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益生菌

健康,腸道細菌說了算!

對人的健康而言,人體中的微生物組和氧氣、水分同等重要。腸胃中的細菌到底和大腦以及相關疾病有何關聯呢?

這將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腸道微生物組這一名副其實的生態系統,它就存在於你的消化系統內,而消化系統幾乎統領著整個身體系統。你不會對腸道細菌進行試驗,就身體健康而言,它們的DNA可比你自己的DNA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我知道這令人難以置信,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一樣瘋狂。但研究結果清清楚楚: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腸道細菌或許也要算作一種器官。它們對健康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心、肺、大腦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寄居在腸壁褶皺處的腸道菌群可以:

  • 協助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 對有害的細菌(致病菌)、病毒和寄生物等潛在的入侵者創建物理屏障。一些細菌具有毛髮狀的線條,從而有助於其運動;這些線條被稱作鞭毛,最近研究發現,鞭毛能夠阻止一種引發致命性胃腸炎的輪狀病毒的入侵。
  • 起到解毒作用。腸道細菌可以預防感染並作為抵抗眾多入侵毒素的一道防線。實際上,由於它們能夠中和食物中的許多毒素,以也可被看作第二肝臟。因此,當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時,肝臟的工作負荷便會增加。
  • 極度影響免疫系統的應答。與你的慣性思維相反,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此外,細菌能夠通過控制特定的免疫細胞、預防自身免疫來培養和支持免疫系統(自身免疫是指身體攻擊自身組織的一種狀態)。
  • 生產並釋放生理學上十分重要的酶和物質。就像維生素及神經遞質等化學物質對大腦的功效一樣。
  • 通過菌落對內分泌系統(激素系統)的影響來幫助你處理壓力。
  • 協助你享受安穩的睡眠。
  • 協助調控身體的炎症通路,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毫無疑問,健康腸道中的有益細菌絕不是享受免費食物和居住地的非法佔據者。根據腸道細菌對多種器官和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它們所涉及的風險因素不只與大腦紊亂、精神疾病有關,而且與癌症、哮喘、食物中毒、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掌控著你的健康狀況。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益生菌

健康,腸道細菌說了算!

對人的健康而言,人體中的微生物組和氧氣、水分同等重要。腸胃中的細菌到底和大腦以及相關疾病有何關聯呢?

這將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腸道微生物組這一名副其實的生態系統,它就存在於你的消化系統內,而消化系統幾乎統領著整個身體系統。你不會對腸道細菌進行試驗,就身體健康而言,它們的DNA可比你自己的DNA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我知道這令人難以置信,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一樣瘋狂。但研究結果清清楚楚: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腸道細菌或許也要算作一種器官。它們對健康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心、肺、大腦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寄居在腸壁褶皺處的腸道菌群可以:

  • 協助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 對有害的細菌(致病菌)、病毒和寄生物等潛在的入侵者創建物理屏障。一些細菌具有毛髮狀的線條,從而有助於其運動;這些線條被稱作鞭毛,最近研究發現,鞭毛能夠阻止一種引發致命性胃腸炎的輪狀病毒的入侵。
  • 起到解毒作用。腸道細菌可以預防感染並作為抵抗眾多入侵毒素的一道防線。實際上,由於它們能夠中和食物中的許多毒素,以也可被看作第二肝臟。因此,當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時,肝臟的工作負荷便會增加。
  • 極度影響免疫系統的應答。與你的慣性思維相反,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此外,細菌能夠通過控制特定的免疫細胞、預防自身免疫來培養和支持免疫系統(自身免疫是指身體攻擊自身組織的一種狀態)。
  • 生產並釋放生理學上十分重要的酶和物質。就像維生素及神經遞質等化學物質對大腦的功效一樣。
  • 通過菌落對內分泌系統(激素系統)的影響來幫助你處理壓力。
  • 協助你享受安穩的睡眠。
  • 協助調控身體的炎症通路,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毫無疑問,健康腸道中的有益細菌絕不是享受免費食物和居住地的非法佔據者。根據腸道細菌對多種器官和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它們所涉及的風險因素不只與大腦紊亂、精神疾病有關,而且與癌症、哮喘、食物中毒、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掌控著你的健康狀況。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益生菌會向免疫系統發出防病毒信號

腸道菌群與炎症

不管是大腦的退化還是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都與身體“生鏽”的炎症作用有關,腸道菌群實際上就與炎症以及你能否抵抗自由基息息相關。

大家都很熟悉炎症。除了我們知道的炎症級聯反應可能包括泛紅、發熱以及腫脹、疼痛等。但炎症參與的疾病過程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當炎症持續發作或毫無緣由地發作時,它便會深入身體、遍佈系統通路,最終引發疾病。事實上,炎症涉及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鬱症、自閉症、哮喘、關節炎、冠心病、多發性硬化甚至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多種疾病。

2012年,《自然》(Nature)期刊發佈一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受損是導致糖尿病和大腦疾病的級聯反應事件中心。這項發現可謂是開拓性的進展!很欣慰有一組中國研究團隊近期也在《食品科學和人類健康》( Food Science and Human Feline)期刊報告中對這一研究的解釋: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寄居微生物群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微生物群不僅會在2型糖尿病發病時引發低水平炎症,而且通過炎症組分別影響到2型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它還涉及多種2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毒性、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足潰瘍、袁性纖維化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這些研究共同表明,在2型糖尿病中,微生物群在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維繫正常代謝平衡、保護寄主免受病原物侵染、改善寄主防禦系統以及影響神經系統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腸道菌群失衡的情況下,有害菌遠遠超過有益菌,從而誘發炎症反應並掠奪身體中有益菌所生產的重要材料。因此導致的腸漏,持續誘發低水平的炎症反應。

