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蘇軾 王安石 北宋 蘇轍 中秋節 速新聞 2019-09-06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人生如飲茶,無非是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減法。

放下是一種擁有,放下是一種修行。

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1.放下名利

蘇軾曾在一首詞中寫道: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捫心自問,那些虛名浮利,當真值得我們窮盡畢生精力去追求嗎?

俗話說得好: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事不過三餐。

名是絲、利是線,一圈一圈,把人纏繞成一個透不過氣的繭。

貪戀的越多,負擔也就越重;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

當你學會放下,世界就在你手中。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人生如飲茶,無非是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減法。

放下是一種擁有,放下是一種修行。

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1.放下名利

蘇軾曾在一首詞中寫道: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捫心自問,那些虛名浮利,當真值得我們窮盡畢生精力去追求嗎?

俗話說得好: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事不過三餐。

名是絲、利是線,一圈一圈,把人纏繞成一個透不過氣的繭。

貪戀的越多,負擔也就越重;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

當你學會放下,世界就在你手中。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2.放下恩怨

北宋“新舊黨爭”中,王安石為新黨領袖,蘇軾則是舊黨中堅。

由於政見不同,兩人恩怨糾纏數十載,期間大小爭鬥無數。

然而,蘇軾被貶黃州時,卻特地繞道江寧,探望早已退隱田園的王安石。

兩人在江寧府談天說地、暢聊詩文,相逢一笑泯恩仇。

蘇軾寫道:“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王安石也忍不住讚歎:“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至此,宦海恩怨盡,文壇佳話傳。

人活在世上,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投契的人。

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一笑置之。

心靈是一個有限的容器,塞滿了仇恨,就容不下美好。

放下恩怨,寬容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3.放下悲傷

蘇軾人生中最艱難的十年,先後經歷了喪母、喪妻、喪父的打擊。

至親之人相繼離去,留給蘇軾的無疑是巨大的悲傷。

被迫體會著生命的無常,蘇軾卻沒有放任自己沉淪。

他於丙辰年中秋,揮毫寫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

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彼時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已有四年未曾相見。

失意的詞人不寫淒涼之語,只願遠方的親人能夠平安、健康。

《宋史》評價兄弟二人:“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放下潛藏在心底的憂傷,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

凡事朝前看,才能遇見更好的明天。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人生如飲茶,無非是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減法。

放下是一種擁有,放下是一種修行。

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1.放下名利

蘇軾曾在一首詞中寫道: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捫心自問,那些虛名浮利,當真值得我們窮盡畢生精力去追求嗎?

俗話說得好: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事不過三餐。

名是絲、利是線,一圈一圈,把人纏繞成一個透不過氣的繭。

貪戀的越多,負擔也就越重;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

當你學會放下,世界就在你手中。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2.放下恩怨

北宋“新舊黨爭”中,王安石為新黨領袖,蘇軾則是舊黨中堅。

由於政見不同,兩人恩怨糾纏數十載,期間大小爭鬥無數。

然而,蘇軾被貶黃州時,卻特地繞道江寧,探望早已退隱田園的王安石。

兩人在江寧府談天說地、暢聊詩文,相逢一笑泯恩仇。

蘇軾寫道:“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王安石也忍不住讚歎:“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至此,宦海恩怨盡,文壇佳話傳。

人活在世上,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投契的人。

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一笑置之。

心靈是一個有限的容器,塞滿了仇恨,就容不下美好。

放下恩怨,寬容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3.放下悲傷

蘇軾人生中最艱難的十年,先後經歷了喪母、喪妻、喪父的打擊。

至親之人相繼離去,留給蘇軾的無疑是巨大的悲傷。

被迫體會著生命的無常,蘇軾卻沒有放任自己沉淪。

他於丙辰年中秋,揮毫寫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

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彼時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已有四年未曾相見。

失意的詞人不寫淒涼之語,只願遠方的親人能夠平安、健康。

《宋史》評價兄弟二人:“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放下潛藏在心底的憂傷,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

凡事朝前看,才能遇見更好的明天。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4.放下執念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人一旦抱著執念不放手,就好像鑽進一條死衚衕。

進,無路可走;退,心有不甘。於是非要撞得頭破血流。

世上沒有鑽不出來的死衚衕,只有不會拐彎的死腦筋。

蘇軾一生仕途波折,曾經多次被貶,足跡遍佈半個中國。

命運給了蘇軾最深的惡意,可他卻把這一切輕輕放下。

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儋州,他寫道: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放下心中固守的執著。

放下了,看開了,心就沒那麼累了。

心無所累,才能過好這一生。

責任編輯 王成莉 謝敬川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人生如飲茶,無非是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減法。

放下是一種擁有,放下是一種修行。

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1.放下名利

蘇軾曾在一首詞中寫道: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捫心自問,那些虛名浮利,當真值得我們窮盡畢生精力去追求嗎?

