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

吐蕃剛剛統一,正是迫切需要與外界建立聯繫的時候,尤其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全面領先的唐王朝。在軍事手段無效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和親這種手段實現雙邊關係突破,就要用時間來逐漸加強,至少一兩代人幾十年。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唐王朝把戰略重點轉向吐蕃,將是落後的吐蕃的滅頂之災。

當時吐蕃掌權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都是一代人傑,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他們可等不了幾十年,才在內部反對激烈的情況下挑起與大唐的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新唐書》記載“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不少吐蕃人寧可自殺也要勸阻不要與唐王朝為敵。

而李世民在數年與吐蕃的交往過程中對吐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把文成公主嫁過去,在不改變大唐進軍西域的戰略前提下,不但解開了吐蕃的這個死局,讓吐蕃放心的向大唐靠攏,還能讓吐蕃成為李世民在西域的幫手。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機遇期,吐蕃要儘快打開局面實現發展,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想錯過;而李世民要趁著西突厥虛弱迅速在西域打開局面,同樣不想輕易轉移戰略重心。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爆發全面戰爭,也許只有現代網絡上的鍵盤俠,才能說出誰怕了誰的話出來。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

吐蕃剛剛統一,正是迫切需要與外界建立聯繫的時候,尤其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全面領先的唐王朝。在軍事手段無效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和親這種手段實現雙邊關係突破,就要用時間來逐漸加強,至少一兩代人幾十年。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唐王朝把戰略重點轉向吐蕃,將是落後的吐蕃的滅頂之災。

當時吐蕃掌權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都是一代人傑,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他們可等不了幾十年,才在內部反對激烈的情況下挑起與大唐的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新唐書》記載“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不少吐蕃人寧可自殺也要勸阻不要與唐王朝為敵。

而李世民在數年與吐蕃的交往過程中對吐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把文成公主嫁過去,在不改變大唐進軍西域的戰略前提下,不但解開了吐蕃的這個死局,讓吐蕃放心的向大唐靠攏,還能讓吐蕃成為李世民在西域的幫手。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機遇期,吐蕃要儘快打開局面實現發展,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想錯過;而李世民要趁著西突厥虛弱迅速在西域打開局面,同樣不想輕易轉移戰略重心。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爆發全面戰爭,也許只有現代網絡上的鍵盤俠,才能說出誰怕了誰的話出來。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的和親手段只是第一道防線,青海吐谷渾才是壓制吐蕃的重點,只要吐谷渾在唐王朝控制之下,吐蕃就不可能對西域和中原造成真正的威脅。這時,唐王朝的士兵還一個沒有出動呢。

至於後來安史之亂後吐蕃對大唐造成的傷害,李世民可想不到自己的後人這麼無能,更想不到李治、武則天能這麼快就丟掉青海,還連續兩次大非川慘敗。把一個本來能成為大唐左膀右臂的吐蕃變成大唐的二百年大敵,李治、武則天居功至偉。

李世民只是千古一帝,不是能管子孫萬代的神仙。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

吐蕃剛剛統一,正是迫切需要與外界建立聯繫的時候,尤其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全面領先的唐王朝。在軍事手段無效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和親這種手段實現雙邊關係突破,就要用時間來逐漸加強,至少一兩代人幾十年。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唐王朝把戰略重點轉向吐蕃,將是落後的吐蕃的滅頂之災。

當時吐蕃掌權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都是一代人傑,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他們可等不了幾十年,才在內部反對激烈的情況下挑起與大唐的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新唐書》記載“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不少吐蕃人寧可自殺也要勸阻不要與唐王朝為敵。

而李世民在數年與吐蕃的交往過程中對吐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把文成公主嫁過去,在不改變大唐進軍西域的戰略前提下,不但解開了吐蕃的這個死局,讓吐蕃放心的向大唐靠攏,還能讓吐蕃成為李世民在西域的幫手。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機遇期,吐蕃要儘快打開局面實現發展,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想錯過;而李世民要趁著西突厥虛弱迅速在西域打開局面,同樣不想輕易轉移戰略重心。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爆發全面戰爭,也許只有現代網絡上的鍵盤俠,才能說出誰怕了誰的話出來。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的和親手段只是第一道防線,青海吐谷渾才是壓制吐蕃的重點,只要吐谷渾在唐王朝控制之下,吐蕃就不可能對西域和中原造成真正的威脅。這時,唐王朝的士兵還一個沒有出動呢。

