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右相李林甫)

太子妃兄韋堅為御史中丞,身居要職。天寶五載上元節,韋堅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一同遊玩,同夜韋堅又見過太子。此事被李林甫發現,成為李林甫構陷太子的藉口。便指使諫官向皇帝進奏,說他們勾結起來有不軌行為。太子、邊將、朝臣聯繫在一起,無疑刺痛了玄宗的神經,玄宗聽後震怒。太子無奈與韋氏離婚並讓其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同時上書請罪。此事以玄宗賜死韋堅為終,但毫無疑問,此事對太子地位構成一次極大的衝擊。隨後,邊將王忠嗣曾說“與忠王同養宮中,情意相得,欲擁兵以佐太子。”這也成為李林甫陷害太子的依據,但玄宗認為太子沒有機會與其接觸,原諒了太子,但還是將王忠嗣調回內地,貶官處理。

太子最終順利的熬死了李林甫,但又面臨著楊國忠對其的衝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迎來轉機。他之所以這麼多年僥倖地保持儲君地位,一是因為他行事極為謹慎,注重協調好與朝臣的關係,維持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就是玄宗協調手段起的作用,他擔心諸皇子結識朝臣覬覦皇位,只要太子沒有十分出格的舉動。須維持太子地位的穩定,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宮廷政變。加上其晚年寵愛的楊貴妃一直無子,所以也沒有特別中意的皇子。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右相李林甫)

太子妃兄韋堅為御史中丞,身居要職。天寶五載上元節,韋堅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一同遊玩,同夜韋堅又見過太子。此事被李林甫發現,成為李林甫構陷太子的藉口。便指使諫官向皇帝進奏,說他們勾結起來有不軌行為。太子、邊將、朝臣聯繫在一起,無疑刺痛了玄宗的神經,玄宗聽後震怒。太子無奈與韋氏離婚並讓其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同時上書請罪。此事以玄宗賜死韋堅為終,但毫無疑問,此事對太子地位構成一次極大的衝擊。隨後,邊將王忠嗣曾說“與忠王同養宮中,情意相得,欲擁兵以佐太子。”這也成為李林甫陷害太子的依據,但玄宗認為太子沒有機會與其接觸,原諒了太子,但還是將王忠嗣調回內地,貶官處理。

太子最終順利的熬死了李林甫,但又面臨著楊國忠對其的衝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迎來轉機。他之所以這麼多年僥倖地保持儲君地位,一是因為他行事極為謹慎,注重協調好與朝臣的關係,維持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就是玄宗協調手段起的作用,他擔心諸皇子結識朝臣覬覦皇位,只要太子沒有十分出格的舉動。須維持太子地位的穩定,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宮廷政變。加上其晚年寵愛的楊貴妃一直無子,所以也沒有特別中意的皇子。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助手李必)

二、安史之亂與肅宗靈武即位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驚破了大唐盛世,玄宗由於應對失策,叛軍迅速攻破潼關。天寶十五載,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帶著宗室後宮與文武百官向四川逃竄。途徑馬嵬驛,禁軍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啟程時,百姓攔住玄宗車架,說道“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樸聖代,世為唐民,顧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妃張良娣趁機勸太子分兵自立。太子一路北上整頓人馬,達到平涼郡後,朔方節度使派兵來迎,太子到達靈武。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右相李林甫)

太子妃兄韋堅為御史中丞,身居要職。天寶五載上元節,韋堅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一同遊玩,同夜韋堅又見過太子。此事被李林甫發現,成為李林甫構陷太子的藉口。便指使諫官向皇帝進奏,說他們勾結起來有不軌行為。太子、邊將、朝臣聯繫在一起,無疑刺痛了玄宗的神經,玄宗聽後震怒。太子無奈與韋氏離婚並讓其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同時上書請罪。此事以玄宗賜死韋堅為終,但毫無疑問,此事對太子地位構成一次極大的衝擊。隨後,邊將王忠嗣曾說“與忠王同養宮中,情意相得,欲擁兵以佐太子。”這也成為李林甫陷害太子的依據,但玄宗認為太子沒有機會與其接觸,原諒了太子,但還是將王忠嗣調回內地,貶官處理。

