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到底存不存在?天文學家推測太陽系邊緣有一顆“巨獸”,公轉週期上萬年,無數矮行星圍著它轉'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52期,原文標題《在太陽系邊緣的“巨獸”》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52期,原文標題《在太陽系邊緣的“巨獸”》

第九大行星到底存不存在?天文學家推測太陽系邊緣有一顆“巨獸”,公轉週期上萬年,無數矮行星圍著它轉

在2018年10月2日,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s Minor Planet Center)宣佈,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斯科特·謝潑德(Scott S. Sheppard)、夏威夷大學的大衛·蘇倫(David Tholen)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查得·特路希略(Chad Trujillo),三位科學家共同發現一個名為“2015 TG387”,綽號“鬼怪”(Goblin)的矮行星。這個位於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距離太陽大約80個天文學單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為1天文學單位)。這個發現同時也被髮表在了《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雜誌上。

在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因為距離太過遙遠,極難發現。即使人類能夠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它們的存在,往往也需要幾年時間的持續觀察才能確定它們的運行軌道。矮行星“2015 TG387”之所以能被發現,也是因為它正處於比較接近太陽的位置,即使是在它的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拱點”(perihelion),“2015 TG387”距離太陽也有65個天文學單位。相比之下,冥王星距離地球只有大約34個天文學單位。

此前人類只知曉兩個近日拱點比“2015 TG387”距離太陽更遠的天體,矮行星“2012 VP113”距離太陽80個天文學單位,而小行星塞德娜(90377 Sedna)距離地球76個天文學單位。從這個角度來說“2015 TG387”排在第三位,而它在太陽系內運行的軌道狹長,在最遠處可以達到距離太陽2300個天文學單位,這使它成為人類已知的距離太陽最遠的太陽系天體。這顆直徑300公里的矮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圈需要花費4萬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超過99%的時間它都會顯得太過黯淡而很難為人所見。

類似於“2015 TG387”這樣的矮行星被稱為內奧爾特雲天體(Inner Oort Cloud Object)。科學家們估計,類似的天體可能有數以千計,只是因為它們全都距離地球太過遙遠而難以發現。如果人們對於這類天體所知越多,就越能夠理解太陽系邊緣的環境。

距離正式公佈發現矮行星“2015 TG387”才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又一次宣佈,由同一組科學家謝潑德、蘇倫和特路希略又一次共同發現了一個內奧爾特雲天體,這就是直徑大約500公里,主要由冰構成,外表粉紅色,綽號叫作“遙遠”(Farout)的矮行星“2018 VG18”。它與太陽的距離達到了120個天文學單位以上,這也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距離太陽100個天文學單位以上的太陽系天體。

這幾位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遙遠”的痕跡是在2018年11月10日。與之前發現“2015 TG387”的過程類似,他們首先通過在夏威夷冒納凱阿火山頂的日本昴星團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進行觀測,到了12月又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Las Campanas Observatory)利用巨型麥哲倫望遠鏡(Giant Magellan Telescope)連續觀測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終於確定了這個矮行星的存在。

想要確定“2018 VG18”的軌道恐怕還需要幾年時間的持續觀測。目前人們只是大概知道了它的直徑和顏色,它的運行速度看上去比較緩慢,圍繞太陽運轉一週大約需要1000年的時間。實際上,同一個研究小組在2014年就發現了距離地球84個天文學單位,綽號“拜登”(Biden)的小行星“2012 VP113”。可以想見,如果他們持續進行觀測探索,未來還會在這個區域發現更多類似的天體。

對於這個區域進行多年持續的觀測,雖然不時能夠得到新發現,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新紀錄,讓人類對於太陽系邊緣區域的理解更深刻,卻不是這一組科學家進行探測的最終目的。科學家矢志不渝進行太空觀測的目的,在於尋找一個在天文學界流傳了近一個世紀的“怪獸”——第九行星。

此前人們認為在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隨後最外層的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因此傳說中的第九行星也被稱作“Planet X”。在太陽系內部,冥王星之外,是否還有一顆從未被人類發現過的巨大行星?多年來,這幾乎已經成為天文學界的一個神話。也不斷有人聲稱發現了新的行星,以上萬年的週期在太陽系的外圍運轉,從不進入太陽系內部,因此與其他行星並無顯著的引力作用,但是它又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尤其是太陽系邊緣的天體,有著深刻的影響。

依照天文學家的推測,在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初期,一顆巨大的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卻被其他行星撞擊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從此一直遠離太陽,如同一個隱沒的巨獸,難以被太陽系內部的人類發現。這樣的假設固然有趣,也能夠激發人類對此無窮無盡的想象,但是想要對它進行驗證,還是需要通過天文學觀測發現第九行星存在的痕跡才行。除非能夠觀測到這樣一顆巨大的行星掠過,否則,其他最為直接的證據也就是觀測到在太陽系邊緣區域的引力影響。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位於太陽系邊緣的眾多矮行星運行軌跡高度相似,說明了它們統一受到了某一個巨大天體的引力影響,這正說明了第九行星的存在;而通過積累越來越多矮行星存在的證據,並且記錄它們的運行軌道,便可以間接得出第九行星的質量和運行軌道。

實際上,人類尋找第九行星已經有了一個世紀的時間。這個傳說中的行星結合了科學與浪漫的想象,足以激發一代又一代天文學家的熱情。一旦發現這樣的行星,也必將使人們對於太陽系的形成歷史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這個傳說中的行星極難發現,人們所能做的,也只有不斷地積累證據,直到有一天,有足夠多的天文學家承認證據已經多到了足以證明第九行星的存在——或者是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個傳說中的“巨獸”真正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本文寫作參考了《科學》雜誌和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