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唐推手韓建:我本忠良

唐朝 田令孜 秦宗權 朱溫 李克用 代牧益州閻文平 2018-12-01

今天的主角,是一個亂世崛起的勵志典型。

唐朝末年的梟雄們大多出生於宣宗大中年間。

我們的主角也不例外,在大中九年的一天,他降生在忠武軍軍部許州的一個將門世家。

沒有什麼意外,他也走上了先人的道路。更走運的是,他趕上了亂世——黃巢之亂。

亡唐推手韓建:我本忠良

不過他以及其他人個人的幸運卻無關國家的幸運。

大唐河山被黃巢攪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正是朝廷用人之際。忠武軍節度使周岌本來已經投降了黃巢,但在愛國宦官楊復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曉以大義後,果斷反正,並且出兵勤王。

楊復光再接再厲,又說服割據蔡州的原忠武軍將領秦宗權也出兵勤王。無奈秦宗權派出的將領王淑不聽話,楊復光只能給他辦理了超度手續,然後把周岌和秦宗權的軍隊大約八千人組建為“忠武八都”,分別由八個人統領。

這八個人就是:

鹿晏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太(劃掉)泰、龐從。

咦,說好的八個人呢?還有一個是誰呢?

這實在不是小編數學不好,也不是存心賣關子,無奈歷史書上沒寫第八個人是誰,小編也不好拍腦袋現編一個啊。

在楊復光率領下,忠武八都當即投身討伐黃巢的戰場,首先就打敗了黃巢的一員大將,收復鄧州,追殺敵軍到藍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來拍《魂斷藍橋》的。

按道理,八大豪俠破敵奪城有功,而且大家都知道黃巢最終是要失敗的,而且劇透一下,黃巢死的時候,這有名有姓的七個人全都活著,將來論功行賞,美好的人生就在向他們招手了。

但是,沒等黃巢敗亡,他們的人生已經先發生了大逆轉。

楊復光十分不及時地去世了!

失去了大樹的庇廕,八大豪俠的人生頓時陷入了一片迷茫。排名第一的鹿晏弘資歷最高,自然成為新的帶頭人。而且,他已經有了規劃,當時唐僖宗已經避難到成都了,那就帶著弟兄們去護駕,天經地義,名正言順!

鹿晏弘是這麼說的,然而,卻不是這麼做的。他一路上都在搶劫,路過山南西道(軍部興元府在今漢中)的時候,他索性一腳踢飛節度使牛勖,自己做起了代理節度使。

除了龐從和無名氏以外,其他五位兄弟還在他身邊。沒說的,鹿晏弘把他們全部任命為自己手下的州刺史。

但是,他沒讓五兄弟中的任何一個去赴任,還動不動請其中的王建、韓建二位進入自己的臥室,對他們推心置腹的樣子。

這二位爺卻發現了端倪:大哥這不是對我們好啊,這是看我們兩個關係好,懷疑我們,要害我們啊!

正好,朝中也有大佬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

那還猶豫什麼,跑啊!

鹿晏弘的護駕是假的,二位爺的護駕卻成了真的了,他們自己跑了不要緊,還把另外三位也一併帶走了。

這位朝中大佬就是當權的大宦官田令孜,將五兄弟都養為養子。他這邊熱鬧了,鹿晏弘身邊可一個弟兄也沒了。田令孜痛打落水狗,發兵把鹿晏弘趕了出去。

鑑於有幾位在主角後來的人生中不再出現,不妨交代一下他們的結局:

秦宗權被黃巢打敗後投降了黃巢,在黃巢敗亡後繼續作亂,一度與舊部鹿晏弘聯合。鹿晏弘殺回老家許州,幹掉了周岌。秦宗權又幹掉了鹿晏弘,後來自己也被幹掉了。

而幹掉秦宗權的人,我們就不能不表了。其實他早就出場過的,前面被兄弟團打敗的黃巢大將,就是他!

而後來,他投靠了朝廷,成為了宣武軍節度使!

他,就是朱溫,朱全忠!

田令孜成為了五兄弟新的大樹,而且還是乾爹,五兄弟被編為田令孜下屬的隨駕五都。

從忠武八都到隨駕五都,五兄弟的好日子就要來臨了嗎?

非也!

