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這時的王忠嗣身佩四鎮將印,控疆萬里,麾下大軍數十萬,真可謂大唐軍中第一人,大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王忠嗣的高度,就連日後屢獲唐玄宗恩寵的安祿山,在個人最巔峰時也不過身兼三鎮節度使。


堅守初心 將星隕落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這時的王忠嗣身佩四鎮將印,控疆萬里,麾下大軍數十萬,真可謂大唐軍中第一人,大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王忠嗣的高度,就連日後屢獲唐玄宗恩寵的安祿山,在個人最巔峰時也不過身兼三鎮節度使。


堅守初心 將星隕落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王忠嗣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卻從不貪功冒進,主動興兵,而是以持重安邊,鞏固邊防為主要方針。這是因為他深知單靠武力的征伐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一味地戰爭只會加快國家資源的消耗,同時又會帶給百姓巨大的痛苦和負擔,在《新唐書》中清晰的記錄下了他曾經說的一句話“平世為將,撫眾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這短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王忠嗣為國征戰的初心,而也正是這樣的初心為他最終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這時的王忠嗣身佩四鎮將印,控疆萬里,麾下大軍數十萬,真可謂大唐軍中第一人,大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王忠嗣的高度,就連日後屢獲唐玄宗恩寵的安祿山,在個人最巔峰時也不過身兼三鎮節度使。


堅守初心 將星隕落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王忠嗣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卻從不貪功冒進,主動興兵,而是以持重安邊,鞏固邊防為主要方針。這是因為他深知單靠武力的征伐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一味地戰爭只會加快國家資源的消耗,同時又會帶給百姓巨大的痛苦和負擔,在《新唐書》中清晰的記錄下了他曾經說的一句話“平世為將,撫眾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這短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王忠嗣為國征戰的初心,而也正是這樣的初心為他最終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唐與吐蕃多年的戰爭中,一座名叫石堡城的唐吐邊境小城,逐漸引起了唐玄宗的興趣。天寶六載,唐玄宗希望唐軍能夠攻佔這個所謂的“戰略要地”,而與吐蕃打了多年交道的王忠嗣則深知,要想攻佔石堡城,必會犧牲眾多的唐軍戰士。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這時的王忠嗣身佩四鎮將印,控疆萬里,麾下大軍數十萬,真可謂大唐軍中第一人,大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王忠嗣的高度,就連日後屢獲唐玄宗恩寵的安祿山,在個人最巔峰時也不過身兼三鎮節度使。


堅守初心 將星隕落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王忠嗣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卻從不貪功冒進,主動興兵,而是以持重安邊,鞏固邊防為主要方針。這是因為他深知單靠武力的征伐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一味地戰爭只會加快國家資源的消耗,同時又會帶給百姓巨大的痛苦和負擔,在《新唐書》中清晰的記錄下了他曾經說的一句話“平世為將,撫眾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這短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王忠嗣為國征戰的初心,而也正是這樣的初心為他最終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唐與吐蕃多年的戰爭中,一座名叫石堡城的唐吐邊境小城,逐漸引起了唐玄宗的興趣。天寶六載,唐玄宗希望唐軍能夠攻佔這個所謂的“戰略要地”,而與吐蕃打了多年交道的王忠嗣則深知,要想攻佔石堡城,必會犧牲眾多的唐軍戰士。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在隨後向唐玄宗表示,石堡城易守難攻,吐蕃又是舉全國之力來進行防守,如果強攻必然會損失眾多的將士,才有可能佔領,但是我們所得到的卻遠遠不如我們所失去的,不如先觀察吐蕃的動向再另做打算。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這時的王忠嗣身佩四鎮將印,控疆萬里,麾下大軍數十萬,真可謂大唐軍中第一人,大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王忠嗣的高度,就連日後屢獲唐玄宗恩寵的安祿山,在個人最巔峰時也不過身兼三鎮節度使。


