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天文 冥王星 柯伊伯帶 太陽系 地理沙龍 2017-05-21

冥王星是人類在1930年發現的,自從發現以來一直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直到2006年“慘遭降級”,落入矮行星行列,重要原因就是鬩神星的挑戰。這是怎麼回事呢?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冥王星

這個恩怨的起源必須從柯伊伯帶說起,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這一個區域由於距離太陽非常遙遠,人類對它的認識一直都很有限。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柯伊伯帶示意圖

冥王星就是一顆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中的天體,而且一直都被認為是柯伊伯帶中個頭最大的天體,其估測直徑為2300千米,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柯伊伯帶中的天體不斷的被發現。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冥王星和鬩神星對比圖

從2000年起,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中不斷髮現新天體,而且其個頭越來越大,特別是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當時認為其直徑比冥王星還大。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給鬩神星定位,命名為太陽系第十大行星?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

由此,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就受到了挑戰,柯伊伯帶中被發現的天體越來越多,鬩神星怎麼界定?如果定位太陽系第十大行星,那麼將來如果在柯伊伯帶中又發現了大個頭的行星,怎麼辦?難道繼續擴容太陽系行星隊伍?這顯然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冥王星

因此在,2006年,冥王星地位由於受到鬩神星的嚴峻挑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重新討論太陽系行星概念。最終通過了新的定義:“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按照這個標準,由於冥王星和鬩神星都位於柯伊伯帶中,在自己軌道附近還有其他天體,都不能算作行星。對於這一類星體,天文學界定義了一個新類別“矮行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