田令孜和楊復光是政敵!

楊復光要是活到黃巢之亂平定,肯定要成為大功臣,動搖田令孜的地位。而這五位都是楊復光的舊部,田令孜心裡還是有疙瘩的,對他們並不好。

不過我們的主人公雖然不是五人中終點最高的,卻曾經跑在其他人的最前面。

僖宗回京後,任他為潼關防禦使、華州刺史。

當時,天下軍閥割據,很多大佬只關心怎麼打仗搶地盤,才懶得理民生問題。

而主角要管理的華州,地近京城長安,數次遭到兵災,百姓流離失所。

偏偏主角還是個文盲,目不識丁。

但是,我們的主角招撫流民,勸課農桑。沒幾年,他也富了,百姓也富了,政績卓著。

政務之餘,他發奮圖強,自學成才,在器具、床榻上都寫上字,慢慢的……他開始識字了,能看書了,能讀歷史了……

朝廷設立了下轄華州、同州的鎮國軍節度使,作為華州父母官的他,就地升為首任節度使。

這段時間,朝廷的局勢也有變化。

田令孜已經因為另一場風波黯然下課並躲到了他哥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田令孜隨養父姓)那裡,本來被田令孜排擠的楊復光的堂兄楊復恭(太監家不能血緣傳承但可以收養兒子,所以楊復恭和楊復光的準確關係是他們各自的養父有著同一個養父)取代了他,甚至在唐僖宗死後,操縱了繼位者的人選,明明文官們中意的是僖宗年紀較大的弟弟吉王李保,楊復恭愣是把李保的弟弟壽王李傑扶了上去,就是唐昭宗。文官們又能有什麼辦法,誰讓唐朝末年宦官手裡有兵呢。

不久,朝廷需要出兵打仗了,我們的主角因為政績突出有錢又忠君愛國,有幸參與到這場光榮的旨在重振朝廷雄風的戰鬥中。

這次朝廷的目標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朱全忠和李克用能成為唐朝的節度使,其實也都是託亂世的福,前者先投身黃巢軍再反正,後者本來是叛逆,及時接受朝廷招安,成為討滅黃巢的功臣。

論起來朱全忠和李克用是平定黃巢的戰友,而且的確並肩作戰過,但有一次,李克用得罪了朱全忠,朱全忠謀殺李克用未遂,從此結下死仇。最近李克用剛吃了敗仗,朱全忠就賄賂宰相張濬鼓動年輕氣盛的皇帝發起這場戰鬥。

本來張濬看李克用就不順眼,誰讓李克用曾評價他沒有本領,會傾覆社稷、亂天下的。

反正昭宗覺得宦官也是朝廷的一大禍害,看著擁立自己有功的楊復恭也不順眼。而且當初是楊復光做主招安李克用的,李克用很感激,作為楊復光的堂兄,楊復恭就差在臉上寫“李克用是我後臺”了。

雖然楊復恭也說出自己的道理反對討伐李克用,但昭宗終是被張濬說服了,並且沒派別人,就派張濬作為此戰的統帥。

主角也不是唯一響應的:京城附近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保大節度使李思孝、定難節度使李思諫紛紛響應中央號召派兵助拳。

不同的是,這幾位沒有親自去,而主角,去了,而且被任命為北面行營招討馬步都虞候兼供軍糧料使,顧名思義,還負責糧草的供應工作。

其他戰場也有其他不服李克用的勢力加盟,比如雲州赫連鐸、盧龍(幽州)李匡威,當然也少不了主倡者朱全忠。

然而,赫連鐸、李匡威先勝後敗,朱全忠醉翁之意不在酒(為了達意,姑且讓歐陽修穿越一下),出工不出力,最終,張濬用實際行動驗證了李克用對他的評價……

朝廷辛辛苦苦招募來的十萬禁軍,被張濬帶出去一半,然後,就在這一場戰鬥中,基本全部交代了……就連張濬自己,也因為敵將覺得俘虜宰相實在沒什麼意思放了一馬才僥倖逃脫,翻山越嶺,把老百姓的房子拆了坐船渡河才逃得性命。

至於親自參與此戰的主角……他要是沒能從戰場上逃出生天,那也就不叫主角了。雖然他逃生的方式和張濬一樣狼狽,反正是活下來了。

雖然主角那麼慘,但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小編以為,還是要提一下主角在此戰中的表現的——其實他是個很有想法的人,曾經帶著三百壯士去襲擊率兵五千的傳說中的神級人物大俠李存孝,然而李存孝早有準備,主角無力迴天。

亡唐推手韓建:我本忠良

李存孝為什麼會預判到有人要襲擊自己呢?

