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唐朝 尉遲恭 李淵 唐太宗 中國歷史 理工男讀歷史 2018-12-01

史書上對玄武門之變的歷史記錄有很多矛盾之處。

如果把褒揚李世民和貶低李建成的文字去掉,只接受客觀結果,是否能夠梳理出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前期過程,以《大唐創業起居注》為準。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長安古城

李世民功勞很大,李建成也不是白給的。

當年李淵起兵反隋,28歲的李建成和19歲的李世民就已經在軍中,留下14歲的李元吉留守太原老巢。

霍邑一戰,建成、世民二人各帶著幾十騎城下誘敵,惹怒守城的隋將宋老生開城迎戰,結果被建成、世民突襲搶了城門,隋軍大潰,宋老生也死在陣中。

渡過黃河後,李淵、李世民直奔長安,留下李建成鎮守潼關。李建成和劉文靜擋住了隋將屈突通數萬大軍的進攻,給李淵進軍長安守住了後路。之後,李建成又增援李淵,李淵總軍力達到了二十餘萬。

拿下長安後,建成、世民兄弟率精兵十萬東進洛陽,但沒有攻下洛陽,只得回兵。

李世民的表演時間到了,先是消滅薛舉父子取得隴右地區,再擊敗宋金剛、劉武周平定北方,大破王世充、竇建德勢力佔據華北,重創劉黑闥和徐圓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李建成也沒閒著,多次出兵防禦突厥,並接受魏徵建議,領兵消滅劉黑闥殘餘勢力,平定了山東。在朝中參與朝政,處理事務也是頗為得體;

李元吉表現不太好,守了兩年太原,結果在他手裡丟給了劉武周。李淵為了收復老家,先後派李仲文、裴寂領兵攻打,都是大敗而歸。第三次是李世民帶隊,廢了好大力氣才消滅了劉武周,收復太原。這個過程至少說明劉武周很強,但李元吉有多差還看不出來。

於是,李元吉後來就沒得到獨當一面的機會,只是在跟著李世民征討王世充之戰中立下一些功勞。

李淵對兄弟三個很好,建成當了太子,李淵出去遊獵就由太子代理朝政。世民和元吉都位列三公,三個孩子都可以自己鑄錢花用。

這時父子四人還算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李淵更不是窩囊廢。

起兵反隋僅僅五個月就拿下了國都長安,李淵可不是一般人。對於李淵來說,將來把家業傳給哪個兒子也是他一直考慮的問題。

兩個兒子差了9歲,大兒子既管軍又管民,雖然沒有豐功偉績,但各種基礎工作做得很多,幾件大事交給他辦也都辦的妥妥貼貼;

二兒子從小就體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十七歲跟隨雲定興去雁門關救隋煬帝表現出色。起兵反隋之後更是如此,天下有三分之二算是他打下來的。

要是弟弟能盡心盡力幫哥哥一輩子就太好了。竇皇后給李淵生的五個孩子,玄霸早死,平陽公主剛剛去世,李淵再也不想失去其他的孩子了。

但是,李淵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還是絕了老二這個心思吧,將來讓他恨自己這個父親,別恨他的哥哥,李淵應該是這麼想的。

李世民雖然被任命為百官之首的天策上將,“掌國之徵討”,但軍隊的日常管理由各部隊的將軍負責,沒有李淵的命令,李世民不能調動國家軍隊一兵一卒。

天下初定,已經沒有什麼敵人值得李世民出馬了,他的主要工作是埋頭在經史子集這些學問上,建立文學館吸納各方的文士,空閒時間與府內十八學士討論經義,經常到深夜才休息。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自己百年之後建成繼位,世民和元吉仍然輔助建成,這個天下誰也奪不走,李淵還是這麼想的。

李淵是有信心的,京城衛戍部隊由他親自掌管,十六衛野戰軍沒有他的兵符任何人也別想調動。森嚴的紀律和監督機制,決定了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法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只要自己在,三個兒子都會乖乖的。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唐高祖李淵獻陵