至於後來安史之亂後吐蕃對大唐造成的傷害,李世民可想不到自己的後人這麼無能,更想不到李治、武則天能這麼快就丟掉青海,還連續兩次大非川慘敗。把一個本來能成為大唐左膀右臂的吐蕃變成大唐的二百年大敵,李治、武則天居功至偉。

李世民只是千古一帝,不是能管子孫萬代的神仙。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到吐蕃很是受重視,不但松贊干布親自到中途迎接,還對送親的李道宗執子婿之禮,也被唐王朝的服飾禮儀所折服。松贊干布的副手大相祿東贊曾多次出使大唐,親眼見到大唐的繁盛,而松贊干布耳聽為虛,這次親眼所見,雖然只是大唐的一部分,但也對他影響頗深。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後也是有說話權力的,松贊干布為她建造了布達拉宮,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赭面”的習俗,就是用油彩在臉上畫出圖案裝飾,松贊干布就“令國中權且罷之”,自己也不再穿氈袍,而是換成中原的服飾,吐蕃貴族子弟也入中原學習,又請了漢族知識分子為他書寫表疏。

從文成公主到李治前期,是唐王朝與吐蕃的蜜月期,吐蕃已經成為東亞以唐王朝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的一員,併成為唐王朝為首的軍事聯盟組成部分。後一點在吐蕃應出使天竺的王玄策要求出兵天竺,以及對李世民伐遼東表示祝賀,還有向剛剛繼位的李治表示願討伐不忠等方面表現的很清楚。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世民時期唐王朝強大軍力的基礎上,松贊干布不想和李世民打,祿東贊也不想。但換成李治,哼哼。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

吐蕃剛剛統一,正是迫切需要與外界建立聯繫的時候,尤其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全面領先的唐王朝。在軍事手段無效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和親這種手段實現雙邊關係突破,就要用時間來逐漸加強,至少一兩代人幾十年。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唐王朝把戰略重點轉向吐蕃,將是落後的吐蕃的滅頂之災。

當時吐蕃掌權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都是一代人傑,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他們可等不了幾十年,才在內部反對激烈的情況下挑起與大唐的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新唐書》記載“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不少吐蕃人寧可自殺也要勸阻不要與唐王朝為敵。

而李世民在數年與吐蕃的交往過程中對吐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把文成公主嫁過去,在不改變大唐進軍西域的戰略前提下,不但解開了吐蕃的這個死局,讓吐蕃放心的向大唐靠攏,還能讓吐蕃成為李世民在西域的幫手。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機遇期,吐蕃要儘快打開局面實現發展,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想錯過;而李世民要趁著西突厥虛弱迅速在西域打開局面,同樣不想輕易轉移戰略重心。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爆發全面戰爭,也許只有現代網絡上的鍵盤俠,才能說出誰怕了誰的話出來。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的和親手段只是第一道防線,青海吐谷渾才是壓制吐蕃的重點,只要吐谷渾在唐王朝控制之下,吐蕃就不可能對西域和中原造成真正的威脅。這時,唐王朝的士兵還一個沒有出動呢。

至於後來安史之亂後吐蕃對大唐造成的傷害,李世民可想不到自己的後人這麼無能,更想不到李治、武則天能這麼快就丟掉青海,還連續兩次大非川慘敗。把一個本來能成為大唐左膀右臂的吐蕃變成大唐的二百年大敵,李治、武則天居功至偉。

李世民只是千古一帝,不是能管子孫萬代的神仙。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到吐蕃很是受重視,不但松贊干布親自到中途迎接,還對送親的李道宗執子婿之禮,也被唐王朝的服飾禮儀所折服。松贊干布的副手大相祿東贊曾多次出使大唐,親眼見到大唐的繁盛,而松贊干布耳聽為虛,這次親眼所見,雖然只是大唐的一部分,但也對他影響頗深。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後也是有說話權力的,松贊干布為她建造了布達拉宮,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赭面”的習俗,就是用油彩在臉上畫出圖案裝飾,松贊干布就“令國中權且罷之”,自己也不再穿氈袍,而是換成中原的服飾,吐蕃貴族子弟也入中原學習,又請了漢族知識分子為他書寫表疏。