有一個細節,書上一筆帶過:楊復恭不希望此戰成功(廢話),所以從中作梗。

戰鬥不順利的時候,除了主角的鎮國軍以外,其他四軍都一觸即潰、一鬨而散。

箇中緣由,大家自行體會吧。

在之前的戰鬥中,李存孝就用一次突襲幹掉了朝廷討伐軍的副帥孫揆,後面幾乎讓張濬和主角跑不掉、又良心發現放走他們的,也正是他。

李克用乘勝上書朝廷喊冤。朝廷已遭大損,只能給李克用平反,把張濬和另一個主戰的宰相孔緯貶了。

但張濬、孔緯表示,貶我們去哪裡,我們可以自己說了算嗎?

他們去了華州,唐昭宗無可奈何。

這算是忠君愛國的主角第一次和中央對著幹吧。

唐昭宗雖然不能幹掉李克用,也不能問責主角妨礙人事任命,但幹掉楊復恭好像還是個可實現的目標。

楊復恭逃到楊復光的養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那裡尋求保護,那一塊還有其他一些老楊家的後生做節度使、刺史的,當然就聚成一團。

主角和李茂貞、王行瑜還有另外兩位節度使聯名上表:既然楊守亮包庇叛臣楊復恭,那就把他們交給我們去對付吧,只要任命李茂貞為總司令就可以了,軍費我們自己出。

這另外兩位節度使分別是李茂貞的兄長隴右天雄軍節度使李茂莊和王行瑜的弟弟匡國軍節度使王行約。

這一下襯得我們的主角好像沒有什麼兄弟。

當然,主角不在乎這個,也許他應該在乎另一件事,匡國軍的軍部是同州,也就是說,他的地盤重新回到了華州一州。

主角的地盤縮小了,唐昭宗卻不希望其他人尤其是李茂貞的地盤擴大,為此他寧願放過楊復恭。

在這個形勢比人強的年代,他連曾鞭打過自己的田令孜都想放過。當時,陳敬瑄和田令孜被主角的那四個軍中兄弟揍得投降了。看名字都明白,這時候,四兄弟的帶頭人無疑是王建。

昭宗想放過田令孜也沒用,已成為新任西川節度使的王建自有辦法自己送乾爹上西天。

王建就是後來前蜀的開國皇帝,晉暉和李師泰始終追隨他,而張造已經在奪取西川的戰鬥中不幸捐軀。

時代的機遇讓他們刷了另一條平行劇情下的副本,而本文的主角——韓建,早已踏上另一條道路,和曾經的弟兄們的人生再無直接的交集。

間接的交集倒是有,比如曾經和王建四人組作對的楊守亮,就要和四人組失散多年的兄弟上演對手戲了。

唐昭宗之前想放過田令孜,沒用,現在想放過楊復恭,還是沒用。

李茂貞自作主張幹起了討伐軍總司令的活,木已成舟,昭宗不認也得認了。

李茂貞不負眾望,楊氏集團被連根拔起,楊復恭、楊守亮等計劃逃奔李克用處,但是,他們遇到了主角的軍隊……

因為記載分歧,小編不知道楊復恭老人家是堅貞不屈被韓帥就地砍了還是先押解京城再砍的,反正是砍了。

還有一件可以明確沒有分歧的事是,楊守亮是被活著押上京城的。

楊守亮知道自己反革命的罪名怕要洗不脫了,哀求韓建將活著的他押送進京,到時候他會說自己及養父楊復光曾經討伐黃巢有功,說不定可以活下來呢?

韓建當然是選擇答應了……言出必行,楊守亮被押解進京的時候還是活的。那天,唐昭宗在城樓上審問楊守亮的時候,楊守亮果然說話了……

錯!他什麼話也沒說,因為他已經沒法說話了——他被綁成一團,嘴裡還塞了球!

