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一舉動,給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唐朝 唐太宗 武則天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歷史百家爭鳴 2018-12-02


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一舉動,給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盛唐時期,皇宮正北門“玄武門”相繼發生了四次政變,每一次政變都對唐朝政局產生關鍵的影響。

1、玄武門之變


第一次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間皇位繼承權之爭的爆發,也是狹義上的“玄武門之變”。這次政變發生是由於唐朝初年政權建立權力分配不均造成的,秦王李世民通過兵變誅兄殺弟,逼迫父皇退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一舉動,給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李淵起兵前,正妻竇氏生下四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長子李建成比次子世民大9歲,世民比元吉大5歲。李淵之後,長兄為父,嫡長子建成是一家之長,元吉長相醜陋,遭到母親厭惡,建成對他異常照顧,兄弟之間情誼深厚。起兵後,李淵自任大將軍,以世子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三統軍;次子世民為敦煌公,指揮右三統軍。李淵起兵前期戰役大多由建成、世民兩人共同指揮,一路攻克長安。攻克長安後,唐政權形成了“建成主內、世民主外”的格局,李建成作為太子留守京師,組織政權建設,負責後勤糧草;李世民作為軍事統帥開疆拓土。唐武德四年,世民在河東之戰中連破竇建德、王世充兩大割據勢力,李世民的威望達到頂峰,他個人權力慾望空前膨脹,覬覦建成的太子之位。此時,唐朝的權力機構發生分裂,一派是跟隨秦王南征北戰的文臣武將,為軍事貴族;一派是太子為首的京師集團,他們負責政權建設。在唐朝的中樞機構,嫡長子建成被封為太子,屢立戰功的秦王世民封為尚書令、司徒,以致於封無可封,唐高祖李淵故特設“天策上將”一職,位列親王、三公之上,是國家的三號人物,另外一位嫡子齊王李元吉權勢位列第四。

唐朝形成了皇帝的“敕”、太子“令”以及秦王、齊王的“教”並行處理國政的局面,百官常常根據四人命令發佈的先後順序做出決定。太子與秦王矛盾日漸激烈,高祖李淵支持太子,極力抑制秦王,齊王元吉也支持太子。河東之戰後,秦王勢力日益膨脹,高祖誅殺了秦王親信劉文靜,對其警告。唐高祖將世民的寢宮由宮內被遷至宮外,接著剝奪秦王兵權,派太子、齊王出征,房玄齡和杜如晦被勒令出府且“不得再事秦王”。秦王處境岌岌可危,鋌而走險的發動政變,殺死建成、元吉,逼迫高祖退位。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第一次軍事政變,通過“斬首行動”誅殺太子及齊王,決定了皇位歸屬,開啟了皇族武力奪權的時代。此後唐朝前期皇子繼位大多伴隨著軍事鬥爭,李世民有9個兒子涉及權力鬥爭不得善終,也算是報應。

2、神龍政變


第二次玄武門之變發生在神龍元年(705年),稱為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武則天稱帝后期,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張插手朝政,導致武則天母子緊張、君臣矛盾尖銳。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等大臣藉口二張謀反,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一舉動,給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神龍之變是武周時代權力矛盾的尖銳反映。武則天晚年昏聵,重用男寵張昌宗、張易之,二張的恣意妄為,引起了李唐皇族和武家子弟的不滿。太子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妹婿魏王武延基對二張專政表達不滿,張易之向武則天進讒言,最終三人均被逼殺。二張此舉嚴重威脅了李、武兩大集團的安全,使武則天在政治上陷入孤立。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生病,張易之、張昌宗不讓外人入內。張柬之等五人藉機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神龍之變和武則天晚年昏聵的統治有直接關係,李唐皇族與大臣聯合發動政變,重新奪取政權。

3、景龍政變


唐神龍三年,即景龍元年(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聯合羽林軍將領李多祚、李思衝、成王李千里等發動軍事政變,殺武三思及其黨羽。政變失敗,中宗殺太子重俊。史稱景龍政變。中宗復位後,外戚韋武子弟受到重用,皇族勢力也開始膨脹,皇族與外戚矛盾日益尖銳,但是中宗傾向於重用外戚。中宗與韋皇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權勢極盛。皇太子李重俊庶出,不是嫡長子,受到韋后、安樂公主的欺凌,李重俊發動政變,兵敗被殺。李重俊之反與太宗長子李承乾的謀反如出一轍,儲君地位不穩,受到威脅,危機之際謀反自保。東宮太子掌握軍權,政治地位卻極不穩固,畸形的體制導致了政變頻發。


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一舉動,給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4、唐隆政變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暴死。韋后立李重茂為帝,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仿效昔日武則天臨朝聽政,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滿。太平公主與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韋氏集團覆滅。隨後,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退位,睿宗復位,中宗僅存的兒子譙王重福起兵反抗,兵敗自殺,李重茂受牽連被貶謫出京師,死因不明。唐隆政變剿滅了韋武外戚集團,皇權由中宗一脈轉至睿宗一脈,但是擁立有功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矛盾卻加深了,唐睿宗難以處理政務,朝堂之上成為太平公主集團與李隆基集團的對抗。


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一舉動,給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景雲三年(712年),唐睿宗禪讓帝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誅滅了太平公主,不顧父親的反對將姑母賜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終結束了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

5、總結

唐朝前期的宮廷政變與體制缺陷、皇室權力過大密切相關。唐高祖稱帝后,三子建成、世民、元吉分割核心權力,世民先下手為強。高宗在關隴貴族支持下登上了皇位,不久他與武則天清除了擁立有功的開國功臣集團,客觀上將權力轉移給了皇后。武后晚年、驕奢淫逸,對權力控制力度下降,百官諸臣傾向於還政李氏,李唐皇族成功復辟。此後,唐朝陷入了宗室與外戚、宗室內部之間的權力鬥爭,李隆基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唐朝前期,太子執掌禁軍、皇子外放參與地方事務,加之太宗篡位的示範效應,皇族權力過大、儲君地位不穩導致宮廷政變頻發,根本原因是皇權並未實現高度集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