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

我們時常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並不能理解其中絕大多數意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

我們時常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並不能理解其中絕大多數意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時間這個東西,確實一去不復返,我們少年時真的不懂得珍惜時光,而青年時總是在尋找方向,壯年時覺得老年還很遙遠,中年時卻一直在擔心失業,真到了老年時才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因為不久自己就將掛在牆上。

繼續看朱先生的感慨:“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朱自清寫的“八千多日”,我們取中間值8500天,÷365,得23.3歲,可見朱先生當初才23歲出頭,就已經對時間有了如此的執著,看到光陰似劍,並懂得珍惜時間,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悟性,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有勢商

"

我們時常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並不能理解其中絕大多數意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時間這個東西,確實一去不復返,我們少年時真的不懂得珍惜時光,而青年時總是在尋找方向,壯年時覺得老年還很遙遠,中年時卻一直在擔心失業,真到了老年時才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因為不久自己就將掛在牆上。

繼續看朱先生的感慨:“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朱自清寫的“八千多日”,我們取中間值8500天,÷365,得23.3歲,可見朱先生當初才23歲出頭,就已經對時間有了如此的執著,看到光陰似劍,並懂得珍惜時間,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悟性,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有勢商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而我自己,已經39個春秋過去了,折算成天數是14200多個日子。好在,你還年輕,你也算下,你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幾千個?還是已經過萬了?庸俗一點來提醒下,你的日子都過萬了,工資別還沒過萬

一直有人跟我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我現在沒事做”“我閒得發慌”,甚至還有人追求這種境界:“我什麼都不願意做”“我懶得動”“我就是混日子!”

"

我們時常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並不能理解其中絕大多數意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時間這個東西,確實一去不復返,我們少年時真的不懂得珍惜時光,而青年時總是在尋找方向,壯年時覺得老年還很遙遠,中年時卻一直在擔心失業,真到了老年時才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因為不久自己就將掛在牆上。

繼續看朱先生的感慨:“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朱自清寫的“八千多日”,我們取中間值8500天,÷365,得23.3歲,可見朱先生當初才23歲出頭,就已經對時間有了如此的執著,看到光陰似劍,並懂得珍惜時間,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悟性,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有勢商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而我自己,已經39個春秋過去了,折算成天數是14200多個日子。好在,你還年輕,你也算下,你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幾千個?還是已經過萬了?庸俗一點來提醒下,你的日子都過萬了,工資別還沒過萬

一直有人跟我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我現在沒事做”“我閒得發慌”,甚至還有人追求這種境界:“我什麼都不願意做”“我懶得動”“我就是混日子!”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記得2005年我25歲時,在一家外企做採購員,月薪大概8千塊。入職不久,來了個師弟,江西人,姓賴,比我小1歲,他跟我說過一句話:“當你閒著沒事可幹時,你可以做兩個事情,要麼學習外語,要麼想下如何多賺點錢。”這句話,我深深的印在腦海裡。

這位師弟,20歲時大專畢業就去東莞做了操作工,月薪8百;一年後他跳槽到蘇州,工資漲到了2千,模具工;2004年,他辭職,將畢業後這3年多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去山東煙臺讀了個國際貿易培訓班,全英文教學,花了3萬讀了一年,實際上專門就是學英語的。

這一年“語言進修”後,他再次求職重返職場,這才在2005年跟我成了德爾福的同事,他的崗位是模具經理。他不是管人的經理,是管模具的人而已,抬頭好聽一點罷了,但他工資不低,後來彼此一打聽才知道,這傢伙月薪1萬5!

你想想看,2005年,大專畢業4年,月薪1萬5,這什麼概念?這種工作他都能找到,師弟比我這師兄工資都高,說明他煙臺脫產那一年沒有白學,否則外企也進不來。這工作需要懂模具的設計技術和製作工藝,會畫圖,跟供應商能相處,還要跟海外同事隨時溝通模具進程。

後來,2009年他辭職做生意去了,自己開了個模具公司,2018年我去他公司看過,現在還是主要做汽車零部件,年銷售額5千萬上下,淨利潤大概10%略多。

我將他那句話拿出來複習下,“當你閒著沒事可幹時,你可以做兩個事情:一,學習外語,二,想下如何多賺點錢。”現在對應上了,原來這傢伙早有準備。

相比較而言,我們很多群友和讀者,經常說自己方向迷茫,也不知道做什麼工作,甚至不少說自己無所事事,就是混混日子,但同時又在抱怨自己苦逼、工資低、老天不公。這就是矛盾了,希望看到此處的你,記下我那位師弟賴老闆的話。

