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冥王星其實跟它們是“一路貨色”。於是,冥王星的真實身份便受到了人們的懷疑,自然它那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過,真正使冥王星統治地位發生改變的不是柯伊伯帶天體,而是科學家新發現的兩個“女神”。

早在2003年11月14日,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用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天體,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沿著一條高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圍繞太陽一圈需要10500年的時間。這個新天體比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千米,所以其表面是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這使天文學家給它起名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地球上寒冷的北極,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因紐特人,以及在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創造生命的女神“塞德娜”。

於是,塞德娜就成了這個新天體的名字。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冥王星其實跟它們是“一路貨色”。於是,冥王星的真實身份便受到了人們的懷疑,自然它那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過,真正使冥王星統治地位發生改變的不是柯伊伯帶天體,而是科學家新發現的兩個“女神”。

早在2003年11月14日,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用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天體,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沿著一條高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圍繞太陽一圈需要10500年的時間。這個新天體比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千米,所以其表面是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這使天文學家給它起名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地球上寒冷的北極,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因紐特人,以及在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創造生命的女神“塞德娜”。

於是,塞德娜就成了這個新天體的名字。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一個是創造生命的女神,一個是掌管死亡的冥王,這種對立關係註定了塞德娜與冥王星之間要進行一場殊死的戰鬥。塞德娜的直徑在1288~1771千米之間,大小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這讓人們想起了一直在尋找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如果冥王星能坐第九把交椅,那麼,塞德娜被排行在第十把交椅應該是毫無疑問了吧。

塞德娜女神並不甘心於冥王的統治,但是它的挑戰沒有最後的結果。因為這時候另一位更強大的女神出場了,並且由它推波助瀾,與塞德娜一起來推翻冥王星的統治。

2005年7月,邁克·布朗宣佈他又發現了一個冥王星以外的天體,距離太陽有160億千米,這就立刻引起了人們高度的興趣。當然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的直徑。冥王星的直徑為2400千米,可這個天體直徑比冥王星還要大100多千米,因而天文學家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奇娜”。

天文學家給新天體取名非常有趣而形象,奇娜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怒氣衝衝地罵人,即被命名為“鬩神星”。“鬩”讀作“細”,是罵人的意思。這位罵人的女神不甘心做冥王的子民,其目的也是試圖獲得第十大行星的寶座。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冥王星其實跟它們是“一路貨色”。於是,冥王星的真實身份便受到了人們的懷疑,自然它那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過,真正使冥王星統治地位發生改變的不是柯伊伯帶天體,而是科學家新發現的兩個“女神”。

早在2003年11月14日,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用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天體,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沿著一條高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圍繞太陽一圈需要10500年的時間。這個新天體比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千米,所以其表面是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這使天文學家給它起名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地球上寒冷的北極,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因紐特人,以及在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創造生命的女神“塞德娜”。

於是,塞德娜就成了這個新天體的名字。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一個是創造生命的女神,一個是掌管死亡的冥王,這種對立關係註定了塞德娜與冥王星之間要進行一場殊死的戰鬥。塞德娜的直徑在1288~1771千米之間,大小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這讓人們想起了一直在尋找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如果冥王星能坐第九把交椅,那麼,塞德娜被排行在第十把交椅應該是毫無疑問了吧。

塞德娜女神並不甘心於冥王的統治,但是它的挑戰沒有最後的結果。因為這時候另一位更強大的女神出場了,並且由它推波助瀾,與塞德娜一起來推翻冥王星的統治。

2005年7月,邁克·布朗宣佈他又發現了一個冥王星以外的天體,距離太陽有160億千米,這就立刻引起了人們高度的興趣。當然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的直徑。冥王星的直徑為2400千米,可這個天體直徑比冥王星還要大100多千米,因而天文學家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奇娜”。

天文學家給新天體取名非常有趣而形象,奇娜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怒氣衝衝地罵人,即被命名為“鬩神星”。“鬩”讀作“細”,是罵人的意思。這位罵人的女神不甘心做冥王的子民,其目的也是試圖獲得第十大行星的寶座。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它與塞德娜最後的結果都沒能坐上第十大行星的交椅,就連冥王星也被拉下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原因是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設立一個新的行星標準“矮行星”。矮行星介於大行星與小行星之間,這樣冥王星、塞德娜和鬩神星都屬於矮行星家族成員了。

