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鐵質含量決定泥料好壞?

陶瓷 陶器 瓷器 化學 錯過的緣份 錯過的緣份 2017-10-09

紫砂壺是用紫砂經高溫燒製的陶器,燒製溫度比用陶土製作的陶器高,更堅實而多微小的氣孔,和瓷器一樣不會因溫度中國劇變化而碎裂;由於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會瓷化。紫砂是含鐵比較豐富的陶土,常見的紫砂燒結後會呈現褐色(三氧化二鐵呈色)和鐵青色(氧化亞鐵呈色)及其調色(還有一大類紫砂,呈色物質除鐵的氧化物外,還有少量的鈦、鎳氧化物)。紫砂含有石英和黏土,既具有一定強度,又易造型(專業術語為可塑性,即外力可使變形,去掉外力後形狀不改變)。所以紫砂適合做要求具有特殊呈色(主要是紅和鐵青及其調色)的器物。 因為紫砂即含石英又含黏土,所以燒結後的紫砂石英顆粒之間會出現通透性氣孔(主要是黏土中有機物在一定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氣體所致)、石英顆粒外的團結性黏土會出現氣泡。故紫砂適度燒結後兼具保溫隔熱、適度給氧的特點,成為最適合製作茶壺的材質。

紫砂壺鐵質含量決定泥料好壞?

因為鐵燒成後能呈色,所以對於紫砂來說,成也鐵,敗也鐵。是從日用陶器中衍生出來的,但自從瓷器也從日用陶器衍生出來之後,紫砂就被邊緣化了,因為紫砂的含鐵量高,燒成後不如瓷土純淨,無法在像一張白紙一樣的瓷坯上那樣做最新最美的圖畫,相對於一向受皇家寵愛的瓷器來說,紫砂器淪為茶區下里巴人的泡茶實用品。

紫砂大約形成於幾億年前,是一種含鐵量豐富的特種陶土。和普通陶土相比,紫砂透氣性好,具有透氣不透水的獨特性能,幾百年前就被用來製作紫砂壺等茶具。由此看來,紫砂僅僅是含鐵量豐富而已。

紫砂壺鐵質含量決定泥料好壞?

  在這裡,善良的人們被所謂的“微量元素”所矇蔽了。人體是由6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氫、氧、氮、鈣、磷、鎂、鈉等,稱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佔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

有對紫砂壺和瓷器壺有過研究的壺友都會知道,瓷器與陶器的主要差別之一,是瓷器含鐵量低(<1﹪),通常紅色陶器含鐵量大於5.5﹪,在正常燒成條件下,陶土含鐵量不同,呈色不一。含量≦0.8﹪,燒成後呈白色;含量1.3﹪,燒成後成灰色;;含量2.7﹪,燒後呈灰色;含量2.7﹪,燒後呈淡黃色;含量5.5﹪,燒成後呈淡紅色;含量8.5﹪,燒成後呈紅色;含量10.5﹪,燒成後呈深紅色。但陶土中含有的氧化鐵是以多種形式存在,如紫砂泥,就有下列幾種;

紫砂壺鐵質含量決定泥料好壞?

礦物名稱分子式礦物顏色

赤鐵礦Fe2O3櫻紅、暗紅色

褐鐵礦Fe2O3、nH2O黃褐色至黑色

針鐵礦Fe2O3、H2O淡紅、淡黃、淡褐色

硫鐵礦FeS2黑色

磁鐵礦Fe3O4或FeO、Fe2O3鐵黑色

經過紫砂泥中Fe2O3和FeO的分析,Fe2O3總7.41~8.62﹪,FeO為0.73~0.55﹪,赤鐵礦佔90﹪左右,其它為20﹪左右。同時由於MnO2、Cr2O3、CaO及其它少量色著色氧化物的存在,導致了紫砂泥的紫紅色調。燒成氣氛對紫砂壺的顯色關係重大,對宋代中期羊角山紫砂器分析的結果:Fe2O3(總)8.24﹪,FeO5.44﹪,製品斷面呈黑色,近代紫砂分析結果:Fe2O3(總)9.95﹪,FeO0.55﹪斷面呈紫紅色。運用精湛的燒成技術,製品可以獲得要求的色澤。這就是紫砂壺顏色多變的原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