"

我們時常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並不能理解其中絕大多數意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時間這個東西,確實一去不復返,我們少年時真的不懂得珍惜時光,而青年時總是在尋找方向,壯年時覺得老年還很遙遠,中年時卻一直在擔心失業,真到了老年時才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因為不久自己就將掛在牆上。

繼續看朱先生的感慨:“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朱自清寫的“八千多日”,我們取中間值8500天,÷365,得23.3歲,可見朱先生當初才23歲出頭,就已經對時間有了如此的執著,看到光陰似劍,並懂得珍惜時間,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悟性,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有勢商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而我自己,已經39個春秋過去了,折算成天數是14200多個日子。好在,你還年輕,你也算下,你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幾千個?還是已經過萬了?庸俗一點來提醒下,你的日子都過萬了,工資別還沒過萬

一直有人跟我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我現在沒事做”“我閒得發慌”,甚至還有人追求這種境界:“我什麼都不願意做”“我懶得動”“我就是混日子!”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記得2005年我25歲時,在一家外企做採購員,月薪大概8千塊。入職不久,來了個師弟,江西人,姓賴,比我小1歲,他跟我說過一句話:“當你閒著沒事可幹時,你可以做兩個事情,要麼學習外語,要麼想下如何多賺點錢。”這句話,我深深的印在腦海裡。

這位師弟,20歲時大專畢業就去東莞做了操作工,月薪8百;一年後他跳槽到蘇州,工資漲到了2千,模具工;2004年,他辭職,將畢業後這3年多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去山東煙臺讀了個國際貿易培訓班,全英文教學,花了3萬讀了一年,實際上專門就是學英語的。

這一年“語言進修”後,他再次求職重返職場,這才在2005年跟我成了德爾福的同事,他的崗位是模具經理。他不是管人的經理,是管模具的人而已,抬頭好聽一點罷了,但他工資不低,後來彼此一打聽才知道,這傢伙月薪1萬5!

你想想看,2005年,大專畢業4年,月薪1萬5,這什麼概念?這種工作他都能找到,師弟比我這師兄工資都高,說明他煙臺脫產那一年沒有白學,否則外企也進不來。這工作需要懂模具的設計技術和製作工藝,會畫圖,跟供應商能相處,還要跟海外同事隨時溝通模具進程。

後來,2009年他辭職做生意去了,自己開了個模具公司,2018年我去他公司看過,現在還是主要做汽車零部件,年銷售額5千萬上下,淨利潤大概10%略多。

我將他那句話拿出來複習下,“當你閒著沒事可幹時,你可以做兩個事情:一,學習外語,二,想下如何多賺點錢。”現在對應上了,原來這傢伙早有準備。

相比較而言,我們很多群友和讀者,經常說自己方向迷茫,也不知道做什麼工作,甚至不少說自己無所事事,就是混混日子,但同時又在抱怨自己苦逼、工資低、老天不公。這就是矛盾了,希望看到此處的你,記下我那位師弟賴老闆的話。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無獨有偶,我還有個師兄,大概在2010年認識了這位師兄。也是我們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專家,之前他是一次我的德企面試官,那次面試他沒看上我,具體大家見這裡:《你遇到過的最奇葩的面試經歷是什麼》。

這位師兄,曾經特別喜歡打檯球,我也陪著打過,他花了總計10年的時間,在業餘將檯球水平真的從入門練到了精通,有一次跟檯球天后潘曉婷打了個平手。各種球杆和檯球裝備不計其數,甚至檯球桌家裡都兩臺。

"

我們時常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並不能理解其中絕大多數意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時間這個東西,確實一去不復返,我們少年時真的不懂得珍惜時光,而青年時總是在尋找方向,壯年時覺得老年還很遙遠,中年時卻一直在擔心失業,真到了老年時才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因為不久自己就將掛在牆上。

繼續看朱先生的感慨:“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朱自清寫的“八千多日”,我們取中間值8500天,÷365,得23.3歲,可見朱先生當初才23歲出頭,就已經對時間有了如此的執著,看到光陰似劍,並懂得珍惜時間,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悟性,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有勢商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而我自己,已經39個春秋過去了,折算成天數是14200多個日子。好在,你還年輕,你也算下,你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幾千個?還是已經過萬了?庸俗一點來提醒下,你的日子都過萬了,工資別還沒過萬