從此,兩位女神與冥王星就開始平起平坐、相安無事了。

冰川與太陽的光芒

當矮行星這個標準被公佈的時候,進入這個家族的不僅有幾個柯伊伯帶天體,還有位於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穀神星是小行星帶的唯一入選者。可以肯定,將來不會有第二顆小行星帶的行星入選,那時候的矮行星成員都會出自於柯伊伯帶。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冥王星其實跟它們是“一路貨色”。於是,冥王星的真實身份便受到了人們的懷疑,自然它那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過,真正使冥王星統治地位發生改變的不是柯伊伯帶天體,而是科學家新發現的兩個“女神”。

早在2003年11月14日,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用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天體,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沿著一條高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圍繞太陽一圈需要10500年的時間。這個新天體比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千米,所以其表面是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這使天文學家給它起名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地球上寒冷的北極,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因紐特人,以及在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創造生命的女神“塞德娜”。

於是,塞德娜就成了這個新天體的名字。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一個是創造生命的女神,一個是掌管死亡的冥王,這種對立關係註定了塞德娜與冥王星之間要進行一場殊死的戰鬥。塞德娜的直徑在1288~1771千米之間,大小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這讓人們想起了一直在尋找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如果冥王星能坐第九把交椅,那麼,塞德娜被排行在第十把交椅應該是毫無疑問了吧。

塞德娜女神並不甘心於冥王的統治,但是它的挑戰沒有最後的結果。因為這時候另一位更強大的女神出場了,並且由它推波助瀾,與塞德娜一起來推翻冥王星的統治。

2005年7月,邁克·布朗宣佈他又發現了一個冥王星以外的天體,距離太陽有160億千米,這就立刻引起了人們高度的興趣。當然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的直徑。冥王星的直徑為2400千米,可這個天體直徑比冥王星還要大100多千米,因而天文學家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奇娜”。

天文學家給新天體取名非常有趣而形象,奇娜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怒氣衝衝地罵人,即被命名為“鬩神星”。“鬩”讀作“細”,是罵人的意思。這位罵人的女神不甘心做冥王的子民,其目的也是試圖獲得第十大行星的寶座。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它與塞德娜最後的結果都沒能坐上第十大行星的交椅,就連冥王星也被拉下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原因是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設立一個新的行星標準“矮行星”。矮行星介於大行星與小行星之間,這樣冥王星、塞德娜和鬩神星都屬於矮行星家族成員了。

從此,兩位女神與冥王星就開始平起平坐、相安無事了。

冰川與太陽的光芒

當矮行星這個標準被公佈的時候,進入這個家族的不僅有幾個柯伊伯帶天體,還有位於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穀神星是小行星帶的唯一入選者。可以肯定,將來不會有第二顆小行星帶的行星入選,那時候的矮行星成員都會出自於柯伊伯帶。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2004年,一顆大型柯伊伯帶天體被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四年後的9月17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確認它是一顆矮行星,並命名為“妊神星”。

妊神星是第五顆矮行星。發現之初,它的一些奇特性質讓天文學家好生煩惱,就像是一顆週期變星,妊神星的亮度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高的時候亮度會增加四分之一,變化週期接近兩個小時。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冥王星其實跟它們是“一路貨色”。於是,冥王星的真實身份便受到了人們的懷疑,自然它那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過,真正使冥王星統治地位發生改變的不是柯伊伯帶天體,而是科學家新發現的兩個“女神”。

早在2003年11月14日,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用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天體,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沿著一條高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圍繞太陽一圈需要10500年的時間。這個新天體比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千米,所以其表面是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這使天文學家給它起名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地球上寒冷的北極,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因紐特人,以及在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創造生命的女神“塞德娜”。

於是,塞德娜就成了這個新天體的名字。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一個是創造生命的女神,一個是掌管死亡的冥王,這種對立關係註定了塞德娜與冥王星之間要進行一場殊死的戰鬥。塞德娜的直徑在1288~1771千米之間,大小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這讓人們想起了一直在尋找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如果冥王星能坐第九把交椅,那麼,塞德娜被排行在第十把交椅應該是毫無疑問了吧。

