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颱風為何扎堆出現?'

"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8月,颱風進入活躍期。今年第8號颱風“範斯高”、第9號颱風“利奇馬”、第10號颱風“羅莎”扎堆出現。專家表示,8月通常是生成颱風最多的月份,約有70%以上的颱風都是在季風槽裡生成的。

颱風如何產生?

颱風多生成於季風槽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呂心豔說,海溫高、切變小、初始有擾動,是颱風生成的三大條件。季風槽具有典型的低層正渦度氣旋式環流、高層負渦度反氣旋式環流和垂直方向上深厚的暖溼空氣特徵,且垂直風切變的零值區恰好橫跨季風槽,有利於使暖溼空氣釋放能量集中在該區域。

另外,季風槽內不存在著動力不穩定機制,而且其下墊面洋麵一般都比較溫暖,熱帶擾動易在季風槽發展為颱風。現在海上活躍的這幾個颱風都出生於季風槽。

8月3日夜間,第7號颱風“韋帕”的影響漸漸消散,而之後在從印度洋橫跨到太平洋的季風槽裡,新的颱風開始扎堆出現。緊接著8月4日,第8號颱風“範斯高”和第9號颱風“利奇馬”相繼在西北太平洋洋麵生成。

8月6日,第8號颱風“範斯高”凌晨在日本宮崎市沿海登陸後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並於當天晚上再次登陸韓國釜山沿海,之後減弱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臺7日凌晨對其停止編號。

第9號颱風“利奇馬”於昨晚加強為今年首個超強颱風,預計“利奇馬”將於10日白天登陸我國浙江中北部沿海,目前臺風預警升級為黃色。

第10號颱風“羅莎”在西北太平洋洋麵上生成,一邊向北偏西方向移動,一邊“強壯自身”。“羅莎”繼續向偏北方向移動,未來趨向日本南部,對我國海域無影響。在南海,一個新的熱帶擾動也正在加入這場“亂局”。

為何前期颱風偏少?

今年副熱帶高壓偏南偏西

實際上,在今年汛期前半場,颱風一直不強。

截至8月6日,僅有兩個颱風登陸我國。7月3日,第4號颱風“木恩”登陸海南萬寧,登陸時為熱帶風暴級;8月1日,第7號颱風“韋帕”登陸海南文昌,登陸時也是熱帶風暴級強度。

呂心豔說,這主要是與今年氣候背景有關。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今年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勢,面積較大,而且位置偏南偏西,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而這裡正好是颱風主要生成的源地。

到了8月,情況發生變化。副熱帶高壓開始北抬,季風槽範圍變得寬廣,颱風終於獲得了活躍的條件。

呂心豔介紹,幾乎每年都會出現颱風群發的現象,2013年、2017年、2018年這種現象都比較突出。從1979年到2005年的西北太平洋洋麵上,8月恰恰是颱風群發最多的月份,大約佔全年比例約30%;9月次之;5月最少。

據統計,在1949年至2014年的65年間,有近100次三個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平均每年1.5次。颱風資料庫顯示,在1960年,最多出現五個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當“扎堆”的颱風過去之後,我們將可能獲得短暫的颱風間歇期。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見習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柳寶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