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
"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輕用者,忠與義也。後身先義,仁也;身可殺,名不可死,志也!故忠義者,真天下之大閒歟!義在與在,義亡與亡。”--《新唐書》忠義傳。大唐記載於書的忠義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羅士信,齊州歷城人,隋末唐初名將,驍勇善戰屢敗賊軍,智取千金堡,體現了羅士信的用兵韜略,證明他不是個智力有問題的人。

"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輕用者,忠與義也。後身先義,仁也;身可殺,名不可死,志也!故忠義者,真天下之大閒歟!義在與在,義亡與亡。”--《新唐書》忠義傳。大唐記載於書的忠義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羅士信,齊州歷城人,隋末唐初名將,驍勇善戰屢敗賊軍,智取千金堡,體現了羅士信的用兵韜略,證明他不是個智力有問題的人。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少年將軍卻在年僅二十三歲時英勇就義,豈不令人扼腕嘆息。故事得從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說起:當時唐軍佔據了通往洺州的交通要道洺水城,王君廓奉命帶一千五百騎兵駐守。面對劉黑闥重兵的圍攻,城破易主就在瞬息之間。在危急時刻,素以勇猛多智著稱的羅士信挺身而出願率二百人代替王君廓固守洺水城,李世民再三權衡之後,任命羅士信前往守城,八天後城破被俘,寧死不降最終被殺害。那麼問題來了: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同意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駐守洺水城呢?是真的沒有援兵麼?

一、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要讓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

李世民剿滅劉黑闥整體的戰略謀劃是:一、斷其糧道、孤立洺州。二、等待時機,誘敵決戰。劉黑闥自武德四年七月起兵,半年內就恢復了竇建德原先的地盤,武德五年定都洺州稱帝。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數以輕兵挑戰失敗,便採取了“以退為進”的戰術,主動放棄相州,退守老巢洺州。怎樣實現孤立洺州的計劃呢?秦王李世民的策略是:繞後攻取邢州、井州,切斷劉黑闥後路;羅藝軍隊從幽州南下奪取定、欒、廉、趙四州,和李世民進行兩線包抄,兩軍會師洺州,準備決戰。那麼實現這個計劃的重點是要牽制劉黑闥軍,這時李世民聽到一個好消息:洺州東面的洺水城守將李去惑降唐,洺水城是通往洺州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供應站,佔據洺水城就相當於掐住了劉黑闥的咽喉,洺水城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劉黑闥便率重兵急攻洺水城。

要完成兩線包抄孤立洺州的計劃,必須利用洺水城來迷惑誘導牽制劉黑闥。為了使劉黑闥相信唐軍將不惜一切代價據守洺水城,李世民部署三步:第一、派秦瓊半道襲擊並重創劉黑闥的馳援軍隊,果不其然劉黑闥退回洺州修整之後帥重兵誓奪洺水城,並在城東北修建甬道準備攻城。第二個: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雖然都被頑強阻擊,但其目的是為了騷擾麻痺劉黑闥,加大洺水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李世民以聲望名氣俱佳,果敢勇猛的羅士信領兩百人代替王君廓一千五百人駐守洺水城,成功的吸引了劉黑闥的視線,以極少的代價牽制了劉黑闥的主力;此時李世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換取絕佳的戰機:出兵繞後,切斷了劉黑闥的後路,爭取了時間;為羅藝南下會師洺州掃清障礙,對洺州城形成合圍之勢。

"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輕用者,忠與義也。後身先義,仁也;身可殺,名不可死,志也!故忠義者,真天下之大閒歟!義在與在,義亡與亡。”--《新唐書》忠義傳。大唐記載於書的忠義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羅士信,齊州歷城人,隋末唐初名將,驍勇善戰屢敗賊軍,智取千金堡,體現了羅士信的用兵韜略,證明他不是個智力有問題的人。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少年將軍卻在年僅二十三歲時英勇就義,豈不令人扼腕嘆息。故事得從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說起:當時唐軍佔據了通往洺州的交通要道洺水城,王君廓奉命帶一千五百騎兵駐守。面對劉黑闥重兵的圍攻,城破易主就在瞬息之間。在危急時刻,素以勇猛多智著稱的羅士信挺身而出願率二百人代替王君廓固守洺水城,李世民再三權衡之後,任命羅士信前往守城,八天後城破被俘,寧死不降最終被殺害。那麼問題來了: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同意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駐守洺水城呢?是真的沒有援兵麼?