腸道細菌降低大腦疾病患病風險的三種方法

1、腸道細菌可以控制炎症發作。腸道細菌的平衡及多樣性可以調節身體炎症的發生。多種有益細菌的健康水平限制著身體及大腦中炎症化學物質的生產。如你所知,炎症是糖尿病、癌症、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2、腸道細菌可以維持腸壁完整性並阻止腸漏。腸道細菌失衡所造成的腸道滲漏會導致腸道中常見的多種蛋白質穿透腸壁並激發免疫系統。這種場景會激發免疫反應,從而再次導致炎症。我們現在知道,多種因素會提升腸道通透性,其中包括部分藥物、病原細菌、壓力、環境毒素、血糖升高以及麩質等成分。

3、腸道細菌能夠製造有益於大腦健康的重要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多種維生素甚至是穀氨酸和GABA等神經遞質。它們還能將多酚等食物來源的成分分解成更小的抗炎症分子,令其得以被吸收到血液中並最終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益生菌

健康,腸道細菌說了算!

對人的健康而言,人體中的微生物組和氧氣、水分同等重要。腸胃中的細菌到底和大腦以及相關疾病有何關聯呢?

這將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腸道微生物組這一名副其實的生態系統,它就存在於你的消化系統內,而消化系統幾乎統領著整個身體系統。你不會對腸道細菌進行試驗,就身體健康而言,它們的DNA可比你自己的DNA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我知道這令人難以置信,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一樣瘋狂。但研究結果清清楚楚: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腸道細菌或許也要算作一種器官。它們對健康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心、肺、大腦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寄居在腸壁褶皺處的腸道菌群可以:

  • 協助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 對有害的細菌(致病菌)、病毒和寄生物等潛在的入侵者創建物理屏障。一些細菌具有毛髮狀的線條,從而有助於其運動;這些線條被稱作鞭毛,最近研究發現,鞭毛能夠阻止一種引發致命性胃腸炎的輪狀病毒的入侵。
  • 起到解毒作用。腸道細菌可以預防感染並作為抵抗眾多入侵毒素的一道防線。實際上,由於它們能夠中和食物中的許多毒素,以也可被看作第二肝臟。因此,當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時,肝臟的工作負荷便會增加。
  • 極度影響免疫系統的應答。與你的慣性思維相反,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此外,細菌能夠通過控制特定的免疫細胞、預防自身免疫來培養和支持免疫系統(自身免疫是指身體攻擊自身組織的一種狀態)。
  • 生產並釋放生理學上十分重要的酶和物質。就像維生素及神經遞質等化學物質對大腦的功效一樣。
  • 通過菌落對內分泌系統(激素系統)的影響來幫助你處理壓力。
  • 協助你享受安穩的睡眠。
  • 協助調控身體的炎症通路,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毫無疑問,健康腸道中的有益細菌絕不是享受免費食物和居住地的非法佔據者。根據腸道細菌對多種器官和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它們所涉及的風險因素不只與大腦紊亂、精神疾病有關,而且與癌症、哮喘、食物中毒、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掌控著你的健康狀況。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益生菌會向免疫系統發出防病毒信號

腸道菌群與炎症

不管是大腦的退化還是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都與身體“生鏽”的炎症作用有關,腸道菌群實際上就與炎症以及你能否抵抗自由基息息相關。

大家都很熟悉炎症。除了我們知道的炎症級聯反應可能包括泛紅、發熱以及腫脹、疼痛等。但炎症參與的疾病過程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當炎症持續發作或毫無緣由地發作時,它便會深入身體、遍佈系統通路,最終引發疾病。事實上,炎症涉及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鬱症、自閉症、哮喘、關節炎、冠心病、多發性硬化甚至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多種疾病。

2012年,《自然》(Nature)期刊發佈一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受損是導致糖尿病和大腦疾病的級聯反應事件中心。這項發現可謂是開拓性的進展!很欣慰有一組中國研究團隊近期也在《食品科學和人類健康》( Food Science and Human Feline)期刊報告中對這一研究的解釋: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寄居微生物群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微生物群不僅會在2型糖尿病發病時引發低水平炎症,而且通過炎症組分別影響到2型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它還涉及多種2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毒性、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足潰瘍、袁性纖維化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這些研究共同表明,在2型糖尿病中,微生物群在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維繫正常代謝平衡、保護寄主免受病原物侵染、改善寄主防禦系統以及影響神經系統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腸道菌群失衡的情況下,有害菌遠遠超過有益菌,從而誘發炎症反應並掠奪身體中有益菌所生產的重要材料。因此導致的腸漏,持續誘發低水平的炎症反應。

腸道細菌降低大腦疾病患病風險的三種方法

1、腸道細菌可以控制炎症發作。腸道細菌的平衡及多樣性可以調節身體炎症的發生。多種有益細菌的健康水平限制著身體及大腦中炎症化學物質的生產。如你所知,炎症是糖尿病、癌症、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2、腸道細菌可以維持腸壁完整性並阻止腸漏。腸道細菌失衡所造成的腸道滲漏會導致腸道中常見的多種蛋白質穿透腸壁並激發免疫系統。這種場景會激發免疫反應,從而再次導致炎症。我們現在知道,多種因素會提升腸道通透性,其中包括部分藥物、病原細菌、壓力、環境毒素、血糖升高以及麩質等成分。