一直有人跟我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我現在沒事做”“我閒得發慌”,甚至還有人追求這種境界:“我什麼都不願意做”“我懶得動”“我就是混日子!”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記得2005年我25歲時,在一家外企做採購員,月薪大概8千塊。入職不久,來了個師弟,江西人,姓賴,比我小1歲,他跟我說過一句話:“當你閒著沒事可幹時,你可以做兩個事情,要麼學習外語,要麼想下如何多賺點錢。”這句話,我深深的印在腦海裡。

這位師弟,20歲時大專畢業就去東莞做了操作工,月薪8百;一年後他跳槽到蘇州,工資漲到了2千,模具工;2004年,他辭職,將畢業後這3年多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去山東煙臺讀了個國際貿易培訓班,全英文教學,花了3萬讀了一年,實際上專門就是學英語的。

這一年“語言進修”後,他再次求職重返職場,這才在2005年跟我成了德爾福的同事,他的崗位是模具經理。他不是管人的經理,是管模具的人而已,抬頭好聽一點罷了,但他工資不低,後來彼此一打聽才知道,這傢伙月薪1萬5!

你想想看,2005年,大專畢業4年,月薪1萬5,這什麼概念?這種工作他都能找到,師弟比我這師兄工資都高,說明他煙臺脫產那一年沒有白學,否則外企也進不來。這工作需要懂模具的設計技術和製作工藝,會畫圖,跟供應商能相處,還要跟海外同事隨時溝通模具進程。

後來,2009年他辭職做生意去了,自己開了個模具公司,2018年我去他公司看過,現在還是主要做汽車零部件,年銷售額5千萬上下,淨利潤大概10%略多。

我將他那句話拿出來複習下,“當你閒著沒事可幹時,你可以做兩個事情:一,學習外語,二,想下如何多賺點錢。”現在對應上了,原來這傢伙早有準備。

相比較而言,我們很多群友和讀者,經常說自己方向迷茫,也不知道做什麼工作,甚至不少說自己無所事事,就是混混日子,但同時又在抱怨自己苦逼、工資低、老天不公。這就是矛盾了,希望看到此處的你,記下我那位師弟賴老闆的話。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無獨有偶,我還有個師兄,大概在2010年認識了這位師兄。也是我們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專家,之前他是一次我的德企面試官,那次面試他沒看上我,具體大家見這裡:《你遇到過的最奇葩的面試經歷是什麼》。

這位師兄,曾經特別喜歡打檯球,我也陪著打過,他花了總計10年的時間,在業餘將檯球水平真的從入門練到了精通,有一次跟檯球天后潘曉婷打了個平手。各種球杆和檯球裝備不計其數,甚至檯球桌家裡都兩臺。

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

2015年時,我都35歲了,這位師兄40歲,他突然醒悟,說自己要“金盆洗手”以後不打檯球了。我們都問為啥,他給我們大家的解釋是:“檯球太浪費時間了,花錢花精力更花時間。我們應該發展一種愛好,在享受這種愛好的同時,順便將錢也賺了!

當年,師兄開始大舉開拓副業,還跟我一起合夥投資了一家咖啡館。他自己又入股了一家新媒體公司(好像叫“學學他”)以及好幾家互聯網公司,雖然規模都不大。

2019年的當下,他主業還在外企上班,不過跳槽了,亞太副總,年薪大概250萬。

你問:“這師兄後來真不打檯球了?”你還會問:“能夠順便賺錢的愛好,他找到了沒有?”

我告訴你,檯球他還繼續在打,只是頻率沒那麼高了。順便可以賺錢的愛好,他還在找,不知道有沒有找到。2018年初我粉絲聚會時,叫這位師兄也來吃飯、唱歌過,不少群友見過他。

其實,師兄後來恍然大悟的那個知識點,就是我那位賴師弟說的第二點“沒事時想想如何多賺點錢”,第一點不在話下,因為師兄是外企的副總,也是碩士畢業,英語本來就好。

當然,萬事都要與時俱進,也要結合自身,對於我的讀者,是一個相對精準的職場人士群體,我改下這句話,作為對你的建議:“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你千萬別閒著,你要麼想下如何提升學歷,要麼學習外語,要麼就想下如何開發你的副業。

最怕,年輕人說沒事可做。二怕,已婚已育說要換城市。三怕,四十歲要考研。早幹嘛去了呢。

希望大家別浪費時間,將之用到有用的地方去。我們打臉的人,總是後悔,而世間確實沒有後悔的藥。引申一下:你倘若真的珍惜時間,也許還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畢淑敏先生這句話,你來體會下,“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多麼形象:你的人生,從父母處出發,本來是一條射線,充滿無限可能;但只要父母中有一個去世,你就會發現此刻到終點你只剩下一條線段,而且加速縮短,時間對你來說已經叫做“時日無多”了。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