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軍領袖黃巢為何是殺人魔王?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異同?

唐朝 唐軍 唐僖宗 農民 秦宗權 語文360 2018-12-01

黃巢起義是唐朝末年為了反抗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帶領無法生存的農民進行大起義的革命領袖,是帶著耀眼光環的正面形象。


農民軍領袖黃巢為何是殺人魔王?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異同?


事實果真如此嗎?從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儒生在屢次科舉不第之後,發出的殺氣騰騰的誓言。若干年後,這個儒生實現了自己這個充滿血腥味的誓言,真的做到了“我花開後百花殺”。於是,數百萬人在他的屠刀下喪生,數十萬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搗磨成肉醬而大快朵頤。這個曾經的儒生與販私鹽的頭領,就是被如今的教科書描繪成唐末農民大起義的領袖,實際是吃人魔王的黃巢。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並於翌日,在含元殿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大齊”,建元為金統起,作為分界線,黃巢和他的起義軍就此變質了。黃巢幾乎全盤接收了唐末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封其妻為皇后,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御史中丞,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並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員與唐朝官員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唐宰相及左僕射、右僕射、太子少師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連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亦被殺。黃巢這時露出了他“我花開後百花殺”血腥的崢嶸面目。他的起義軍,則開始像強盜一樣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搶男霸女。或許他們本來就是明火執仗,肆意妄為的強盜。在黃巢的統治下,老百姓連基本的農耕作業都已無法進行下去,相當一部分地區出現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隨之而來,黃巢的本性也開始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顯露出來。有人題詩譏諷黃巢當了皇帝后,開始變得昏庸殘暴。黃巢立刻組織人去查其作者,但是沒有查出來,於是黃巢索性把長安城中三千多無辜的儒生砍了頭;隨著唐軍的反攻,長安被唐軍佔領。但沒幾天又被黃巢奪了回來,對於長安的失而復得,黃巢卻大光其火,他將之前的那次失利歸罪於普通的長安平民,這個曾經被長安市民夾道歡迎的“率土大將軍”,舉起屠刀,血洗長安,將城中八萬餘名男丁殺戮殆盡。當黃巢於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再次被趕出長安後,率部出藍田入商洛山。五月,黃巢派左軍中尉孟楷為先鋒進攻蔡州(湖北棗陽),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後投降齊軍,孟楷隨即由蔡州移師轉攻陳州(今河南淮陽)。

趙犨剛任刺史之時,就一直不斷地修築城塹,積蓄糧草,繕治兵器,在黃巢到來之前,就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將方圓六十里內的居民遷入城中,同時募集大批勇士,由其弟和兒子分頭統領,加固城防。趙犨對陳州保衛戰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細緻和到位,因此,黃巢攻打陳州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黃巢見自己帶著幾十萬大軍,卻連小小的陳州都攻不下來,非常生氣,乾脆在陳州城下紮起營寨不走了。竟在陳州城下建起一座類似於皇宮的“八仙營”,並設置了百官曹屬,“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結果,黃巢圍困陳州長達三百多天,卻始終沒能攻破陳州。而唐廷卻不斷調動軍隊,開始了對黃巢的圍剿。

黃巢在陳州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來自唐軍的進攻,而是沒有糧食。他是在唐軍的進攻下敗出長安的,不可能帶有多少糧食。趙犨在他到來之前就採取堅壁清野,也沒有給他留下糧食。而他手上有著一支幾十萬的大軍,這支軍隊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可是這裡沒有糧食,那麼,他們吃什麼呢?黃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吃人。

於是,這支曾經被稱為“義軍”的黃巢軍隊,成了一群吃人惡魔。據最保守估計,黃巢軍隊在這段時間至少吃掉了三十萬人。這種吃人不吐骨頭,以人肉充當軍糧的行徑,其野蠻凶殘程度,確實冠絕古今。黃巢和起義軍的惡行,也註定了他的最終失敗。在唐軍的合圍下,黃巢慘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五日,眾叛親離的黃巢,被其外甥林言,殺於泰山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黃巢自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起義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被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據不完全統計,有八百萬人(其中大部分為普通老百姓)死在他和他軍隊的屠刀之下,原來人口稠密的中原大地,又變成赤地千里,荒無人煙了。由此可見,一次暴烈的革命,不但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反而屠殺了人類文明。

