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一個強大的國家可能是脆弱的,平時看著無堅不摧,一旦有外力介入,就會被擊潰。所以我們喜歡用“強韌”,而不是強大來形容一個國家。

比如中國,就是強韌的。其實中國不是每個朝代都強盛,清朝就落後全世界,但即便是那麼衰的清朝,對於外來侵略也是有戰鬥力的。

在近代的一系列苦難中,中國沒有徹底消失,中國作為一個整體仍然存在,這就是強韌。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奧斯曼土耳其可能是強大,但它並不強韌,倒塌的速度也快。

我們今天講一個國家,確切地說是一個政權,它是小的、不引人注目的,但卻屢次能“起死回生”,被打敗、亡國後,偷偷地崛起,橫亙在大國之間,大國的強勢和霸權卻無法撼動它。

高句麗政權存在了七百多年,也算是存活比較久的國家,目前它的王陵還在中國邊境地區矗立。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高句麗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民族,當然也佔據朝鮮的一部分,大部分在遼東半島。曹魏政權時候,強勢消滅了很多政權,高句麗赫然在被消滅的名單之中。

高句麗在漢朝只是一個郡縣小國,屬於漢朝版圖的一部分,當時它在遼寧。後來被曹魏政權滅了後,高句麗的王室帶著他的子民遷都到樂浪郡,又復了國。我們今天看高句麗這個國家,覺得它一直在平壤一帶,實際上它是遷徙過去的。

高句麗遷徙過去後,百濟不樂意了,百濟在當時實力最大,兼併了很多政權,本來以為可以踏實的做老大,結果一個不明威脅物體靠近,於是兩個國家開始打仗。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實力尚弱的新羅蝸居在一個角落裡,看兩個國家互毆。

高句麗一邊跟百濟打仗,一邊跟新興的慕容鮮卑作戰,慕容鮮卑在遼河流域,實力不比百濟弱。最終高句麗被慕容鮮卑攻破,城中的王室女人全被慕容鮮卑擄走,過著悲慘的生活。

高句麗的女人沒了,剩下的男人忍辱負重,默默發展,當時周圍郡縣都覺得高句麗死透了,沒有翻身的希望了,誰知道高句麗突然變得很瘋狂,很能打,吞併了好幾個郡縣,搶走了他們的女人,西漢設立的四個郡縣都被高句麗打敗了,然後帶著女人和財寶成為朝鮮半島最耀眼的力量。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隋朝建立之前,高句麗就作為一個“強盛”的威脅存在,它是歐亞東北一個世界強國,跟中原政權往來密切,跟柔然關係密切,跟突厥關係也不錯。

隋唐時期,高句麗像黑色旋風一樣盤亙在隋朝邊境,隋煬帝三次討伐都沒打過它,還把隋朝玩崩了。唐朝皇帝就聰明多了,在白江口大敗日軍後,又與新羅水軍聯合攻擊高句麗,一舉滅了這個強國。

滅了高句麗後,唐朝在平壤設立都護府,派唐朝官員管轄這個地方,於是高句麗成了唐朝一省。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我們知道最後的兩個贏家是唐朝和新羅,曾經多麼強大的百濟和高句麗沒影了,新羅能橫著走了,橫著走的新羅統一了高句麗以前的地方,形成一個嶄新的國家。

這個國家就是“高麗”,準確的說是“高麗”的前身,高麗只是在這個區域上的“後起之秀”。

這是怎麼回事呢?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簡單的說,高麗是藉著“高句麗”名號建立起來的國家。給大家舉個例子,五代十國有個“後漢”,那不就是藉著漢朝的名義建立起的國家嗎?一方面也是自我安慰,強調延續漢朝的富庶與使命,一方面“借勢”,增加自己政權的正統性。

高麗滅亡後,橫著走的新羅吞併了它之前的領土,這個政權到了後期被分裂成兩股,一股自稱“高麗”,雖然它的地盤是原屬高句麗的地盤,但它已經是被新羅統治過、征服過的,應該叫“後期新羅”,而不是“高麗”。

它只不過是被新羅吞併過的一個政權而已。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借用了高句麗的名號後,高麗威力大增,這個政權存活了五百多年,直到最後壽終正寢。

其實高句麗滅亡後,亞洲很多國家打過它的旗號,可能是因為存在的時候太強勢,所以其他國家都想“借勢”。比如說日本,不過最終日本沒借用成,怒氣衝衝地給高麗改了英文名字,以K開頭,而日本是英文名字以J開頭,這樣日本能排在高麗政權的前面。日本人的自戀也真是令人無語。

一直到今天,韓國都不承認上述歷史,想把自己從中國痕跡中撇乾淨。但歷史就是歷史,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它一味否認,只能證明它的虛弱。

此國弄死了一個大國,借用它的“名字”,政權竟維持了500多年

因為一個真正的強者,無時無刻不在創造歷史,而弱者才會不斷篡改歷史。

文/月小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