太子最終順利的熬死了李林甫,但又面臨著楊國忠對其的衝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迎來轉機。他之所以這麼多年僥倖地保持儲君地位,一是因為他行事極為謹慎,注重協調好與朝臣的關係,維持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就是玄宗協調手段起的作用,他擔心諸皇子結識朝臣覬覦皇位,只要太子沒有十分出格的舉動。須維持太子地位的穩定,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宮廷政變。加上其晚年寵愛的楊貴妃一直無子,所以也沒有特別中意的皇子。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助手李必)

二、安史之亂與肅宗靈武即位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驚破了大唐盛世,玄宗由於應對失策,叛軍迅速攻破潼關。天寶十五載,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帶著宗室後宮與文武百官向四川逃竄。途徑馬嵬驛,禁軍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啟程時,百姓攔住玄宗車架,說道“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樸聖代,世為唐民,顧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妃張良娣趁機勸太子分兵自立。太子一路北上整頓人馬,達到平涼郡後,朔方節度使派兵來迎,太子到達靈武。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妖貓傳 楊貴妃)

到達靈武后,諸臣擁立太子,勸說其迅速即位。《通鑑》記載,肅宗到達靈武后,諸臣勸進說“將士皆關中人,日夜思歸,所以崎嶇從殿下遠涉沙塞者,飢尺寸之功。”可見,肅宗即位有了此時還聽命於唐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朔方軍的支持,於是太子先斬後奏,在靈武稱帝,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玄宗本是想借太子北上轉移注意力,以求安全避難於蜀。但沒料到太子獲得了朔方軍的全力支持,且兒子這麼幹脆,在靈武擅自稱帝。面對叛軍勢強,玄宗只好承認既定事實,但又不甘心。《舊唐書》記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己亥,上皇臨軒冊肅宗,……冊命日:‘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玄宗很明顯留了一手,依然想確立自己的最高權威。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右相李林甫)

太子妃兄韋堅為御史中丞,身居要職。天寶五載上元節,韋堅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一同遊玩,同夜韋堅又見過太子。此事被李林甫發現,成為李林甫構陷太子的藉口。便指使諫官向皇帝進奏,說他們勾結起來有不軌行為。太子、邊將、朝臣聯繫在一起,無疑刺痛了玄宗的神經,玄宗聽後震怒。太子無奈與韋氏離婚並讓其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同時上書請罪。此事以玄宗賜死韋堅為終,但毫無疑問,此事對太子地位構成一次極大的衝擊。隨後,邊將王忠嗣曾說“與忠王同養宮中,情意相得,欲擁兵以佐太子。”這也成為李林甫陷害太子的依據,但玄宗認為太子沒有機會與其接觸,原諒了太子,但還是將王忠嗣調回內地,貶官處理。

太子最終順利的熬死了李林甫,但又面臨著楊國忠對其的衝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迎來轉機。他之所以這麼多年僥倖地保持儲君地位,一是因為他行事極為謹慎,注重協調好與朝臣的關係,維持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就是玄宗協調手段起的作用,他擔心諸皇子結識朝臣覬覦皇位,只要太子沒有十分出格的舉動。須維持太子地位的穩定,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宮廷政變。加上其晚年寵愛的楊貴妃一直無子,所以也沒有特別中意的皇子。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助手李必)

二、安史之亂與肅宗靈武即位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驚破了大唐盛世,玄宗由於應對失策,叛軍迅速攻破潼關。天寶十五載,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帶著宗室後宮與文武百官向四川逃竄。途徑馬嵬驛,禁軍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啟程時,百姓攔住玄宗車架,說道“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樸聖代,世為唐民,顧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妃張良娣趁機勸太子分兵自立。太子一路北上整頓人馬,達到平涼郡後,朔方節度使派兵來迎,太子到達靈武。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妖貓傳 楊貴妃)

到達靈武后,諸臣擁立太子,勸說其迅速即位。《通鑑》記載,肅宗到達靈武后,諸臣勸進說“將士皆關中人,日夜思歸,所以崎嶇從殿下遠涉沙塞者,飢尺寸之功。”可見,肅宗即位有了此時還聽命於唐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朔方軍的支持,於是太子先斬後奏,在靈武稱帝,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玄宗本是想借太子北上轉移注意力,以求安全避難於蜀。但沒料到太子獲得了朔方軍的全力支持,且兒子這麼幹脆,在靈武擅自稱帝。面對叛軍勢強,玄宗只好承認既定事實,但又不甘心。《舊唐書》記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己亥,上皇臨軒冊肅宗,……冊命日:‘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玄宗很明顯留了一手,依然想確立自己的最高權威。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玄宗