唐昭宗在上面問話,說不出話的楊守亮只能點頭(頷首),不知道是想表達什麼。昭宗一看,這是認罪服法了啊,那就砍了吧。

雖然楊守亮的地盤被李茂貞兼併了,但我們的主角也不是全無收穫,從楊守亮處得到了一個叫李巨川的幕僚。

從此,有人教他進修文化課了,他的文書方面的工作也算是不用愁了。

主角不愁,皇帝可要愁了,又是討伐失敗又是大戰兵權宦官的,自損了一堆武裝力量,到頭來得罪了李茂貞,被李茂貞和王行瑜逼宮了,昭宗不得不將開國名相杜如晦的後人、忠心耿耿的宰相太尉杜讓能作為背鍋俠賜死!

皇帝被欺負成這樣,主角你在哪裡!說好的忠君愛國呢!

別指望主角忠君愛國了,不知何時起,他已經變了。京畿有一支神策軍禁軍叫郃陽鎮軍,靠近華州,我們的韓帥想要據為己有;還有一支良原鎮軍靠近靜難軍軍部邠州,王行瑜也想要。宦官覺得這是禁軍,怎麼能給你們呢?

正趕上河中節度使王重盈去世,兒子陝虢節度使王珙和王重盈的弟弟已故前節度使王重榮養為兒子的侄子行軍司馬王珂都謀求繼任,王珂是李克用的準女婿,自然得到李克用的支持;王珙不甘示弱,去找李茂貞、王行瑜以及我們的韓帥給自己撐腰。

唐昭宗雖然一度搖擺及考慮中間路線解決問題,但最終還是宣佈王珂獲勝,搞得李茂貞三人覺得很沒面子。

一言不合,三位大俠就率軍入朝了。

昭宗雖然沒有力量阻止他們,但天子威儀還在,詰問三人為何擅自率軍入京,是不是覺得寡人這個皇帝當得不好,想換個?

明明手裡有兵,王行瑜和李茂貞竟然流汗了,並且失去了語言能力,只有韓建還淡定,簡單辯解了一下。

昭宗深知待客之道,召三位貴客喝酒吃飯。

三位大俠也不客氣,上演了殺死宰相2.0版,派自認為是政敵的宰相韋昭度和李磎以及數名宦官去追趕杜讓能了。他們加給韋昭度的罪名是討伐陳敬瑄無功,其實具體怎麼個無功法,最後的勝利者王建最清楚。而至於韋昭度是怎麼得罪的他們呢,王行瑜最清楚,誰讓韋昭度刻板,不肯讓王行瑜做李世民做過、郭子儀不敢做的尚書令的。

他們也沒忘記此來的初衷,迫使昭宗收回成命,把河中軍給他們支持的王珙,把王珂挪到王行約那裡,再用王行約去頂王珙的缺。

人也殺了,事也辦了,三位大俠彷彿忽然想起初次見駕的時候,皇帝不是說了可以換個皇帝嗎?那就換唄,把皇位還給之前文官們想擁立的吉王李保啊。

但是,三位大俠默默退回了老窩。

因為,曾經被宣佈為叛逆的李克用,竟然勤王來了。一來就頓兵華州城下。

一旦華州城破,不僅韓建性命堪憂(先前王珙的弟弟晉州刺史王瑤已經因為抵抗李克用而光榮犧牲),潼關以內也要成為李克用的天下了。

可惜主角光環又一次綻放了,李克用怕唐昭宗被李茂貞和王行瑜搶走,頓時沒心情跟韓建耗了。

後來的戰鬥與韓建無關,以王行瑜被殺告終——唐昭宗不希望李克用變得無人能制,饒恕了看起來已經變乖的李茂貞和韓建,打發李克用回家。

李克用一走,李茂貞和韓建就故態復萌了。

書上沒有說韓建為什麼就變了,大概看到跋扈的人都混的得意,他也覺得做個迂腐的忠臣沒什麼意思了吧,至少在這樣破落的皇朝,讓自己自由一些有什麼不好的?

忠君愛國的心不見了,照顧故人的心卻還在,韓建的一封上疏,成功勸阻了朝廷,使得剛去世的孔緯的故居免於被沒收。

韓建眼裡孔緯自然是故人,還有一位故人則會在已經坑過韓建以後在後來繼續坑韓建一把順帶坑死自己,而昭宗……還能算是韓建的故人嗎?

