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什麼?為啥職位低工齡少,養老金卻高500元?

導讀: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工齡比自己少,職位比自己低,但養老金卻比自己高的情況?究竟是什麼原因?

很多人交社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晚年能有個更好的生活依靠,養老金的高低也影響晚年生活水平,老王從廠子裡退休兩年後發現,比自己工齡少7年,職位也比他低的人,在養老金領取上卻每個月都比他多500元,讓他很不舒服,就過來問我,養老金的發放標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都“不如”自己的人,領取的養老金卻比自己多?那麼究竟都有哪些原因的?接下來看看就清楚了

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什麼?為啥職位低工齡少,養老金卻高500元?

一、實際繳費年限

我們知道養老金計算的時候,並不是按照實際工齡計算,前幾天有朋友留言說:我工齡42年,養老金才1000多,也是這個原因,其實養老金中的工齡,是指養老金開始繳費時間,並不是工作時長年限,簡單比喻說,就是有的人從90年工作2012年開始繳費,而有的朋友08年開始工作,然後08年就開始繳費了,這樣的情況,08年開始工作的朋友繳費時間比90年開始工作的朋友時間,所以可能出現後來工作的人,養老金反而多的情況

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什麼?為啥職位低工齡少,養老金卻高500元?

二、視同繳費年限

很多人都聽過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就是建立養老制度以前的人事檔案記載的工齡或者可以被證明的連續工齡,比如說單位能證明你以前的工齡,或者有一些相關的證明可以證明這個期間是連續工作的工齡,都可以被視為視同繳費年限,

比如北京地區,2001年4月1日以後退休、退職的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符合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可以視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

而如果自己工作了,但視同繳費年限期間,不能證明自己有連續工齡,則養老金計算的時候繳費年限會少很多,對於這樣的情況,養老金也會出現差異

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什麼?為啥職位低工齡少,養老金卻高500元?

三、個人養老金賬戶金額

其實這個也是很關鍵的因素了,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個人賬戶的儲存額記著關鍵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你個人賬戶儲存額少的話,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就少

那麼關係個人賬戶呢?就是繳費基數,簡單說就是公司企業為員工繳納的費用,如果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根據我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少,養老金領取的時候養老金也會隨之減少,就好比是銀行裡存錢,公司繳納(存的錢)少,銀行的賬戶裡少,同樣按照139個月領取,每月領取的自然也就少了

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什麼?為啥職位低工齡少,養老金卻高500元?

最後小結,有的朋友說我工齡30年、35年、43年,養老金才1000多,對於這樣的情況,大約就是實際繳費時間和視同繳費的原因了,可以查詢下自己人事檔案,就更加方便計算自己的養老金金額。希望今天的內容可以幫到大家,如果你有其他更好更關心的問題,或是有想指正的地方,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近期推出保險諮詢服務,送給需要的朋友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即可免費領取價值299元保險定製規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