玄宗出逃途中,還做了一個戰略部署,他任命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但同時任命永王、盛王、豐王等為諸地節度使。在到達成都後,仍下詔“命元子北略朔方,諸王分守重鎮,合其兵勢,以定中原。”在諸王中,玄宗最為看好永王李璘,多次下誥支持永王在南方江陵一帶招募兵馬,擴充勢力,以獲得一支親玄宗的武裝。藉此與兒子進行抗衡,維護自己的最高權威。

與此同時,玄宗在成都還維持著一個小朝廷,玄宗任免了許多官員,將四川周邊的官員軍將均換成自己的親信。由於肅宗在靈武即位,新的政府建制中都是太子舊日的親信和朔方軍中擁立有功的官員。但玄宗南逃時,身邊也跟著原來的舊官。玄宗為對肅宗朝政施加影響,先後派宰相韋見素、房琯、崔渙、崔圓等前往靈武任職。

三、肅宗的反擊與玄宗的慘敗

肅宗在危難之際,擅自稱帝,雖然事後得到了玄宗的認可,但其統治合法性仍然不足。且玄宗同時的一系列行為確實給他帶來極大的難題。

肅宗想要擺脫父親的影響,必須從政治到軍事上清除其帶來的障礙。玄宗派來的宰相,肅宗都想辦法將他們一一逐出權力核心,如宰相房琯,肅宗命其與叛軍作戰,因其作戰失利就迅速貶黜。不到十五月,出現了“上皇所命宰臣無知敗事者”。面對李璘在南方的迅速發展,肅宗也做出了部署,在江東安排自己的親信為淮南節度使、淮西節度使,聯繫江東節度使。在一切準備妥當後,對永王李璘發動了挑戰。史書記載永王發動了叛亂,不久戰敗後向南逃竄,兵敗被殺。永王死後,“上皇傷悼久之”。而大詩人李白在此關鍵時期,站錯了隊,給自己帶來了悲慘的結局。由於勝利者史書的書寫,在政治上也蒙上了汙名。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右相李林甫)

太子妃兄韋堅為御史中丞,身居要職。天寶五載上元節,韋堅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一同遊玩,同夜韋堅又見過太子。此事被李林甫發現,成為李林甫構陷太子的藉口。便指使諫官向皇帝進奏,說他們勾結起來有不軌行為。太子、邊將、朝臣聯繫在一起,無疑刺痛了玄宗的神經,玄宗聽後震怒。太子無奈與韋氏離婚並讓其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同時上書請罪。此事以玄宗賜死韋堅為終,但毫無疑問,此事對太子地位構成一次極大的衝擊。隨後,邊將王忠嗣曾說“與忠王同養宮中,情意相得,欲擁兵以佐太子。”這也成為李林甫陷害太子的依據,但玄宗認為太子沒有機會與其接觸,原諒了太子,但還是將王忠嗣調回內地,貶官處理。

太子最終順利的熬死了李林甫,但又面臨著楊國忠對其的衝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迎來轉機。他之所以這麼多年僥倖地保持儲君地位,一是因為他行事極為謹慎,注重協調好與朝臣的關係,維持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就是玄宗協調手段起的作用,他擔心諸皇子結識朝臣覬覦皇位,只要太子沒有十分出格的舉動。須維持太子地位的穩定,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宮廷政變。加上其晚年寵愛的楊貴妃一直無子,所以也沒有特別中意的皇子。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助手李必)

二、安史之亂與肅宗靈武即位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驚破了大唐盛世,玄宗由於應對失策,叛軍迅速攻破潼關。天寶十五載,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帶著宗室後宮與文武百官向四川逃竄。途徑馬嵬驛,禁軍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啟程時,百姓攔住玄宗車架,說道“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樸聖代,世為唐民,顧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妃張良娣趁機勸太子分兵自立。太子一路北上整頓人馬,達到平涼郡後,朔方節度使派兵來迎,太子到達靈武。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妖貓傳 楊貴妃)