一、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要讓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

李世民剿滅劉黑闥整體的戰略謀劃是:一、斷其糧道、孤立洺州。二、等待時機,誘敵決戰。劉黑闥自武德四年七月起兵,半年內就恢復了竇建德原先的地盤,武德五年定都洺州稱帝。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數以輕兵挑戰失敗,便採取了“以退為進”的戰術,主動放棄相州,退守老巢洺州。怎樣實現孤立洺州的計劃呢?秦王李世民的策略是:繞後攻取邢州、井州,切斷劉黑闥後路;羅藝軍隊從幽州南下奪取定、欒、廉、趙四州,和李世民進行兩線包抄,兩軍會師洺州,準備決戰。那麼實現這個計劃的重點是要牽制劉黑闥軍,這時李世民聽到一個好消息:洺州東面的洺水城守將李去惑降唐,洺水城是通往洺州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供應站,佔據洺水城就相當於掐住了劉黑闥的咽喉,洺水城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劉黑闥便率重兵急攻洺水城。

要完成兩線包抄孤立洺州的計劃,必須利用洺水城來迷惑誘導牽制劉黑闥。為了使劉黑闥相信唐軍將不惜一切代價據守洺水城,李世民部署三步:第一、派秦瓊半道襲擊並重創劉黑闥的馳援軍隊,果不其然劉黑闥退回洺州修整之後帥重兵誓奪洺水城,並在城東北修建甬道準備攻城。第二個: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雖然都被頑強阻擊,但其目的是為了騷擾麻痺劉黑闥,加大洺水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李世民以聲望名氣俱佳,果敢勇猛的羅士信領兩百人代替王君廓一千五百人駐守洺水城,成功的吸引了劉黑闥的視線,以極少的代價牽制了劉黑闥的主力;此時李世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換取絕佳的戰機:出兵繞後,切斷了劉黑闥的後路,爭取了時間;為羅藝南下會師洺州掃清障礙,對洺州城形成合圍之勢。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為了突出對洺水城的重視,李世民用羅士信代替王君廓是有道理的。羅士信少年英雄,天下聞名,當時的他可是風光無限,比秦瓊、程咬金、尉遲恭要有名氣的多。少年時期的羅士信因平定叛軍有功,受到隋煬帝的嘉獎,並把其畫像擺在宮殿中整日欣賞,在當時眾多的隋軍將領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羅士信驍勇善戰的威名令王世充大為讚賞,為令士信留在身邊為他所用,便與他同吃同睡以贏取信任。羅士信不齒於王世充為人,率部歸降唐朝,被封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此時秦瓊只被封為馬軍總管;平定洛陽王世充後,因功被封為絳州總管,郯國公,與此同時秦瓊被封為翼國公;由此可見當時羅士信的聲望除了李唐王族將軍之外,是最負盛名了!以羅士信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更能讓劉黑闥相信李世民將全力以赴在洺水城與之硬磕到底,劉黑闥被成功的牽制了。

再者以身經百戰、智計百出的秦王李世民,絕不可能在明知洺水城必被攻陷,還要讓羅士信帶兩百人去送死。如果是從一開始就決定和劉黑闥在洺水城死磕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讓王君廓等一千多人撤出,而讓羅士信帶領兩百人據守洺水城呢?肯定也全盤考慮了事情的可行性,第一、準備好了救援部隊。第二、之所以精選兩百人,是因為已經安排好了羅士信的撤退時間和路線,便於行動迅速。第三、相信羅士信的能力,能爭取到充足時間也能功成身退。所以李世民才毫不猶豫地做出這個決定。

