不超過十位員工在閒聊外,公司內僅3名員工在辦公。面對記者關於用戶押金、公司運營方面等的問題,員工的答覆均為並不知情。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在立刻出行北京公司的大門外,貼著公司的口號:“榮耀之戰,大幹一場!就是幹!”曾經在資金助力下的風口企業,熱血而朝氣蓬勃,但如今時過境遷,變得頗為沉默。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救火”與裁員

在資本和所謂“共享經濟”的催化下,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入侵城市,共享汽車也走進人們的視線。這當中,就有立刻出行。

資料顯示,立刻出行是天津山和朋友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汽車分時租賃產品,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11日,於2017年6月推出了立刻出行,並陸續在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成都、武漢、長沙、南京這8個城市投放了車輛,車輛以福特、大眾等品牌的暢銷車為主。去年4月,立刻出行還推出了“共享奔馳”,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駕駛需求。

乘著共享經濟的春風,立刻出行共進行了4次融資。

2017年5月18日的天使輪,融資金額並未披露,投資方包括了順為資本、天奇創投和險峰長青。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4月23日,險峰長青不離不棄,聯想系的君聯資本也入局。短短半個月後,立刻出行再次進行了B輪融資,除了險峰長青和君聯資本,藍馳創投和阿里系的螞蟻金服也參與其中。

去年12月31日,立刻出行完成了截至目前的最後一輪融資——B+輪融資。據介紹,該輪融資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熠美投資、凡創資本、君聯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螞蟻金服通過凡創資本繼續加持。

當時,立刻出行CEO王楊表示,該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精細化運營和技術提升,在廣州單城盈利的基礎上,立刻出行將在多城證明汽車分時租賃的經濟效益。

但弔詭的是,千萬美元的資金僅維持了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共享汽車這個行業,投入的成本巨大,資金消耗量也大,”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刻出行人士向21Tech記者表示,該人士指出,B+輪融資其實更類似於之前的股東在救火。

在B+輪融資後5個多月,立刻出行進行了裁員,並承諾會賠償被裁員工兩個月的工資。然而,8月30日,立刻出行將補償金降至5000元,並引致多位員工前往北京公司討薪。“大家接受不了,所以要一起過去。”前述員工表示。

據21Tech記者瞭解,經員工與立刻出行協商,9月8日,公司已按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將補償金髮放給被裁員工。

押金難退

一方面是裁員與欠薪,另一方面,立刻出行的用戶押金也出現了問題。

據瞭解,2017年,立刻出行剛上線時,用戶押金為299元。當年年底,立刻出行將押金調整至499元。

理想狀態下,用戶退押並沒有難度。立刻出行App顯示,用戶在最後一次用車行程結束的20個工作日後,在沒有發生違章行為或其他不良用車行為以及未欠費的前提下,便可直接從App上申請退押,申請後5-10個工作日後到賬(工作日不含週末與法定節假日)。

然而,8月底,陸續有報道稱,立刻出行廣州公司和成都公司人去樓空,大量用戶投訴該公司押金退還進度慢。

據悉,廣州是立刻出行進駐的第一個城市,去年10月10日,立刻出行在廣州的單日訂單破一萬單,立刻出行官方微博發佈了這一“喜訊”,而在這則“喜訊”的評論區,滿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立刻出行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條微博發佈時間是今年5月23日,該微博的評論區也大部分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實習記者黃嘉敏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2018年,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從風口直墜谷底。如今,命運的輪盤轉到了共享汽車。

生於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作為昔日共享汽車龍頭之一,這家企業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凡創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在去年的B輪融資時,其投資方還包括螞蟻金服——可謂是含著金湯匙成長。

然而近日,21Tech記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單方面降低被裁員工的補償金。今年5月前後,立刻出行啟動了數波裁員,但裁員時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在8月底時降為五千元。據爆料者稱,8月30日有多位員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討薪。

當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海淀區東北旺西路軟件園8號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辦公地仍然在營業。但面對記者關於公司資金鍊及運營情況的問題,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對。

9月6日,記者再次實地走訪,看到公司前臺已無人員值班。除了角落裡不超過十位員工在閒聊外,公司內僅3名員工在辦公。面對記者關於用戶押金、公司運營方面等的問題,員工的答覆均為並不知情。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在立刻出行北京公司的大門外,貼著公司的口號:“榮耀之戰,大幹一場!就是幹!”曾經在資金助力下的風口企業,熱血而朝氣蓬勃,但如今時過境遷,變得頗為沉默。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救火”與裁員