到達靈武后,諸臣擁立太子,勸說其迅速即位。《通鑑》記載,肅宗到達靈武后,諸臣勸進說“將士皆關中人,日夜思歸,所以崎嶇從殿下遠涉沙塞者,飢尺寸之功。”可見,肅宗即位有了此時還聽命於唐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朔方軍的支持,於是太子先斬後奏,在靈武稱帝,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玄宗本是想借太子北上轉移注意力,以求安全避難於蜀。但沒料到太子獲得了朔方軍的全力支持,且兒子這麼幹脆,在靈武擅自稱帝。面對叛軍勢強,玄宗只好承認既定事實,但又不甘心。《舊唐書》記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己亥,上皇臨軒冊肅宗,……冊命日:‘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玄宗很明顯留了一手,依然想確立自己的最高權威。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玄宗

玄宗出逃途中,還做了一個戰略部署,他任命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但同時任命永王、盛王、豐王等為諸地節度使。在到達成都後,仍下詔“命元子北略朔方,諸王分守重鎮,合其兵勢,以定中原。”在諸王中,玄宗最為看好永王李璘,多次下誥支持永王在南方江陵一帶招募兵馬,擴充勢力,以獲得一支親玄宗的武裝。藉此與兒子進行抗衡,維護自己的最高權威。

與此同時,玄宗在成都還維持著一個小朝廷,玄宗任免了許多官員,將四川周邊的官員軍將均換成自己的親信。由於肅宗在靈武即位,新的政府建制中都是太子舊日的親信和朔方軍中擁立有功的官員。但玄宗南逃時,身邊也跟著原來的舊官。玄宗為對肅宗朝政施加影響,先後派宰相韋見素、房琯、崔渙、崔圓等前往靈武任職。

三、肅宗的反擊與玄宗的慘敗

肅宗在危難之際,擅自稱帝,雖然事後得到了玄宗的認可,但其統治合法性仍然不足。且玄宗同時的一系列行為確實給他帶來極大的難題。

肅宗想要擺脫父親的影響,必須從政治到軍事上清除其帶來的障礙。玄宗派來的宰相,肅宗都想辦法將他們一一逐出權力核心,如宰相房琯,肅宗命其與叛軍作戰,因其作戰失利就迅速貶黜。不到十五月,出現了“上皇所命宰臣無知敗事者”。面對李璘在南方的迅速發展,肅宗也做出了部署,在江東安排自己的親信為淮南節度使、淮西節度使,聯繫江東節度使。在一切準備妥當後,對永王李璘發動了挑戰。史書記載永王發動了叛亂,不久戰敗後向南逃竄,兵敗被殺。永王死後,“上皇傷悼久之”。而大詩人李白在此關鍵時期,站錯了隊,給自己帶來了悲慘的結局。由於勝利者史書的書寫,在政治上也蒙上了汙名。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妖貓傳 李白)

清除了這些障礙,肅宗仍感到不放心。安史之亂後期,官軍在河東戰場上節節取勝,但肅宗執意不聽群臣勸諫,命大軍回撤,收復戰略意義不大的長安。最終,官軍通過慘烈代價收復了長安,但導致了叛軍在河東調整後再一次的反撲,使戰事又延長多年。深究此事,長安雖然軍事意義不大,但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早日收復長安,肅宗就是大唐名義上的再造之主。同時也有了藉口早日迎玄宗回京,將其置於自己眼皮底下,把四川的小朝廷除之而後快。

在收復長安之後,肅宗提上日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迎玄宗回京。他開始以更好地盡孝道為由迎請玄宗回京,玄宗初聞消息,“彷徨不能食 , 欲不歸”。肅宗再三請求,卻得到了玄宗“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的回覆,肅宗十分擔憂。此後,李泌為肅宗獻計,率群臣向玄宗進表,說道“聖上思戀晨昏 , 請速還京以就孝養”。這個進表紙面上保證了玄宗的政治身份,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回京,而不是政治傀儡的身份。玄宗聽後,“乃大喜 , 命食作樂 , 下誥定行日。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引言:

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他由太子登基稱帝,到鞏固皇位,可謂是充滿坎坷。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政治風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玄宗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唐代的儲君競爭自太宗李世民奪嫡繼位,其皇位競爭開始陷入無序狀態。歷朝有許多皇子勾結朝中大臣,覬覦皇位,競爭十分激烈。玄宗以臨淄王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母子,迎父親睿宗入繼大統。後又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無奈讓位,稱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後,設“十王宅”和“百孫院”,對皇子皇孫進行監視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為太子李瑛,李瑛為玄宗早年為臨淄王時寵愛的趙麗妃所生。後玄宗迷戀武惠妃,武惠妃權傾後宮。惠妃子為壽王李瑁,惠妃與權相李林甫勾結,陰謀廢掉太子,扶壽王為儲君。開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詭召太子與鄂王、光王入宮,稱“宮中有賊,請介以入”。但向玄宗說“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宮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裝而來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實。惠妃與李林甫成功構建了一場政治騙局,導致玄宗一日殺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無辜,稱其為“三庶人”。細究原因,玄宗以軍事政變起家,且唐開國以來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奪權之事,所以玄宗對此極為忌諱,並對皇子與大臣勾結十分敏感。