誰先開的頭並不重要。

兄弟三個的矛盾從什麼時候開始無人知曉。是建成先覺得自己地位受到了威脅,還是世民覺得自己更應當成為太子,或者是元吉在其中沒起好作用。

但至少建成、元吉挖世民的牆角,李淵是知道的。但李淵並不在意,既是兒子的部下,更是我李淵的臣子,無論歸屬於誰,都是為國家效力。

後來建成讓元吉帶著世民手下一批將領和精兵防禦突厥,李淵是同意的,世民直屬手下有些強大的過分了。之後,建成元吉對世民手下的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的迫害,李淵也是心裡清楚。

兄弟幾個矛盾表面化是楊文幹事件。有人舉報地方官楊文乾和太子謀反,太子給楊文幹送去了甲冑兵器。李淵在調查事件過程中,楊文乾果然起兵造反,雖然輕易平息下去,但李淵估計是弄清楚了兄弟幾個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壓一天算一天。

李淵還是傾向於建成的,否則就會安排李世民鎮守洛陽,而不是困於長安。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房玄齡)

圖窮匕見。

玄武門之變前,突厥再次入侵,又準備讓元吉而不是世民統兵防禦。這時,建成、元吉的實力已經大大超過了世民的實力,留給世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報李淵,建成、元吉淫亂後宮,還要殺自己。李淵決定,明天開會問這個事情,第二天就召集了裴寂等一幫大臣做陪審員,其中顏師古是顏回的第三十七代後人,負責皇帝起居和國家大事記錄的,這種老夫子可是眼裡進不得沙子。

看來這次李淵是認真的。

但審判庭沒有等到被告和原告的到來,路上原告截殺了被告。原告可能自己也覺得證據不足,或者這個事情不足以制被告於死地。

玄武門的喧囂驚動了李淵,但尚且來不及調集兵馬護衛,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就手持長矛、身披重鎧來到了李淵面前。

長安城中李淵親掌的軍隊至少十萬,但不足百人的尉遲敬德隊伍“護衛”著李淵,李淵只能下詔由李世民掌握長安兵權,立為太子,還在兩個月後禪位,自己開始享受太上皇的快樂人生。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尉遲敬德估計就是這個形象站在李淵面前)

一些小小的細節。

建成、元吉私下組建了一支兩千人的長林軍,加上他們府中的親衛,在薛萬徹、謝叔方、馮立等將領率領下,開始攻打玄武門。戰鬥很激烈,流矢都射到了內宮,數名守門將領被殺,但始終無法進入玄武門。

尉遲敬德帶著一支七十多人的騎兵,殺了李元吉後失蹤。估計是直奔大內,“說服”了李淵的內城守衛和貼身侍衛,得到了與皇帝李淵面對面披甲持矛交談的機會,並且又“說服”了李淵把長安兵權交給李世民。之後直到玄武門戰鬥了很長時間,才拿著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出來,二人兵馬潰散。

這時,李世民手下幾百騎兵也到了玄武門外,李世民的妻舅高士廉也釋放了一些囚徒,給他們裝備兵器盔甲,到了玄武門不遠的芳林門。這些,是雙方能夠調動的全部力量。

其他人都沒有考慮到玄武門守軍這個最大的變數。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應該是誰?

玄武門守將常何先放入了李世民等幾人城內埋伏;再放建成、元吉入伏,但攔下了他倆的護衛;建成死後又放尉遲敬德等七十多騎兵進城,還為了阻止建成、元吉手下進城不惜苦戰,直到大事已定、尉遲敬德拿著人頭出來。

這個常何,才是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

常何原來是李世民部將,後來被李建成拉攏成為心腹,並委任在玄武門這個關鍵崗位。玄武門之後,常何雖然沒立下什麼豐功偉績,但也一路高官顯貴,六十五歲壽終。

《舊唐書》上常何連傳記都沒有,名字也只提了4次,還和玄武門沒有絲毫關係。

至於常何是接受了李世民的賄賂,還是一直就是李世民的人,史書上找不到相關記錄。另外,除了常何之外,是否還有尚未啟動的其他人?那一天是常何值班,是唯一一次機會還是尚有其他機會?

李世民這種軍事天才,用間可是基本操作。如果說李世民從起兵那一刻起,就開始為玄武門做準備,這個一點兒也不令人驚訝。

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竟然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個史書中絕口不提的人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