堅守初心 將星隕落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王忠嗣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卻從不貪功冒進,主動興兵,而是以持重安邊,鞏固邊防為主要方針。這是因為他深知單靠武力的征伐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一味地戰爭只會加快國家資源的消耗,同時又會帶給百姓巨大的痛苦和負擔,在《新唐書》中清晰的記錄下了他曾經說的一句話“平世為將,撫眾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這短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王忠嗣為國征戰的初心,而也正是這樣的初心為他最終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唐與吐蕃多年的戰爭中,一座名叫石堡城的唐吐邊境小城,逐漸引起了唐玄宗的興趣。天寶六載,唐玄宗希望唐軍能夠攻佔這個所謂的“戰略要地”,而與吐蕃打了多年交道的王忠嗣則深知,要想攻佔石堡城,必會犧牲眾多的唐軍戰士。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在隨後向唐玄宗表示,石堡城易守難攻,吐蕃又是舉全國之力來進行防守,如果強攻必然會損失眾多的將士,才有可能佔領,但是我們所得到的卻遠遠不如我們所失去的,不如先觀察吐蕃的動向再另做打算。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這番言論卻逆了龍鱗惹得唐玄宗很不高興。後來同僚李光弼擔心他的話會招來禍事,去勸說他迎合唐玄宗,可王忠嗣卻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說道:“平生始望豈及貴乎?今爭一城,得之未制於敵,不得之未害於國,忠嗣豈以萬人之命易一官哉。”後來李林甫等奸臣不斷誣告王忠嗣,同時又因為王忠嗣與太子李亨關係非比尋常,更加受到唐玄宗的猜忌,最終天寶七載被貶為漢陽太守,一年後飲恨去世,終年四十五歲,大唐一代將星從此隕落。

"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 一群鼠輩宵小,我一定要記清你們的臉,等我阿爺回來一個個撬開你們的頭蓋骨”這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小姐王韞秀,對她父親的第一次描述。開口就要撬開別人的頭蓋骨,聽起來還有些怕怕。究竟王韞秀口中的“阿爺”究竟是個什麼人,且聽小鼬細細道來。


將門虎子 初入宮廷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劇中王韞秀的父親名叫“王宗汜”,但在歷史上他最初的名字叫做王訓,後來被唐玄宗賜名忠嗣。王忠嗣出生於公元公元706年,也就是唐中宗神龍二年。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父親王海濱也是大唐的一員戰將,驍勇異常,名震隴上。在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侵犯大唐邊境,王海濱作為先鋒官,大戰吐蕃,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在前線陣亡,唐玄宗感念王海濱的戰功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作為忠烈之後的王訓,入宮受到唐玄宗接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被宮內緊張的氣氛嚇到了,就開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唐玄宗心生憐憫好言安慰他,同時決定將他養在宮中,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文習武,並賜給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忠嗣”。當時比他小五歲的皇三子李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便逐漸和王忠嗣成為了要好玩伴。在皇宮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王忠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顯示出了不俗的水平。一次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一套大開大合的戰術理論,說的唐玄宗為之驚歎,不由得稱讚到“爾後必為良將”。


蟄伏三載 一戰成名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當時的唐朝雖然屬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但是仍然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東北有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有吐蕃,南部還有南召,真可謂四面受敵。而這複雜的邊境形勢也給了王忠嗣日後大顯身手的機會。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十四年,王忠嗣離開了皇宮結束了自己的宮廷歲月,跟隨著河西節度使蕭嵩前往西部邊境歷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邊境的王忠嗣並沒有得到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反而成了一名“閒人”。這一“閒”就是三年,但是在這三年中王忠嗣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刻苦鑽研兵法,為他以後的戰鬥生涯夯實了基礎。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三年過後的開元十七年,節度使蕭嵩奉詔要回長安任職,根據《新唐書•王忠嗣傳》的記載他在這時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要說的話:“從公三載,無以歸報天子”。蕭嵩看著他言辭懇切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於是王忠嗣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戰士,準備突襲吐蕃贊普大酋閱兵的鬱標川,到了戰場,有他跟隨他的部下想要不戰而逃,王忠嗣隨即親自帶頭提刀衝入敵陣,最終這一戰殺敵數千,繳獲了上萬的羊和戰馬。蕭嵩向朝廷奏報了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史書記載:“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蟄伏三載的王忠嗣終於一戰成名。