玄宗擔心壽王內外均有援結,勢大難治,便向高力士詢問,高力士提議“推長而立,孰敢爭。”於是玄宗便立最年長的皇子忠王李亨(原名李璵)為太子。但忠王被立為太子後,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李林甫由於擔心自己當初沒有擁立太子,將來會失勢,便一直設法陷害太子。太子李亨面臨著李林甫製造的種種危機。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右相李林甫)

太子妃兄韋堅為御史中丞,身居要職。天寶五載上元節,韋堅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一同遊玩,同夜韋堅又見過太子。此事被李林甫發現,成為李林甫構陷太子的藉口。便指使諫官向皇帝進奏,說他們勾結起來有不軌行為。太子、邊將、朝臣聯繫在一起,無疑刺痛了玄宗的神經,玄宗聽後震怒。太子無奈與韋氏離婚並讓其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同時上書請罪。此事以玄宗賜死韋堅為終,但毫無疑問,此事對太子地位構成一次極大的衝擊。隨後,邊將王忠嗣曾說“與忠王同養宮中,情意相得,欲擁兵以佐太子。”這也成為李林甫陷害太子的依據,但玄宗認為太子沒有機會與其接觸,原諒了太子,但還是將王忠嗣調回內地,貶官處理。

太子最終順利的熬死了李林甫,但又面臨著楊國忠對其的衝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迎來轉機。他之所以這麼多年僥倖地保持儲君地位,一是因為他行事極為謹慎,注重協調好與朝臣的關係,維持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就是玄宗協調手段起的作用,他擔心諸皇子結識朝臣覬覦皇位,只要太子沒有十分出格的舉動。須維持太子地位的穩定,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宮廷政變。加上其晚年寵愛的楊貴妃一直無子,所以也沒有特別中意的皇子。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助手李必)

二、安史之亂與肅宗靈武即位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驚破了大唐盛世,玄宗由於應對失策,叛軍迅速攻破潼關。天寶十五載,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帶著宗室後宮與文武百官向四川逃竄。途徑馬嵬驛,禁軍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啟程時,百姓攔住玄宗車架,說道“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樸聖代,世為唐民,顧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妃張良娣趁機勸太子分兵自立。太子一路北上整頓人馬,達到平涼郡後,朔方節度使派兵來迎,太子到達靈武。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妖貓傳 楊貴妃)

到達靈武后,諸臣擁立太子,勸說其迅速即位。《通鑑》記載,肅宗到達靈武后,諸臣勸進說“將士皆關中人,日夜思歸,所以崎嶇從殿下遠涉沙塞者,飢尺寸之功。”可見,肅宗即位有了此時還聽命於唐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朔方軍的支持,於是太子先斬後奏,在靈武稱帝,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玄宗本是想借太子北上轉移注意力,以求安全避難於蜀。但沒料到太子獲得了朔方軍的全力支持,且兒子這麼幹脆,在靈武擅自稱帝。面對叛軍勢強,玄宗只好承認既定事實,但又不甘心。《舊唐書》記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己亥,上皇臨軒冊肅宗,……冊命日:‘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玄宗很明顯留了一手,依然想確立自己的最高權威。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玄宗

玄宗出逃途中,還做了一個戰略部署,他任命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但同時任命永王、盛王、豐王等為諸地節度使。在到達成都後,仍下詔“命元子北略朔方,諸王分守重鎮,合其兵勢,以定中原。”在諸王中,玄宗最為看好永王李璘,多次下誥支持永王在南方江陵一帶招募兵馬,擴充勢力,以獲得一支親玄宗的武裝。藉此與兒子進行抗衡,維護自己的最高權威。

