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的十大瓷器 件件都價值連城
藝週刊
1/10 一、北宋 公元960-1127汝窯 青瓷無紋水仙盆。全器釉面純潔無紋片,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2/10 二、北宋 公元960-1127 定窯 白瓷嬰兒枕。此件嬰兒枕應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潑可愛,健康兒穿著衫褲及套上有花紋的錦緞長背心(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一件造型相同,但背心則素無花紋),趴在錦墊上,雙腳往後交叉,一副悠哉狀,令人疼愛。
3/10 三、明永樂 公元1403-1424 青花人物紋扁壺。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世稱明代官窯「永樂人少」,此為永樂官窯中無論釉色、繪畫都極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圖畫。
4/10 四、明成化 公元1465-1487成化 鬥彩雞缸杯。此足以傳達天倫和樂的子母雞圖,或因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以及明神宗萬曆皇帝桌上之成化雞杯「值錢十萬」之說,遂不逕而走。
5/10 五、清雍正 公元1723-1735 琺琅彩瓷青山水碗。相較於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雍正官窯的作品,逐漸往視器面如同畫面的方向發展,此時彩色底釉漸為白釉所取代,畫琺琅人彷彿在素白的紙或絹上作畫,無論是由宮廷畫家親自執筆畫圖,或者只是提供畫稿讓畫匠來依稿繪製,在追模文人書畫雅趣的訴求下,琺琅彩瓷的圖繪愈發精緻細膩,完全以比照院畫水平為能事。
6/10 六、清乾隆 公元1736-1795 粉彩開光花鳥雙連瓶。雙連瓶腹部中心兩面開光,分畫梅花、喜鵲及水仙、鵪鶉,由於兩器相連,故前後兩面的開光,皆因交錯之故而各出現圓形與半圓形的作法,此變化亦與藍、紫兩色釉彩的交叉出現共同形成有趣的對應與變化。
7/10 七、清乾隆 西元1736-1795 茶葉末六聯瓶 。六聯瓶雖然由六隻瓶子所組成,其實瓶身卻彼此相連、互通。最難得的是周邊的五隻瓶子,大小近乎相等,於黏貼過程又必須對準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見乾隆官窯悉心照顧細節的特色。
8/10 八、清乾隆 公元1736-1795 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瓶身中央上下交錯並且實際切開的如意雲紋,其看似分離卻又彼此相連的關係,正式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的含義。
9/10 九、明 公元1368-1644嬌黃錐拱獸面紋鼎 「周丹泉造」款 。據說嘉靖末年,周丹泉曾仿作一件定窯鼎爐,引起收藏界的騷動。據《韻石齋筆談》的記載,仿造之前,周丹泉先「以手度者再」,再以「片楮」摹花紋,燒造出來的成品竟與原作無纖毫差別。讓藏家唐鶴徵歎服之餘,以「四十金」作為代價,買下偽作,作為收藏的「副本」。足見周丹泉技妙入神及其影響的層面。
10/10 十、清康熙 公元1662-1722 紅釉尊。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撫郎廷極奉派前往景德鎮御窯廠管理燒造事宜,生產的瓷器中有一種遙仿自宣德的紅釉器,色澤鮮豔,特別引人注目。因是郎廷極監造之下的產物,所以稱為「郎窯紅」。
2017-04-0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