在資本和所謂“共享經濟”的催化下,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入侵城市,共享汽車也走進人們的視線。這當中,就有立刻出行。

資料顯示,立刻出行是天津山和朋友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汽車分時租賃產品,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11日,於2017年6月推出了立刻出行,並陸續在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成都、武漢、長沙、南京這8個城市投放了車輛,車輛以福特、大眾等品牌的暢銷車為主。去年4月,立刻出行還推出了“共享奔馳”,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駕駛需求。

乘著共享經濟的春風,立刻出行共進行了4次融資。

2017年5月18日的天使輪,融資金額並未披露,投資方包括了順為資本、天奇創投和險峰長青。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4月23日,險峰長青不離不棄,聯想系的君聯資本也入局。短短半個月後,立刻出行再次進行了B輪融資,除了險峰長青和君聯資本,藍馳創投和阿里系的螞蟻金服也參與其中。

去年12月31日,立刻出行完成了截至目前的最後一輪融資——B+輪融資。據介紹,該輪融資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熠美投資、凡創資本、君聯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螞蟻金服通過凡創資本繼續加持。

當時,立刻出行CEO王楊表示,該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精細化運營和技術提升,在廣州單城盈利的基礎上,立刻出行將在多城證明汽車分時租賃的經濟效益。

但弔詭的是,千萬美元的資金僅維持了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共享汽車這個行業,投入的成本巨大,資金消耗量也大,”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刻出行人士向21Tech記者表示,該人士指出,B+輪融資其實更類似於之前的股東在救火。

在B+輪融資後5個多月,立刻出行進行了裁員,並承諾會賠償被裁員工兩個月的工資。然而,8月30日,立刻出行將補償金降至5000元,並引致多位員工前往北京公司討薪。“大家接受不了,所以要一起過去。”前述員工表示。

據21Tech記者瞭解,經員工與立刻出行協商,9月8日,公司已按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將補償金髮放給被裁員工。

押金難退

一方面是裁員與欠薪,另一方面,立刻出行的用戶押金也出現了問題。

據瞭解,2017年,立刻出行剛上線時,用戶押金為299元。當年年底,立刻出行將押金調整至499元。

理想狀態下,用戶退押並沒有難度。立刻出行App顯示,用戶在最後一次用車行程結束的20個工作日後,在沒有發生違章行為或其他不良用車行為以及未欠費的前提下,便可直接從App上申請退押,申請後5-10個工作日後到賬(工作日不含週末與法定節假日)。

然而,8月底,陸續有報道稱,立刻出行廣州公司和成都公司人去樓空,大量用戶投訴該公司押金退還進度慢。

據悉,廣州是立刻出行進駐的第一個城市,去年10月10日,立刻出行在廣州的單日訂單破一萬單,立刻出行官方微博發佈了這一“喜訊”,而在這則“喜訊”的評論區,滿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立刻出行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條微博發佈時間是今年5月23日,該微博的評論區也大部分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立刻出行在今年8月的投訴量是共享汽車行業第一。”在談及共享汽車行業用戶投訴問題時,21CN聚投訴主編潘俊珺告訴21Tech記者。

根據21CN聚投訴向21Tech提供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立刻出行的投訴量在共享出行投訴排行榜中居前列,排名第八位,有效投訴量達到了514件,投訴解決率為51.9%。

然而8月單月,立刻出行有效投訴量便達到255件,佔據前8個月的54%,投訴解決率僅為25.1%。不佳的表現令立刻出行成為8月共享出行行業投訴排名第二的企業、共享汽車行業第一。

"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實習記者黃嘉敏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2018年,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從風口直墜谷底。如今,命運的輪盤轉到了共享汽車。

生於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作為昔日共享汽車龍頭之一,這家企業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凡創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在去年的B輪融資時,其投資方還包括螞蟻金服——可謂是含著金湯匙成長。

然而近日,21Tech記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單方面降低被裁員工的補償金。今年5月前後,立刻出行啟動了數波裁員,但裁員時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在8月底時降為五千元。據爆料者稱,8月30日有多位員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討薪。

當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海淀區東北旺西路軟件園8號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辦公地仍然在營業。但面對記者關於公司資金鍊及運營情況的問題,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對。