3、腸道細菌能夠製造有益於大腦健康的重要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多種維生素甚至是穀氨酸和GABA等神經遞質。它們還能將多酚等食物來源的成分分解成更小的抗炎症分子,令其得以被吸收到血液中並最終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大腸桿菌是正常菌群的一種

調整腸道菌群改善各種疾病

醫學博士戴維·帕爾瑪特(David Perlmutter)在他的著作《菌群大腦》(Brain Maker)中指出,腸道菌群的調理有助於解決:

  • ADHD(多動症)
  • 哮喘
  • 自閉症
  • 過敏和食物過敏
  • 慢性疲勞
  • 心境障礙,包括抑鬱和焦慮
  • 糖尿病以及渴望糖和碳水化合物
  • 超重和肥胖,以及減肥鬥爭
  • 記憶問題和注意力差
  • 慢性便祕或腹瀉
  • 經常感冒或感染
  • 腸道疾病,包括腹腔疾病、腸易激綜合徵和克羅恩病
  • 失眠
  • 疼痛的關節炎症和關節炎
  • 血壓高
  • 動脈粥樣硬化
  • 慢性酵母菌問題
  • 皮膚問題,如痤瘡和溼疹
  • 口臭、牙齦疾病和牙齒問題
  • Tourette綜合徵
  • 極端的月經和更年期症狀
  • 更多

事實上,腸道菌群幾乎有助於緩解所有退行性或炎症性疾病。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益生菌

健康,腸道細菌說了算!

對人的健康而言,人體中的微生物組和氧氣、水分同等重要。腸胃中的細菌到底和大腦以及相關疾病有何關聯呢?

這將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腸道微生物組這一名副其實的生態系統,它就存在於你的消化系統內,而消化系統幾乎統領著整個身體系統。你不會對腸道細菌進行試驗,就身體健康而言,它們的DNA可比你自己的DNA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我知道這令人難以置信,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一樣瘋狂。但研究結果清清楚楚: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腸道細菌或許也要算作一種器官。它們對健康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心、肺、大腦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寄居在腸壁褶皺處的腸道菌群可以:

  • 協助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 對有害的細菌(致病菌)、病毒和寄生物等潛在的入侵者創建物理屏障。一些細菌具有毛髮狀的線條,從而有助於其運動;這些線條被稱作鞭毛,最近研究發現,鞭毛能夠阻止一種引發致命性胃腸炎的輪狀病毒的入侵。
  • 起到解毒作用。腸道細菌可以預防感染並作為抵抗眾多入侵毒素的一道防線。實際上,由於它們能夠中和食物中的許多毒素,以也可被看作第二肝臟。因此,當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時,肝臟的工作負荷便會增加。
  • 極度影響免疫系統的應答。與你的慣性思維相反,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此外,細菌能夠通過控制特定的免疫細胞、預防自身免疫來培養和支持免疫系統(自身免疫是指身體攻擊自身組織的一種狀態)。
  • 生產並釋放生理學上十分重要的酶和物質。就像維生素及神經遞質等化學物質對大腦的功效一樣。
  • 通過菌落對內分泌系統(激素系統)的影響來幫助你處理壓力。
  • 協助你享受安穩的睡眠。
  • 協助調控身體的炎症通路,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毫無疑問,健康腸道中的有益細菌絕不是享受免費食物和居住地的非法佔據者。根據腸道細菌對多種器官和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它們所涉及的風險因素不只與大腦紊亂、精神疾病有關,而且與癌症、哮喘、食物中毒、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掌控著你的健康狀況。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益生菌會向免疫系統發出防病毒信號

腸道菌群與炎症

不管是大腦的退化還是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都與身體“生鏽”的炎症作用有關,腸道菌群實際上就與炎症以及你能否抵抗自由基息息相關。

大家都很熟悉炎症。除了我們知道的炎症級聯反應可能包括泛紅、發熱以及腫脹、疼痛等。但炎症參與的疾病過程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當炎症持續發作或毫無緣由地發作時,它便會深入身體、遍佈系統通路,最終引發疾病。事實上,炎症涉及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鬱症、自閉症、哮喘、關節炎、冠心病、多發性硬化甚至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多種疾病。

2012年,《自然》(Nature)期刊發佈一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受損是導致糖尿病和大腦疾病的級聯反應事件中心。這項發現可謂是開拓性的進展!很欣慰有一組中國研究團隊近期也在《食品科學和人類健康》( Food Science and Human Feline)期刊報告中對這一研究的解釋: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寄居微生物群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微生物群不僅會在2型糖尿病發病時引發低水平炎症,而且通過炎症組分別影響到2型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它還涉及多種2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毒性、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足潰瘍、袁性纖維化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這些研究共同表明,在2型糖尿病中,微生物群在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維繫正常代謝平衡、保護寄主免受病原物侵染、改善寄主防禦系統以及影響神經系統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腸道菌群失衡的情況下,有害菌遠遠超過有益菌,從而誘發炎症反應並掠奪身體中有益菌所生產的重要材料。因此導致的腸漏,持續誘發低水平的炎症反應。