反正當事人昭宗自己是不信的了,為了自保,他抓緊又招募了幾萬人,讓宗室諸王統領。

在這個軍閥割據的年代,什麼軍閥都能招兵買馬,偏偏至高無上的皇帝卻不能,因為皇帝此舉讓李茂貞有了危機感,他要帶人來講道理了。

這一次不巧,李克用自顧不暇,諸王的新軍又太菜,昭宗只能出奔,連京城長安都被李茂貞燒了。

雖然李克用不過來,但昭宗覺得可以自己過去。

如果不是主角橫插一腳派兒子去給昭宗上表的話……

趕到富平的韓建哭著對因為害怕跑長途已經意志動搖的昭宗說:“跋扈的節帥又不止李茂貞一個,陛下要是走遠了回不來怎麼辦?我們華州雖然弱小,但可以自保,我已經經營了十五年了,離長安也不遠……”

昭宗也哭了,於是和百官一起去了華州。韓建很夠意思,把自己的辦公室騰給昭宗當行宮,自己去寺廟裡辦公了。

雖然韓建做了低姿態,但挾天子的態勢已成,宰相們都不敢決斷政務了。

昭宗覺得這像什麼話呢,於是下詔讓韓建也來議政。韓建堅持不肯,於是不了了之。

韓建覺得自己做別的事更合適,比如讓筆桿子李巨川寫點檄文告訴各位節度使:現在皇帝在華州,所以你們的貢品都要送到華州來……京城剛被燒了,你們不為京城重建出點力好意思嗎?本帥已經答應皇帝,就這兩年,把京城建好!

李克用聞訊,很無語,並且繼烏鴉張濬之後,開始烏鴉韓建:“這貨是在削弱皇室,將來要麼被李茂貞抓住,要麼被朱全忠俘虜!”

韓建的確趁著挾持皇帝的機會幹掉一些自己看不順眼的官員,比如宰相孫偓、朱樸、刑部尚書張禕等人,還把昭宗的近臣太子詹事馬道殷和將作監許巖士都超度了。但宰相崔胤他卻弄不掉了,去而復返,誰讓崔胤背後是朱全忠呢,韓建是真的怕朱全忠啊。

韓建也不會放過自己看不順眼的其他人,比如宗室諸王。那實在是因為昭宗實在太不解風情了,李茂貞看盟友東川節度使顧彥暉被王建揍得七葷八素,就通過盟友韓建提出制裁王建,罪名也很簡單,擅自動兵討伐鄰居。

昭宗十分聽話:貶王建為南州刺史,調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任命李嗣周為鳳翔節度使,率軍赴任。

且不說王建肯不肯乖乖去南州,李茂貞肯不肯把鳳翔讓給李嗣周?也不知道李嗣周怎麼從華州把軍隊帶出來的,反正李嗣周這輩子只和李茂貞打仗,打一次敗一次,要不是韓建寫封信給個臺階,李嗣周怕要被圍死。

扯遠了,話說回來昭宗不解風情跟諸王惹到韓建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這不是已經有一件樑子了嗎?

更重要的原因是,昭宗經常表達出“我想回長安”的情緒,一邊喝酒唱歌一邊哭;韓建和諸王都隨聲應和。

但皇帝在韓建的地盤上大喊我要回家,韓建能舒服嗎?

而且,他韓建才是華州的軍政一把手,哪容得外來的諸王軍隊?正所謂,臥榻之側……不好意思,趙某人還沒出世。

韓建對諸王動手比對官員動手更早,舉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的例子,又是講道理又是武力逼宮的,不但把統領禁軍的諸王奪了兵權趕回十六王宅做回高級囚犯,還說昭宗新招募的軍隊都是人品有問題的暴徒,整天拿著兵器在皇帝附近,本帥鬧心啊……把這兩萬多人的禁軍都解散了,“天子親軍盡矣”。

因為韓建逼宮,當初保護昭宗免遭李茂貞、王行瑜劫駕的頭號功臣捧日都頭李筠也被一刀了結。

還有幾位王爺當時奉命在外出使,韓建又舉了一堆永王自立、吐蕃和前靜難節度使朱玫擁戴宗室為帝之類的例子,要昭宗把這些王爺都召回來。

然後,韓建打算做一些事挽回輿論形象:請求立太子和封皇子們為王!