從文成公主到李治前期,是唐王朝與吐蕃的蜜月期,吐蕃已經成為東亞以唐王朝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的一員,併成為唐王朝為首的軍事聯盟組成部分。後一點在吐蕃應出使天竺的王玄策要求出兵天竺,以及對李世民伐遼東表示祝賀,還有向剛剛繼位的李治表示願討伐不忠等方面表現的很清楚。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世民時期唐王朝強大軍力的基礎上,松贊干布不想和李世民打,祿東贊也不想。但換成李治,哼哼。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其他與少數民族將領聯姻的,並非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

貞觀年間,周邊各國都成群結隊的向李世民提出過和親請求,包括西突厥、薛延陀等,大多被李世民拒絕。其中薛延陀李世民先是答應了,後來因為彩禮問題又取消了婚約,之後薛延陀就被滅了,這個就不算了。

但對投靠唐王朝的異族將領,李世民卻從來不吝惜把貴女嫁過去,從李淵時期就有這個傳統。

武德年間,李淵曾經把一位平夷縣主嫁給了右屯衛將軍阿史那摸末,夫妻倆都是貞觀年間在長安城宣陽裡宅子中去世的;

李世民曾經把自己的繼女定襄縣主嫁給了東突厥小可汗阿史那忠。阿史那忠是李世民消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的大功臣,已經投奔李世民。阿史那忠後來在大唐度過了下半生,為唐王朝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去世後陪葬李世民昭陵,是徹底漢化的突厥人,也是後世史姓鼻祖之一;

貞觀九年,契苾何力尚宗女臨洮縣主,貞觀十年阿史那社爾娶衡陽長公主,貞觀二十二年執失思力尚九江公主,拜駙馬都尉,封安國公。

這些都是上門女婿,與和親是兩回事兒。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

吐蕃剛剛統一,正是迫切需要與外界建立聯繫的時候,尤其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全面領先的唐王朝。在軍事手段無效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和親這種手段實現雙邊關係突破,就要用時間來逐漸加強,至少一兩代人幾十年。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唐王朝把戰略重點轉向吐蕃,將是落後的吐蕃的滅頂之災。

當時吐蕃掌權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都是一代人傑,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他們可等不了幾十年,才在內部反對激烈的情況下挑起與大唐的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新唐書》記載“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不少吐蕃人寧可自殺也要勸阻不要與唐王朝為敵。

而李世民在數年與吐蕃的交往過程中對吐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把文成公主嫁過去,在不改變大唐進軍西域的戰略前提下,不但解開了吐蕃的這個死局,讓吐蕃放心的向大唐靠攏,還能讓吐蕃成為李世民在西域的幫手。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機遇期,吐蕃要儘快打開局面實現發展,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想錯過;而李世民要趁著西突厥虛弱迅速在西域打開局面,同樣不想輕易轉移戰略重心。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爆發全面戰爭,也許只有現代網絡上的鍵盤俠,才能說出誰怕了誰的話出來。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的和親手段只是第一道防線,青海吐谷渾才是壓制吐蕃的重點,只要吐谷渾在唐王朝控制之下,吐蕃就不可能對西域和中原造成真正的威脅。這時,唐王朝的士兵還一個沒有出動呢。

至於後來安史之亂後吐蕃對大唐造成的傷害,李世民可想不到自己的後人這麼無能,更想不到李治、武則天能這麼快就丟掉青海,還連續兩次大非川慘敗。把一個本來能成為大唐左膀右臂的吐蕃變成大唐的二百年大敵,李治、武則天居功至偉。

李世民只是千古一帝,不是能管子孫萬代的神仙。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到吐蕃很是受重視,不但松贊干布親自到中途迎接,還對送親的李道宗執子婿之禮,也被唐王朝的服飾禮儀所折服。松贊干布的副手大相祿東贊曾多次出使大唐,親眼見到大唐的繁盛,而松贊干布耳聽為虛,這次親眼所見,雖然只是大唐的一部分,但也對他影響頗深。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後也是有說話權力的,松贊干布為她建造了布達拉宮,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赭面”的習俗,就是用油彩在臉上畫出圖案裝飾,松贊干布就“令國中權且罷之”,自己也不再穿氈袍,而是換成中原的服飾,吐蕃貴族子弟也入中原學習,又請了漢族知識分子為他書寫表疏。