腸道細菌降低大腦疾病患病風險的三種方法

1、腸道細菌可以控制炎症發作。腸道細菌的平衡及多樣性可以調節身體炎症的發生。多種有益細菌的健康水平限制著身體及大腦中炎症化學物質的生產。如你所知,炎症是糖尿病、癌症、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2、腸道細菌可以維持腸壁完整性並阻止腸漏。腸道細菌失衡所造成的腸道滲漏會導致腸道中常見的多種蛋白質穿透腸壁並激發免疫系統。這種場景會激發免疫反應,從而再次導致炎症。我們現在知道,多種因素會提升腸道通透性,其中包括部分藥物、病原細菌、壓力、環境毒素、血糖升高以及麩質等成分。

3、腸道細菌能夠製造有益於大腦健康的重要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多種維生素甚至是穀氨酸和GABA等神經遞質。它們還能將多酚等食物來源的成分分解成更小的抗炎症分子,令其得以被吸收到血液中並最終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大腸桿菌是正常菌群的一種

調整腸道菌群改善各種疾病

醫學博士戴維·帕爾瑪特(David Perlmutter)在他的著作《菌群大腦》(Brain Maker)中指出,腸道菌群的調理有助於解決:

  • ADHD(多動症)
  • 哮喘
  • 自閉症
  • 過敏和食物過敏
  • 慢性疲勞
  • 心境障礙,包括抑鬱和焦慮
  • 糖尿病以及渴望糖和碳水化合物
  • 超重和肥胖,以及減肥鬥爭
  • 記憶問題和注意力差
  • 慢性便祕或腹瀉
  • 經常感冒或感染
  • 腸道疾病,包括腹腔疾病、腸易激綜合徵和克羅恩病
  • 失眠
  • 疼痛的關節炎症和關節炎
  • 血壓高
  • 動脈粥樣硬化
  • 慢性酵母菌問題
  • 皮膚問題,如痤瘡和溼疹
  • 口臭、牙齦疾病和牙齒問題
  • Tourette綜合徵
  • 極端的月經和更年期症狀
  • 更多

事實上,腸道菌群幾乎有助於緩解所有退行性或炎症性疾病。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菌群產生血清素、細胞分子和免疫預警

構建多樣性的有益腸道菌群

儘管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出生方式、哺乳方式以及要兒時期最初攜帶的微生物種類,但好在我們還有機會通過飲食、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來改變、拯救並養育健康的微生物組。到目前為止,你可能已經對妨礙腸道益生菌健康生長的原因有了大致概念。

妨礙腸道細菌的三大因素

  • 環境:能夠殺死腸道菌群或對其組分造成不良改變的物質。這其中包括所有的環境化學物質,以及食物、水、藥物中的特定成分(比如糖、麩質、氯、抗生素等)。
  • 飲食:健康、多樣性菌群所需營養元素的缺乏。富含益生菌、膳食纖維的食物及低碳水化合物和好的脂肪,純淨無生化汙染的水。
  • 壓力:儘管這聽起來像是壓力對健康有害的陳詞濫調,實際情況壓力的作用要遠比我們想象中更糟糕!

與微生物組健康和多樣性有關的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我們所吃的食物,那正是人體基因組和微生物組面臨的最大的環境挑戰。就管理自身的腸道菌群而言,沒有任何一種藥物途徑比得上飲食的處方,我們應當慶幸的是,腸道菌群是如此的容易復原。這個改善方案中包括六個關鍵點:益生元、益生菌、發酵食品、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無麩質食品和健康脂肪。另外每季度的禁食(辟穀)也有利於細胞凋亡最小化、增強線粒體能量產生、減少線粒體自由基形成、促進線粒體生長等在神經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益生菌

健康,腸道細菌說了算!

對人的健康而言,人體中的微生物組和氧氣、水分同等重要。腸胃中的細菌到底和大腦以及相關疾病有何關聯呢?

這將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腸道微生物組這一名副其實的生態系統,它就存在於你的消化系統內,而消化系統幾乎統領著整個身體系統。你不會對腸道細菌進行試驗,就身體健康而言,它們的DNA可比你自己的DNA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我知道這令人難以置信,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一樣瘋狂。但研究結果清清楚楚: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腸道細菌或許也要算作一種器官。它們對健康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心、肺、大腦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寄居在腸壁褶皺處的腸道菌群可以:

  • 協助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 對有害的細菌(致病菌)、病毒和寄生物等潛在的入侵者創建物理屏障。一些細菌具有毛髮狀的線條,從而有助於其運動;這些線條被稱作鞭毛,最近研究發現,鞭毛能夠阻止一種引發致命性胃腸炎的輪狀病毒的入侵。
  • 起到解毒作用。腸道細菌可以預防感染並作為抵抗眾多入侵毒素的一道防線。實際上,由於它們能夠中和食物中的許多毒素,以也可被看作第二肝臟。因此,當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時,肝臟的工作負荷便會增加。
  • 極度影響免疫系統的應答。與你的慣性思維相反,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此外,細菌能夠通過控制特定的免疫細胞、預防自身免疫來培養和支持免疫系統(自身免疫是指身體攻擊自身組織的一種狀態)。
  • 生產並釋放生理學上十分重要的酶和物質。就像維生素及神經遞質等化學物質對大腦的功效一樣。
  • 通過菌落對內分泌系統(激素系統)的影響來幫助你處理壓力。
  • 協助你享受安穩的睡眠。
  • 協助調控身體的炎症通路,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毫無疑問,健康腸道中的有益細菌絕不是享受免費食物和居住地的非法佔據者。根據腸道細菌對多種器官和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它們所涉及的風險因素不只與大腦紊亂、精神疾病有關,而且與癌症、哮喘、食物中毒、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掌控著你的健康狀況。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益生菌會向免疫系統發出防病毒信號