於是,皇長子德王李祐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裕(示字旁),其母何淑妃被立為皇后,唐朝一百多年來沒有皇后的空缺得到了填補。

但哪怕請求立太子這件事,也有著細思恐極的內情。

先是如韓建所要求的那樣,出使李克用的王爺延王李戒丕回來了,韓建知道李克用沒空對付自己了,就矯詔把包括李嗣周、李戒丕在內的十一位王爺連同侍者全趕到石堤谷超度了。這十一個人為了活命,爬上屋頂高呼皇帝救命,然並卵。

這十一位王爺裡,有一位儀王,有的史書作沂王,這必然是錯的,因為沂王李禋是唐昭宗的兒子,韓建還沒牛到殺皇帝親兒子的這份上,而且殺死沂王的另有其人,就是後來篡位的朱全忠的手下。

胡注:

按昭宗子禋封沂王,不應更封宗室。舊紀儀王,恐可據。

《資治通鑑考異》曰:

唐年補錄:“僖宗御樓後,疾復作,暴崩。楊復恭等祕喪不發,時十六宅諸王從行,乃於大宅中推帝為監國。帝之上有盛王、【儀王】,皆懿宗之子,帝居六宅之第三人。”

所以儀王的身份,是昭宗的皇兄!

書上都說僖宗是先帝懿宗第五子,吉王李保是第六子,昭宗是第七子,因為不可能存在第六點五子,所以不管怎麼排,李保永遠在昭宗前一位,所以小編在此得出一個結論:

吉王李保,就是在石堤谷被團滅的儀王!

韓建親自殺死了自己曾想擁立為皇帝的人!時乎時乎!(至於盛王的情況,小編也有一些想法,但與本文無關,恕不展開了)

這支足球隊(大霧)裡,既有李嗣周、李戒丕及濟王、韶王、韓王李克良、陳王、丹王李允這樣的遠支宗室,也有皇帝的哥哥,還有皇帝的弟弟睦王李倚、叔祖父彭王李惕等。

其中還有一位通王李滋,《新唐書》烏龍了,以為他和昭宗的叔叔夔王李滋是一人,這是錯的,夔王墓誌已經出來了,證明夔王李滋早就死了。所以這個通王李滋,要麼是張冠李戴,要麼是同名同姓,反正不是昭宗的叔叔,大概也是個遠支吧。

雖然天下都覺得這支足球隊(大霧)死得冤,但昭宗卻只能賜給韓建德政碑,表示自己對韓建的行為很諒解、不會記恨,請您老人家放寬心。

無論韓建做過再多有爭議的事,得個德政碑倒是真的實至名歸,華州從文武官員到百姓出家人都請求為他立生祠。這一回,名士司空圖已經把德政碑的碑文寫好了,韓建就是堅持不要立碑,最後碑也沒立起來。

韓建在乎的也許不是虛名,而是實惠:因王行約已隨王行瑜一併完蛋,匡國軍節度使已經換成了李茂貞的養子李繼瑭。韓建稍作恐嚇,扮豬吃虎,他就跑了,匡國軍落入韓建之手。

韓建在華州經營南莊,造閣樓,想起昭宗在自己建議下立了太子,突發奇想,太子不能白立啊,哪天請皇帝來南莊,就把太子轉正了,好不好?

韓帥啊,您老人家別想太多,不但李茂貞和朱全忠不同意,您親爹都不同意呢。

韓爹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你本來就是個田夫,遇到亂世承蒙聖恩才有幾天,你別鬧,滅族了咋整,不如我先死吧!說著就哭了起來。

為了防止朱全忠介入,李茂貞和韓建合計修復京城迎駕回宮,順便本著對手的敵人就是朋友,也和李克用講和。

作為朝廷任命的京兆尹,韓建奉命回京處理重建工作。京兆尹一職當然是昭宗在華州期間任命的,最初目的是討伐李茂貞,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現在,有用了。