塞德娜女神並不甘心於冥王的統治,但是它的挑戰沒有最後的結果。因為這時候另一位更強大的女神出場了,並且由它推波助瀾,與塞德娜一起來推翻冥王星的統治。

2005年7月,邁克·布朗宣佈他又發現了一個冥王星以外的天體,距離太陽有160億千米,這就立刻引起了人們高度的興趣。當然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的直徑。冥王星的直徑為2400千米,可這個天體直徑比冥王星還要大100多千米,因而天文學家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奇娜”。

天文學家給新天體取名非常有趣而形象,奇娜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怒氣衝衝地罵人,即被命名為“鬩神星”。“鬩”讀作“細”,是罵人的意思。這位罵人的女神不甘心做冥王的子民,其目的也是試圖獲得第十大行星的寶座。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它與塞德娜最後的結果都沒能坐上第十大行星的交椅,就連冥王星也被拉下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原因是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設立一個新的行星標準“矮行星”。矮行星介於大行星與小行星之間,這樣冥王星、塞德娜和鬩神星都屬於矮行星家族成員了。

從此,兩位女神與冥王星就開始平起平坐、相安無事了。

冰川與太陽的光芒

當矮行星這個標準被公佈的時候,進入這個家族的不僅有幾個柯伊伯帶天體,還有位於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穀神星是小行星帶的唯一入選者。可以肯定,將來不會有第二顆小行星帶的行星入選,那時候的矮行星成員都會出自於柯伊伯帶。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2004年,一顆大型柯伊伯帶天體被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四年後的9月17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確認它是一顆矮行星,並命名為“妊神星”。

妊神星是第五顆矮行星。發現之初,它的一些奇特性質讓天文學家好生煩惱,就像是一顆週期變星,妊神星的亮度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高的時候亮度會增加四分之一,變化週期接近兩個小時。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這一奇異特徵讓人想起了變星,有些恆星是變星,也就是兩顆恆星在一起相互圍繞著對方運行,當一個星遮擋住了另一個星的光芒時,就會引起亮度的改變,但妊神星不是太陽系以外的恆星,而是一顆柯伊伯帶天體,不該具有這種亮度週期改變的特徵。

柯伊伯帶天體通常包含著很多冰的成分,天文學家們因此意識到,天體上反光能力特別強的某一處可能是冰川。當它運轉一圈的時候,冰川就會出現,並且反射了太陽的光芒,才造成每兩個小時亮度變化一次。

如果是這樣,天文學家可真的要被嚇一跳了,這不是告訴人們這顆天體每兩小時就自轉一圈嗎?仔細想想,太陽系的天體哪有自轉得這麼快的,倘若真有,這個天體必將崩潰,不可能存在。

天文學家因此改變了思路,是不是這顆星球上有兩處冰川,且均勻分佈在兩個地方,所以每隔兩小時就轉出來一次?可事實不是這樣。他們發現這個星球上的冰川特別多,幾乎覆蓋了整個星球,但就是沒有大氣層,這樣也就不會有雨雪變化循環。值得指出的是,這個星球表面僅僅是冰川,而不包含雪的成分。

既然妊神星上到處是冰川,那不就很好解釋了這是一顆橢圓形的星球了嗎?當它的長軸對著我們的時候,反光能力就強了,亮度自然會加強,反之短軸對著我們,反光能力減小,亮度也就降低了。

天文學家終於得出結論,妊神星是雞蛋型的,每四個小時自轉一圈,亮度增加兩次才能表明它自轉了一圈。現在知道,這個雞蛋的長軸有1960多千米,短軸要遠遠低於這個數據,大概是996千米。

妊神星是橢圓形的,這並不奇怪,有很多星球都不是正圓形的,就連地球也不是。當一顆星球的直徑大於400千米的時候,自身的引力會把它打造成圓形。妊神星的直徑大於這個數據,但它卻不是圓的,而是目前知道的唯一的雞蛋型星球。