腸道菌群與炎症

不管是大腦的退化還是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都與身體“生鏽”的炎症作用有關,腸道菌群實際上就與炎症以及你能否抵抗自由基息息相關。

大家都很熟悉炎症。除了我們知道的炎症級聯反應可能包括泛紅、發熱以及腫脹、疼痛等。但炎症參與的疾病過程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當炎症持續發作或毫無緣由地發作時,它便會深入身體、遍佈系統通路,最終引發疾病。事實上,炎症涉及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鬱症、自閉症、哮喘、關節炎、冠心病、多發性硬化甚至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多種疾病。

2012年,《自然》(Nature)期刊發佈一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受損是導致糖尿病和大腦疾病的級聯反應事件中心。這項發現可謂是開拓性的進展!很欣慰有一組中國研究團隊近期也在《食品科學和人類健康》( Food Science and Human Feline)期刊報告中對這一研究的解釋: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寄居微生物群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微生物群不僅會在2型糖尿病發病時引發低水平炎症,而且通過炎症組分別影響到2型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它還涉及多種2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毒性、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足潰瘍、袁性纖維化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這些研究共同表明,在2型糖尿病中,微生物群在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維繫正常代謝平衡、保護寄主免受病原物侵染、改善寄主防禦系統以及影響神經系統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腸道菌群失衡的情況下,有害菌遠遠超過有益菌,從而誘發炎症反應並掠奪身體中有益菌所生產的重要材料。因此導致的腸漏,持續誘發低水平的炎症反應。

腸道細菌降低大腦疾病患病風險的三種方法

1、腸道細菌可以控制炎症發作。腸道細菌的平衡及多樣性可以調節身體炎症的發生。多種有益細菌的健康水平限制著身體及大腦中炎症化學物質的生產。如你所知,炎症是糖尿病、癌症、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2、腸道細菌可以維持腸壁完整性並阻止腸漏。腸道細菌失衡所造成的腸道滲漏會導致腸道中常見的多種蛋白質穿透腸壁並激發免疫系統。這種場景會激發免疫反應,從而再次導致炎症。我們現在知道,多種因素會提升腸道通透性,其中包括部分藥物、病原細菌、壓力、環境毒素、血糖升高以及麩質等成分。

3、腸道細菌能夠製造有益於大腦健康的重要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多種維生素甚至是穀氨酸和GABA等神經遞質。它們還能將多酚等食物來源的成分分解成更小的抗炎症分子,令其得以被吸收到血液中並最終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大腸桿菌是正常菌群的一種

調整腸道菌群改善各種疾病

醫學博士戴維·帕爾瑪特(David Perlmutter)在他的著作《菌群大腦》(Brain Maker)中指出,腸道菌群的調理有助於解決:

  • ADHD(多動症)
  • 哮喘
  • 自閉症
  • 過敏和食物過敏
  • 慢性疲勞
  • 心境障礙,包括抑鬱和焦慮
  • 糖尿病以及渴望糖和碳水化合物
  • 超重和肥胖,以及減肥鬥爭
  • 記憶問題和注意力差
  • 慢性便祕或腹瀉
  • 經常感冒或感染
  • 腸道疾病,包括腹腔疾病、腸易激綜合徵和克羅恩病
  • 失眠
  • 疼痛的關節炎症和關節炎
  • 血壓高
  • 動脈粥樣硬化
  • 慢性酵母菌問題
  • 皮膚問題,如痤瘡和溼疹
  • 口臭、牙齦疾病和牙齒問題
  • Tourette綜合徵
  • 極端的月經和更年期症狀
  • 更多

事實上,腸道菌群幾乎有助於緩解所有退行性或炎症性疾病。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菌群產生血清素、細胞分子和免疫預警

構建多樣性的有益腸道菌群

儘管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出生方式、哺乳方式以及要兒時期最初攜帶的微生物種類,但好在我們還有機會通過飲食、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來改變、拯救並養育健康的微生物組。到目前為止,你可能已經對妨礙腸道益生菌健康生長的原因有了大致概念。

妨礙腸道細菌的三大因素

  • 環境:能夠殺死腸道菌群或對其組分造成不良改變的物質。這其中包括所有的環境化學物質,以及食物、水、藥物中的特定成分(比如糖、麩質、氯、抗生素等)。
  • 飲食:健康、多樣性菌群所需營養元素的缺乏。富含益生菌、膳食纖維的食物及低碳水化合物和好的脂肪,純淨無生化汙染的水。
  • 壓力:儘管這聽起來像是壓力對健康有害的陳詞濫調,實際情況壓力的作用要遠比我們想象中更糟糕!