京城宮殿修好了,昭宗起駕回宮,而韓建作為地方長官,當然是留下了。昭宗還給韓建的筆桿子李巨川授了一個諫議大夫,冊拜韓建為守太傅,把華州升級為興德府,府尹當然還得由韓建自己兼任;昭宗親自為韓建畫像,賜鐵券饒恕本人九次死罪(這得多彪悍才能用完啊……)、子孫兩次死罪、免刑責,親筆寫“忠貞”二字送給他。要不是韓建堅決不肯封王,昭宗都封他兩回了,先是昌黎郡王,後是潁川郡王的,幾乎讓他成為韓昌黎第二。不過虛名他也不是完全沒撈到,最終也給封了個許國公。

如前所述,這時候的韓建早就指望不上了。他沒讓太子轉正,但和他合作誅殺宗室諸王的宦官劉季述膽肥,敢實施。進士李愚正好路過華州,聞訊熱血上頭,上書把韓建稱讚一番什麼只有您素來忠義是社稷之託之類的,皇帝被廢了您怎麼能不作為呢,趕緊帶頭勤王啊。可韓建呢,除了厚待李愚以外,什麼也沒有做。李愚告辭。

劉季述這次廢立只是一個小插曲,在一些神策軍將領擁戴下,昭宗很快復位了,劉季述活不成了。新的樞密使韓全誨、張彥弘其實不是什麼大壞人,但崔胤趁機邀請大老闆朱全忠一同消滅宦官,迫使這兩位為了自保鋌而走險劫持昭宗去鳳翔,誰讓他倆以前都做過李茂貞的監軍呢。

雖然皇帝被太監搶走了,但朱全忠還得按原計劃進軍,已經退休的張濬不但親自歡迎他,還建議他在對付李茂貞以前,先幹掉和李茂貞一條褲子的韓建。

嗯……有人好像忘了自己以前被貶的時候是誰在保護自己了。

韓建也沒有和朱全忠死磕的打算。他派去同州主事的判官司馬鄴(不是晉愍帝!)已經投降了,朱全忠也派了司馬鄴和典客馬嗣勳來勸降,那還等什麼呢?單騎出降吧。更早的時候,他已經派時任副使的李巨川請降、送錢給朱全忠犒軍了。

雖然韓建出城後就被朱全忠批判一番,但這時候還能有機會被批判,韓建知道朱全忠並不想殺死自己,於是推說:我是文盲啊,那些東西都是李巨川做的。

說實在的,小編也不相信,由白丁自學成才的韓建自個兒就能熟練運用七國之亂、八王之亂之類的典故。

加上朱全忠的軍師敬翔也不希望李巨川來和自己搶生意,及時補刀,李巨川順理成章成為替罪羔羊,卒。

本來朱全忠和韓建就有一些同事之誼,好人做到底,韓建同志衣錦還鄉,沿著老上級周岌、鹿晏弘的腳步,回忠武軍做節度使,只是治所換到陳州。

而他先前利用皇帝在此停留的名義徵收的九百萬緡銅錢……在他離開了自己經營16年的華州之後,都姓朱了。

朱全忠在篡位的道路上穩步前進:大殺宦官。奪回皇帝。崔胤、張濬雖然曾經是自己的合作伙伴,但反對自己篡唐,統統殺了。遷都洛陽。

遷都期間,唐昭宗在華州短暫停留,曾宴請群臣,散席後,只留下朱全忠和韓建。

唐昭宗強忍心頭呼嘯而過的神獸,舉起酒杯:江山就靠二位了。

他的老婆何皇后也親自捧玉杯給朱全忠敬酒。

偏偏他的小老婆晉國夫人可證這時候和唐昭宗咬耳朵了。

韓建曾和唐昭宗打了多年交道,警覺地踩了朱全忠的腳。朱全忠頓時明白了,國母的面子也不給了,酒也不喝了,裝醉跑路。然後他就聽韓建說,不但有人在咬耳朵,還有兵器的聲音。

晉國夫人可證,卒。

既然已經遷都了,長安就不再是都城,朱全忠在長安設立佑國軍,節度使嘛,就讓韓建去當。

篡位的事當然也不能耽誤,唐昭宗、李裕兄弟九人、何皇后相繼領盒飯。

突然,朱全忠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韓建和李茂貞合作多年,自己怎麼把韓建弄到李茂貞附近去了?不行!

