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從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的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

2003年從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的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

2003年以前的寧夏地圖,其北部有一蠶形狹長地帶,這就是原陶樂縣,是寧夏區劃最小、人口最少的縣,2004年被撤銷。

一、歷史沿革

1、在古代,陶樂境內為匈奴等少數民族遊牧之地。春秋戰國時,這裡屬“胡”地範圍。秦初,“始皇乃遣將軍蒙恬三十萬伐匈奴”,匈奴西北渡河而逃。蒙恬“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徒適戍以實之”,44城之渾懷障就設在陶樂縣城的西南,為秦北地郡富平縣轄地。這是陶樂最早的建制。至唐初,渾懷障歷經800多年滄桑鉅變,終被廢棄。五代時,這裡成為党項羌族出沒之地。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西夏首領李德明在陶樂北部築“省嵬城”。西夏滅後,該地成為蒙古族的遊牧之地。

2003年從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的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

馬鴻逵關於陶樂設縣給南京行政院、內政部的電文

2、陶樂縣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寧夏省在此設置陶樂設治局。綏遠省反對,並於此年8月在此設置沃野設治局。民國政府內政部派員查勘後,於1937年裁定沃野設治局撤銷,此地歸寧夏省管轄。寧夏省於1941年將陶樂設治局升格為陶樂縣,駐高仁鎮。1945年,設置寧夏第三行政督察區,陶樂縣歸其管轄。

3、1949年9月,陶樂縣解放,屬寧夏省。1954年9月,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陶樂縣屬甘肅省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陶樂縣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2003年,該縣撤銷。2003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精神,陶樂縣建制被撤銷,原陶樂縣城更名為陶樂鎮。此次的行政區劃調整將原陶樂縣月牙湖鄉劃歸銀川市興慶區管轄;其餘地方劃歸平羅縣管轄。

二、陶樂地名的由來

1、明代時韃靼、瓦剌部入居河套,這一帶被貶稱“套虜”。由於陶樂境內多湖灘地,人們稱這裡為“套虜湖灘”。清朝時,人們可能是為了去除侮稱,將“套虜湖灘”諧音改為“陶樂湖灘”。此乃陶樂名稱由來之一說。

2、又有一說,因黃河改道西傾,淤積成灘。當地有陶姓、樂姓兩人管領牧畜,所以人稱“陶樂湖灘”。

3、第三種說法:陶樂的地名取自於蒙古語“陶亥勒桃亥”(意思是像胳膊彎一樣的河灘地),成立陶樂縣時才由蒙語陶亥勒桃亥的諧音“其樂陶然”演化成陶樂的。

2003年從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的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

原陶樂縣政府大門

三、撤縣原因

撤縣前,陶樂約有2300多人吃財政飯,而全縣的總人口僅3.2萬,城區人口不過4000有餘。10多個人養一名幹部,缺乏商業基礎和市民社會的陶樂,整個運轉對行政的依存度極高。如果繼續存在下去,會使得財政承受很大壓力。

2003年從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的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

黃河溼地

四、陶樂十大怪

本縣鎖陽平羅賣,河邊等船真無奈,祖祖輩輩戰三害,小偷進去難出來,黃牙黑牙也可愛,生人一眼認出來,宰了大豬醃起來,野味沙蔥苦苦菜,手抓羊肉好招待,親戚從南認到北。

本縣鎖陽平羅賣。鎖陽,俗名黃克朗,沙漠白茨上的寄生物。是固陽的藥品,也可當果品來吃。陶樂撤縣前,許多人將挖到的鎖陽拿到平羅去賣。

河邊等船真無奈。以前陶樂交通運輸非常困難,晴通雨阻,人們到河對岸辦事只有坐船,往往等一趟船需要很長時間,所以非常無奈。

祖祖輩輩戰三害。三害指的是風沙、鹽鹼、黃河塌岸,這也是陶樂人始終難以改變的危害。陶樂人為此付出了犧牲。

小偷進去難出來。過去由於交通難的現實,陶樂的進出口不多,因此外地的小偷進去很難出來。所以陶樂也有世外桃源之稱。

黃牙黑牙也可愛。過去陶樂許多地方的人飲用礦化度很高的高氟水,許多人的牙是黑的或者是黃的,但他們的心靈是美好的。

生人一眼認出來。由於陶樂的人少,過去外地去的人也很少。街上的人一般大家都認識,所以外地去的人,人們一眼就會認出來。

野味沙蔥苦苦菜,手抓羊肉好招待。陶樂依山傍水,山上野兔奔跑,河裡黃河鯰魚、鯉魚成群,春天時節野鴨飛翔。每當農閒季節或者天陰下雨,三五朋友相邀坐在一起,大塊吃肉,大杯喝酒。飯桌上少不了黃河鯰魚,少不了沙蔥、沙芥,更少不了苦苦菜。就連當時的政府招待所每年也會醃製10多缸苦苦菜。

宰了大豬醃起來。陶樂人吃肉喝酒忒狂,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們吃肉一般不到街上去買,基本上是自產自銷,即使是縣城裡的人也往往如此。100多公斤的豬,從冬天吃到第二年的夏天也不稀奇。肉吃不完怎麼辦?那就用油醃起來。辦法是連油帶肉熬煉後裝進罈子,慢慢吃。直到今天,部分農民依然沿襲這種生活習慣。

如果這還不夠,那麼手抓羊肉足以解饞。每當豐收的季節,家在農村的人每年都要吃好幾只羊,即使在縣城的人,由於和鄉下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年也吃不少的羊肉。宰了羊,連骨帶肉砍成碎塊,放上調料,燜上一大鍋,一會兒就香氣四溢。蘸點醋和蒜,有的人一次要吃一二斤。

2003年從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的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

今日兵溝

五、兵溝的魅力

兵溝大峽谷位於陶樂縣南部,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天然洩洪溝,蜿蜒曲折十幾公里。據史書記載是秦漢時期屯兵之地,故稱為“兵溝”。附近的“渾懷障”遺址為秦代大將蒙恬所築,溝內地形獨特,溝壑發達,縱橫交錯,充滿濃郁的神祕色彩。

兵溝深不過30米,長不過5公里,伴隨過大漠邊關月,相連著長河落日圓。這裡溝壑縱橫,黃沙漫漫,大河千里,自古就是“強人”出沒的地方。從解放前過來的艄公都這樣講:兵溝地帶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每當船隻經過那裡,死人活人都叫人害怕。死的是懸棺高掛,冷不丁的還掉下來幾塊磚;活的是攔路搶劫,不由你不怕;再加上烏鴉的悽叫,真可叫人頭皮發麻。在這樣一個地方拍古戰場、古驛站、古山寨……自然是原汁原味,難怪陳家林、吳子牛這些導演都不約而同地看準在這個地方拍電影、電視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