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絕命後衛師》是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歷史上的英雄部隊紅34師的壯烈事蹟為素材而創作,表現了紅軍最為艱苦的一段歷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反響很大。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1933年至1934年,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和準備長征期間,紅34師作為紅軍的後衛部隊,擔負著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的任務。1934年3月,陳樹湘臨危受命,被任命為紅34師師長,以保衛閩西北區根據地。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指揮全師在泰寧一線多次擊退3萬餘眾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完成了牽制敵軍的重任;在泰寧與建寧交界的梅口防禦戰中,率部連續作戰7天6夜,大量殲滅敵軍,阻滯了敵人的攻勢。後又奉命接連在建寧、石城、興國等地阻擊敵軍。

長征一開始,紅5軍團便作為全軍的後衛,而紅5軍團的第34師則又奉命作為軍團的後衛,不但擔任掩護全軍團的任務,而且還特別要為兩個龐大的中央縱隊殿後。1934年12月1日下午,在中央兩個縱隊全部渡過湘江之後,紅34師脫離5軍團建制,直接歸中革軍委指揮。為突破國民黨軍佈置的四道封鎖線,紅34師與數十倍於己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特別是在掩護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的慘烈戰鬥中,同敵軍鏖戰4天5夜,最後紅34師6000餘人幾近全軍覆沒,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氣壯山河的慘烈篇章。 我翻閱手頭所能找到的泰寧黨史,發現:紅34師殿後任務始於泰寧。眾所周知,泰寧是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在這期間,其境內主力紅軍與國民黨軍打了五場系列阻擊戰,而陳樹湘率領的紅34師就打了其中的三場,即將泰交通線阻擊戰、泰寧縣城保衛戰、建泰沿線阻擊戰,其任務是掩護紅軍主力轉移和突圍。通過紅34師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主力紅軍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由於戰鬥極其慘烈,官兵減員嚴重,紅34師在泰寧補充了不少兵力。因而,有不少泰寧子弟參加了這支英雄的部隊,並犧牲在後撤沿路的各個戰場上,直至在湘江戰役中全部犧牲。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從第五次“圍剿”和反“圍剿”說起

1933年9月,國民黨制定了對中共中央蘇區發起最後一擊的“鐵桶計劃”,以求在一個月內將紅軍主力壓迫到以瑞金為核心的狹小範圍,予以徹底殲滅。這一戰略計劃的改變,源於蔣介石總結了屢次“圍剿”紅軍失敗的原因,改變以往“長驅直入、分兵合擊”速戰速決的戰術,採用對中央蘇區碉堡推進的“新軍事原則”,以迫使在數量、裝備上處於劣勢的紅軍與他們進行正面戰、陣地戰、持久戰,從而達到逐步消耗紅軍的軍事力量,蠶食緊縮蘇區土地,最後達到消滅紅軍主力的戰略意圖。

在國民黨軍大舉進攻面前,中央局、中革軍委對泰寧地域的反“圍剿”鬥爭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在此期間,閩贛省委為加強邊區工作,在建黎泰三縣交界地帶增設了黎南縣,將泰寧的溪口、大田、新橋三個區劃歸黎南縣管轄。但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不讓敵人蹂躪蘇區一寸土地”的口號,急令在閩中作戰的東方軍回師就敵。1933年10月4日,彭德懷、董振堂率部隊趕到泰寧新橋和大田集結時,黎川已經失陷一個星期了。第五次反“圍剿”剛一開始,中央蘇區便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1933年11月間,國民黨19路軍聯合一部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與紅軍簽訂抗日協定。蔣介石急忙從進攻中央蘇區的北路軍中抽調11個師的兵力,由贛東、浙南入閩,鎮壓福建人民政府。“福建事變”,這本是中央紅軍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極為有利的機會,可當時從共產國際到中共臨時中央都犯了“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斷定中間派別是所謂中國革命的最危險的敵人”(毛澤東選集》第3卷968頁),在軍事上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直到12月下旬,福建人民政府已行將倒臺,中央局、中革軍委才命令紅3軍團回師建寧、紅7軍團19師指揮機關集中泰寧整編,並將紅34師劃歸紅7軍團建制。1934年1月下旬,福建人民政府宣告失敗,中央蘇區的一翼失去依靠,喪失了利用“閩變”打破國民黨第五次“圍剿”的機會。

而此時的蔣介石再次回過頭來,全力“圍剿”中央蘇區。1934年1月26日和2月10日,紅3軍團分兩批從沙縣撤回泰寧集結,進行短期休整,於2月25日開赴江西南豐以北參戰。

1934年2月,國民黨東路軍第10縱隊湯恩伯部攻佔沙縣;3月7日再陷將樂,開始沿途構築碉堡,向泰寧蘇區推進。

戰況危急,1934年3月,陳樹湘被任命為紅34師師長,以保衛閩西北區根據地。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將泰交通線阻擊戰

