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如果挖了這座陵墓,武則天的一個怪祕密就解開了

唐朝 武則天 郭沫若 唐中宗 考古 長安鐘鼓樓 2018-11-30

中國素來有為死者立碑的習俗,一來明身份,讓後代能夠知道祖上的陵墓具體位置,祭祀掃墓能找到地方,二來藉此對死者歌功頌德,凡是能沾上邊的都往上扯,畢竟死者為大,讓他多“做些”好事也是後代的光榮。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立碑者千年延續,已成規矩,以片石之地,記不世之功,蔚然成風,此文化之傳承也!立碑的規格有限制,但碑文的字數沒要求,只要你想寫,累累贅贅上萬字也未嘗不可,或者只提姓名僅四個字也能成碑,如“XX之墓”。

郭沫若如果挖了這座陵墓,武則天的一個怪祕密就解開了

可是中國女皇第一人的武則天,卻是立著一塊無字碑,讓世人愕然至今,思前想後不得其解。以自己地位和子孫的發揮,武則天的墓碑就算100個平方也未必能寫的下激揚文字,貴為天子,禮應被吹捧。但巍峨幽靜的乾陵邊,千百年仍然矗立著刻有螭龍紋飾無字碑,向天下訴說著神祕稀奇的往事。是主人的官小嗎?人家做到了人類官階的極限,天后的名頭不是蓋的;是她沒有子嗣嗎?人家的兒子是中宗皇帝,正兒八經的李唐天下掌權人;是他沒有地方安葬嗎?人家可是進了乾陵,和高宗合墓,死後還挨著皇帝。那本該好好發揮文字遊戲的墓碑上為何空無一文?

至於無字碑,很多人都有研究,也給出來三個比較有可能的答案。第一,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勞太大,文字都不能表達她的驚天大功;第二,武后深知自己為了登上權利巔峰,打擊舊臣,罪虐深重,不敢寫;第三,她不想解釋,功過是非都留給後人來定奪。真的是這樣嗎?

郭沫若如果挖了這座陵墓,武則天的一個怪祕密就解開了

武則天的墓碑在乾陵,這本是唐高宗的陵墓,武則天強烈要求自己死後葬入乾陵,和高宗合墓。那這乾陵就有兩座墓碑,高宗的墓碑叫述聖紀碑,墓碑高7.5米,寬1.86米,重約89噸。碑文有五千多字,為武則天撰寫,由中宗李顯親筆書寫,大體意思就是追述緬懷高宗的神聖功績。而旁邊的就是武則天本人的墓碑,高7.5米,寬2.1米,重約99噸,碑首刻有八條離龍,兩側還刻有升龍,還刻有獅馬相鬥圖。這規格已經超越了高宗,唯一的不足就是整個碑面沒有一個字,包括姓名和年齡,所以就叫無字碑。武則天是個女人,更是個講究的女人,憑藉手段做到了權利的極限,上下五千年的唯一女皇帝,還辛辛苦苦的給丈夫寫了五千字的碑文,為啥不給自己也整點文字呢?哪怕是平平常常的記述自己的一生,最起碼也得寫上姓名和生卒年月,給後人留個記號,可是,這墓碑上的的確確連一個字都沒有,多少有點遺憾!

郭沫若如果挖了這座陵墓,武則天的一個怪祕密就解開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無字碑其實是有字的,歪歪扭扭的也有上千字,但這並不是原來的模樣,屬於後來者的塗鴉,相當於今天的斷手黨的“到此一遊”。有讚揚武則天的,比如“女主前朝事,千年恨未平”,也有自發感慨的,“千秋公案翻雲雨,百頃良田變土田。無字碑頭鐫滿字,誰人能識古坤元”。經過專家的檢查,原來的墓碑並不是光闆闆的,而是刻有小方格,總共有三千六百多個空格,這又是什麼意思?