俗話說得好: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事不過三餐。

名是絲、利是線,一圈一圈,把人纏繞成一個透不過氣的繭。

貪戀的越多,負擔也就越重;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

當你學會放下,世界就在你手中。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2.放下恩怨

北宋“新舊黨爭”中,王安石為新黨領袖,蘇軾則是舊黨中堅。

由於政見不同,兩人恩怨糾纏數十載,期間大小爭鬥無數。

然而,蘇軾被貶黃州時,卻特地繞道江寧,探望早已退隱田園的王安石。

兩人在江寧府談天說地、暢聊詩文,相逢一笑泯恩仇。

蘇軾寫道:“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王安石也忍不住讚歎:“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至此,宦海恩怨盡,文壇佳話傳。

人活在世上,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投契的人。

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一笑置之。

心靈是一個有限的容器,塞滿了仇恨,就容不下美好。

放下恩怨,寬容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3.放下悲傷

蘇軾人生中最艱難的十年,先後經歷了喪母、喪妻、喪父的打擊。

至親之人相繼離去,留給蘇軾的無疑是巨大的悲傷。

被迫體會著生命的無常,蘇軾卻沒有放任自己沉淪。

他於丙辰年中秋,揮毫寫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

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彼時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已有四年未曾相見。

失意的詞人不寫淒涼之語,只願遠方的親人能夠平安、健康。

《宋史》評價兄弟二人:“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放下潛藏在心底的憂傷,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

凡事朝前看,才能遇見更好的明天。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4.放下執念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人一旦抱著執念不放手,就好像鑽進一條死衚衕。

進,無路可走;退,心有不甘。於是非要撞得頭破血流。

世上沒有鑽不出來的死衚衕,只有不會拐彎的死腦筋。

蘇軾一生仕途波折,曾經多次被貶,足跡遍佈半個中國。

命運給了蘇軾最深的惡意,可他卻把這一切輕輕放下。

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儋州,他寫道: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放下心中固守的執著。

放下了,看開了,心就沒那麼累了。

心無所累,才能過好這一生。

責任編輯 王成莉 謝敬川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人生如飲茶,無非是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減法。

放下是一種擁有,放下是一種修行。

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1.放下名利

蘇軾曾在一首詞中寫道: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捫心自問,那些虛名浮利,當真值得我們窮盡畢生精力去追求嗎?

俗話說得好: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事不過三餐。

名是絲、利是線,一圈一圈,把人纏繞成一個透不過氣的繭。

貪戀的越多,負擔也就越重;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

當你學會放下,世界就在你手中。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2.放下恩怨

北宋“新舊黨爭”中,王安石為新黨領袖,蘇軾則是舊黨中堅。

由於政見不同,兩人恩怨糾纏數十載,期間大小爭鬥無數。

然而,蘇軾被貶黃州時,卻特地繞道江寧,探望早已退隱田園的王安石。

兩人在江寧府談天說地、暢聊詩文,相逢一笑泯恩仇。

蘇軾寫道:“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王安石也忍不住讚歎:“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至此,宦海恩怨盡,文壇佳話傳。

人活在世上,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投契的人。

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一笑置之。

心靈是一個有限的容器,塞滿了仇恨,就容不下美好。

放下恩怨,寬容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3.放下悲傷

蘇軾人生中最艱難的十年,先後經歷了喪母、喪妻、喪父的打擊。

至親之人相繼離去,留給蘇軾的無疑是巨大的悲傷。

被迫體會著生命的無常,蘇軾卻沒有放任自己沉淪。

他於丙辰年中秋,揮毫寫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

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彼時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已有四年未曾相見。

失意的詞人不寫淒涼之語,只願遠方的親人能夠平安、健康。

《宋史》評價兄弟二人:“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放下潛藏在心底的憂傷,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

凡事朝前看,才能遇見更好的明天。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4.放下執念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人一旦抱著執念不放手,就好像鑽進一條死衚衕。

進,無路可走;退,心有不甘。於是非要撞得頭破血流。

世上沒有鑽不出來的死衚衕,只有不會拐彎的死腦筋。

蘇軾一生仕途波折,曾經多次被貶,足跡遍佈半個中國。

命運給了蘇軾最深的惡意,可他卻把這一切輕輕放下。

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儋州,他寫道: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放下心中固守的執著。

放下了,看開了,心就沒那麼累了。

心無所累,才能過好這一生。

責任編輯 王成莉 謝敬川

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蘇軾: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