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2017年12月17日,在臺北溫柔的細雨中,我完成了2017第三個全馬,也是跑完身體最無不適感的賽事。

臺北馬拉松極其適合體育旅遊,一是賽道穿越很多歷史文化標誌性建築,二是小雨微寒,天氣適合跑步,線路平坦,沒有“跑崩”的客觀因素。

跑完後,我下午回到賽道上深度參觀歷史建築,第二天遊臺北故宮和爬陽明山。

相對大陸來說,臺北和香港的“馬拉松文化”興起得比內地城市稍早,馬拉松氛圍更輕鬆,賽事更常態化,一些人性化細節不錯,值得初辦馬拉松的城市學習。

歷史文化生態之旅

臺北馬拉松起跑時間是早上六點半。

6點以前,可感受臺北24小時便利店遍佈的便利,起跑點附近便利店都是買早餐的跑者。

起跑點在市政府門口,離臺北地標建築101大樓很近。市政大廳一樓開放,提供更衣和休息等待場所,裡面的廁所也成了選手的公共廁所。

賽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等人在臺上給選手加油。賽道前十八公里的路線,基本繞過臺北市區的核心歷史文化地標,包括國父紀念館、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還路過臺北著名的商圈西門町、“總統”府。

沿途路標親切,中山南門、杭州南路、重慶南路……用腳步丈量臺北市中心,路標、地名歷史感滿滿,讓人浮想聯翩,思維穿越到大學圖書館的歷史門類書架,大有跑完回家重新查資料探索歷史的慾望。

後半程很多是沿基隆河跑,沿路有綿延的綠色草坪,密集的補給,補給食物極富臺灣特色,除香蕉、餅乾、啤酒、話梅等,還有熱乎的薑母茶、咖啡和海鮮米線湯。

全程大多時間下著濛濛細雨,雨的密度剛剛好,女生不太會暈妝。比賽時氣溫12攝氏度左右,屬於臺北的低溫天氣,薑茶和咖啡暖心暖胃。

賽道上,選手的狀態多比較穩定和輕盈,跑起來沒有那麼苦,也較少看到選手上收容車或者中途出現事故的情況。

據當地跑者介紹,臺北馬拉松是臺北最大的馬拉松賽事,而且關門時間為五個半小時,選手整體水平不會太差,經驗豐富的嚴肅跑者多,在賽道上“作怪”(玩cosplay)的跑者少,大家多是安靜的跑步,路過拉拉隊和補給點時,會稍微熱鬧點。

後半程沿河跑缺少歷史建築觀賞,所以我“搭訕採訪”了十個左右跑者打發時間,其中三名是日本人,三位香港人,五位臺灣人,但沒遇見內地的跑者。這些亞洲面孔,只有開口講話時,才知道對方來自哪裡,有點意外的是日本跑者來參賽的比例。賽前倒是碰到了一些來自上海、福建和廣州的內地跑者。

前半程我跑了2小時5分左右,後半程一路悠哉,記錄風景享受食物,用手機在路上拍了數百張照片,還找了很多人“採訪”,最後4小時41分完賽,是我跑馬最慢的一次,但中途沒有撞牆期,沒有任何極限運動不適感。

總結跑得輕鬆的原因,一是遊客心態,帶著好奇心和看路上風景的狀態享受了42.195公里的路跑,其二是臺北氣溫適宜。

2017年我還跑過的武漢馬拉松和北京馬拉松,都屬良心賽事,只是天公不作美。漢馬的天氣是中雨,跑完腳指被水浸泡到破皮流血;北馬還沒起跑,太陽就開始暴晒,差點晒到棄賽,是跑得最辛苦的馬拉松。

冬季臺北的細雨溫潤天氣,以及平坦的賽道,太適合“佛系”跑馬,當然也適合嚴肅跑者PB(跑最好成績)。

臺北馬拉松的小細節

臺北馬拉松有幾點感想深刻。

一是起跑時間早,六點半起跑,關門時間是五個半小時,分路段關門。內地的賽事多是六小時到六個半小時。

臺北跑者介紹,封路干擾市民正常生活,不會被允許封太久。跑到七八公里的時候,我看到有臺北大媽在路口跟交警爭辯抗議,抱怨封路,要求衝出馬路的封鎖。

可以借鑑和對比的是,目前大陸一些穿越市區馬路的賽事,多7點半起跑,或可適當提前一個小時開始,另可提高賽事門檻,適當提前關門時間。畢竟對於大多數不跑步的普通市民來說,封路還是很討厭的。

二是賽事服務細節人性化。起跑點在市政府門口,天還沒亮,市政府的廁所,也為跑者提供了方便。賽事安保和安檢方面流程比較簡單,兩萬七千多選手,全馬和半馬選手起跑時間分隔半小時,選手不用提前很久來到起跑點,現場也沒有出現排隊擁擠情況。

其三,雖有市民抗議封路,但仍不妨礙臺北馬拉松是一場熱情溫暖的賽事,途中加油的路人和志願者貢獻很多笑臉,沿途補給也很體現臺灣特色,馬拉松是推廣地方特色產品的機會,有遊客選手喝完薑母茶,晚上就去店鋪裡看同類手信,比如我。

其四,大陸選手可以更多些。在臺北馬拉松終點服務區,我看到一些日本城市的服務區攤位,中國大陸城市只看到了上海。查閱新華社報道發現,2017年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羅文樺帶領近百名上海選手前來參賽,並受邀為鳴槍嘉賓。上海與臺北在馬拉松方面有著常態化交流機制。11月舉辦的上海馬拉松賽上,有130多名臺灣籍同胞參與。除了上海,中國大陸其他城市或也可以多一些這樣的交流機制。

其五,日本和中國臺灣、香港的馬拉松文化相對大陸來說,要更久遠,馬拉松是城市常態化的體育嘉年華,大小賽事頻繁,全民跑步氛圍不錯。2017年中國大陸馬拉松賽事遍地開花,一線城市馬拉松賽事已經相對比較成熟,跟港、臺地區的賽事氛圍差別不大,但部分新生賽事,還比較粗糙,賽事質量參差不齊,臺北馬拉松有可參考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