二、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

《大清一統志》載:“羅士信、歷城人、武德五年為洺州總管”,《新唐書》載:“受絳州總管”是在武德四年;據史料記載唐代朝廷下一級的行政機構是州,唐設立的總管府,一個總管府可以管理多個州。《太平寰宇記》載:“……唐武德元年又改為洺州,領永年、洺水、平恩、清漳四縣、二年陷竇建德,……五年罷,行臺置洺州大總管府,管洺、衛、巖、相、磁、邢、趙七州”。據此分析,洺州大總管是在武德五年設立的,羅士信在武德五年出任洺州總管是有可能的,再者一個絳州大總管跑到洺州來打仗,與情理不和。這樣一來,羅士信主動要求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合情合理,自己管轄的區域發生了叛亂,這個責任得自己承擔,衝鋒陷陣自己得衝在前面。

"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輕用者,忠與義也。後身先義,仁也;身可殺,名不可死,志也!故忠義者,真天下之大閒歟!義在與在,義亡與亡。”--《新唐書》忠義傳。大唐記載於書的忠義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羅士信,齊州歷城人,隋末唐初名將,驍勇善戰屢敗賊軍,智取千金堡,體現了羅士信的用兵韜略,證明他不是個智力有問題的人。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少年將軍卻在年僅二十三歲時英勇就義,豈不令人扼腕嘆息。故事得從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說起:當時唐軍佔據了通往洺州的交通要道洺水城,王君廓奉命帶一千五百騎兵駐守。面對劉黑闥重兵的圍攻,城破易主就在瞬息之間。在危急時刻,素以勇猛多智著稱的羅士信挺身而出願率二百人代替王君廓固守洺水城,李世民再三權衡之後,任命羅士信前往守城,八天後城破被俘,寧死不降最終被殺害。那麼問題來了: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同意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駐守洺水城呢?是真的沒有援兵麼?

一、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要讓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

李世民剿滅劉黑闥整體的戰略謀劃是:一、斷其糧道、孤立洺州。二、等待時機,誘敵決戰。劉黑闥自武德四年七月起兵,半年內就恢復了竇建德原先的地盤,武德五年定都洺州稱帝。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數以輕兵挑戰失敗,便採取了“以退為進”的戰術,主動放棄相州,退守老巢洺州。怎樣實現孤立洺州的計劃呢?秦王李世民的策略是:繞後攻取邢州、井州,切斷劉黑闥後路;羅藝軍隊從幽州南下奪取定、欒、廉、趙四州,和李世民進行兩線包抄,兩軍會師洺州,準備決戰。那麼實現這個計劃的重點是要牽制劉黑闥軍,這時李世民聽到一個好消息:洺州東面的洺水城守將李去惑降唐,洺水城是通往洺州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供應站,佔據洺水城就相當於掐住了劉黑闥的咽喉,洺水城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劉黑闥便率重兵急攻洺水城。

要完成兩線包抄孤立洺州的計劃,必須利用洺水城來迷惑誘導牽制劉黑闥。為了使劉黑闥相信唐軍將不惜一切代價據守洺水城,李世民部署三步:第一、派秦瓊半道襲擊並重創劉黑闥的馳援軍隊,果不其然劉黑闥退回洺州修整之後帥重兵誓奪洺水城,並在城東北修建甬道準備攻城。第二個: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雖然都被頑強阻擊,但其目的是為了騷擾麻痺劉黑闥,加大洺水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李世民以聲望名氣俱佳,果敢勇猛的羅士信領兩百人代替王君廓一千五百人駐守洺水城,成功的吸引了劉黑闥的視線,以極少的代價牽制了劉黑闥的主力;此時李世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換取絕佳的戰機:出兵繞後,切斷了劉黑闥的後路,爭取了時間;為羅藝南下會師洺州掃清障礙,對洺州城形成合圍之勢。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為了突出對洺水城的重視,李世民用羅士信代替王君廓是有道理的。羅士信少年英雄,天下聞名,當時的他可是風光無限,比秦瓊、程咬金、尉遲恭要有名氣的多。少年時期的羅士信因平定叛軍有功,受到隋煬帝的嘉獎,並把其畫像擺在宮殿中整日欣賞,在當時眾多的隋軍將領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羅士信驍勇善戰的威名令王世充大為讚賞,為令士信留在身邊為他所用,便與他同吃同睡以贏取信任。羅士信不齒於王世充為人,率部歸降唐朝,被封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此時秦瓊只被封為馬軍總管;平定洛陽王世充後,因功被封為絳州總管,郯國公,與此同時秦瓊被封為翼國公;由此可見當時羅士信的聲望除了李唐王族將軍之外,是最負盛名了!以羅士信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更能讓劉黑闥相信李世民將全力以赴在洺水城與之硬磕到底,劉黑闥被成功的牽制了。