面對國民黨的猖狂進攻,1934年3月初,朱德總司令從建寧返回泰寧前線,在孔廟(今實小),召開了擔任守備泰寧任務的紅5軍團34師(此時紅34師又劃歸紅5軍團建制)連以上幹部緊急軍事會議。朱德代表方面軍總部下達了在將樂、泰寧、建寧之間遲滯敵人,並尋找機會配合紅軍主力消滅敵人的戰鬥任務,同時就戰鬥的兵防線作了具體的部署。會議期間,敵機進行了轟炸,把會場前的石板橋炸斷,但會議仍然正常進行。

會後,師長陳樹湘率領紅34師立即從新橋開赴光明、馬嶺、萬安、開善、池潭一帶設防,在紅7軍團第60團之1連及閩中獨立營游擊隊的配合下,擔任從正面阻擊敵人的任務。

1934年3月15日,國民黨軍孫元良的88師從將樂出發,進犯光明。紅34師一部與敵激戰數小時後,於下午4時主動放棄光明。

3月16日上午9時30分,紅34師奉命收復光明的一個團在陽源附近與國民黨軍88師523團遭遇。紅軍一面趕築工事,一面主動向敵人發起攻擊。戰鬥持續到下午3時,敵人縮回光明;紅軍亦因傷亡嚴重,退守陽源。同日,國民黨軍王仲廉的89師佔據了萬安。

3月17日上午10時20分,國民黨軍88師523團、527團1營及師直屬隊主力,在榴彈炮火力的掩護下,搶佔了曹源西端高地,同時向駐守曹源的紅34師發起攻擊,紅軍奮起反擊。中午11時40分,國民黨軍89師530團、第4師19團趕來增援。紅軍三面受敵,被迫於午後1時40分後撤。陳樹湘師長在掩護部隊後撤的戰鬥中右臂受傷。同日,國民黨軍89師與紅34師102團一部在馬嶺激戰,敵三面包抄圍剿,紅軍被迫撤回八里橋佈防。

3月18日上午11時,國民黨軍88師528團在黃家地與剛從建寧趕來增援的紅3軍團之一部接戰。紅軍不支,撤回泰寧城關。下午4時,國民黨軍89師主力推進到八里橋,與剛從馬嶺撤回的紅34師102團一部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兩小時後,陣地再次被突破,紅軍退守城東雞籠山高地。

經過4天的激戰,紅軍在將泰交通線上阻擊敵人的計劃落空,阻擊部隊全部撤回泰寧城關守備。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泰寧縣城保衛戰

1934年3月19日,泰寧縣城保衛戰正式打響,任務是遲滯並延緩敵人的進攻,保衛泰寧縣城。

紅軍守城部隊為從陽源、馬嶺、萬安一線撤回的紅34師、紅3軍團一部共五千餘人,主陣地設在城東雞籠山、茶圳頭、二王棟一帶(原糧油加工廠後山)。國民黨兵力為先頭迫近城廂的88師、89師兩個整編師,共兩萬餘人。

上午8時,國民黨軍由89師267旅533團擔任主攻,534團為左翼,補充團為右翼,開始向紅軍主陣地發起猛攻。紅軍憑藉堅固的工事頑強抵抗,打退敵人多次衝鋒。戰鬥持續到正午,國民黨毫無進展。國民黨東路軍第10縱隊司令長官湯恩伯親自趕到朱家坊前沿山頭督戰,同時調來重炮和飛機向紅軍陣地狂轟濫炸,紅軍戰士傷亡慘重。經數度白刃肉搏,正面陣地茶圳頭首先被突破,不久雞籠山、二王棟兩翼山頭也先後陷落,紅34師只得退守當歸山(原水南食品公司後山)。國民黨軍再次出動飛機轟炸,紅軍退守蘆峰山(今氣象臺)。終因敵人炮火猛烈,眾寡懸殊,紅軍於下午3時30分撤出戰鬥,出西門向建寧方向撤退,國民黨軍89師攻陷縣城。激戰一天,紅軍戰士傷亡600餘人,國民黨軍傷亡70餘人。(《中央革命根據地史要》第431頁)

