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上一篇主要介紹了唐中宗到唐玄宗時期的和親情況,雖然唐王朝以強大的國力壓制了吐蕃和大食,並消滅了後突厥,但和親政策在其中並未起到什麼作用,反而葬送了數位公主的性命。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受到內部叛軍和外部吐蕃等勢力的聯合打擊,又陷入了藩鎮割據的泥沼,國力再也沒有恢復到初盛唐時期的高度。

【安史之亂初期的回紇,盛唐餘韻猶在,為大唐效力是一種榮耀】

唐肅宗登上皇位之後,派遣宗室敦煌王李承寀(cǎi)和大將僕固懷恩二人前往回紇借兵。回紇可汗提出把自己妻子的妹妹嫁給李承寀,這是唐王朝與回紇的第一次和親,算是娶了一個公主回來。

這時的回紇,剛剛在唐王朝的扶持下消滅了後突厥汗國,正是仰慕唐王朝的繁榮和強大的時候,對於偉大的唐朝皇帝這種小小要求應該說是受寵若驚。回紇的戰士們也是如此,回紇太子率領四千騎兵到了扶風,郭子儀宴請他們,要連請三天,回紇太子說“國家有難,遠來相助,何暇食為!”之後郭子儀率唐回聯軍與叛軍香積寺大戰,李嗣業的陌刀隊和回紇騎兵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戰收復長安。

回紇於國家有救難之勳。”(《舊唐書》)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刺繡《郭子儀上壽圖》)

不久,回紇向唐肅宗請婚,唐肅宗把自己的小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這是唐王朝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親生女兒和親,之前都是宗室貴女。而且寧國公主並不是唯一一位,後面還有兩位。

肅宗送寧國公主至咸陽磁門驛,公主泣而言曰:‘國家事重,死且無恨!’上流涕而還。”(《舊唐書》)

寧國公主和親前已經嫁過兩次人,丈夫都死了,是寡婦。嫁給回紇可汗之後被立為王后(可敦),回紇人也知道這是唐朝皇帝的親女兒,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但不久,回紇可汗也死了,這位寧國公主的殺傷力還是很強的。非常有個性的寧國公主堅決反對要她殉葬的要求,得以迴歸大唐。當初陪嫁到回紇的一位宗室貴女留了下來,嫁給新任可汗,被稱為小寧國公主。

新任回紇可汗原來是有妻子的,是僕固懷恩的女兒,她和小寧國公主都沒有唐王朝的封號,不算正式的和親公主。

這次和親是一種相對平等的和親,唐王朝需要通過和親向回紇借兵,並穩固雙方的關係。而回紇需要通過大唐公主的下嫁,來提高回紇一族的地位,以維持在蒙古高原的統治。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隨著唐王朝虛弱本質的暴露,回紇失去了對大唐的尊重,僕固懷恩的女兒崇徽公主】

唐代宗繼位後第二次向回紇借兵,回紇人到了黃河河套地區,看到“荒城無戍卒,州縣盡為空壘,有輕唐色”(《舊唐書》),這是回紇與唐王朝關係轉變的開始。

唐代宗的兒子,後來的唐德宗,在半路迎接回紇軍隊,被回紇可汗羞辱,隨從四人被杖打百下,其中二人當晚傷重去世。唐德宗記住了這個仇恨和羞辱,一直對回紇耿耿於懷。杜甫的“莫令鞭血地,再溼漢臣衣”,就是引用的這個典故。

後來唐德宗也算報了這個仇,讓回紇可汗上表稱臣,並認唐朝皇帝為父。

當時回紇人的十萬大軍給了唐王朝極大的壓力,唐代宗險些要考慮遷都避敵,在僕固懷恩的努力下回紇才重新與叛軍作戰;安史亂平後僕固懷恩叛唐,又勾結吐蕃、回紇等各族二十萬入寇中原,吐蕃人還攻陷了長安。幸好郭子儀等名將尚在,先是收復了長安,郭子儀又單人獨騎進入回紇大營,說服了回紇高層重新與大唐友好,並共同擊敗了吐蕃軍隊,雙方關係才得以恢復。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賀蘭山岩畫)

但這段時間大唐仍然非常虛弱,既要忙於安撫河北各鎮,又要忙於防禦吐蕃的年年襲擾,回紇人自認有功於大唐,在京城和邊境甚是猖狂和囂張,不尊大唐法律,唐代宗後期才逐漸好轉。

唐代宗非常重視與回紇的關係,而且這人雞賊的多,捨不得送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和親,也知道僕固懷恩與回紇一族的關係,對僕固懷恩叛唐沒有進行處罰,還把僕固懷恩的女兒收為義女,並封為崇徽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唐代宗挽回了唐王朝與回紇的關係,並在外有吐蕃、內有藩鎮的不利情況下逐漸穩定了局面,國力開始恢復,是唐王朝安史之亂後的第一個中興之主。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鹹安公主、太和公主,兩位真正的公主】

到了唐德宗的時候,在解決藩鎮問題失敗後開始琢磨吐蕃,聯合了周邊回紇、南詔、天竺、大食形成了對吐蕃的包圍,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把吐蕃削弱。