再者以身經百戰、智計百出的秦王李世民,絕不可能在明知洺水城必被攻陷,還要讓羅士信帶兩百人去送死。如果是從一開始就決定和劉黑闥在洺水城死磕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讓王君廓等一千多人撤出,而讓羅士信帶領兩百人據守洺水城呢?肯定也全盤考慮了事情的可行性,第一、準備好了救援部隊。第二、之所以精選兩百人,是因為已經安排好了羅士信的撤退時間和路線,便於行動迅速。第三、相信羅士信的能力,能爭取到充足時間也能功成身退。所以李世民才毫不猶豫地做出這個決定。

二、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

《大清一統志》載:“羅士信、歷城人、武德五年為洺州總管”,《新唐書》載:“受絳州總管”是在武德四年;據史料記載唐代朝廷下一級的行政機構是州,唐設立的總管府,一個總管府可以管理多個州。《太平寰宇記》載:“……唐武德元年又改為洺州,領永年、洺水、平恩、清漳四縣、二年陷竇建德,……五年罷,行臺置洺州大總管府,管洺、衛、巖、相、磁、邢、趙七州”。據此分析,洺州大總管是在武德五年設立的,羅士信在武德五年出任洺州總管是有可能的,再者一個絳州大總管跑到洺州來打仗,與情理不和。這樣一來,羅士信主動要求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合情合理,自己管轄的區域發生了叛亂,這個責任得自己承擔,衝鋒陷陣自己得衝在前面。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以區區兩百人代替王君廓兩千人守洺水城,憑的不單單是過人的膽識和驍勇善戰的能力,而是戰爭策略整體的謀劃和戰術的充分運用。所以羅士信得到的命令應該是迷惑、引誘、牽制劉黑闥,等待救援伺機而動,為秦王李世民繞後偷襲、孤立洺州贏取時間,而不是固守洺水城。雖然洺水城對劉黑闥來說戰略位置很重要,但他不可能動用上萬人去攻打只有幾百人駐守的洺水城,他被迷惑了。

羅士信駐守洺水城除了膽識和責任之外,就是他相信並確定秦王李世民此次戰略謀劃的正確且可行。此役雖然凶險萬分,但有援兵接應,可解除後顧之憂。即使援兵不能在約定時間接應,憑藉著手下的兩百精兵,撤出洺水城也是輕而易舉的。惡劣的天氣使羅士信大皺眉頭,它是阻礙放緩敵人攻城腳步的利器,但也能成為己方安全撤出的障礙。也許羅士信曾想過:那個曾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籍籍無名的偏將了,現在稱之為漢東王,唐朝頭號勁敵,多少強兵名將都折在他手裡,如今兵戎相見拼個你死我亡,也是天意弄人,但自己決不可掉以輕心。

三、援兵在哪?

從時間點上推算:羅士信是在武德五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之間的某一天去駐守洺水城的,十七日劉黑闥甬道修成,強攻洺水城,與此同時李世民攻取邢州、井州;羅藝奪取定、欒、廉、趙四州,他們在二十四日會師於洺州,二十五日洺水城被攻破。洺州城與洺水城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從時間上來看,兩軍根本沒有可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去增援解救羅士信。那麼李世民安排好的救援部隊必定是李元吉所部。

《舊唐書》載:“十二月丁卯,命秦王及齊王元吉討劉黑闥……三月丁未,秦王破劉黑闥於洺水上”。李元吉是和李世民一起討伐劉黑闥的,但整個洺水之戰中,隻字未提李元吉是否參與其中,那他去哪裡了?起兵響應劉黑闥的還有割據兗州的徐圓朗,也只能猜測李元吉部是負責防守徐圓朗的,防止他北上策應劉黑闥,徐圓朗本身就是一個陰險小人,見風使舵的牆頭草,在戰事沒有結果的情況之下,他是絕不會輕易出兵的。所以李元吉有足夠的時間和兵力去救援羅士信,秦王李世民也絕對會向李元吉發出增援洺水城信號的,但李元吉為什麼沒有出兵相救?