9月6日,記者再次實地走訪,看到公司前臺已無人員值班。除了角落裡不超過十位員工在閒聊外,公司內僅3名員工在辦公。面對記者關於用戶押金、公司運營方面等的問題,員工的答覆均為並不知情。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在立刻出行北京公司的大門外,貼著公司的口號:“榮耀之戰,大幹一場!就是幹!”曾經在資金助力下的風口企業,熱血而朝氣蓬勃,但如今時過境遷,變得頗為沉默。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救火”與裁員

在資本和所謂“共享經濟”的催化下,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入侵城市,共享汽車也走進人們的視線。這當中,就有立刻出行。

資料顯示,立刻出行是天津山和朋友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汽車分時租賃產品,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11日,於2017年6月推出了立刻出行,並陸續在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成都、武漢、長沙、南京這8個城市投放了車輛,車輛以福特、大眾等品牌的暢銷車為主。去年4月,立刻出行還推出了“共享奔馳”,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駕駛需求。

乘著共享經濟的春風,立刻出行共進行了4次融資。

2017年5月18日的天使輪,融資金額並未披露,投資方包括了順為資本、天奇創投和險峰長青。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4月23日,險峰長青不離不棄,聯想系的君聯資本也入局。短短半個月後,立刻出行再次進行了B輪融資,除了險峰長青和君聯資本,藍馳創投和阿里系的螞蟻金服也參與其中。

去年12月31日,立刻出行完成了截至目前的最後一輪融資——B+輪融資。據介紹,該輪融資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熠美投資、凡創資本、君聯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螞蟻金服通過凡創資本繼續加持。

當時,立刻出行CEO王楊表示,該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精細化運營和技術提升,在廣州單城盈利的基礎上,立刻出行將在多城證明汽車分時租賃的經濟效益。

但弔詭的是,千萬美元的資金僅維持了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共享汽車這個行業,投入的成本巨大,資金消耗量也大,”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刻出行人士向21Tech記者表示,該人士指出,B+輪融資其實更類似於之前的股東在救火。

在B+輪融資後5個多月,立刻出行進行了裁員,並承諾會賠償被裁員工兩個月的工資。然而,8月30日,立刻出行將補償金降至5000元,並引致多位員工前往北京公司討薪。“大家接受不了,所以要一起過去。”前述員工表示。

據21Tech記者瞭解,經員工與立刻出行協商,9月8日,公司已按協商好的雙倍工資將補償金髮放給被裁員工。

押金難退

一方面是裁員與欠薪,另一方面,立刻出行的用戶押金也出現了問題。

據瞭解,2017年,立刻出行剛上線時,用戶押金為299元。當年年底,立刻出行將押金調整至499元。

理想狀態下,用戶退押並沒有難度。立刻出行App顯示,用戶在最後一次用車行程結束的20個工作日後,在沒有發生違章行為或其他不良用車行為以及未欠費的前提下,便可直接從App上申請退押,申請後5-10個工作日後到賬(工作日不含週末與法定節假日)。

然而,8月底,陸續有報道稱,立刻出行廣州公司和成都公司人去樓空,大量用戶投訴該公司押金退還進度慢。

據悉,廣州是立刻出行進駐的第一個城市,去年10月10日,立刻出行在廣州的單日訂單破一萬單,立刻出行官方微博發佈了這一“喜訊”,而在這則“喜訊”的評論區,滿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立刻出行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條微博發佈時間是今年5月23日,該微博的評論區也大部分是關於退押金的評論。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立刻出行在今年8月的投訴量是共享汽車行業第一。”在談及共享汽車行業用戶投訴問題時,21CN聚投訴主編潘俊珺告訴21Tech記者。

根據21CN聚投訴向21Tech提供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立刻出行的投訴量在共享出行投訴排行榜中居前列,排名第八位,有效投訴量達到了514件,投訴解決率為51.9%。

然而8月單月,立刻出行有效投訴量便達到255件,佔據前8個月的54%,投訴解決率僅為25.1%。不佳的表現令立刻出行成為8月共享出行行業投訴排名第二的企業、共享汽車行業第一。

獨家調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數據來源:21CN聚投訴

成都的郭先生算是立刻出行的老用戶了,他從2017年立刻出行上線不久後便開始使用。他告訴21Tech記者,當時的立刻出行取車用車很方便,自家小區外就有共享汽車停放點。