這種雞蛋似的外形,完全是因為妊神星高速自轉的結果。妊神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不到4個小時就自轉了一圈,也就是說,這裡的一天還不到4小時。這麼快速地自轉,自然要把表面的物質向外界拋射,但是本身的引力也還是要把這些冰留住。要想讓兩者平衡,最後結果就是整個星球成為一個鼓起的雞蛋。

"

戰爭與和平

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韋爾天文臺裡,湯博正在驗看一些圖片,通過比較,他發現了一個移動的亮點,那就是冥王星。當時人們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並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1992年就發生了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柯伊伯帶天體。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天體,就跟太陽系的小行星一樣,它們都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軌道。

因為個頭較小,引力也就較小,柯伊伯帶天體是不能把自己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趕走,或者把它們吸引過來成為自己一部分的。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冥王星其實跟它們是“一路貨色”。於是,冥王星的真實身份便受到了人們的懷疑,自然它那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過,真正使冥王星統治地位發生改變的不是柯伊伯帶天體,而是科學家新發現的兩個“女神”。

早在2003年11月14日,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用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天體,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沿著一條高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圍繞太陽一圈需要10500年的時間。這個新天體比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千米,所以其表面是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這使天文學家給它起名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地球上寒冷的北極,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因紐特人,以及在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創造生命的女神“塞德娜”。

於是,塞德娜就成了這個新天體的名字。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一個是創造生命的女神,一個是掌管死亡的冥王,這種對立關係註定了塞德娜與冥王星之間要進行一場殊死的戰鬥。塞德娜的直徑在1288~1771千米之間,大小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這讓人們想起了一直在尋找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如果冥王星能坐第九把交椅,那麼,塞德娜被排行在第十把交椅應該是毫無疑問了吧。

塞德娜女神並不甘心於冥王的統治,但是它的挑戰沒有最後的結果。因為這時候另一位更強大的女神出場了,並且由它推波助瀾,與塞德娜一起來推翻冥王星的統治。

2005年7月,邁克·布朗宣佈他又發現了一個冥王星以外的天體,距離太陽有160億千米,這就立刻引起了人們高度的興趣。當然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的直徑。冥王星的直徑為2400千米,可這個天體直徑比冥王星還要大100多千米,因而天文學家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奇娜”。

天文學家給新天體取名非常有趣而形象,奇娜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怒氣衝衝地罵人,即被命名為“鬩神星”。“鬩”讀作“細”,是罵人的意思。這位罵人的女神不甘心做冥王的子民,其目的也是試圖獲得第十大行星的寶座。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然而,它與塞德娜最後的結果都沒能坐上第十大行星的交椅,就連冥王星也被拉下了第九大行星的寶座。原因是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設立一個新的行星標準“矮行星”。矮行星介於大行星與小行星之間,這樣冥王星、塞德娜和鬩神星都屬於矮行星家族成員了。

從此,兩位女神與冥王星就開始平起平坐、相安無事了。

冰川與太陽的光芒

當矮行星這個標準被公佈的時候,進入這個家族的不僅有幾個柯伊伯帶天體,還有位於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穀神星是小行星帶的唯一入選者。可以肯定,將來不會有第二顆小行星帶的行星入選,那時候的矮行星成員都會出自於柯伊伯帶。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2004年,一顆大型柯伊伯帶天體被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四年後的9月17日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確認它是一顆矮行星,並命名為“妊神星”。

妊神星是第五顆矮行星。發現之初,它的一些奇特性質讓天文學家好生煩惱,就像是一顆週期變星,妊神星的亮度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高的時候亮度會增加四分之一,變化週期接近兩個小時。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這一奇異特徵讓人想起了變星,有些恆星是變星,也就是兩顆恆星在一起相互圍繞著對方運行,當一個星遮擋住了另一個星的光芒時,就會引起亮度的改變,但妊神星不是太陽系以外的恆星,而是一顆柯伊伯帶天體,不該具有這種亮度週期改變的特徵。

柯伊伯帶天體通常包含著很多冰的成分,天文學家們因此意識到,天體上反光能力特別強的某一處可能是冰川。當它運轉一圈的時候,冰川就會出現,並且反射了太陽的光芒,才造成每兩個小時亮度變化一次。