從文成公主到李治前期,是唐王朝與吐蕃的蜜月期,吐蕃已經成為東亞以唐王朝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的一員,併成為唐王朝為首的軍事聯盟組成部分。後一點在吐蕃應出使天竺的王玄策要求出兵天竺,以及對李世民伐遼東表示祝賀,還有向剛剛繼位的李治表示願討伐不忠等方面表現的很清楚。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世民時期唐王朝強大軍力的基礎上,松贊干布不想和李世民打,祿東贊也不想。但換成李治,哼哼。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其他與少數民族將領聯姻的,並非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

貞觀年間,周邊各國都成群結隊的向李世民提出過和親請求,包括西突厥、薛延陀等,大多被李世民拒絕。其中薛延陀李世民先是答應了,後來因為彩禮問題又取消了婚約,之後薛延陀就被滅了,這個就不算了。

但對投靠唐王朝的異族將領,李世民卻從來不吝惜把貴女嫁過去,從李淵時期就有這個傳統。

武德年間,李淵曾經把一位平夷縣主嫁給了右屯衛將軍阿史那摸末,夫妻倆都是貞觀年間在長安城宣陽裡宅子中去世的;

李世民曾經把自己的繼女定襄縣主嫁給了東突厥小可汗阿史那忠。阿史那忠是李世民消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的大功臣,已經投奔李世民。阿史那忠後來在大唐度過了下半生,為唐王朝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去世後陪葬李世民昭陵,是徹底漢化的突厥人,也是後世史姓鼻祖之一;

貞觀九年,契苾何力尚宗女臨洮縣主,貞觀十年阿史那社爾娶衡陽長公主,貞觀二十二年執失思力尚九江公主,拜駙馬都尉,封安國公。

這些都是上門女婿,與和親是兩回事兒。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時期與吐谷渾和吐蕃的兩次和親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但吐谷渾徹底融入中原,吐蕃也與唐王朝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

而李世民之後,唐王朝的和親政策效果並不明顯,這說明和親不是萬能的,在缺乏中原政權強大武力為後盾的時候,和親政策只是一種恥辱。

本文共分三篇,本篇為第一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二)李隆基時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

翦伯贊先生曾說過:“把女人當作歷史的彈簧,這是和親政策的實質”。

古代中原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和親,我個人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親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唐代,和親是唐王朝把本國公主或貴女嫁給周邊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加強雙方關係的過程。

最早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為了避免突厥在背後搗亂,並要一定程度藉助突厥的力量,李淵就派人送“女妓遺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資治通鑑》),但明顯這不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這位被犧牲的“女妓”只是一件珍貴禮物,與金銀珠寶相同一個性質。

比起李淵,王世充算是無恥的,在洛陽稱帝后把宗室女嫁給了突厥的處羅可汗,換來了千匹戰馬和互市。當時突厥強大,各路反隋煙塵和反王都需要突厥的支持,至少不願意與突厥為敵。

唐王朝真正的和親政策始於李世民,當時主要是吐谷渾和吐蕃。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弘化公主與吐谷渾】

貞觀九年,李靖滅吐谷渾,吐谷渾老王伏允自殺(另說被部下所殺),他的兒子伏順(慕容順)舉國投降,吐谷渾成為唐王朝藩屬國。

這是大唐成立後消滅的第二個大國,與之前的東突厥不同,李世民並未像扶植薛延陀一樣在吐谷渾另立新君,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本吐谷渾的政治格局。

這應該是李世民為了更好的治理周邊新開拓土地的一種探索,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唐王朝核心區域關中地區的安全勢態,並實現西域開發的戰略目標。只要這些勢力保持友好,李世民當時對這些區域沒有領土想法。

只有西域,又有駐軍,又有移民,這才是大唐真正要開發的領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鹽湖)

吐谷渾新王伏順本來就有一半漢人血統,其母為隋王朝光化公主,伏順也長期在中原為質子,算是半個中原人,被李世民冊封為西平郡王、一長串名字的可汗。

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伏順繼位後就開始了內部改革,但由於本身威信並不高,李世民安排李大亮帶領的數千唐軍也只是“聲援”,吐谷渾內部權臣反對伏順改革,伏順被殺。