與微生物組健康和多樣性有關的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我們所吃的食物,那正是人體基因組和微生物組面臨的最大的環境挑戰。就管理自身的腸道菌群而言,沒有任何一種藥物途徑比得上飲食的處方,我們應當慶幸的是,腸道菌群是如此的容易復原。這個改善方案中包括六個關鍵點:益生元、益生菌、發酵食品、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無麩質食品和健康脂肪。另外每季度的禁食(辟穀)也有利於細胞凋亡最小化、增強線粒體能量產生、減少線粒體自由基形成、促進線粒體生長等在神經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細菌微生物組

腸道菌群將推動醫學新時代

在20世紀,我們在許多方面一度排斥大自然,認為她藏有細菌和致命的病原體。在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後,我們這個社會又一度困惑於疾病的細菌學理論。在大衛·阿古斯( David B.Agus)博士的著作《無病時代》( The End of llines)中,他寫道:

我們很難從細菌致病論中走出來,這一理論在20世紀以諸多確定方式佔據了醫學的主導地位。根據這一理論,如果你能弄清楚自己感染了哪種細菌,那麼問題便迎刃而解,因為這能告訴你應該如何治療這種疾病。這成了醫學的一般範式……治療過程只考慮入侵的生物體,如導致肺結核的細菌或導致瘧疾的寄生蟲;而並不去定義或理解宿主(人類),甚至不清楚感染究竟發生在宿主體內何處…

阿古斯博士在他的書中還提到了一項有趣的歷史記錄。隨著抗生素的發現,當細菌學理論流行起來後不久,在1923年劍橋大學的一場講座中,著名的遺傳學家霍爾丹(JB.S. Haldane)就警告人們說,專注於致病細菌會導致我們在對人類生理學的理解上誤入歧途。事實上,他做出了一項令人難以忘卻的預測:“這是醫學領域的一場災難,因為我們竟然要關注細菌而將系統拋之腦後。”人體系統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腸道中的微生物居民所主導、控制、定義、組成和協調工作的。雖然霍爾丹的演說發表於近100年前,但他所言極是。後來,發現第一種抗生素的弗萊明博士也附和了他的觀點。

在腸道菌群的研究應用上,一直有一個發展中的技術:糞便微生物移植。而世界上第一個關於糞便微生物移植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中國著名的煉丹家葛洪所撰寫的文獻中,它描述了口服人類糞便懸液用於治療嚴重腹瀉或食物中毒的過程。無獨有偶,16世紀同樣在中國,李時珍記載了一種用發酵烘乾的嬰兒糞便支撐的“黃湯”可以治療各種嘔吐、便祕、發熱、腹瀉等。

是不是讓人大有殊途同歸之感?在抗生素醫療即將走到抗藥性的盡頭,全球抗生素的環境汙染嚴重的時間節點上,西方醫學的這種反思,讓我們不禁想起中國傳統中醫理論的病症、人、環境的整體觀念。衷心希望在腸道菌群的更多研究、應用中,中西醫能攜手發展,相互借鑑促進,必將掀起21世紀的一次醫學界的革命!為人類整體的健康事業發展帶來全新的預防、診斷、治療新觀念,開創現代醫療的新時代!

"

本文約5200字,預計閱讀時間9~12分鐘。

“所有的疾病都始於腸道”

——希臘名醫、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世紀首次提出

失落的“腸道菌群”

腸腦、第二大腦、腸漏、益生菌,這些新概念的名詞,最近幾年逐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它們都是隨著不斷突破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新發現相關的,最近的十幾年,新技術的出現最終幫助科學家們鑑定了所有的腸道微生物物種,因為其中的一些細菌是人們無法採用傳統方式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19世紀,俄羅斯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切尼科夫發現人類長壽和體內細菌健康平衡之間的最直接聯繫,並證實了“死亡始於結腸”。自梅切尼科夫的這一發現起,科學研究讓人們開始相信,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中高達90%都可以追溯到不健康的腸道。

人體菌群的數量達100萬億,甚至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人體菌群主要集中寄居在人體的腸道內,種類約超過10000種,甚至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35000。若將它們收集起來,它們的重量大約有1.3~1.8千克。人的大便中除了70~80%的水分外,剩下的有一半是廢棄的細菌構成。

21世紀的眾多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腸道菌群參與著多種生理作用,包括免疫系統功能、解毒、炎症、神經遞質和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微生物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生命力、代謝、免疫,甚至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思維的清晰程度。

它會幫助決定我們是胖還是廋,是精力充沛還是昏昏欲睡。簡單來講,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的感受以及與我們人體健康相關的一切,都取決於腸道菌群的狀態:腸道菌群是由健康、友好的益生菌主導或是被不友好的有害菌所掌控。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益生菌

健康,腸道細菌說了算!

對人的健康而言,人體中的微生物組和氧氣、水分同等重要。腸胃中的細菌到底和大腦以及相關疾病有何關聯呢?

這將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腸道微生物組這一名副其實的生態系統,它就存在於你的消化系統內,而消化系統幾乎統領著整個身體系統。你不會對腸道細菌進行試驗,就身體健康而言,它們的DNA可比你自己的DNA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我知道這令人難以置信,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一樣瘋狂。但研究結果清清楚楚: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腸道細菌或許也要算作一種器官。它們對健康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心、肺、大腦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寄居在腸壁褶皺處的腸道菌群可以:

