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唐朝 李德裕 宋朝 牛僧孺 我們愛歷史 2017-06-15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作者:我主團隊張嶔

比起文治武功各種輝煌的盛唐年代,中晚唐的歷史,顯然慘淡得多:自從被“安史之亂”大放血後,從此各種毛病大爆發:邊疆上吐蕃回鶻南詔來回折騰,地方上藩鎮畫地為牢鬧分裂,朝堂裡宦官們一撥撥專權亂政,連皇帝都經常成擺設,風雨飄搖的一百多年,瞧瞧就扎心。

可就是這麼個扎心年代裡,一位至今充滿爭議的強人,卻書寫了激動人心的輝煌:雖然身後受盡口水,被北宋大文豪司馬光扣上“奸臣”帽子,卻一生施展陰謀陽謀,終於再造國富兵強的大唐盛世。甚至一千多年後,為近代中國落後捱打而痛心不已的維新黨人們,說起他都仰慕不已,更給他一個與諸葛亮管仲齊名的榮耀稱號:中國六大政治家!

如此爭議強人,正是中晚唐 “會昌中興”的親手締造者,一代鐵血宰相:李德裕!

一:名門貴公子

李德裕,字文饒,唐德宗貞元三年(787)生人。他的家族,就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趙郡李氏。父親更是輔佐唐憲宗開創大業的中唐宰相李吉甫。標準的名門公子。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放在生得好很重要的唐代,生的像李德裕一般好的公子哥,常見兩類特點,一是性情十分狂傲。二是躺著都能當官。放在少年李德裕身上,則是兩條全都佔。

自從孩童時代起,李德裕小朋友,就是官宦子弟圈裡有名的狂妄小孩,一直自詡自己讀書多學問好,甚至連科舉都不屑去考,張嘴誇口自己能匡扶天下。如此奇葩兒童,唐憲宗瞧見都連聲叫奇,常把他抱到宮裡來玩耍。宰相武元衡好奇問他讀什麼書,更被小李德裕萌萌的一句吐槽懟尷尬:你作為宰相,不關心國家大事,反而問我讀書的事?無聊!

待到李德裕長成了大好青年,輕狂脾氣卻一度不改,也果然沒走科考入仕的路,直接在父親的安排下一步到位,輕鬆就辦好手續做了官。先陸續在幾個藩鎮做官,也一度做過御史,在好些基層崗位上歷經摔打,脾氣總算收斂的多,做事也越發幹練穩重。待到唐穆宗即位時,三十三歲的李德裕也終於獲得重用,被提拔為翰林學士,成為親信大臣。

這般升遷套路,在唐代的官宦子弟裡,也是司空見慣。先在父輩安排下鍛鍊鍛鍊,然後憑著家族人脈,回到京城老實做官,榮華富貴唾手可得。但眼看人生按部就班的李德裕,卻緊接著一個突然動作,叫好些同僚朋友大吃一驚:上奏唐穆宗,要求朝廷訂立規章制度,遏制權貴外戚干政,甚至宰相會見駙馬,都必須只能在中書省,絕不許在私宅裡祕密見面。

這看似只是個簡單上奏,卻叫好些權貴們連呼想不到:權貴幹政是大唐的老毛病了,你年紀輕輕就像管?而且你自己不就是權貴子弟出身?就這麼不管不顧得罪一大片?

但李德裕看來,這就是小意思!十多年基層歷練,他見慣的是大唐王朝哀鴻遍野的民生,烽火連天的戰亂,少年時匡扶天下的夢想,十幾年宦海折騰,卻是絲毫未忘。曾經的少年輕狂,更以化成堅忍傲骨。以他個人文集裡的豪言說:做個飽食終日的權貴有什麼意思?我,就要做個再造盛世大唐的李德裕!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青年得志,皇帝寵信,家族人脈深厚。信心滿滿的李德裕認定,這時正是大展宏圖的好時候。但還沒等著年輕氣盛的李德裕撲騰開拳腳,一場命中註定的政治漩渦,立刻把他捲了進去——牛李黨爭!

