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上侵權的淘寶店 9家網店被敲62萬餘元

來源:浙江法制報

阿里巴巴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本是為權利人提供維權投訴渠道的,然而,有人卻盯上了這個平臺。一個簡單的投訴、再撤訴,就能空手套白狼,從網店店主處得到“私了費”,少則三五千元,多則十幾萬元,輕鬆入賬。這錢雖然“賺”得容易,但也把自己推向了法庭,昨天,90後的吳某因為敲詐勒索網店店主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受審。

吳某於2012年起從事電商,對經營網店也比較有經驗。據吳某說,2017年11月,有朋友向他諮詢“如何處理網店侵犯知識產權的投訴”,於是,吳某便在網上查詢解決的方法。

在某QQ群裡,吳某結識了胡某(另案處理),從胡某口中,吳某不僅得知了解決投訴的方法,還從中獲取了一條“生財之道”。

胡某告訴吳某,由於獲取商標授權許可的費用比較高,許多淘寶賣家都不願支付,因此,有很多網店銷售的產品實際上都是未經商標權人許可的侵權商品。如果有人去阿里巴巴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投訴,一旦成功,淘寶就會把這些侵權商品的鏈接下架。下架後,店鋪會獲得一個申訴期。

這段申訴期正好給了吳某賺快錢的“機會”。因為被投訴的店鋪通常存在侵權行為,自覺理虧,而舉證的耗時較長,對於一些生命週期較短的“爆款”產品,店主根本耗不起。所以,他們寧願選擇第二種方式,就是找投訴人協商,讓投訴人自行撤訴。

“協商”的代價自然是給錢“私了”,吳某瞭解後頓覺眼前一亮。之後,胡某就幫吳某找人偽造了一些正版品牌的授權文件,然後,吳某就尋找目標網店,冒充正版授權人的身份,以網店商品存在“濫用商標關鍵詞”為由進行投訴。

2018年4月17日,吳某以深圳市十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所售的擴音器標題中存在濫用“小蜜蜂”商標關鍵詞為由,向平臺投訴後向店家勒索。店家為了儘快恢復產品鏈接,向吳某轉賬10.5萬元。隨後吳某向平臺撤訴。

“一旦撤訴,商品鏈接馬上就可以恢復。”吳某根據電商的實際情況“開價”,進行敲詐勒索。

2018年3月,吳某故伎重施,當店家提出1000元“私了”時,吳某獅子大開口直接要價5萬元,且不還價,店主無奈支付了這筆費用。事後,店主越想越來氣,向警方報了案。最終吳某被公安機關抓獲。

經查,截至2018年4月18日,吳某共敲詐了9名網店店主,勒索數額高達62.9萬餘元。

公訴機關認為,吳某敲詐勒索他人錢財,已經達到數額特別巨大,應該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