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紅旗如畫」跳崖,轎頂山壯紅軍魂——追尋已故老紅軍曾繁益的革命足跡'

"
"
「風展紅旗如畫」跳崖,轎頂山壯紅軍魂——追尋已故老紅軍曾繁益的革命足跡

老紅軍曾繁益生前一擺架勢就顯威風。


灌木叢生、荊棘密佈。

沒路找路來走,向上連爬帶闖,才能登上海拔1651米的轎頂山山頂。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西山瑤族鄉下澗村56歲的村民王修明,平時並不給人當嚮導。因為,這裡人跡罕至。

可是,85年前,就是在這個山頂,湘江戰役突圍之後,戰鬥到只剩最後兩顆子彈的寧化縣治平畲族鄉紅軍戰士曾繁益,追隨紅三十四師一〇〇團團長韓偉,為了革命毅然跳下山崖。紅軍長征,絕命後衛!那一年,曾繁益才18歲。

雖然和韓偉都是向死而生,可是,誰也不知道曾繁益還活著。

"
「風展紅旗如畫」跳崖,轎頂山壯紅軍魂——追尋已故老紅軍曾繁益的革命足跡

老紅軍曾繁益生前一擺架勢就顯威風。


灌木叢生、荊棘密佈。

沒路找路來走,向上連爬帶闖,才能登上海拔1651米的轎頂山山頂。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西山瑤族鄉下澗村56歲的村民王修明,平時並不給人當嚮導。因為,這裡人跡罕至。

可是,85年前,就是在這個山頂,湘江戰役突圍之後,戰鬥到只剩最後兩顆子彈的寧化縣治平畲族鄉紅軍戰士曾繁益,追隨紅三十四師一〇〇團團長韓偉,為了革命毅然跳下山崖。紅軍長征,絕命後衛!那一年,曾繁益才18歲。

雖然和韓偉都是向死而生,可是,誰也不知道曾繁益還活著。

「風展紅旗如畫」跳崖,轎頂山壯紅軍魂——追尋已故老紅軍曾繁益的革命足跡

轎頂山上紅軍將士跳崖處,其實比立碑處險峻得多。


我們掩護,你們快走

這是偉大的紅軍長征,用生命書寫的英雄壯歌。

2015年,灌陽縣黨史辦原主任文東柏帶著一個工作隊,四處尋訪老紅軍及其後代。當他來到西山鄉下澗村時,老紅軍曾繁益的革命故事,才第一次被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只是,曾繁益早已在1988年離世。

“堅決阻止尾追之敵,掩護紅八軍團通過蘇江、泡江,爾後為全軍後衛;萬一被敵截斷,返回湘南發展游擊戰爭;但儘可能追上主力。”

這段發生在1934年底的紅軍長征革命往事,被韓偉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紅三十四師浴血奮戰湘江之側》,是韓偉生前在晚年傾力撰寫的回憶文章。

那年11月26日,韓偉率部行至道縣以南葫蘆巖時,接到了師部通知,前往軍團受領任務。軍團參謀長拿出軍委電報,宣佈了紅三十四師眼前的任務。

當時,蔣介石調集40萬兵力步步緊逼。“在重兵壓境的情況下,把軍團的殿後任務交給你們,這個擔子很重啊!你們既要完成軍委賦予的任務,又要有萬一被截斷後孤軍作戰的準備。”軍團首長說。

“後衛部隊尤其能夠體現出顧全大局、不怕犧牲的忠誠擔當。”在研究紅三十四師的行軍路線時,文東柏發現,這支部隊當時突然調轉了方向,往大部隊前進路線反向而去。

在紅三十四師的掩護下,12月1日晨,中央、軍委和主力部隊順利渡過湘江。但是,追擊而至的頑敵湘軍和桂軍,卻切斷了後衛部隊的去路,炸燬了渡江的浮橋。部隊走投無路,被迫東返,一路激戰,最後退入霧源山區。

在突圍過程中,當部隊通過敵人據點貓兒源,準備向長塘坪前進時,被敵人的警戒部隊發現。韓偉立即向師長陳樹湘請命:“我們掩護,你們趕快走!”