683年高宗駕崩,乾陵的選址、風水、設計、規格、選材和碑文的撰寫,都是武則天親自操辦的,此時武則天60歲,名義上還是皇后,也是太后。22年後,武則天歸天,後事由兒子也就是中宗李顯操辦。對於李顯來說,這躺下的即是前朝皇帝,又是自己的生母,於公於私都要認真對待,不敢有半點馬虎的。正式因為這種複雜的關係,李顯很無奈,稱呼該怎麼寫?是先帝還是太后?是大唐皇帝還是大周皇帝?李顯對武則天是愛恨交加的,在正宗的李唐江山中強加了20多年的大周王朝,這讓李顯很難堪,是個無法抹去的恥辱。李顯親兄妹六個,這也是他媽武則天的兒女,可是為了做皇帝,武則天親手殺的只剩李顯和太平公主了,還把李顯貶為庶人十幾年。武則天為了威脅李顯,派人殺了李顯的兒子和女兒,要不是狄仁傑的勸說,召回李顯為太子,武則天就把皇位傳給她侄子了,差點輪不到李顯回來再做皇帝,在內心,李顯是非常記恨武則天的,儘管是他親媽。但不寫又於常理相悖,立碑祭祀是作為兒女的最基本的孝道,平民尚且如此,何況皇帝?李顯很為難,左右上下都為難。

郭沫若如果挖了這座陵墓,武則天的一個怪祕密就解開了

武則天為自己準備了十幾年的後事,最初是不在乾陵的,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大周開國皇帝,和大唐沒有什麼相干,她應該有武周王朝自己的陵地,這塊碑本不打算安放在乾陵。但隨著自己的年事已高,李唐勢力的再次反撲,局勢不再是自己能控制的,加上自己以往的上位路上清除了太多的李唐人士,自己死後必定要被挖墳戳屍,挫骨揚灰。武則天是有頭腦的人,能算計別人,自然也能想到別人算計自己,所以要讓高宗來庇佑她,李唐的人再氣憤再牛逼,也不敢對高宗下手,所以她央求李顯把自己安放在乾陵裡,和先皇合墓。這個要求遭到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對,但作為兒子,李顯最終答應了。

郭沫若作為一個考古學家,資歷還是相當高的,拋開人品不說,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歷史學家,還是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對歷史和考古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和于右任一樣,憑自身的過硬水平,對歷史文物和考古有著痴迷的好奇和執著,為此做出了越格的事情,比如對定陵的開挖,古墓中的文物對他有著致命的誘惑。郭沫若想挖長陵,但因技術不行,沒挖動,最後堅持挖了定陵,他還要挖秦始皇陵和乾陵,因當時的技術不完善給定陵文物造成巨大的不可修復的損失,所以中央沒同意,周總理更是嚴厲制止亂挖古墓的行為。

郭沫若如果挖了這座陵墓,武則天的一個怪祕密就解開了

對於乾陵無字碑,郭沫若有他的見解,他認為武則天已經為自己寫好了碑文,只是有規矩人沒死不能刻碑文,武則天把碑文給了李顯,也想讓他幫忙書寫,因為高宗的述聖紀碑就是李顯書寫的,相當滿意。可是李顯內心舉棋不定,最終沒能書寫,而是把碑文原稿藏進了陵墓。郭沫若對周總理興奮的講了定陵裡可能有《蘭亭序》,還有武則天的《垂拱集》和《金輪集》,當然了,還有武則天親手為自己撰寫的碑文,還有上官婉兒的真跡,還有數不盡的陪葬品,請求批准開挖乾陵。但周總理還在為貿然開挖定陵的事感到後悔,嚴厲拒絕,並且規定十年內不準開挖任何帝王陵墓,說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要留給後代們一些東西。所以乾陵得意保存,郭沫若的推斷沒有得到證實,但很多歷史學家和學者都支持郭沫若的解釋,認為無字碑並不是原本沒有字,而是字被埋進了乾陵,沒有刻上石碑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