國民黨軍攻陷將樂後,中革軍委原打算調紅3軍團主力到泰寧駐防,卻又舉棋不定,直到18日才下達東移命令。以至彭德懷、楊尚昆、林彪、聶榮臻率紅3、紅1兩個軍團及紅13師由南豐西南的洽村向泰寧運動途中,泰寧已陷入敵手。為此,紅13師師長陳伯鈞曾痛心地說:“泰寧失守,真我戰史上之恥辱。”(《陳伯鈞日記》1934年3月20日)彭德懷於4月1日在給中革軍委的信中,憤慨地批評“左”傾領導,說:“戰略決心遲疑,戰術不夠機動,失掉許多戰機,使應得到的勝利推遲,使某些戰役流產,並把戰術動作限制得過分嚴格,使下級失去機動,只能機械執行。”並指出:“我們每一次接受軍委電令,差不多沒有一點思索時間,甚至請向導、打電話、下命令的時間都沒有,戰略決心遲疑如此,甚至以超強度行軍都不能趕到。”他舉例說:“這次由洽村向泰寧地區轉移。猶豫不決遲延了一天,致使敵人搶先佔領了泰寧城……”

泰寧縣城保衛戰失利以及紅軍兵力的消耗,正是由於博古和李德等“左”傾領導在軍事上單純採取保守主義防禦路線,讓兵力薄弱的紅34師分兵把口、節節阻擊,去同擁有第4、第10、第88、第89四個師,並配備飛機、重炮等火力裝備的國民黨東路軍第10縱隊打陣地戰,拼消耗,同時又因決策優柔寡斷,使紅軍主力坐失殲敵良機所釀成的惡果。

因為戰鬥減員厲害,1934年3月,中央組織局和中革軍委下達了在建黎泰三縣擴大普通赤衛軍10000名、赤衛軍模範營2500名,普通少先隊9000名、少先隊模範營1500名的任務。三縣人民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3月份的突擊月中,就完成擴大普通赤衛軍8100名、赤衛軍模範營500名,普通少先隊10350名的任務。這些擴大的隊員,大多成為紅34師的兵源。紅34師減員的600餘人,都由泰寧子弟以補充。泰寧子弟為保衛蘇區的戰鬥增添了有生力量。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建泰沿線系列阻擊戰

國民黨軍第10縱隊佔據泰寧縣城,並實現在新橋與北路軍第3縱隊會師的戰略目標後,為貫徹蔣介石“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新軍事原則,花25天時間在泰寧至新橋、將樂至泰寧沿線構碉築堡,並於泰寧城郊北修築了一座簡易飛機場。至1934年4月20日,各項工程先後竣工,才開始實施向建寧逐段推進的原訂“圍剿”計劃。

紅34師從泰寧縣城撤出後,按軍委命令繼續駐防建泰沿線,阻擊、遲滯向建寧壓迫前進的敵人,先後在建泰沿線進行了李家坊、油店、弋口、梅口、挽舟嶺、橫路下等六場系列阻擊戰。

4月22日上午8時,國民黨軍88師派264旅527團之2營向李家坊進犯,行至白土即遭紅軍阻擊,激戰至傍晚,國民黨軍撤回泰寧縣城。

4月24日上午8時30分,國民黨軍88師先頭部隊264旅旅長黃梅興以527、528兩個團為前後梯隊,從縣城出發,經白土抵達南會李家坊,與據守李家坊的紅34師100團某營2連接火。國民黨軍527團以第1營為正面攻擊部隊,第2營由白土南面山地攻擊李家坊南側的黃家坳高地。紅2連據守工事頑強抵抗。9時許,紅2連連長陳揚材、排長劉彬率1排戰士從李家坊東北山頭向正面的國民黨軍1營發起突擊,擊潰其側翼一個連,擊斃國軍排長1人,打死打傷士兵二十多人,繳獲步槍數支,並迫使國民黨軍正面攻擊部隊後撤。戰鬥中紅2連連長陳揚材犧牲。紅軍也於10時許放棄李家坊陣地,撤回水際村油店街。

國民黨軍264旅推進至南會後,以527團佔據李家坊村陣地和西南一帶山頭,改由528團為前隊繼續向西推進。中午,528團到達油店,開始向油店街紅軍陣地和南面山頭同時發起進攻。由李家坊撤回的紅2連在指導員曹文子指揮下,頑強固守,打退國民黨軍多次衝鋒。激戰至1時左右,油店街陣地首先被528團1營突破,南面高地上的紅軍陣地失去倚靠,於1時30分失陷,紅軍退回梅口。

4月26日,剛從將樂調來的國民黨軍第10師李默庵部以28旅為左縱隊,30旅為右縱隊,隨帶工兵營,分兩路向弋口挺進。午後2時,左右縱隊分別經下渠、新田、三官堂和普洞、大湖、謝家坪,到達與弋口隔河相望的鄧家坊。28旅在機槍和炮火的掩護下,企圖在鄧家坊南面河灘強行涉水架橋。紅軍防衛弋口的部隊是從明溪縣胡坊一帶撤回的紅7軍團19師55團的兩個營。紅軍預先佔領金溪西側各山頭,居高臨下,封鎖河灘。這時,紅34師從梅口趕來增援,國軍死傷慘重,架橋未能成功。午後4時,國民黨軍第10師30旅從弋口北面的廖家村一帶偷渡成功。紅34師一部立即趕來堵截,紅101團10連連長王錦昌率領戰士向廖家村河灘發動多次反衝鋒,並領頭衝入敵陣,一人投出16顆手榴彈,給敵人以很大的殺傷。但終因國民黨先頭部隊已佔領河灘陣地,架設機槍,掩護後續部隊渡河,紅軍未能實現把敵人趕下河去的目標,只得退回預先構築好的野戰工事中頑強阻擊。下午6時許,國民黨軍第30旅全部渡過金溪,從北向南蜂擁而來。紅軍陣地被突破,被迫經廖元、茜口一帶山地撤回梅口挽舟嶺設防。