在湘江戰役中,紅三十四師擔任著全軍總後衛的任務。“父親在湘江岸邊完成掩護紅星縱隊渡江的任務。”曾祥玉說。突圍到新圩鄉洪水箐的大山裡,他們還未來得及喘息,再次被包圍。又是一整天的戰鬥,從早上打到天黑。

曾繁益跟著韓偉邊打邊撤。他曾經回憶,子彈打完了,就跟敵人白刃搏鬥,100多裡山路上,灑滿了戰友的血,一路都是倒下的戰友。“曾繁益和韓偉一路並肩作戰。”文東柏說。

橫下一條心,韓偉帶著曾繁益等僅剩的幾名紅軍戰士,將敵人引到了山崖邊。最終,他們在轎頂山上縱身跳下,誓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

紅軍長征,英勇向前!絕命後衛,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曾繁益和紅三十四師戰友們無畏向後。

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我丈夫說,他小的時候,有見過爺爺從一個竹編的小罐子裡拿出過兩枚子彈。”曾繁益的孫媳婦董小玉說。

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曾繁益的孫子曾令傑長期在外打工。曾令傑不得不留下妻子董小玉在家裡照顧70多歲的父親曾祥玉和兩個年幼的孩子。

曾祥玉是曾繁益的兒子。在一旁聽聞,也連連點頭,隨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那是冬天的桂北,天寒地凍。曾繁益帶著家人圍著火爐烤火。

一年辛勞,難得閒適。曾繁益取出了一個竹罐,從中拿出了兩枚子彈。不管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看著新奇,想要討過去摸一摸、玩一玩。可是,問起子彈的來歷,老人卻並未多說。

無獨有偶,文東柏在一次與韓偉之子韓京京聊天時,也聽到過一段關於兩枚子彈的故事。原來,韓京京退休之後,一直沿著紅軍長征尤其是父親當年戰鬥過的線路尋訪,與研究紅三十四師的文東柏很自然地成了朋友。

韓京京告訴文東柏,父親當年曾對自己說過,在被敵軍追到山頂時,他和身邊的紅軍戰士已經打光了身上的子彈。面對著窮追不捨的敵人,韓偉在槍膛中留下最後的兩顆子彈。

“如果遇到敵人,那就一顆子彈射向敵人,還有一顆子彈,留給自己!”那時的韓偉,已經站在山崖邊上。紅軍戰士們,一個個視死如歸。他們寧願以死明志,也決不能被敵人俘虜!

歷史只記載韓偉跳崖,但是具體是在哪座山跳,卻一直找不到證據。2015年,文東柏為此帶隊走遍了灌陽縣各村各屯。在下澗村,他尋訪到了老紅軍曾繁益的革命故事,就此終結了韓偉跳崖地點的爭議。那就是在轎頂山!

從曾祥玉及其當年鄰居曾慶發口中,文東柏得到了3個重要線索。“曾繁益稱自己所在的部隊是朱毛紅軍。”而“朱毛紅軍”在紅四軍剛剛創建之時,就成為紅四軍的代稱。短短兩年時間,揚名國內外,成為全國第一支正式紅軍的代稱。

“曾繁益還說,自己是跟著韓師長來到這裡的。”文東柏聽了頓時心裡一亮。韓偉明明是團長,為什麼成了“韓師長”?原來,在整編紅三十四師之前,韓偉是獨立第八師師長。因此,不少紅軍戰士習慣性地喊他“韓師長”。

“部隊在轎頂山被包圍。韓師長和曾繁益從不同方向跳下山崖。曾繁益與韓偉等人走散後,在竹山被竹籤刺傷了腳,只能留了下來。”文東柏終於知道了紅軍將士跳崖的前前後後。

轎頂山,山的這邊是灌陽縣,山的那邊是興安縣。縱身一跳,戰友兩別,從此,曾繁益與韓偉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鑽心的疼,只能留下

