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然介入臺灣地區選舉,背後的目的何在?

臺灣 民主 經濟 政治 蒂法·洛克哈特 亞洲 中國網觀點中國 2019-06-26

楊晶華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公然介入臺灣地區選舉,背後的目的何在?

(Randy Shriver)6月19日在國家亞洲研究局(NBR)與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INSS)舉辦的亞洲政策會議上,以預估大陸會介入臺灣地區2020年選舉為藉口,表態將協助臺方提升應變能力,引發各方的關注與質疑。

近期,除了薛瑞福以外,美國其他官員也在兩岸關係議題上頻頻發聲。“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強調大陸堅持“一國兩制”,對臺灣沒有吸引力,並拋出恢復“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等臺方關切的議題。“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18日表示,臺灣地區可信賴美國對美臺共同未來的承諾,並提出美臺經濟議題上的3大優先事項,包括TIFA會談、“新創歐普斯計劃”(StartOpps)以及“人才循環大聯盟計劃”等。

美公然介入臺灣地區選舉,背後的目的何在?

此係列發聲主要包含幾層意涵:一是繼續炮製“中國威脅論”;二是在所謂“安全層面”聲援蔡當局;三是在經濟層面釋出善意信號。結合中美博弈複雜化,美國及臺灣地區均正值“選舉季”的內外背景來看,此輪發言仍然是美國藉助打“臺灣牌”遏制大陸發展,賺取政治利益的持續延伸。然釋出的善意能否“落地”尚不明朗,因為在“美牛”、“美豬”等議題上美臺之間也存在難以調和的分歧,有可能僅存在於輿論層面。

鼓譟大陸試圖通過社群媒體或網絡技術等方式干預臺灣地區的選舉是蔡當局在“九合一”選舉中就用過的舊招,並配合此選戰基調推動一系列所謂打擊“假新聞”的“修法”,但在落實過程中卻引發打擊政敵、侵犯隱私等諸多爭議。美方在此時再提打擊“假新聞”,與蔡當局的節奏同步,大概率會在此後選舉的敏感時期利用網絡技術等介入臺灣地區選舉的攻防戰。

美公然介入臺灣地區選舉,背後的目的何在?

然而“假新聞”性質的認定不僅容易雙重標準,存在侵犯隱私嫌疑,而且在選舉中也容易在短期內引發輿論風暴,影響選戰結果。同時,臺灣社會也時常詬病蔡當局本身就是“假新聞”製造中心。那麼,美國以科技技術介入一個地區選舉的不合理舉動,僅是配合整體戰略的一步棋,還是要全方位整治臺灣地區的“假新聞”?

答案不言自明。同時,美方此舉是否存在對蔡當局相關政策指向施壓,對其下“指導棋”,或是同享臺灣地區輿情,加強控制的嫌疑還有待觀察。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貫標榜“民主”的美國從公開表態開始就已經干預了臺灣所謂的“民主制度”。常年置身選舉的臺灣民眾不難發現美國或已經在臺灣地區的選舉中“選邊站”,併成為影響選舉的重要外部勢力。(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