與此同時,玄宗在成都還維持著一個小朝廷,玄宗任免了許多官員,將四川周邊的官員軍將均換成自己的親信。由於肅宗在靈武即位,新的政府建制中都是太子舊日的親信和朔方軍中擁立有功的官員。但玄宗南逃時,身邊也跟著原來的舊官。玄宗為對肅宗朝政施加影響,先後派宰相韋見素、房琯、崔渙、崔圓等前往靈武任職。

三、肅宗的反擊與玄宗的慘敗

肅宗在危難之際,擅自稱帝,雖然事後得到了玄宗的認可,但其統治合法性仍然不足。且玄宗同時的一系列行為確實給他帶來極大的難題。

肅宗想要擺脫父親的影響,必須從政治到軍事上清除其帶來的障礙。玄宗派來的宰相,肅宗都想辦法將他們一一逐出權力核心,如宰相房琯,肅宗命其與叛軍作戰,因其作戰失利就迅速貶黜。不到十五月,出現了“上皇所命宰臣無知敗事者”。面對李璘在南方的迅速發展,肅宗也做出了部署,在江東安排自己的親信為淮南節度使、淮西節度使,聯繫江東節度使。在一切準備妥當後,對永王李璘發動了挑戰。史書記載永王發動了叛亂,不久戰敗後向南逃竄,兵敗被殺。永王死後,“上皇傷悼久之”。而大詩人李白在此關鍵時期,站錯了隊,給自己帶來了悲慘的結局。由於勝利者史書的書寫,在政治上也蒙上了汙名。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妖貓傳 李白)

清除了這些障礙,肅宗仍感到不放心。安史之亂後期,官軍在河東戰場上節節取勝,但肅宗執意不聽群臣勸諫,命大軍回撤,收復戰略意義不大的長安。最終,官軍通過慘烈代價收復了長安,但導致了叛軍在河東調整後再一次的反撲,使戰事又延長多年。深究此事,長安雖然軍事意義不大,但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早日收復長安,肅宗就是大唐名義上的再造之主。同時也有了藉口早日迎玄宗回京,將其置於自己眼皮底下,把四川的小朝廷除之而後快。

在收復長安之後,肅宗提上日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迎玄宗回京。他開始以更好地盡孝道為由迎請玄宗回京,玄宗初聞消息,“彷徨不能食 , 欲不歸”。肅宗再三請求,卻得到了玄宗“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的回覆,肅宗十分擔憂。此後,李泌為肅宗獻計,率群臣向玄宗進表,說道“聖上思戀晨昏 , 請速還京以就孝養”。這個進表紙面上保證了玄宗的政治身份,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回京,而不是政治傀儡的身份。玄宗聽後,“乃大喜 , 命食作樂 , 下誥定行日。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唐的安史之亂,太子怎樣絕地反擊?

(長安十二時辰 太子李璵)

政治總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玄宗回京後,先住在自己為太子時住的興慶宮。他回京不久後,身邊的親信就一個個被迫與他分離。玄宗最親信的高力士被流放巫州,內侍王承恩被流放播州,玄宗的禁衛軍總管陳玄禮被勒令致仕。玄宗回京後三年,以大宦官李輔國出面逼迫玄宗遷往西內,完全將玄宗軟禁了起來。肅宗病重之際,玄宗死於西內,只比肅宗早十三天。宋代以來多種雜史,記載玄宗為“兵死”。如北宋樂史寫的《楊太真外傳》中,記載玄宗的宮人夜半曾聽到玄宗寢室傳來異響,早上玄宗就已經去世。

文史君說:

玄宗朝的政治險象環生,身為太子的李亨更是如履薄冰。自己無依無靠,卻意外獲得太子之位。面對著強勢的父親和姦臣的陷害,必須時刻小心,保持高度的警惕。終於,他憑藉安史之亂的變局,順利先斬後奏登上帝位,卻依然擺脫不了父親的陰影。在他心中,父親對他權力的威脅甚至高於安史叛軍,因為與玄宗爭權,延誤了許多與叛軍作戰的時機。在父親玄宗回到長安後,對其仍然保持高度警惕。畢竟玄宗以軍事政變上臺,且執政近半個世紀,存在巨大的影響力,隨時可能發動政變,奪回本屬於他的權力。也許在肅宗臨終前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或平靜?或欣喜?或悔恨?

參考文獻:

[後晉]劉昫等編:《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宋]歐陽修等編:《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宋]司馬光等編:《資治通鑑》,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賈二強:《唐永王李璘起兵事發微》,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2月25日。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