  • 協助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 對有害的細菌(致病菌)、病毒和寄生物等潛在的入侵者創建物理屏障。一些細菌具有毛髮狀的線條,從而有助於其運動;這些線條被稱作鞭毛,最近研究發現,鞭毛能夠阻止一種引發致命性胃腸炎的輪狀病毒的入侵。
  • 起到解毒作用。腸道細菌可以預防感染並作為抵抗眾多入侵毒素的一道防線。實際上,由於它們能夠中和食物中的許多毒素,以也可被看作第二肝臟。因此,當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時,肝臟的工作負荷便會增加。
  • 極度影響免疫系統的應答。與你的慣性思維相反,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此外,細菌能夠通過控制特定的免疫細胞、預防自身免疫來培養和支持免疫系統(自身免疫是指身體攻擊自身組織的一種狀態)。
  • 生產並釋放生理學上十分重要的酶和物質。就像維生素及神經遞質等化學物質對大腦的功效一樣。
  • 通過菌落對內分泌系統(激素系統)的影響來幫助你處理壓力。
  • 協助你享受安穩的睡眠。
  • 協助調控身體的炎症通路,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毫無疑問,健康腸道中的有益細菌絕不是享受免費食物和居住地的非法佔據者。根據腸道細菌對多種器官和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它們所涉及的風險因素不只與大腦紊亂、精神疾病有關,而且與癌症、哮喘、食物中毒、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掌控著你的健康狀況。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益生菌會向免疫系統發出防病毒信號

腸道菌群與炎症

不管是大腦的退化還是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都與身體“生鏽”的炎症作用有關,腸道菌群實際上就與炎症以及你能否抵抗自由基息息相關。

大家都很熟悉炎症。除了我們知道的炎症級聯反應可能包括泛紅、發熱以及腫脹、疼痛等。但炎症參與的疾病過程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當炎症持續發作或毫無緣由地發作時,它便會深入身體、遍佈系統通路,最終引發疾病。事實上,炎症涉及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鬱症、自閉症、哮喘、關節炎、冠心病、多發性硬化甚至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多種疾病。

2012年,《自然》(Nature)期刊發佈一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受損是導致糖尿病和大腦疾病的級聯反應事件中心。這項發現可謂是開拓性的進展!很欣慰有一組中國研究團隊近期也在《食品科學和人類健康》( Food Science and Human Feline)期刊報告中對這一研究的解釋: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寄居微生物群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微生物群不僅會在2型糖尿病發病時引發低水平炎症,而且通過炎症組分別影響到2型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它還涉及多種2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毒性、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足潰瘍、袁性纖維化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這些研究共同表明,在2型糖尿病中,微生物群在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維繫正常代謝平衡、保護寄主免受病原物侵染、改善寄主防禦系統以及影響神經系統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腸道菌群失衡的情況下,有害菌遠遠超過有益菌,從而誘發炎症反應並掠奪身體中有益菌所生產的重要材料。因此導致的腸漏,持續誘發低水平的炎症反應。

腸道細菌降低大腦疾病患病風險的三種方法

1、腸道細菌可以控制炎症發作。腸道細菌的平衡及多樣性可以調節身體炎症的發生。多種有益細菌的健康水平限制著身體及大腦中炎症化學物質的生產。如你所知,炎症是糖尿病、癌症、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2、腸道細菌可以維持腸壁完整性並阻止腸漏。腸道細菌失衡所造成的腸道滲漏會導致腸道中常見的多種蛋白質穿透腸壁並激發免疫系統。這種場景會激發免疫反應,從而再次導致炎症。我們現在知道,多種因素會提升腸道通透性,其中包括部分藥物、病原細菌、壓力、環境毒素、血糖升高以及麩質等成分。

3、腸道細菌能夠製造有益於大腦健康的重要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多種維生素甚至是穀氨酸和GABA等神經遞質。它們還能將多酚等食物來源的成分分解成更小的抗炎症分子,令其得以被吸收到血液中並最終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大腸桿菌是正常菌群的一種

調整腸道菌群改善各種疾病

醫學博士戴維·帕爾瑪特(David Perlmutter)在他的著作《菌群大腦》(Brain Maker)中指出,腸道菌群的調理有助於解決:

  • ADHD(多動症)
  • 哮喘
  • 自閉症
  • 過敏和食物過敏
  • 慢性疲勞
  • 心境障礙,包括抑鬱和焦慮
  • 糖尿病以及渴望糖和碳水化合物
  • 超重和肥胖,以及減肥鬥爭
  • 記憶問題和注意力差
  • 慢性便祕或腹瀉
  • 經常感冒或感染
  • 腸道疾病,包括腹腔疾病、腸易激綜合徵和克羅恩病
  • 失眠
  • 疼痛的關節炎症和關節炎
  • 血壓高
  • 動脈粥樣硬化
  • 慢性酵母菌問題
  • 皮膚問題,如痤瘡和溼疹
  • 口臭、牙齦疾病和牙齒問題
  • Tourette綜合徵
  • 極端的月經和更年期症狀
  • 更多

事實上,腸道菌群幾乎有助於緩解所有退行性或炎症性疾病。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菌群產生血清素、細胞分子和免疫預警

構建多樣性的有益腸道菌群

儘管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出生方式、哺乳方式以及要兒時期最初攜帶的微生物種類,但好在我們還有機會通過飲食、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來改變、拯救並養育健康的微生物組。到目前為止,你可能已經對妨礙腸道益生菌健康生長的原因有了大致概念。

妨礙腸道細菌的三大因素

  • 環境:能夠殺死腸道菌群或對其組分造成不良改變的物質。這其中包括所有的環境化學物質,以及食物、水、藥物中的特定成分(比如糖、麩質、氯、抗生素等)。
  • 飲食:健康、多樣性菌群所需營養元素的缺乏。富含益生菌、膳食纖維的食物及低碳水化合物和好的脂肪,純淨無生化汙染的水。
  • 壓力:儘管這聽起來像是壓力對健康有害的陳詞濫調,實際情況壓力的作用要遠比我們想象中更糟糕!