四鎮將印 大唐第一

經過鬱標川一戰,王忠嗣的軍事才能越發被唐玄宗所重視,他也從來沒有辜負過皇帝的期望。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開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再次隨軍征討吐蕃,由於大軍當時首戰失利,整個唐軍的士氣低落,身為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主動要求帶兵出戰,他更是第一個衝入敵陣,左劈右砍,軍士們看到將軍尚且如此拼命,瞬間士氣大漲,最終在援軍的配合下大敗吐蕃。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升任河東節度使,一年後的開元二十九年又兼任朔方節度使。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時間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來到唐朝東北部與當時活躍在這裡的部族奚怒皆作戰,當時的奚與契丹並稱“二藩”經常侵擾中原,是唐朝東北部的重要威脅,王忠嗣在桑乾河與南下的奚怒皆進行了決戰,並且是“三戰三捷”,這次勝利大大緩解了唐朝東北部邊境的壓力,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在史書上見到奚族再次入侵的記載。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三載,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出兵打擊突厥實力強大的東方部落,他麾下的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王忠嗣為唐朝與突厥的百年戰爭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天寶五載正月,唐玄宗命令戰功赫赫的王忠嗣,接替戰敗的皇甫惟明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同時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這時的王忠嗣身佩四鎮將印,控疆萬里,麾下大軍數十萬,真可謂大唐軍中第一人,大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王忠嗣的高度,就連日後屢獲唐玄宗恩寵的安祿山,在個人最巔峰時也不過身兼三鎮節度使。


堅守初心 將星隕落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王忠嗣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卻從不貪功冒進,主動興兵,而是以持重安邊,鞏固邊防為主要方針。這是因為他深知單靠武力的征伐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一味地戰爭只會加快國家資源的消耗,同時又會帶給百姓巨大的痛苦和負擔,在《新唐書》中清晰的記錄下了他曾經說的一句話“平世為將,撫眾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這短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王忠嗣為國征戰的初心,而也正是這樣的初心為他最終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在唐與吐蕃多年的戰爭中,一座名叫石堡城的唐吐邊境小城,逐漸引起了唐玄宗的興趣。天寶六載,唐玄宗希望唐軍能夠攻佔這個所謂的“戰略要地”,而與吐蕃打了多年交道的王忠嗣則深知,要想攻佔石堡城,必會犧牲眾多的唐軍戰士。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在隨後向唐玄宗表示,石堡城易守難攻,吐蕃又是舉全國之力來進行防守,如果強攻必然會損失眾多的將士,才有可能佔領,但是我們所得到的卻遠遠不如我們所失去的,不如先觀察吐蕃的動向再另做打算。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他的這番言論卻逆了龍鱗惹得唐玄宗很不高興。後來同僚李光弼擔心他的話會招來禍事,去勸說他迎合唐玄宗,可王忠嗣卻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說道:“平生始望豈及貴乎?今爭一城,得之未制於敵,不得之未害於國,忠嗣豈以萬人之命易一官哉。”後來李林甫等奸臣不斷誣告王忠嗣,同時又因為王忠嗣與太子李亨關係非比尋常,更加受到唐玄宗的猜忌,最終天寶七載被貶為漢陽太守,一年後飲恨去世,終年四十五歲,大唐一代將星從此隕落。

身佩四鎮將印的大唐第一人

縱觀王忠嗣的一生,從最初的英烈之後皇子玩伴,再到少年將軍四鎮節度,真可謂歷盡人世間的大起大落,但是他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為國為民的初心,這在玄宗一朝的中後期汙濁的朝堂之中實屬不易。有不少唐史愛好者感嘆,假如王忠嗣尚在,安祿山便不敢輕易發動叛亂,唐朝也就不會盛極而衰,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總是會留下各式各樣的“假如”,讓後來人唏噓慨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