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率再創新低,蔡英文2020或難連任

在前不久臺灣地區“九合一”選戰中,民進黨大潰敗,蔡英文的政治名聲再遭重創。據新出爐的多個民調均顯示,蔡英文的負面評價再創新高。如偏藍的臺灣TVBS民調顯示,在針對臺灣12名主要政治人物進行的聲望調查中,蔡英文敬陪末座,僅有15%;而在親綠的臺灣《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中,蔡英文的不信任度達58.9%,執政不滿意度也再創新高,達67.9%。另外,針對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民調,臺灣《ETtoday新聞雲》調查顯示,蔡英文以7.8%支持率慘摔至倒數第二名,僅贏過同黨的賴清德0.8個百分點。在離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僅剩一年有餘之際,蔡英文這樣的民意支持度,其政治聲望無疑已宣告進入了“加護病房”,再高明的“醫術”恐怕也難以搶救。

除了作為表徵的民意支持度外,蔡英文角逐並確保2020順利連任的立基點,也已然被嚴重侵蝕。在這次的22個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政治版圖大縮水,僅拿下6席。可謂“綠地變藍天”,其中甚至連民進黨的大票倉,如高雄、雲林和宜蘭也被藍營翻盤,其指標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這次選舉被視為蔡英文當局的“期中考”,是臺灣民眾對蔡英文施政成績的大檢驗。然而,蔡英文當局交出的“成績單”可以說是嚴重不合格。在這種情形下,作為主要負責人的蔡英文即使進行強力“補課”,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想取得成效,恐怕難度會遠比想象中的大。而更讓蔡英文擔憂的是,2018年的敗績很有可能會形成“骨牌效應”,沖垮作為“期末考”的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時間拉長至2014年縣市長選舉,同樣被視為當時執政的國民黨的“期中考”。國民黨得票率40.70%,總得票數499萬。對手民進黨的總體得票率則為47.55%,得票數為583萬。國民黨當時輸給民進黨84萬票。而在作為國民黨“期末考”的2016臺灣“大選”中,雙方的選票差距拉大,國民黨得票率降至31.04%,得票數僅為381萬。民進黨得票率則為56.12%,得票數上漲至689萬。短短一年有餘,雙方的得票差距從2014的84萬擴大為2016的308萬。

如今,反觀此次的2018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的總體得票率為39.16%,得票數為489.7萬;而國民黨的得票率48.79%,得票數為610.2萬,雙方的得票差距已達120萬。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離現在同樣差不多一年有餘,蔡英文難道有能力跳脫“歷史悖論”嗎?

在此情形下,我們再來看看蔡英文是如何因應的。在民進黨內,蔡英文辭去了黨主席一職以示負責。然而,前不久卻一度傳出蔡英文有意安排黨首人選,也就是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蘇嘉全出馬競選民進黨主席。可見,蔡英文在黨務方面依舊不肯放手,而這一舉動已不斷遭到民進黨內其他派系的強烈反對。

而在政務方面,蔡英文在臺灣民眾及媒體面前,上演了挽留陳菊及賴清德擔任原職的戲碼,而陳、賴二人也最終分別留任蔡辦幕僚長及行政機構負責人。也就是說,蔡英文當局施政引發的民怨,最終蔡、賴、陳三人無一負責。不過,近期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逐漸解職或準辭部分政務官員,來彰顯政務革新。然而,這種尋找“替罪羔羊”的處理方式,臺灣民眾會否接受,恐怕要大打問號。

其實,深入探究可以發現,蔡英文目前正陷入固權護權的窘境之中。一方面,行政團隊不大幅調整,很難消弭民憤。另一方面,陳菊和賴清德所屬的新潮流系統為民進黨內的最大派系,蔡英文若準備繼續競選連任2020,亟需新潮流的支持。在改組和拉攏並尋求派系平衡的分際中,蔡英文不但左右為難,而且左支右絀。

面對內外交困局面,消息人士透露,蔡英文可能會採取提前開啟民進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提名作業的程序,避免“夜長夢多”,確保自己能繼續代表民進黨參選2020。另一方面,在權力妥協與交換中,促使賴清德於不久之後進行行政團隊總辭,試圖達到為2018選舉失敗引發的“後坐效應”止血的功效。

這樣的研判有多大的可信度,對於蔡英文尋求2020連任到底有無幫助,還很難下定論。不過,前不久,在“檢討民進黨敗選原因”時,蔡英文堅持認為是臺灣民眾沒跟上民進黨當局的“進步價值”。這一說法,似乎已為蔡英文的2020連任之路下好了註解。(作者為 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