伏順為吐谷渾王不過短短几個月,當時必定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但由於史料缺乏,只知道結果,具體過程不詳。之後李大亮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處罰,應該是突發情況,或者算是不可抗力。

這是李世民收服吐谷渾勢力的一次失敗,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李世民必定大怒,《舊唐書》中說“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新唐書》說的比較委婉,“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侯君集除了用刀子應該沒有別的安撫、經紀手段,肯定殺了不少人,算是給伏順報了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又立了伏順的兒子諾曷缽為吐谷渾王,當時諾曷缽年幼,吐谷渾內部仍有不服,諾曷缽嚴重需要唐王朝的支持,侯君集的活兒幹得還是不徹底。

諾曷缽是個標準的傀儡王,不但遣子入朝為質,還採用大唐曆法,加上青海離長安比較近,經常到長安串門。

貞觀十年,諾曷缽繼位第一年就入長安拜見李世民並求婚,李世民把弘化公主許配給他;貞觀十三年,諾曷缽再次來長安迎娶公主,李世民派人送親,還陪送了不少嫁妝,“資送甚厚”。

弘化公主是宗室女,生父不詳。弘化公主出嫁過程還有個小插曲,送親的是淮陽郡王李道明,算是李世民的堂弟,把弘化公主並非是李世民親生女兒的消息洩露出去,雖然並未對和親造成什麼影響,但他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嘴欠損失慘重。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他的丈夫諾曷缽也一直對唐王朝忠心耿耿,是唐王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至少在貞觀年間保證了吐谷渾不斷向唐王朝靠攏。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李世民去世後,弘化公主夫妻回長安拜見唐高宗李治,這是唐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嫁出去的公主回家省親,當時弘化公主已經在青海生活了13年之久(後來還有一位嫁到奚族的固安公主是離婚之後才回長安)。

這次弘化公主夫妻倆收穫不小,諾曷缽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唐王朝的宗室女金城縣主和金明縣主,其中大兒子慕容忠就是下一任吐谷渾王,是弘化公主親生的,有八分之五中原血統。

(《新唐書》中說慕容忠死後,唐高宗李治才把金明縣主嫁過去,但慕容忠死的時候李治已經死十來年了,《新唐書》中這種錯誤不少。)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之後的二十年是吐蕃入侵吐谷渾的二十年,由於李治、武則天對吐谷渾支持不力,吐谷渾全境被吐蕃佔領,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夫妻倆只得率領部眾內遷到靈州(現寧夏吳忠市),在這裡設立的安樂州,諾曷缽被任命為州刺史。

弘化公主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六年,她的丈夫諾曷缽早她十年去世,兒子慕容忠繼任,並被封為青海王。弘化公主又輔佐慕容忠繼續統御吐谷渾部眾,直到十年後慕容忠病亡,弘化公主過於悲傷,同日病逝,享年76歲。

嫁給慕容忠的金城縣主名為李季英,是少有的留下名字的和親貴女,生父是唐高宗時期會稽郡王李道恩。金城縣主也是長壽,在西北五十餘年,享年同樣76歲。

武則天時期,曾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了慕容忠的孫子慕容曦皓,也是再下一任吐谷渾王。

吐谷渾是唐王朝時期和親政策成功的一個典範,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還有武則天的侄孫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代和親,吐谷渾王族已經變成中原血脈為主,為吐谷渾族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青海風光)

【文成公主與吐蕃】

之後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時期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就這麼兩位。

吐蕃在貞觀八年與唐王朝建立聯繫時,就請求與唐王朝結親,但李世民並未答應。之後數年,雙方在青海和蜀中碰撞了幾次,尤其在蜀中鬆州直接小規模交戰,吐蕃不敵退軍謝罪,並再次請婚,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具體李世民是如何決策的無從知曉,後人就有了很多解釋,甚至是說李世民怕了吐蕃,不得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吐蕃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局。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

吐蕃剛剛統一,正是迫切需要與外界建立聯繫的時候,尤其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全面領先的唐王朝。在軍事手段無效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和親這種手段實現雙邊關係突破,就要用時間來逐漸加強,至少一兩代人幾十年。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唐王朝把戰略重點轉向吐蕃,將是落後的吐蕃的滅頂之災。

當時吐蕃掌權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都是一代人傑,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他們可等不了幾十年,才在內部反對激烈的情況下挑起與大唐的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新唐書》記載“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不少吐蕃人寧可自殺也要勸阻不要與唐王朝為敵。

