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加班,恐怕是國際通用的企業文化。 /《未生》劇照


生活如此艱難,只要有一點甜頭、一塊大餅,多荒謬的企業文化,還是能吸納到它的追隨者。但我們仍然要說,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企業,就跟娛樂偶像一樣,也需要人設。偶像人設服務於流量和資本,企業人設則服務於市場和組織形象。在職場上,這種人設的專有名詞叫做“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受眾相當廣泛,第一級是員工,第二級是媒體和公眾,厲害點的還包括股民和投資人。

有組織的地方就有文化,就像每個人都得有性格。如果一個人性格奇葩,大概沒什麼人會跟他交朋友;但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很奇葩,它是不用擔心孤獨的,有資本就能保持輸出。

當然,企業文化也有高級低級之分。低級版本,主要操作是模仿、跟風、想一出是一出,甚至分不清惡趣味與團隊精神的區別。升級版的企業文化,個個都是概念大師,善於輸出那種“一聽就很厲害”的洗腦理論。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讓你又愛又恨,才是高級的企業文化 圖 / 全景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多少職場霸凌,假“文化”之名


日本的職場文化,或者說職場霸凌,一直是上班族熱議的話題。去年底,日本《新潮週刊》公佈了一段視頻,一位老闆為了取悅客戶,在聚餐時將男員工的頭部摁進滾燙的火鍋裡兩次,周圍的同事或吃或笑或錄像,就是沒人阻止。

這殘忍的一幕發生在2015年,受害人因為害怕自己帶進公司的晚輩被報復,等了三年才發聲。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現場視頻


與日本的各種職場潛規則比起來,中國的企業文化似乎“溫和”很多。扇耳光、吃蟲子,這些騷操作,畢竟沒有煮臉毀容那麼恐怖?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這種變態的“文化”,能不能帶來效益不知道,但一定能達到辱沒人格尊嚴的效果。將之冠以“文化”的名號,有人侮辱了“文化”兩個字。

但現實的魔幻之處就在於,即使被批評、被拒絕甚至被刑拘,這樣的新聞,仍然月月有、年年新。

當底線被拉低之後,什麼喊口號、轉發朋友圈這種企業文化,也就算不得什麼大事。筆者曾見過一家公司,門口置一面大鼓,鼓架子上纏著妖嬈的紅布,自帶千軍萬馬出征的豪情。

他們的員工每天到崗,先不開電腦不收郵件,大鼓面前排排站,領頭的一邊錘一邊領喊:“奮鬥!奮鬥!奮鬥!銷量!銷量!銷量!”氣勢之磅礴,精神之亢奮,著實令人驚歎。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上班之前舞一舞,銷量都能鼓一鼓。


形式主義也好,邏輯不通也罷,再低級的企業文化,也永遠不缺擁躉。曾有某位大V寫了一篇文章,批評自己的實習生不該抱怨每天要下好幾次樓拿外賣。

我又把一個實習生惹哭了。並不是因為我強暴了她。而是,我上廁所的時候,聽到她在外面跟爸媽打電話,哭著說,來了公司三天,每天要下樓好幾趟,去幫老闆拿外賣。我上了四年本科,不是為了來拿外賣的……


一開頭,就給哭泣的實習生定了性,不是強暴,有什麼好哭的?緊接著,又列舉了劉若英金城武曾經當助理洗廁所、實習生懟老闆被開除、以及作者自己當年跑新聞被罵的故事,中心思想就是,哭什麼哭,這麼作的新人,難成大事。

如此雄文,很快引發了朋友圈企業家的集體高潮。

老闆的時間就應該是最值錢的,不應該拿來做雜事;所有的新人,就應該從雜事做起。不要渴望公司給你溫暖,給你工資本身就是溫暖。這裡不看苦勞,只看功勞。


文中金句不斷,句句戳中公司敏感的神經。這了不得啊,我們的企業文化就該是這樣,我們的員工就要有這樣的覺悟和精神!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這個時候如果實習生像這樣熱血反抗,那大概也是沒啥用的。/《未生》劇照


相信這套理論的懵懂打工仔也不少,人總要為自己目前的不成功找個理由不是。

但我們來捋一捋哈,操心大事的老闆,的確需要有人來打理雜事,但這不是行政部的工作麼,指使其他部門的實習生是為哪般?人孩子也不是來實習行政的。

不看苦勞只看功勞,這倒是說得不錯,可是每天要拿外賣要泡咖啡要端茶送水,時間都花在苦勞上了,大概不睡覺才有空去建立功勞吧。

篤信這種職場文化的公司,通常認為新人要聽話,晚輩要服從,感情僱回來的不是員工,而是enterprise-elf(企養小精靈)。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成功了,企業就有文化


我們對成功學的熱情就從沒消減過。

從前唯有讀書高,市場就應運而生狀元肉、狀元酒,吃下肚去文曲星也要抖三抖;王羲之寫幹幾缸水,練字的就都在院子裡擺上水缸;魯迅刻字防遲到,從此天下學子的課桌上都有了個“早”。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成功學“成功地”把我們都洗腦成了工作機器。