二:最強填坑男

牛李黨爭,是中晚唐時代,大唐王朝一場持續四十多年,波及舉國文官的朋黨之爭。而到了“李黨”二代李德裕這時,更是立刻踩了坑:“牛黨”領袖牛僧孺正是權位熏天時,終於在長慶二年(822)高調升任宰相,政見加陣營都與之針尖對麥芒的李德裕,當然也就成了眼中釘。果然倒黴中槍貶官,貶到浙西當觀察使去了!

這場互掐爭鬥,後世各路史家,也是評價不一,但只說一件事,就能驗證“牛黨”成色:後來唐文宗曾問做宰相的牛僧孺,這天下什麼時候能太平呢?牛僧孺臉不紅心不跳回答:當今天下很太平,沒有比此時還太平了!他說這話時,正是大唐內外交困到最窘迫時,如此粉飾太平的強大“能力”,比比心懷大志的李德裕,高下立判!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也正是本著這隻爭權不辦事的精神,榮登宰相大位的牛僧孺,給李德裕安排的浙西觀察使職務,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坑!當時浙西先遭了兵亂,兵亂後安撫士兵,又把府庫裡的財物花的精光。外加天災不停,儼然就是要出大亂的節奏!

但跳進這坑的李德裕,卻輕鬆破解!府庫裡財物有限,那就下調士兵的餉銀,不怕士兵們造反?他從自己做起,每天布衣蔬食,和將士們吃穿都是一樣,果然叫大家沒話說。然後甩開膀子抓建設,不單抓農業生產,更抓精神文明,江南當地各種迷信歪風,逮住一股殺一股。一番軟硬兼施,竟把年年戰亂的浙西,治理的國泰民安。

當李德裕在浙西賣力填坑時,唐朝的皇帝也換了好幾撥,到了唐文宗登基時,對李德裕仰慕不已的唐文宗,動了召李德裕回朝的心思,不料又被牛僧孺一通搗亂,竟把李德裕派到劍南西川做節度使!

在牛僧孺看來,浙西這個坑,你李德裕爬的上來,劍南西川這個坑,看你怎麼爬上來!

劍南西川,就是今日的四川地區,當時正夾在吐蕃與南詔兩大強敵間,是為大唐國防重災區。李德裕在太和四年(830)到任前,更是剛遭了災,被宿敵南詔攻破成都,百姓死亡的屍體,把沿途的江水都塞滿,李德裕到任這一路,更是看了個滿眼!

就當牛黨一干人等,得意洋洋等著李德裕敗報傳來時,逆天場面又來了,在沒兵沒錢且一片爛攤的情況下,李德裕竟然自力更生,裁撤了幾萬老弱殘兵,不到兩年就重建一支裝備精良的強悍唐軍,嚇得先前欠下血債的南詔,慌不迭把擄掠的西川百姓送回來示好。盤踞維州的吐蕃守將,更是主動跑來求投降。作為大唐邊防生命線的西川,就這樣煥然一新!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但牛黨們卻是紅了眼,尤其是牛僧孺,竟然幹出一件自毀長城的敗筆:明明李德裕立下收復維州的大功,他卻給唐文宗進讒言,忽悠著唐文宗把收復的維州國土,外加投降的吐蕃將士,全數竟又交還給了吐蕃。上演了大唐國防史上的著名笑話!

但李德裕的填坑大功,卻是鬧笑話也擋不住。在把西川治理成銅牆鐵壁後,李德裕終於回到長安,一度擔任兵部尚書。但他與牛黨的爭鬥,也更加白熱化,唐文宗在位的最後七年裡,雙方你來我往,連續撕過好幾回。更幾次遭到牛僧孺誣陷,卻總算幸運證明了清白。大唐開成五年,唐文宗去世,一直賞識李德裕的唐武宗李炎登基,將身在淮南的李德裕再度召回,官居宰相高位。這位多次填坑的政治家,終於在五十二歲這年,踏上大展宏圖的平臺!

