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灣區經濟,台州還有哪些短板待補齊?

發展灣區經濟,台州還有哪些短板待補齊?

“台州在全省排位穩不穩?台州製造實力強不強?台州項目後勁足不足?台州科創水平高不高?台州營商環境優不優?”這是市委書記陳奕君在全市“兩抓”年動員大會上提出的開年“五問”,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對標“五問”,台州在建設現代化大灣區過程中存在哪些短板?針對這些短板,又該如何精準施策,迎頭趕上?

擴大開放力度,補經濟支撐短板

灣區經濟靠港而生、依灣而興,具有天然的開放屬性。然而,在臺州發展灣區經濟的過程中,港口對灣區經濟的支撐不足,開放平臺的規格和能級有待提升,經濟外向度仍需提高,均是不可迴避的現實短板。

據統計,2018年,台州集裝箱生成量約130萬標箱,其中陸運至寧波港箱量達102萬標箱,而在臺州港進出口的集裝箱僅佔8.7%。

台州“兩頭在外+陸運主導”的物流結構與台州港資源稟賦、水運條件優良不相匹配。這直接導致台州港對灣區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未能發揮,經濟腹地受擠壓態勢明顯。

2019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物流運輸‘棄陸走水’”,對此,曾任市發改委海經辦主任,現任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副局長的徐海蓉深有感觸。她指出,我們要進一步明確台州港各港區的功能定位和近遠期發展重點,向開放前沿和先進地區學習,打造服務現代化灣區建設、甬臺溫臨港產業帶、對臺貿易運輸的區域性重要港口及國際貿易啟運港。

“一方面從港口運營管理、港口資源共享等方面展開協作,推進與寧波舟山港深度融合,改善港區的通航環境;另一方面,深化進出口貨物的通關建設,優化港口通關服務。”徐海蓉說,“通過寧波舟山港對接幹線船公司設立‘FOB台州’,加快‘啟運港退稅制’落地,提升台州港核心競爭力。推動大麥嶼、龍門港區與寧波港實現‘天天班’,發展多方向內貿航線,鼓勵開闢近洋幹線港。舟山港EDI系統有機銜接,推行7×24小時預約通關,實現全程電子化的業務辦理。”

據瞭解,以上規劃將充分發揮海港優勢,通江達海,預計2019年,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將分別壓縮至80小時和8小時。

打造開放包容灣區,不但要將經濟觸手伸向港口,還要搭建高能級開放平臺做優開放型經濟。

目前,台州開放型經濟發展處於較低層次,僅有4個公共型保稅倉庫。針對這一現象,在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台州將建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綜合保稅區,以及面向海上絲路沿線貿易對象的國際合作園區……以一系列舉措補齊灣區經濟支撐短板。

加強創新基礎,補產業層次短板

市五屆三次黨代會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灣區,核心定位是‘先進製造’。以先進製造業夯實現代化灣區的產業基礎,強化七大千億產業的集群佈局和戰略支撐,以萬億工業打造甬臺溫臨港產業帶的重要一極、長三角的重要板塊。”

在灣區當前的產業體系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後,高端生產服務業和休閒度假產業等新經濟集聚度不高,工業設計、技術檢測和科技中介服務跟不上產業發展需要。

產業層次有待提升的背後,是灣區的創新基礎比較薄弱。數據顯示,台州是全省為數不多的缺少國家級平臺的地級市。

對於這一短板,市科技局副局長杜學中表示,台州將在本階段實施科技企業“育苗造林”工程,深化“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力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0家以上、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

“以支持大型骨幹企業創新發展為重點,催生一批擁有全球競爭力、引領創新方向的科技型航母企業;對一批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研發投入、技術創新、融資擔保等方面的扶持,培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支持小微企業掌握行業‘專精特新’技術,成長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杜學中說。

市科技局成果與科技合作處負責人介紹,為高效利用科創平臺,實現科創要素的良好流通,我市將出臺“績效考核辦法”,從加強科創平臺的科技服務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入手,要求科創平臺提供技術交流服務,並在生產分工、新材料等項目培養方面提供技術指導。據悉,該辦法從今年開始實施。

注重協同發展,補城市功能短板

台州是個年輕城市,撤地設市僅20多年,城市功能配套欠賬較多,各縣(市、區)間融合度不夠,協同性不強。與嘉興、溫州等周邊城市相比,台州灣區的總體發展情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現代化的灣區必須港產城灣相互依託,依港建城,擁灣發展,以城促產,產城融合。

近年來,我市先後設立台州灣集聚區、南部灣區和北部灣區;對椒江洪家、黃岩江口、院橋等融合區塊統籌規劃、一體佈局、連片開發;推動臨海、溫嶺與中心城市交通互聯、產業協同,形成更加緊密的發展共同體,重塑台州發展格局。

在環境共保方面,跨區域的生態協同保護開發和生態補償機制也不斷升溫,跨區域水系聯防聯治、飲用水源地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治共保的協同保護格局正在形成。

但是,既要看到政府在區域協同機制上的完善,也要看到我們在產業聯動、灣區銜接脈絡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產業聯動方面,仍需進一步謀劃建立跨區域招商合作機制。健全“南北協作(山海協作)”機制,以“飛地”政策為抓手,聯動全市各地重大產業平臺,推動招商引資一體化、產業佈局協同化,更好推動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產業規模效應放大,全面優化灣區生產力佈局。

今年是灣區大項目推進的攻堅之年,重點推進灣區建設“八大標誌性工程”。從目前的規劃來看,我市正以沿海高速、臺金鐵路等建設為契機,挖掘現有甬臺溫鐵路貨運能力,支持灣區公鐵水多式聯運示範工程,不斷完善“七橫五縱”的多方式集疏運體系,推動陸海聯動發展,彌補灣區各區域間的交通設施短板,解決灣區外聯、內通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