而李世民在數年與吐蕃的交往過程中對吐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把文成公主嫁過去,在不改變大唐進軍西域的戰略前提下,不但解開了吐蕃的這個死局,讓吐蕃放心的向大唐靠攏,還能讓吐蕃成為李世民在西域的幫手。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機遇期,吐蕃要儘快打開局面實現發展,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想錯過;而李世民要趁著西突厥虛弱迅速在西域打開局面,同樣不想輕易轉移戰略重心。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爆發全面戰爭,也許只有現代網絡上的鍵盤俠,才能說出誰怕了誰的話出來。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的和親手段只是第一道防線,青海吐谷渾才是壓制吐蕃的重點,只要吐谷渾在唐王朝控制之下,吐蕃就不可能對西域和中原造成真正的威脅。這時,唐王朝的士兵還一個沒有出動呢。

至於後來安史之亂後吐蕃對大唐造成的傷害,李世民可想不到自己的後人這麼無能,更想不到李治、武則天能這麼快就丟掉青海,還連續兩次大非川慘敗。把一個本來能成為大唐左膀右臂的吐蕃變成大唐的二百年大敵,李治、武則天居功至偉。

李世民只是千古一帝,不是能管子孫萬代的神仙。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文成公主到吐蕃很是受重視,不但松贊干布親自到中途迎接,還對送親的李道宗執子婿之禮,也被唐王朝的服飾禮儀所折服。松贊干布的副手大相祿東贊曾多次出使大唐,親眼見到大唐的繁盛,而松贊干布耳聽為虛,這次親眼所見,雖然只是大唐的一部分,但也對他影響頗深。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後也是有說話權力的,松贊干布為她建造了布達拉宮,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赭面”的習俗,就是用油彩在臉上畫出圖案裝飾,松贊干布就“令國中權且罷之”,自己也不再穿氈袍,而是換成中原的服飾,吐蕃貴族子弟也入中原學習,又請了漢族知識分子為他書寫表疏。

從文成公主到李治前期,是唐王朝與吐蕃的蜜月期,吐蕃已經成為東亞以唐王朝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的一員,併成為唐王朝為首的軍事聯盟組成部分。後一點在吐蕃應出使天竺的王玄策要求出兵天竺,以及對李世民伐遼東表示祝賀,還有向剛剛繼位的李治表示願討伐不忠等方面表現的很清楚。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世民時期唐王朝強大軍力的基礎上,松贊干布不想和李世民打,祿東贊也不想。但換成李治,哼哼。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其他與少數民族將領聯姻的,並非是和親政策的一部分】

貞觀年間,周邊各國都成群結隊的向李世民提出過和親請求,包括西突厥、薛延陀等,大多被李世民拒絕。其中薛延陀李世民先是答應了,後來因為彩禮問題又取消了婚約,之後薛延陀就被滅了,這個就不算了。

但對投靠唐王朝的異族將領,李世民卻從來不吝惜把貴女嫁過去,從李淵時期就有這個傳統。

武德年間,李淵曾經把一位平夷縣主嫁給了右屯衛將軍阿史那摸末,夫妻倆都是貞觀年間在長安城宣陽裡宅子中去世的;

李世民曾經把自己的繼女定襄縣主嫁給了東突厥小可汗阿史那忠。阿史那忠是李世民消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的大功臣,已經投奔李世民。阿史那忠後來在大唐度過了下半生,為唐王朝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去世後陪葬李世民昭陵,是徹底漢化的突厥人,也是後世史姓鼻祖之一;

貞觀九年,契苾何力尚宗女臨洮縣主,貞觀十年阿史那社爾娶衡陽長公主,貞觀二十二年執失思力尚九江公主,拜駙馬都尉,封安國公。

這些都是上門女婿,與和親是兩回事兒。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時期與吐谷渾和吐蕃的兩次和親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但吐谷渾徹底融入中原,吐蕃也與唐王朝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

而李世民之後,唐王朝的和親政策效果並不明顯,這說明和親不是萬能的,在缺乏中原政權強大武力為後盾的時候,和親政策只是一種恥辱。

本文共分三篇,本篇為第一篇。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二)李隆基時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三)中晚唐時期

從和親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國力變化和戰略重點(一)李世民時期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