桂北的山,雖然不算特別高,但是山勢卻很險,山路的拐彎也急。

“就在不久前,這裡剛有人從這山澗摔下去身亡。”7月2日上午,王修明難得當上一回嚮導,帶著跨過4省趕來採訪的記者們向轎頂山前進。這話,出發前他可沒敢說,後來下山回到村裡後,他才說了出來。

從灌陽縣城到西山鄉,已經極為不便。從西山鄉政府所在地到下澗村部,更是山路彎彎。從下澗村部出發前往轎頂山,普通車輛根本無法通行,只有拖拉機能勉強在泥濘的山路上前行。

儘管這條路去年進行了擴建,但是坡陡彎急,路特別難走。10時許,王修明帶著登山隊伍出發,一個小時後,就只好徒步前進。將近13時,隊伍好不容易來到轎頂山的立碑處。

“紅軍將士英勇跳崖處”。石碑默默矗立在那裡。可是,王修明又指了指前面看不到路的山林,原來跳崖的地方還得往上爬。他說:“這裡並不是紅軍將士跳下山崖的地方,考慮到地勢平坦一些,後人比較易於瞻仰,所以碑設在這裡。”

幸好有王修明一路嚮導,在密林間艱難穿行,過了約40分鐘,終於來到一處山崖絕壁之下。抬眼望,高約20米的山崖幾近垂直而立,曾繁益與韓偉等紅軍將士當年就是在這裡無所畏懼、縱身跳崖。

“父親他們當年從山崖上跳下來,和那些犧牲在湘江邊的將士一樣,都抱著為了革命必死的決心。”曾祥玉說。今年71歲的他,年輕時也只有少數的幾回爬上過轎頂山。

山高路遠,爬上去都難,當年從山崖上義無反顧跳下來的父親曾繁益,在他心目中有著最英勇的形象。慶幸的是,山崖之下,密林叢生,曾繁益被繁茂的枝葉掛住,活了下來。

可是,在往大江嶺方向走,路過一片竹林時,他卻不幸被竹籤扎傷了腳底板。“鑽心的疼,我再也跑不動了,只能留下來。”曾繁益生前,曾經這樣向人描述。還好,路過的村民救起了曾繁益。從此,這名紅軍戰士,在這片桂北的深山老林之中,不得不紮下了根。

當年長征紅軍血染湘江,今日紅軍後代揮淚而祭。此前一天,恰逢“七一”建黨節,曾祥玉特意趕到興安縣界首鎮,和來自老家寧化縣等地的紅軍後代,在湘江邊上一起捧起鮮花、灑下美酒,祭掃長眠在這裡的紅軍英烈……

(三明日報記者 曾鳳清 李順亮 李遠明)

爭當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李順亮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在長征途中一次次絕境重生,既是生命的奇蹟,更是精神的力量。

革命從來伴隨著流血犧牲。紅色三明故事,可以說是不絕如縷。可是,當他們毅然捨身取義跳下山崖,那一刻永不後退的決絕,卻讓我們感慨萬千。因為,為了堅決阻止尾追之敵,這支絕命後衛之紅軍隊伍,曾經突然主動調轉方向,往大部隊前進路線反向而去。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主力紅軍繼續長征,為中國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轎頂山壯紅軍魂,曾繁益和他的戰友們不辱使命,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燦爛的一筆。

革命理想高於天,紅軍長征創造了無數讓後人難以置信的奇蹟。而這些奇蹟之中,有很多是像曾繁益這樣的三明籍英雄兒女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追尋像曾繁益這樣的已故老紅軍的革命足跡,既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自覺肩負起來的責任,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主動重新直面的光榮。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可歌可泣的偉大史詩,紅軍長征精神穿越歷史時空,潤澤著我們所處的這個新時代,可以陶冶每一個自己,能夠感動無數個他人。

紅軍長征路上,革命先輩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最終取得了紅軍長征的勝利。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蘇區,當前正處於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關鍵時期。縱觀三明全市發展的歷史,每一次成功突破的開顏歡笑,從來都是不斷攻克困難和埋頭解決問題換來的。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同樣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我們弘揚偉大的紅軍長征精神,爭當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是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就一定能夠在奮勇前行之中,建設好“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三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