《舊唐書》載:“時太宗功業日盛,高祖私許立為太子,建成密只知,乃與齊王元吉潛謀作亂”。李世民功高震主,對太子造成了一定威脅,同時也引起了李淵的忌憚,李淵想緩和父子三人之間的關係,並尋求一種權利的平衡,以鞏固自己的王權;借勢扶植太子打壓李世民,自以為在此消彼長中掌控全局,卻不曾想埋下的禍根只能用骨肉相殘的血的代價來償還。“觀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競。汝還行臺,居於洛陽,自陝以東,希意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樑孝王故事。”--《舊唐書》。相當於把唐朝分成兩個國家,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最終會導致李世民兄弟間隙日深,矛盾不可調和。“建成、元吉相與謀:秦王今往洛陽,既得土地甲兵,必為後患。……高祖於是逐停。是後,日夜陰與元吉連接後宮簪訴愈切,高祖惑之。太宗懼,不知所為”這已經為玄武門流血事件埋下伏筆了。

"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輕用者,忠與義也。後身先義,仁也;身可殺,名不可死,志也!故忠義者,真天下之大閒歟!義在與在,義亡與亡。”--《新唐書》忠義傳。大唐記載於書的忠義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羅士信,齊州歷城人,隋末唐初名將,驍勇善戰屢敗賊軍,智取千金堡,體現了羅士信的用兵韜略,證明他不是個智力有問題的人。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少年將軍卻在年僅二十三歲時英勇就義,豈不令人扼腕嘆息。故事得從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說起:當時唐軍佔據了通往洺州的交通要道洺水城,王君廓奉命帶一千五百騎兵駐守。面對劉黑闥重兵的圍攻,城破易主就在瞬息之間。在危急時刻,素以勇猛多智著稱的羅士信挺身而出願率二百人代替王君廓固守洺水城,李世民再三權衡之後,任命羅士信前往守城,八天後城破被俘,寧死不降最終被殺害。那麼問題來了: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同意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駐守洺水城呢?是真的沒有援兵麼?

一、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為什麼還要讓羅士信領兩百人替王君廓守城?

李世民剿滅劉黑闥整體的戰略謀劃是:一、斷其糧道、孤立洺州。二、等待時機,誘敵決戰。劉黑闥自武德四年七月起兵,半年內就恢復了竇建德原先的地盤,武德五年定都洺州稱帝。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數以輕兵挑戰失敗,便採取了“以退為進”的戰術,主動放棄相州,退守老巢洺州。怎樣實現孤立洺州的計劃呢?秦王李世民的策略是:繞後攻取邢州、井州,切斷劉黑闥後路;羅藝軍隊從幽州南下奪取定、欒、廉、趙四州,和李世民進行兩線包抄,兩軍會師洺州,準備決戰。那麼實現這個計劃的重點是要牽制劉黑闥軍,這時李世民聽到一個好消息:洺州東面的洺水城守將李去惑降唐,洺水城是通往洺州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供應站,佔據洺水城就相當於掐住了劉黑闥的咽喉,洺水城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劉黑闥便率重兵急攻洺水城。

