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誰?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還精彩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閣序》流傳千古。

雖然王勃的《滕王閣序》廣為流傳,但後人卻似乎總是沉醉於王勃的精彩詞章,反而很少去關心這位所謂的“滕王”。這個滕王究竟是誰呢?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誰?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還精彩

(滕王閣實景)

其實,這個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驚險。

當時的唐朝國內,總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閣的建築。其中有兩座分別修建在四川閬中和山東滕州。王勃所描繪的滕王閣,則坐落於唐朝洪州的贛江河畔,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境內。

這三座建築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是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是李淵在65歲時所生,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李淵之所以在花甲之年,還要生育後代,和李世民是脫不了干係的。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李淵悲痛萬分,傷透了心的李淵傳位給李世民,不再摻和朝廷政事。

由於損失了幾位寵愛的兒子,再加上李淵退位後落得清閒,李元嬰就被生了下來。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誰?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還精彩

(李元嬰劇照)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後,這位小王爺決定替自己修建一座專屬於自己的亭臺行宮。為此他大興土木,搞得當地烏煙瘴氣。雖然李元嬰只有9歲,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詩畫、音樂、舞蹈方面都頗有造詣,因此修建的滕王閣雖然鋪張浪費,但卻頗有一番風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嬰長期糾集手下觀賞歌舞雜技表演。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間關閉城門,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不僅如此,李元嬰還尤其喜歡親自下鄉,美其名曰“體察民情”。每次下鄉他都帶著獵狗和彈弓,見人就射。看到農民們四處逃竄的狼狽景象,他覺得非常過癮。

對於李元嬰的紈絝行徑,李世民一向主張寬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後的服喪時期,李元嬰依然在行宮中夜夜笙歌,絲毫不將哥哥的死放在心上。這一點,最終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對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貶到了蘇州。沒過多久,又把他貶到了南昌。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誰?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還精彩

(李治劇照)

雖然被貶,但李元嬰卻絲毫不氣餒,相反他還頗有雅興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閣,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詩作對,賞景觀花。

除此之外,李元嬰在南昌還多次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從,李元嬰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臉,鬧得滿城風雨,丟盡了皇家的名譽。

李元嬰在南昌的所作所為,很快傳到了李治的耳朵裡。李治對於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惱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將他貶到了更遠的滁州。之後又將他追貶到四川閬中。

到了閬中後,李元嬰覺得此處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閣。

到了武則天時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兒子都被判處了叛國謀反的罪名。李元嬰因為紈絝了一輩子,武則天反而放過了他,還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嬰死後,還被獲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684年,李元嬰在臨死之際露出了釋然的微笑。他終身不行正當之事,但他卻是李唐子弟中極少數能安然度過一生的人,這算不算一種大智若愚呢?

(參考資料:《唐史十二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