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為選舉罔顧臺灣經濟發展'

"

去年,緊鄰臺北車站的“雙子星”開發案,由港商南海控股以600億新臺幣拿下,豈料臺當局“經濟部”在今年6月以所謂“國安疑慮”駁回。7月25日,南海馬頓集團主席于品海接受多家臺媒專訪時,直斥:“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利用臺灣人民純樸的內心渲染賣臺、害臺論調。”于品海認為,臺當局以“國安疑慮”否決是違法行為。根據臺灣地區“法律華僑及外國人投資條例”,僑外資投資項目系以“負面表列”方式授權行政當局訂定清單,類似於臺北車站的“捷運共構”並不在僑外資的禁止投資項目。因此,臺北市政府才會對外招標,于品海指出:“如果臺北市政府當初開標沒錯,那麼,就是投審會錯了!”如果是投審會錯了,就要接受處分;如果是臺北市政府錯了,投審會就要把證據擺出來,而不是一句“安全疑慮”就了事。此外,于品海認為蔡當局此舉更是阻礙臺灣經濟發展的不合理之舉。“臺灣人民長年被各種負面經濟訊息轟炸,大家的心都已經縮下去了。”因此,一聽到600億的項目都很驚訝。然而,在大陸,600億臺幣約合人民幣150億的項目並不算是特別大的項目,政府也不會特別關注。由此可見,近年來臺灣與大陸的經濟差距正逐漸拉大。“雙子星”開發案原本是可以促進臺北車站商圈的發展,帶來1800億的重大商機,最終卻因為蔡英文當局的政治阻撓而付諸東流,阻礙了臺灣經濟發展。

事實上,筆者認為蔡英文當局將政治凌駕於經濟,凸顯了其選舉態勢的嚴峻。因此,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之私不惜罔顧經濟發展,對“雙子星”項目進行抹黑,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動機:

從短期來看,蔡英文當局試圖破壞柯文哲在臺北的施政,避免其挾政績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柯文哲上臺以來,贊同“兩岸一家親”,延續臺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對兩岸交流有促進作用,同時,多次批評蔡英文當局的施政風格及兩岸路線,特別是抨擊其親美路線只會害臺,柯早已成為綠營的眼中釘。

島內多項民調顯示,柯文哲雖然未能拔得頭籌,但是能穩居前列。6月24日,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臺灣地區2020“大選”選民投票傾向:在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三人競爭狀況下,蔡英文36.9%、韓國瑜29.4%、柯文哲27.5%。而親藍民調則是韓國瑜穩居第一,柯文哲緊隨蔡英文之後。再加上柯文哲以白色力量自居,主張超越藍綠,但在選民結構上與綠營具有同質性,其務實路線對淺綠選民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一旦其決定參選,將有可能進一步稀釋蔡英文的票源。

在這一背景下,民進黨對柯文哲不敢公開開炮,只能施放冷箭。由於柯文哲尚未參選,如果民進黨在此時向其公開發難,一旦其棄選,柯文哲的支持者可能就會報復性地支持韓國瑜,令民進黨出現潰敗情形。因此,蔡英文只能藉助行政手段暗地“卡柯”,避免像“雙子星”這樣的開發案為柯文哲帶來政績,提高其聲望。

從中長期來看,蔡英文當局試圖阻礙兩岸經貿交流,避免島內民眾享受交流紅利,從而影響民進黨的“臺獨”路線。蔡英文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近年來更勾結外部勢力試圖挾洋自重。但令蔡英文頗為難堪的是,近年來島內經濟並不景氣,民生困頓,有過半的民眾反對蔡當局的兩岸及對外政策,民進黨的大本營高雄更易手于堅持“九二共識”、支持兩岸交流的韓國瑜,顯示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的“假大空”執政風格已經厭倦。長此下去,民進黨“臺獨”意識形態備受質疑和挑戰。

為此,蔡英文當局只能搬出所謂的“安全疑慮”來阻礙兩岸交流。由於兩岸的長期隔絕及島內媒體的渲染,島內部分民眾具有“恐陸”心理,對兩岸交流尚存有疑慮,此時如果再拋出所謂的“安全疑慮”,勢必就能讓這部分民眾對兩岸交流望而卻步。如此,蔡英文當局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兩岸經貿往來拒之門外,避免島內民眾享受交流紅利,從而穩固自己的“臺獨”路線。

然而,蔡英文顯然低估了兩岸交流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南海集團在綠營的打壓下並未退縮,不僅在各大媒體刊登廣告,接受專訪,還宣佈將在司法框架內將官司進行到底,直至臺灣地區的“最高法院”。而島內媒體,諸如ETtoday新聞雲、經濟日報,也不懼蔡當局的“抹紅”打壓,競相予以報道。正如於品海所說:“我認為臺灣人是很想把經濟搞起來,已經沉悶很久,由於這原因,我認為臺灣的動力不斷往上走。如果加上大陸、臺商的發展,都對臺灣經濟是好的。”由此可見,蔡英文逆民心、歷史潮流而動,註定會被臺灣人民所拋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