要完成兩線包抄孤立洺州的計劃,必須利用洺水城來迷惑誘導牽制劉黑闥。為了使劉黑闥相信唐軍將不惜一切代價據守洺水城,李世民部署三步:第一、派秦瓊半道襲擊並重創劉黑闥的馳援軍隊,果不其然劉黑闥退回洺州修整之後帥重兵誓奪洺水城,並在城東北修建甬道準備攻城。第二個: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雖然都被頑強阻擊,但其目的是為了騷擾麻痺劉黑闥,加大洺水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李世民以聲望名氣俱佳,果敢勇猛的羅士信領兩百人代替王君廓一千五百人駐守洺水城,成功的吸引了劉黑闥的視線,以極少的代價牽制了劉黑闥的主力;此時李世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換取絕佳的戰機:出兵繞後,切斷了劉黑闥的後路,爭取了時間;為羅藝南下會師洺州掃清障礙,對洺州城形成合圍之勢。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為了突出對洺水城的重視,李世民用羅士信代替王君廓是有道理的。羅士信少年英雄,天下聞名,當時的他可是風光無限,比秦瓊、程咬金、尉遲恭要有名氣的多。少年時期的羅士信因平定叛軍有功,受到隋煬帝的嘉獎,並把其畫像擺在宮殿中整日欣賞,在當時眾多的隋軍將領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羅士信驍勇善戰的威名令王世充大為讚賞,為令士信留在身邊為他所用,便與他同吃同睡以贏取信任。羅士信不齒於王世充為人,率部歸降唐朝,被封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此時秦瓊只被封為馬軍總管;平定洛陽王世充後,因功被封為絳州總管,郯國公,與此同時秦瓊被封為翼國公;由此可見當時羅士信的聲望除了李唐王族將軍之外,是最負盛名了!以羅士信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更能讓劉黑闥相信李世民將全力以赴在洺水城與之硬磕到底,劉黑闥被成功的牽制了。

再者以身經百戰、智計百出的秦王李世民,絕不可能在明知洺水城必被攻陷,還要讓羅士信帶兩百人去送死。如果是從一開始就決定和劉黑闥在洺水城死磕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讓王君廓等一千多人撤出,而讓羅士信帶領兩百人據守洺水城呢?肯定也全盤考慮了事情的可行性,第一、準備好了救援部隊。第二、之所以精選兩百人,是因為已經安排好了羅士信的撤退時間和路線,便於行動迅速。第三、相信羅士信的能力,能爭取到充足時間也能功成身退。所以李世民才毫不猶豫地做出這個決定。

二、羅士信為何主動要求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

《大清一統志》載:“羅士信、歷城人、武德五年為洺州總管”,《新唐書》載:“受絳州總管”是在武德四年;據史料記載唐代朝廷下一級的行政機構是州,唐設立的總管府,一個總管府可以管理多個州。《太平寰宇記》載:“……唐武德元年又改為洺州,領永年、洺水、平恩、清漳四縣、二年陷竇建德,……五年罷,行臺置洺州大總管府,管洺、衛、巖、相、磁、邢、趙七州”。據此分析,洺州大總管是在武德五年設立的,羅士信在武德五年出任洺州總管是有可能的,再者一個絳州大總管跑到洺州來打仗,與情理不和。這樣一來,羅士信主動要求代替王君廓駐守洺水城,合情合理,自己管轄的區域發生了叛亂,這個責任得自己承擔,衝鋒陷陣自己得衝在前面。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以區區兩百人代替王君廓兩千人守洺水城,憑的不單單是過人的膽識和驍勇善戰的能力,而是戰爭策略整體的謀劃和戰術的充分運用。所以羅士信得到的命令應該是迷惑、引誘、牽制劉黑闥,等待救援伺機而動,為秦王李世民繞後偷襲、孤立洺州贏取時間,而不是固守洺水城。雖然洺水城對劉黑闥來說戰略位置很重要,但他不可能動用上萬人去攻打只有幾百人駐守的洺水城,他被迷惑了。

羅士信駐守洺水城除了膽識和責任之外,就是他相信並確定秦王李世民此次戰略謀劃的正確且可行。此役雖然凶險萬分,但有援兵接應,可解除後顧之憂。即使援兵不能在約定時間接應,憑藉著手下的兩百精兵,撤出洺水城也是輕而易舉的。惡劣的天氣使羅士信大皺眉頭,它是阻礙放緩敵人攻城腳步的利器,但也能成為己方安全撤出的障礙。也許羅士信曾想過:那個曾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籍籍無名的偏將了,現在稱之為漢東王,唐朝頭號勁敵,多少強兵名將都折在他手裡,如今兵戎相見拼個你死我亡,也是天意弄人,但自己決不可掉以輕心。

三、援兵在哪?