三:孤寒齊落淚

中國古代君臣相得的組合很多,李德裕與唐武宗,應該是不出名的一個,但在中晚唐歷史上,卻堪稱最震撼的一個。他們聯手開創的,正是衰敗晚唐煥然重生的輝煌年代:會昌中興!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在得到唐武宗重用後,多年浮沉的李德裕,立刻就變身成霸道宰相。做事風風火火,認準了的國策,無論公事私事,全是獨斷專橫。甚至在唐武宗面前,也是霸氣依舊,唐武宗一心振興大唐,卻也玩心太重,一度成天沉迷遊獵。李德裕知道後二話不說,攔住唐武宗就是一頓罵,罵的暴脾氣的唐武宗面紅耳赤,承認錯誤後,捎帶手又給李德裕升了官:加封司空!

為什麼忍?因為唐武宗知道,這個霸道脾氣的李德裕,是個能做出霸道業績的靠譜宰相!

果然,在經過了短期的磨合後,唐武宗與李德裕,開始天衣無縫的配合,大刀闊斧的革除各種弊政。先前在大唐呼風喚雨,連皇帝都可以拿捏當傀儡的太監們,幾個照面就被李德裕廢了武功。全國數千白吃國家財政的廢物冗官們,更被李德裕統統打發回家。大唐的官員選拔制度,也進行了徹底改革,毫無背景的寒門子弟們,更從此多了晉身機會!

當然最華麗的轉身,還是大唐的軍事,大權在手的李德裕,對大唐的精銳部隊更進行重新裁汰,一支裝備精良且戰鬥力強大的唐軍滿血重生,並緊接著向著大唐的宿敵回鶻,勇敢亮劍!

當時的回鶻,正遭到新興部落黠戛斯的打擊,在其烏介可汗的帶領下,倉皇流竄到大唐北疆。一貫糊弄事的李德裕政敵牛僧孺老毛病又犯,認為關閉城門即可,李德裕卻堅決拍板:打!會昌二年(842),李德裕調六鎮大軍,大膽提拔寒門出身的猛將石雄,親自制定騎兵夜襲戰術,在殺胡山大破回鶻。戰火連綿的大唐北疆,從此一戰打出數十年和平!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在解除北方邊患後,李德裕更是馬不停蹄,朝著大唐北方另一毒瘤——昭義藩鎮開刀。當時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病故,其侄劉稹妄圖自立,李德裕抓住機會,堅決發兵打擊,歷經一年零四個月苦戰,終於將這個長期驕橫的藩鎮徹底剷除。這也就意味著,北疆邊患與繁鎮割據,兩個困擾中晚唐的痛苦難題,在李德裕就任宰相四年裡,盡數霸氣削平!

而此時的大唐王朝,盛世風光也隱隱重現,煥然一新的吏治風氣,倉儲豐厚的國家儲備,威武強大的大唐軍隊,所有這一切,都在李德裕的辛苦籌謀下蒸蒸日上。然而會昌六年(846),歷史卻再度反轉——全力支持李德裕的唐武宗意外病故,失去支持的李德裕,立刻招來了反對者的瘋狂攻擊,被新皇帝唐宣宗一貶再貶,一直貶到海南海口,終在850年去世!

貶走李德裕的唐宣宗,也自然享受了李德裕的辛苦成果,憑著會昌中興留下的強大軍隊與錢糧,成功實現了“大中之治”,是為中晚唐最輝煌時代。而在這晚霞般的輝煌裡,李德裕的名譽,一度也被各種抹黑。而在他孤獨貶去崖州時,《唐語林》裡的一句嘆息,卻道出了珍珠的公道人心: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一個造就熱血時代的唐朝名相,為何卻成了宋朝人眼中的“奸臣”?

為什麼在後來的好些王朝裡,會有那麼多飽食終日的官僚,各種方式怒批李德裕,為什麼之後好多國難當頭的年代裡,又會有那麼多仁人志士,諸如王夫之梁啟超們,那樣深情懷念李德裕?簡單這句詩,已經道盡孤寒之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