如果是這樣,天文學家可真的要被嚇一跳了,這不是告訴人們這顆天體每兩小時就自轉一圈嗎?仔細想想,太陽系的天體哪有自轉得這麼快的,倘若真有,這個天體必將崩潰,不可能存在。

天文學家因此改變了思路,是不是這顆星球上有兩處冰川,且均勻分佈在兩個地方,所以每隔兩小時就轉出來一次?可事實不是這樣。他們發現這個星球上的冰川特別多,幾乎覆蓋了整個星球,但就是沒有大氣層,這樣也就不會有雨雪變化循環。值得指出的是,這個星球表面僅僅是冰川,而不包含雪的成分。

既然妊神星上到處是冰川,那不就很好解釋了這是一顆橢圓形的星球了嗎?當它的長軸對著我們的時候,反光能力就強了,亮度自然會加強,反之短軸對著我們,反光能力減小,亮度也就降低了。

天文學家終於得出結論,妊神星是雞蛋型的,每四個小時自轉一圈,亮度增加兩次才能表明它自轉了一圈。現在知道,這個雞蛋的長軸有1960多千米,短軸要遠遠低於這個數據,大概是996千米。

妊神星是橢圓形的,這並不奇怪,有很多星球都不是正圓形的,就連地球也不是。當一顆星球的直徑大於400千米的時候,自身的引力會把它打造成圓形。妊神星的直徑大於這個數據,但它卻不是圓的,而是目前知道的唯一的雞蛋型星球。

這種雞蛋似的外形,完全是因為妊神星高速自轉的結果。妊神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不到4個小時就自轉了一圈,也就是說,這裡的一天還不到4小時。這麼快速地自轉,自然要把表面的物質向外界拋射,但是本身的引力也還是要把這些冰留住。要想讓兩者平衡,最後結果就是整個星球成為一個鼓起的雞蛋。

發生在太陽系邊疆的“戰鬥”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

妊神星不僅外觀像雞蛋,軌道也是雞蛋形的,它在太陽系邊疆圍繞著太陽運轉,每隔283年才能圍繞太陽運行一圈,軌道跟冥王星一樣,是橢圓的。距離太陽最遠的時候有51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有34個天文單位,這比冥王星距離太陽還要近。這種軌道具有柯伊伯帶天體的典型特徵。

妊神和她的兩個女孩

地處太陽系邊緣,妊神星似乎很孤獨,其實不然。它有兩顆小衛星,於2005年被發現,起初分別使用妊神星兩個女兒的名字來命名。

但是,作為國際通用標準,天文學家還是把它們稱為“妊衛一”和“妊衛二”。身為妊神星的女兒,它倆也有與母親相同的基因,那就是被冰雪覆蓋。

妊衛一是妊神星的大女兒,距離妊神星比較遠,直徑為310千米。妊衛二在內側,是小女兒,距離妊神星比較近,質量只有老大的十分之一。但是姐妹倆的軌道卻有很大區別,老大的軌道是正圓形的;老二的軌道則是橢圓形的,也跟雞蛋差不多,真是“女效其母”。

老大與老二的軌道形狀不同,這就意味著它倆的軌道可以相互交叉。也許你會問:這姐妹倆會發生撞擊嗎?答案是否定的。母親早已為女兒倆安排好這一切,因為老大和老二的軌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就像兩張紙交叉在一起那樣,分別屬於兩個平面,相互之間沒有交叉,也就不會發生碰撞。如此看來,妊神星倒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它不僅生育了這對女兒,還安排好了它們彼此活動的範圍,使它們不至於發生衝突,影響和諧。

在其他活動中,冰雞蛋母親對自己的女兒也作了極為合理的安排,妊衛一因為距離遠,圍繞妊神星運轉一圈需要49天;妊衛二距離近,18天足矣。

如同月球引起地球上的海潮那樣,衛星也會把妊神星上的冰外殼向外拉,從而使妊神星表面發生鼓起。因此,除了高速自轉,衛星引力也是造成妊神星像雞蛋的原因之一。

現已表明,妊神星上有岩石的核心,但是岩石成分究竟有多少目前尚不清楚,因而也就無法知道妊神星及其兩顆小衛星的質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