從時間點上推算:羅士信是在武德五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之間的某一天去駐守洺水城的,十七日劉黑闥甬道修成,強攻洺水城,與此同時李世民攻取邢州、井州;羅藝奪取定、欒、廉、趙四州,他們在二十四日會師於洺州,二十五日洺水城被攻破。洺州城與洺水城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從時間上來看,兩軍根本沒有可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去增援解救羅士信。那麼李世民安排好的救援部隊必定是李元吉所部。

《舊唐書》載:“十二月丁卯,命秦王及齊王元吉討劉黑闥……三月丁未,秦王破劉黑闥於洺水上”。李元吉是和李世民一起討伐劉黑闥的,但整個洺水之戰中,隻字未提李元吉是否參與其中,那他去哪裡了?起兵響應劉黑闥的還有割據兗州的徐圓朗,也只能猜測李元吉部是負責防守徐圓朗的,防止他北上策應劉黑闥,徐圓朗本身就是一個陰險小人,見風使舵的牆頭草,在戰事沒有結果的情況之下,他是絕不會輕易出兵的。所以李元吉有足夠的時間和兵力去救援羅士信,秦王李世民也絕對會向李元吉發出增援洺水城信號的,但李元吉為什麼沒有出兵相救?

《舊唐書》載:“時太宗功業日盛,高祖私許立為太子,建成密只知,乃與齊王元吉潛謀作亂”。李世民功高震主,對太子造成了一定威脅,同時也引起了李淵的忌憚,李淵想緩和父子三人之間的關係,並尋求一種權利的平衡,以鞏固自己的王權;借勢扶植太子打壓李世民,自以為在此消彼長中掌控全局,卻不曾想埋下的禍根只能用骨肉相殘的血的代價來償還。“觀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競。汝還行臺,居於洛陽,自陝以東,希意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樑孝王故事。”--《舊唐書》。相當於把唐朝分成兩個國家,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最終會導致李世民兄弟間隙日深,矛盾不可調和。“建成、元吉相與謀:秦王今往洛陽,既得土地甲兵,必為後患。……高祖於是逐停。是後,日夜陰與元吉連接後宮簪訴愈切,高祖惑之。太宗懼,不知所為”這已經為玄武門流血事件埋下伏筆了。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將,凌煙閣中為何沒給他一席之位

“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繼而太宗心中爆痛,吐血數聲,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舊唐書》。由此可見,他們兄弟之間的爭鬥已經到了致對方於死地的境遇。羅士信沒等來援兵,也可以解釋的通了:剪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打擊孤立他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能名正言順的借他人之手除去異己,即可打擊李世民的信心又可除去將來最具威脅的敵人,若李世民因此而失敗,這正是搬倒他的大好時機,所以李元吉定不會出兵救援駐守洺水城的羅士信。

在最後關頭沒有撤退出來,莫非天意如此!而對於劉黑闥而言,他是忌恨羅士信的,所以羅士信被俘,根本就沒有生還的可能。這也是有淵源的,當初羅士信在張須陀麾下因討伐反賊建功而被隋煬帝賞識,劉黑闥就是反賊之一;歸順李密之後,羅士信弱冠之年便封總管之職,那時劉黑闥只是個無名的偏將;在王世充麾下的時候,與羅士信同吃同睡更是備受尊寵,而劉黑闥只是個騎將。羅士信就是劉黑闥不可跨越的那道心理陰影,所以在劉黑闥手裡,羅士信絕沒有生還的可能。

羅士信死後,李世民合圍洺州戰略意圖已達成,即刻轉守為攻,終於大敗劉黑闥。多年以後,驕橫自恣、不尊法度的王君廓在叛逃突厥的路上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那時的李世民也會在自責中想起那個果敢英勇,忠君重義的少年英雄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對李世民來說,藏在心裡比放在凌煙閣中,更有分量吧!

作者:王家大海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