與微生物組健康和多樣性有關的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我們所吃的食物,那正是人體基因組和微生物組面臨的最大的環境挑戰。就管理自身的腸道菌群而言,沒有任何一種藥物途徑比得上飲食的處方,我們應當慶幸的是,腸道菌群是如此的容易復原。這個改善方案中包括六個關鍵點:益生元、益生菌、發酵食品、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無麩質食品和健康脂肪。另外每季度的禁食(辟穀)也有利於細胞凋亡最小化、增強線粒體能量產生、減少線粒體自由基形成、促進線粒體生長等在神經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腸道細菌微生物組

腸道菌群將推動醫學新時代

在20世紀,我們在許多方面一度排斥大自然,認為她藏有細菌和致命的病原體。在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後,我們這個社會又一度困惑於疾病的細菌學理論。在大衛·阿古斯( David B.Agus)博士的著作《無病時代》( The End of llines)中,他寫道:

我們很難從細菌致病論中走出來,這一理論在20世紀以諸多確定方式佔據了醫學的主導地位。根據這一理論,如果你能弄清楚自己感染了哪種細菌,那麼問題便迎刃而解,因為這能告訴你應該如何治療這種疾病。這成了醫學的一般範式……治療過程只考慮入侵的生物體,如導致肺結核的細菌或導致瘧疾的寄生蟲;而並不去定義或理解宿主(人類),甚至不清楚感染究竟發生在宿主體內何處…

阿古斯博士在他的書中還提到了一項有趣的歷史記錄。隨著抗生素的發現,當細菌學理論流行起來後不久,在1923年劍橋大學的一場講座中,著名的遺傳學家霍爾丹(JB.S. Haldane)就警告人們說,專注於致病細菌會導致我們在對人類生理學的理解上誤入歧途。事實上,他做出了一項令人難以忘卻的預測:“這是醫學領域的一場災難,因為我們竟然要關注細菌而將系統拋之腦後。”人體系統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腸道中的微生物居民所主導、控制、定義、組成和協調工作的。雖然霍爾丹的演說發表於近100年前,但他所言極是。後來,發現第一種抗生素的弗萊明博士也附和了他的觀點。

在腸道菌群的研究應用上,一直有一個發展中的技術:糞便微生物移植。而世界上第一個關於糞便微生物移植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中國著名的煉丹家葛洪所撰寫的文獻中,它描述了口服人類糞便懸液用於治療嚴重腹瀉或食物中毒的過程。無獨有偶,16世紀同樣在中國,李時珍記載了一種用發酵烘乾的嬰兒糞便支撐的“黃湯”可以治療各種嘔吐、便祕、發熱、腹瀉等。

是不是讓人大有殊途同歸之感?在抗生素醫療即將走到抗藥性的盡頭,全球抗生素的環境汙染嚴重的時間節點上,西方醫學的這種反思,讓我們不禁想起中國傳統中醫理論的病症、人、環境的整體觀念。衷心希望在腸道菌群的更多研究、應用中,中西醫能攜手發展,相互借鑑促進,必將掀起21世紀的一次醫學界的革命!為人類整體的健康事業發展帶來全新的預防、診斷、治療新觀念,開創現代醫療的新時代!

21世紀醫學關鍵新發現:腸道菌群影響90%的疾病

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糞腸球菌



參考資料

① . K. Aagaard et al., "The Placenta Harbors a Unique Microbiome, "Sci. Transl. Med

237,no.6(May21,2014:237ra65

②. How Bacteria in the Gut Help Fight Off Viruses, "NPR, accessed January 12, 2015 http://www.npr.org/blogs/goatsandsoda

③. Dr Siri Carpenter, "That Gut Feeling " Am. Psychol. Assoc. 43, no. 8(September

2012):50,http://www.apa.org/monitor/2012/09/gut-feeling.aspx

④. David Perlmutter《BRAIN MAKER》01-2018-1328

⑤. Yong Zhang and Heping Zhang,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ed Complications, " Food Sci. Human Wellness 2, nos. 3-4(September

December2013):167-72,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

453013000451.

⑥. R.J. Colman et al., "Caloric Restriction Delays Disease Onset and Mortality in

Rhesus Monkeys," Science 325, no. 5937 ( uly 10, 2009): 201-4, dot: 10.112

science 1173635

⑦. Jessica Firger, "Calorie-Restricted Diet May Help Keep the Mind Sharp, CBS

News,November18,2014,http://www.cbsnews.com/news/calorie-restricted-dien

may-slow-aging-cognitive-mental-decline.

⑧. Emily Hollister, "Fresh Infusions: The Science behind Fecal Transplants," Baylor

CollegeofMedicine http://www.asmbranches.org/brcano/meetings/2014SprPpts/


更多天空辟穀養生乾貨

頸部酸、脹、痛?精準拉伸6塊肌肉緩解“手機頸”

大便沒拉爽?肛腸專家研究便祕20年,馬上測試你的類型

辟穀一週:十年糖尿病正常,減重12斤,還戒了煙!(長文)

深度辟穀:如何調養“精、氣、神”

科學辟穀:斷食72小時身體會發生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