到了現在,同樣的成功學崇拜,不一樣的宣傳噱頭:“首富揭祕三大創業要訣”“馬XX最欣賞的兩種人”。

因此,頭部公司進階版的企業文化,也是模仿者眾。一家加班多的公司成功了,就有1000個老闆相信,自家還沒成功是因為加班不夠多。

互聯網行業一直有個傳說,當年張小龍開始做微信的時候,辦公室裡都是行軍床,大家原地入睡,起床就上班。

後來,行軍床就成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的標配。很可惜,行軍床銷量漲了這麼多,也沒見出現第二個微信。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2014年小米備戰雙11的加班混寢方案


阿里巴巴的花名系統也相當有名。從金庸先生的著作裡取外號,其實是非常討巧的,因為人們都對那些角色有了大致的印象。

看阿里人的花名是什麼,大概就能猜到他們大致的性格和野心。比如說“風清揚”,這個角色是金庸小說中最厲害的劍術高手之一,是指導令狐沖的隱士高人,和馬雲爸爸的地位和風格契合。

於是乎,很多公司也跟著學了起來。可同一個名字,放在BAT就顯得高大上,在微商那裡就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了。

“風清揚”不好意思用,有的老闆就叫任我行,再給副手起碼叫XX左右使,各部門就叫某某分舵,跟小孩子玩過家家一樣。老老實實叫本名,不也挺好?

“狼性”“奮鬥”“信仰”“理想”,上班族肯定對這些詞彙不陌生,撲面而來都是雞血的腥味。在互聯網企業野蠻生長的時代,這一套說辭由頭部企業向下蔓延,成為企業文化的典型,甚至成為壓榨的遮羞布。

不良企業文化是全球性的問題。今年初,美國媒體CNBC揭露了Facebook的企業文化:

公司至上,個人生活要為之讓位;不能有與領導相左的意見,“就像軍隊,必須服從命令”;為了績效評估和升職機會,不得不拼命建立友好關係等等。

報道中稱,Facebook的員工表示“在這裡工作必須假裝自己很快樂”,“就像邪教”。而Facebook首席運營官的名言,偏偏就是“真實的自我”。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可能要做到首席,你才可能擁有真實的自我。/《社交網絡》劇照


與Facebook強調的無異議和諧氛圍不同,亞馬遜似乎走向另一個極端:要求員工毫不留情地反駁同事的意見。貝索斯迷戀數據和效率,在他的企業文化裡,禮貌的點評,就是和稀泥。

亞馬遜文化一度被稱為“冷血文化”,被掩蓋在電商巨頭、世界首富的光環之後的,是超長工時、超高壓力、超低福利。深夜開會、節假日隨時候命,不加班就是異類,倉庫裡的藍領工人甚至忙到不敢喝水,因為沒有時間上廁所。

但亞馬遜成功了。這就意味著,我們知道這種文化冷血、殘酷、毫無人性,可仍然會有無數企業學習它,無數員工相信它。

也有失敗的例子。風風火火的錘子科技,曾以工匠文化著稱。從線條設計到應用圖標,號稱征服一切處女座。

只可惜,他們的匠人精神沒來得及覆蓋到產品的硬傷。作為情懷型企業文化的集大成者,錘子的退場或將導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有這類企業文化出來吆喝了。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在企業,就別講情懷了。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你不喜歡我們的企業文化?

大把人搶著要你的工作


即使下班了,企業文化仍然在引領你前行。其實,企業方也未必不知道自己一心建設的企業文化,看起來真的很沒文化。

但企業文化的重點,不是有沒有文化,而是有沒有大佬的風範。就像武俠小說裡,真英雄必須出身江湖而非廟堂,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領導的想象,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是什麼樣子。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你會怎麼想象你的老闆?


有幸結識過一位80後創業者,精於企業文化建設。公司上下50來個員工,清一色富二代95後,學歷好見識廣,大到策劃小到翻譯,十項全能。公司門前的停車坪異常壯觀,老闆自己開雷克薩斯,旁邊停的員工座駕,八成都比他的貴。

這位渾身文藝範的老闆笑道:“我招人,聊兩句就知道家庭出身,條件不好的不要。這些年輕的二代啊,不在乎錢,只要理想,只要有趣。”只此一招,他公司每個月的薪水支出,比隔壁同規模的另一家公司,少了三分之一。

翻開他的朋友圈,藍天碧海,滌盪心靈;點開他的採訪視頻,開頭就是“我創業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當然,也總是會有人幹著幹著,就覺得沒趣沒理想了。對此,這位老闆表示絲毫不慌,要說一個人永遠理想主義,那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永遠會有新的理想主義者長大成人,鮮嫩嫩地到他碗裡來。


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但請尊重每一位員工


走一條路的人太多,有人接受不了996,也會有人能007。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不止企業家如此,員工也一樣。上行下效的企業文化,總是會讓員工們心生不滿,而這種情緒和建議往往又缺乏機制向上反饋,最終形成零和博弈,要麼接受企業文化,要麼離開。你不喜歡加班文化?大把人搶著要你的工作。

生活如此艱難,只要有一點甜頭、一塊大餅,多荒謬的企業文化,還是能吸納到它的追隨者。只是,我們仍然要說,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作者 | 胡釐頭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