黃巢敗亡後,有一細節,供讀者思之: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秋七月,唐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獻上黃巢首級及其姬妾二三十人。唐僖宗問姬妾女子:“汝曹皆勳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一個為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臨刑前,執法人員可憐這些女子,讓她們喝醉後,再行刑。女子們邊哭邊喝,結果,都在醉臥中受死,唯獨為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從容就死。

黃巢起義是在唐朝末期發生的,那麼黃巢起義的原因一定和當時的社會有著重大關聯,那麼黃巢起義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在唐朝末期的時候,唐僖宗上位之後政治變得更加昏庸和黑暗,那時候國家財政方面的虧空十分嚴重,而很多地區都遭受了重大的災害,糧食不夠吃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民們為了生存只好將野菜、樹皮等都作為充飢的事物。然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居然不但沒有減少任何的賦稅,反而想要從百姓的身上剝奪更多的財富,可以說這種情況就是黃巢起義原因中極為重要的一點。

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都是發生在唐朝時期的起義戰爭,儘管二者都是為了推翻當朝統治者,可是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這兩次戰爭對唐朝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安史之亂讓唐朝許多方面都發生轉變,並且開始進入衰退時期。那麼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著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安史之亂是因為當朝的叛臣想要奪取王位而發動的政治上的叛亂,領導階級是大臣安祿山等人,他們瞭解國家的現狀,並且還打著鮮明的口號,可以說是一場有預謀有指導的一次政變。而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就不同了。黃巢起義是由農民自發組織的一次起義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不管是領導還是主體力量都是以農民為主,並沒有什麼先進的理論指導,只是因為農民生存環境惡劣,所以才發動了這場起義活動。從這方面來說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著很大的區別。


畫菊

【原文】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註釋

⑴不第:科舉落第。

⑵九月八: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⑶殺:草木枯萎。《呂氏春秋·應同》:“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

⑷黃金甲:指金黃色鎧甲般的菊花。


農民軍領袖黃巢為何是殺人魔王?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異同?


【作品鑑賞】

《畫菊》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

黃巢流傳下來的三首詩中,有兩首是以菊花為題材的詠物詩。其中,《題菊花》寫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表現了他頑強的鬥爭精神和必勝信念。這首《畫菊》原文翻譯及賞析》的境界比《題菊花》更雄偉、豪邁。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首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待到”二字迸發突兀,“驟響如爆竹”,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從詩情奔騰的湍流來考察,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九月八”,並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且還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次句“我花開後百花殺”,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種不可抗禦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


農民軍領袖黃巢為何是殺人魔王?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異同?


《畫菊》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第三、四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對菊花勝利遠景的預見和憧憬。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第四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民革命風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託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筆勢剛勁,格調雄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冑,手擎長劍,氣衝霄漢的英雄形象,諸如“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句,語調斬截,氣勢凌厲,對後世許多有志之士的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

【名家點評】

郎瑛:《清暇錄》載:黃巢下第,有《菊花》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嘗聞我(朱)太祖亦有詠《菊花》詩:“百花發,我不發;我若發,都駭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人看二詩,彼此一意:成則為明,而敗則為黃也。(《七修類稿》)

劉學鍇:“黃巢的兩首菊花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藝術想象和聯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觀和生活實踐的制約的。沒有黃巢那樣的革命抱負、戰鬥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樣的奇語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奇想。把菊花和帶甲的戰士聯結在一起,賦予它一種戰鬥的美,這隻能來自戰鬥的生活實踐。”

作者介紹

黃巢

農民軍領袖黃巢為何是殺人魔王?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異同?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隨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巢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 ,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覆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農民軍領袖黃巢為何是殺人魔王?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什麼異同?


  • 中文名
  • 黃巢
  • 外文名
  • Huang Chao
  • 別 名
  • 黃王、沖天大將軍
  • 國 籍
  • 唐朝→大齊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山東菏澤
  • 出生日期
  • 元和十五年(820年)
  • 逝世日期
  •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
  • 職 業
  • 皇帝、軍事家、政治家、詩人
  • 主要成就
  • 建立大齊政權
  • 首創高層換屆制度和四相制
  • 拉開了唐朝覆滅的大幕,導致藩鎮割據,戰火紛飛數十年
  • 代表作品
  • 《題菊花》、《詠菊》
  • 國 號
  • 大齊
  • 年 號
  • 金統
  • 尊 號
  • 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
  • 性 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