梅口位於杉溪和濉溪的交匯口,是建泰兩縣水陸交通的集散碼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駐守梅口的紅34師在當地蘇政權和群眾的支持下,早已沿河構築好陣地,各制高點也修築了地堡、掩體,並設置了鹿寨等障礙物,嚴陣以待。

在弋口戰鬥的同日上午10時,國民黨軍第88師264旅527團推進到梅口東岸的店上村,並在其西、北兩側高地設立炮兵陣地,以榴彈炮的強大火力開路,掩護工兵營架設浮橋。堅守河灘的紅34師第1梯次100、102兩個團則集中輕重機槍,火力封鎖河面。雙方相持終日,國民黨軍傷亡慘重,掉到河裡淹死的也很多,至晚6時,才停止攻擊。

4月27日,國民黨軍527團將兩個營展開在店上南北兩個高地,在重炮和機槍的掩護下,同時涉水強渡。至中午12時30分,北側一個連首先渡過金溪,紅100團2營立即與國民黨軍展開肉搏戰,將該連壓下河去,但此時側翼又有約一個連的國民黨軍衝上河灘,2營陣地被突破。

國民黨軍搶佔河灘後,以一部分兵力向前運動,壓制紅34師第2梯次的火力;另一側則配合工兵營搶挖戰壕和架設浮橋,待後續大部隊陸續過河集結後,才開始向紅軍縱深攻擊。下午3時,國民黨軍佔領梅口。4時以後,前一日由弋口渡河的國民黨軍第10師主力也逆水而上,到達梅口附近。

紅34師退出梅口後,以102團扼守挽舟嶺高地,100團、101團轉移到茜元、橫路下一帶,繼續牽制和遲滯向建寧推進的國民黨軍。4月28日清晨,國民黨軍第10師以一部兵力由梅口向挽舟嶺發動正面佯攻;28旅主力卻從左側繞出河沿,於6時左右,佔領青草山為據點,與挽舟嶺上的紅34師102團對射。與此同時,國民黨軍第28旅之補充團出下茜元,攻擊挽舟嶺的右側。紅102團三面受敵,加上剛從梅口撤回,工事不太穩固,7時30分左右,陣地被突破。經反覆肉搏拼殺,終因敵眾我寡,只得退出陣地,向建寧轉移。

5月2日清晨,國民黨軍第88師262旅開始自梅口、鄒家際向西推進;第10師56團也派出一個營的兵力進入上、下茜元村遊擊,配合行動。中午12時,262旅523團搶佔了黃山頂、象山等高地,並架設榴彈炮向紅軍扼守的禾達坳、何坑寨陣地炮擊。午後1時,擔任主攻的國民黨軍524團1、2兩營攻佔雞搜窠和禾達坳以北高地。紅軍的增援部隊及時趕到,藉助森林的掩護開始反攻,激戰至黃昏,將國民黨軍趕回上茜元村。紅軍勝利收復了禾達坳、雞搜窠陣地。

5月9日清晨,國民黨軍524團第1營利用濃霧的掩護向禾達坳發動偷襲。紅軍倉促應戰,用手榴彈、石頭殺傷一批國軍後又發起反衝鋒。兩軍在陣地前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刺刀戰,後因國民黨軍增援部隊趕到,紅軍被迫放棄陣地。在下際坑、象山高地阻擊國民黨軍524團第3營的紅軍部隊見禾達坳陣地已失,稍事抵抗後也撤出戰鬥,經橫路下轉移到建寧的朱家坳、苦竹坪一線。

建泰沿線的阻擊戰鬥持續了18天,紅軍共擊斃國民黨軍官兵150餘人,傷2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100餘支。紅軍方面也傷亡102團團長呂觀音、100團3營營長王得貴等幹部戰士300餘人。

紅34師在撤出泰寧時,其兵源也在梅口得以補充。這些泰寧子弟,隨著紅34師轉戰各地,最後在湘江戰役中全部犧牲。

「風展紅旗如畫」“絕命後衛師”在泰寧

文章來源:《三明日報》

作者:中共泰寧縣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主任 童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