這個過程中,唐德宗聽從了名相李泌的勸說,解開了當年受回紇羞辱的心結,並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鹹安公主嫁到了回紇。這位鹹安公主在回紇生活了21年,當了4任可汗的可敦,對促進雙方關係尤其是貿易關係起了較大的作用,後來在唐憲宗時期去世在草原上。

唐德宗開始,雖然唐王朝內部藩鎮、宦官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但對回紇仍然有較大優勢。回紇立國近百年,除了初期助唐平叛後表現出桀驁不馴的一面,之後幾十年總體還是順從的。

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唐王朝的實力,中晚唐時期唐代宗、德宗、憲宗、武宗、宣宗五位帝王都比較有作為,回紇才不像之前的突厥那樣是唐王朝的北方大敵。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之後唐穆宗時期,又把自己的親妹妹封為太和公主嫁到了回紇。之前唐憲宗時期也有這種情況,想把自己妹妹永安公主嫁過去,但公主未嫁回紇可汗就死了,公主出家當了道士。

太和公主在回紇生活了20年,換了三任丈夫,見證了回紇的滅亡。在唐武宗時期,回紇被新興起的黠戛斯勢力擊敗後,太和公主被黠戛斯勢力所救,但之後就被南遷的回紇餘部搶走。唐軍撿了一個便宜,把這股勢力一網打盡,太和公主也被唐軍解救送回了長安。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南詔與唐僖宗時期安化長公主】

唐王朝後期,唐僖宗在位,整個大唐正在被黃巢攪得天翻地覆,長安落入黃巢手中,唐僖宗被宦官田令孜挾持逃到了蜀中。

南詔早在盛唐後期與唐王朝敵對,後來在唐德宗時期再次迴歸唐王朝。但晚唐時期又開始與唐王朝敵對,脫離唐王朝自立為帝,不時入寇,一次竟然打到了成都。但唐王朝再衰弱也不是這麼個小勢力所能染指的,調整過來的唐宣宗狠狠地教訓了一下南詔,之後名將高駢鎮守安南和蜀中,壓制的南詔幾乎崩潰。

但王仙芝、黃巢給了南詔機會,趁著中原大亂,南詔攻陷了安南。唐僖宗逃到蜀中之後,派遣使者與南詔接觸,允許南詔不稱臣,並準備把宗室女封為安化長公主嫁到南詔。南詔王派遣宰相等三人到蜀中迎親,剛才說的高駢和南詔作戰多年,熟悉南詔情況,就向唐僖宗上表說這三人是南詔的核心智謀班子,應當弄死。唐僖宗聽從了高駢的建議,殺了三個使者,南詔更加衰落。

高駢自揚州上言:‘三人者,南詔心腹也,宜止而鴆之,蠻可圖也。’帝從之。隆眉等皆死,自是謀臣盡矣,蠻益衰。”(《新唐書》)

實事求是講,這個事情做得不太地道,人家畢竟是使節,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尤其這是來接親的友好使者。但考慮到高駢和南詔打了差不多15年,對給蜀中、安南地區造成極大破壞的這些反覆無常的南蠻已經有刻骨仇恨,用些出格的手段也可以理解。

這是唐王朝與南詔的唯一一次和親意向,之後南詔又兩次派人來迎親,都被唐僖宗拒絕。後來中原大亂,南詔早唐王朝5年滅亡,此事更是不了了之。

(有專家研究說安化長公主最後還是嫁過去了,高駢是極力推動唐與南詔和親的力量,本文按《新唐書》記載)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西南風光)

【和親是擴張型戰略的輔助手段,在全面收縮防禦階段只是一種恥辱】

縱觀唐王朝的和親歷史,除了初唐李世民時期與吐谷渾和親徹底把吐谷渾併入中原之外,文成公主和親吐蕃也實現了雙方的二十年和平。這段時間是唐王朝真正的擴張時期,吐蕃不但沒有影響大唐西域擴張戰略,反而成為以大唐為中心的軍事聯盟的組成部分;

盛唐李隆基時期,雖然與李世民時期的和親政策很相似,但李隆基把和親的作用想的太高了,反而浪費了徹底解決契丹、奚族問題的機會。後突厥的滅亡,修建三受降城有意義,合縱連橫扶持回紇有意義,和親契丹奚族毫無意義;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已經進入全面戰略收縮階段。與回紇的多次和親,包括三位真正的公主和僕固懷恩的三個女兒嫁到回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雙方的關係,為唐王朝爭取了時間。回紇在西域已經與吐蕃直接接壤,和親使回紇成為唐王朝削弱吐蕃大包圍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紇存在的近百年間,雖然對唐王朝多有襲擾,但一直沒有把唐王朝當作真正的敵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和親政策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這種和親實實在在的是一種恥辱。回紇在被黠戛斯擊敗後,唐王朝不但沒有支持其復國,反而把回紇餘部全部消滅,一方面是力所不能及,另一方面百年屈辱的仇恨是要發洩的。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還是回到翦伯贊先生的話,“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大唐存在了289年,不是靠這十六位公主、兩位縣主、若干貴女來支撐起來的,她們只是一個緩衝。

一切都是為了利益,一切都是政治行為。古代的和親政策是國與國之間殘酷的利益之爭表面上一層親屬化的面紗,剝去這層面紗,看到的仍然是血與火,仍然是為了爭取種族生存空間的殘酷鬥爭。

本文共分三篇,本篇為第三篇。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二)李隆基時期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