郭先生表示,自己一共申請了3次退押金,前兩次都順利退還成功,第三次申請在今年的6月30日,退押的原因來自於他內心的擔憂,“看到網上有消息說押金退不了,我就趕緊退了。”

但直到9月9日,郭先生的押金都沒有退還成功。他表示,自7月9日以來,自己因為退押的事,打了不下十次立刻出行的客服電話,到後面幾次,開始無人接聽。

廣州的許先生今年2月第一次使用了立刻出行APP,但在6月時發現平臺車輛數量開始變少,於是在6月26日決定退押。“6月份就開始申請了,那時候還是有車的,不過已經開始漸漸變少了,直到後來一輛車也沒有。”許先生表示。

等待兩個月後,押金依然未到賬。這期間,許先生撥打立刻出行的客服電話共計四次,有一次無人接聽。許先生於8月26日和30日分別於12315和21CN聚投訴上投訴立刻出行公司。8月30日晚,許先生的押金最終退還成功。

諸多用戶押金投訴下,立刻出行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小黃車”,尚不明朗。“現在估計賬面上沒什麼錢了,”有了解立刻出行融資情況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五月中的時候賬面已經不夠還押金了。”

不過據記者瞭解,至少從目前來看,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很可能會繼續運行下去,公司正在籌備下一輪融資和併購事宜。但在一地雞毛的當下,立刻出行如何建立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誰來監管?

曾經伴隨共享經濟的春風,共享汽車似乎擁有無限的潛力。

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2018中國共享出行年度發展報告》顯示,共享汽車2017年融資量達千億,佔行業總獲投金額的65.9%,包括滴滴、阿里、寶能等巨頭玩家紛紛入局。

但同時,共享汽車行業也在不斷洗牌。

據21Tech記者不完全統計——

  • 2017年和2018年,共享汽車企業友友用車、EZZY、麻瓜出行先後宣佈解散或停止服務;

  • 今年年初,途歌被用戶投訴退押金難;

  • 5月30,戴姆勒集團旗下的汽車共享平臺car2go宣佈暫停在重慶的運營,並於6月30日退出中國市場;

  • 8月,提供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眾行EVPOP公司也疑似跑路;

  • 如今,立刻出行也出現了資金鍊方面的問題。

經過幾年跑馬圈地的野蠻生長期後,共享汽車行業仍未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

除了行業整體步入寒冬之外,頻頻出現的用戶退押難現象,也折射出行業的監管並不到位。

在接受21Tech記者採訪時,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法學院副教授顧大鬆表示,監管方向不明是目前共享汽車發展比較大的問題,“若監管底線和監管基本結構沒有確定好,對行業是很致命的。”

顧大鬆指出,共享汽車和傳統的汽車租賃分屬新業態和舊業態,二者的業態不同導致了一些管理上的難題,新舊業態管理的取捨,目前還沒有定論。

“這個定位是比較頭疼的問題,現在的政策在分開管理和用同樣的方式管理上沒有理順。”顧大鬆表示,“傳統的租賃汽車有人交付鑰匙、審車驗車,租車時間也較長,共享汽車則是在線上操作,若沒有其他的配套制度來約束就很難處理,如新手練車、交通違法問題。”

顧大鬆提出,共享汽車可以嘗試特許經營的模式,即城市准許特定的企業發展共享汽車。雖說應以審慎包容原則對待這種新業態,但是共享汽車要利用公共資源,究竟是完全准入還是城市特許經營,需要審慎對待,“一味地‘放’並不一定對企業有好處。”

除了管理模式之外,共享汽車當前的定位也限制了監管。顧大鬆指出,共享汽車屬於營運車輛還是非營運車輛,這一問題尚未明確,因而包括保險、運營等在內的管理方式,也有待進一步考量。

此外,顧大鬆還提到了共享汽車的押金監管問題。“共享汽車的押金動輒上千,不像共享單車的押金。押金退還若是有問題,影響會比較大。”顧大鬆說道。

今年3月19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鼓勵運營企業原則上不收取用戶押金,並強調“用戶押金歸用戶所有,運營企業不得挪用”。

也就是說,交通運輸部將監管押金的事“交付”給了金融監管機構,但很多人認為押金監管是交通部門的事。目前,交通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監管用戶押金,金融監管機構應當承擔主責,而金融監管機構是否能做好押金監管的工作,仍然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