在為新任平盧節度使(軍部青州)韓建餞行的時候,老朱還不忘鼓勵韓建繼續發揚在華州求學的精神,到了新單位繼續認真讀書,不要學壞了。

他當然不是怕韓建學壞了,而是因為在場的另一人曾經學壞過而做過起兵反抗自己的大錯事,他要譏諷一下。此人就是資深儒學愛好者、前任平盧節度使、現任河陽節度使王師範。不過王師範什麼反應並不重要,等合適的時候,老朱會給他全族派發盒飯的。

亡唐推手韓建:我本忠良

那時,老朱已經稱帝建立後梁了。不久,韓建被任為守司徒、同平章事,充諸道鹽鐵轉運使。

不知道老朱的登基大典韓建是否參加,因為那天,有一個足以讓他尷尬的人在宴席上大讚老朱應天順人的功德。

當初韓建在華州排斥異己,孫偓被貶死於任上,吹牛大神朱樸更是據說被韓建補了刀。

唯有張禕,連職稱也回到了當初,但時移勢易,如今的韓建已經不能,也不需要再去動這位刑部尚書張禕了。

老朱覺得韓建有文武才,又懂耕作、軍旅、籌錢,巴不得拜他為師,加上之前的事,視他如救命恩人,當然要對他很好了,等過年了再讓他做侍中領導門下省。

韓建當然也要好好把握領導的厚待。當時老朱暴虐型人格頻發,時不時有文武舊臣遭殃,但韓建不怕,他幾乎是唯一敢於進諫而無性命之憂的。而老朱也分得清好壞,褒揚韓建輔政有功。

對此,韓建曾經的兄弟前蜀皇帝王建表示很淡定:韓建非豹變之才,給老朱做宰相正合適。

已經去世的李克用表示:我說什麼來著,他被老朱俘虜了吧?

《舊五代史》充分肯定韓建的能力,但更多是譴責他佔據要地,不但不能保衛朝廷,還大殺宗室,功不抵過。

《新唐書》雖然如實將他分類為通過軍功上位的宰相,但索性將他和朱泚、王建、老朱並列為“唐之盜”,不列宰相世系表。

按慣例,本文須得有始有終,必須交代一下韓建的結局。

韓建很快被罷相了,被冊拜為太保,在一些儀式上還率領百官。

老朱卻不想讓韓建閒著,不久就又一次讓韓建擔任匡國軍節度使。

當然,他不會再讓韓建去找李茂貞串門了。這時忠武軍和匡國軍已經互換了名號,韓建去的不是同州,是許州,上演的是衣錦還鄉2.0.

而且,老朱特別找中書省和門下省打招呼:對老韓同志要特事特辦,別的節度使該當幾年當幾年,但是對老韓,不存在任期滿了這個說法,朕不許你們安排其他人替換他。

只是,老朱不知道,老韓的任期不是他說不限定,就能真的不由他人限定的,甚至他自己做皇帝的任期,也是一樣。

他被親生兒子朱友珪殺了。

雖然新皇帝朱友珪百般粉飾自己是合法上位、弒父的另有其人,但是紙包不住火,整個後梁人心惶惶,有人趁機叛逃,有人趁機自立,有人首鼠兩端,有人趁機造反。

曾在亂世摸爬滾打多年的韓建就算不是梟雄,至少也該是個豪傑吧,然而,這種時候,對周邊的異動,他竟然毫無察覺,不做防備。

電視劇演到大結局了,主角也該退場了。

韓爺用他即將奔六卻永遠到不了六的生命詮釋了一件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說死於安樂也許有些冤枉他,因為他是在辦公室退場的,也許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忙公務。

雖然後來他被追贈為太師,但畢竟人死不能復生了;他也許還會憤怒,因為新帝不敢查問,殺人凶手張厚不但沒遭到追究,還被任命為陳州刺史。

然而他不會孤單,因為有那小時候就被唐昭宗喜愛、二十歲左右就做到都官郎中的兒子韓從訓陪著他一同踏上黃泉路。要是腿腳還利索,也許還能趕上先走一步的老朱,再續君臣緣分呢。

不過塵世間這位皇帝還能做多久,下一位皇帝又能給皇朝續幾年命,都與他無干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