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讀《孫子兵法》,你是不會知道這些東西的'

"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說:如何實踐應用《孫子兵法》?姑且談談自己在讀完《孫子兵法》之後的感觸。

《孫子兵法》開始三篇是第一部分內容,講打仗要講戰略,要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接下來的三篇是第二部分內容,告訴我們戰略預想構築完之後,怎樣具體的指揮作戰; 第三部分內容包括七八九三篇,講戰場上的隨機應變; 結尾是作戰地理上的一些細節處理,以及如何讓戰鬥更快的結束。

1、百戰百勝莫如一戰定乾坤。

用現在的話講,打仗是個燒錢要命的活兒。每進行一場戰鬥不管是輸是贏,物資、財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同時還要伴隨無法估量的作戰人員的傷亡。所以要慎重。

反過來,我們做事情也是如此,我們最貴的成本就是時間和精力,特別是時間,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道路上不要做無謂的成功,直奔主題。兵法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打一百次勝仗,但沒有解決問題,這說明打的勝仗沒有價值,不是真正的勝利;要打就一次贏他個徹徹底底,這樣的仗,一次就解決問題,才是高質量的勝利。

2、造勢不厲害,造形才厲害。

造勢很重要,不過造形才是最重要的。 兵法曰: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先造出敵人可以被戰勝的態勢。但重要的不是戰勝敵人,而是先保證自己不被戰勝,也就是“先為不可勝”——這就是造形。 我們常說,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其實就是說造形難於造勢。你看那些在《武林風》中被KO的,出手之前的造勢多有氣派,結果瞬間被別人打到了,說明什麼?只懂造勢,沒成功造“形”。打敗別人有的是辦法,提高自己,只能是一種笨方法。

能力和知識要懂得不斷的積累,可以備而不用,但不要用時沒有備。

3,從來都沒以弱勝強的神話,本質上都是以強勝弱。

很多人可能會反駁說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很多呀。單讀完《孫子兵法》你就明白了孫子的道理。以弱勝強不過是一種假象,以強勝弱才是現實的真理。弱者強於“形”,強者無“形”而強在勢。所以說“以弱勝強”不過是表面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強者戰勝弱者。

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在逆境中善於激發自己的潛能。

4,智者善等待,愚者愛焦慮。

就是說焦慮是失敗之源。 兵法曰:作之而知動靜之理。作,就是刺激,刺激敵人,找出敵人的破綻,進行有效攻擊。但敵人也不傻,敵人也會這招。就看誰能沉得住氣,不亂方寸。沉住氣,善等待,不失誤,是致勝的關鍵。

人人都有焦慮不安的時候,發作時很難控制,對此我們都深有體會,可往往事情過後我們又都後悔當初的失智之舉,原因就是得不償失。就平常生活工作而言,還是要耐得起寂寞,不要盲目衝動。

5,勝敵益強。

打敗敵人是手段,提高自己是目的。 兵法說,勝利的標準是:勝敵益強。 我們把敵人打敗了,但這是最終目的嗎?當然不是。這樣的歷史教訓不少,想當初闖王李自成大敗清軍打下了北京城,以為勝利在手,進而開始貪圖享樂。雖然戰勝了敵人,可結果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芸花一現。

我們人生的路程很漫長,而人生不如意又十之八九,時時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艱難困苦,我們在戰勝困難的同時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不斷的壯大自己。

6,正合奇勝。

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和,以奇勝。又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何為“奇”?何為“正”?所有的戰略決戰中,甭管是幾面圍攻,所有正面迎敵的作戰人員都是“正”,而預備隊才是“奇”。“奇”在這裡並不是出奇制勝的意思,手裡捏著的那些“王牌”才是“奇”,是關鍵的制勝法寶。

做事情不要玩命,過分的透支精利和體力無論如何盤算都是賠本的買賣。

7,不要老想著靠使詐取勝。

詐謀只是錦上添花。使詐,固然能幫助弱者苟延殘喘,但無法長久維持,所以還是下下策。對戰當中,強者用詐,可以速勝,但根本還是實力。弱者用詐,或許小勝,而不能全勝。二戰中日本採取偷襲戰術攻佔了當時蘇聯固守的旅順港,又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都是小勝。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慘敗的結果。

現實社會中,誰要想取得真正的名和利,就得先充實自己的能力,偷奸取巧、坑蒙拐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弄不好就雞飛蛋打聲名狼藉。

8,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

兵法曰: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意思是說,你可以盡力做到不被敵人打敗(毛澤東的游擊戰法,打不贏就跑,跑不算失敗),但沒法保證一定打敗敵人。

做事為人,你就是再努力,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就算你天資聰慧。所以,努力學習,只是提高你做成事情的把握。不要認為有些事情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9,成功不能複製。

兵法曰:應形無窮,戰勝不復。意思是別人的勝利你是複製不來的。當初國民黨丟失江山,敗退臺灣,蔣介石留在大陸的大部分殘餘勢力不就想和當初共產黨一樣式的打游擊,夢想有朝一日時機成熟了,再反攻大陸嗎,可惜呀,人民不答應。

任何成功沒有一定的模式,做同樣的事,每個人的成功有每個人的成功路徑。有同行沒同利就是這個道理。想成功就得根據自己的能力、環境、地位及人脈另闢蹊徑。

最後,我們來看看《孫子兵法》的“計”。

這個“計”可不是算計的意思,是計算的意思。就是怎樣計算戰略的決勝籌碼。

兵法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大意是說打仗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計算、分析雙方的各種條件,考察雙方的實際情況,來預測實施戰爭的結果。一是道義,二是天時,三是地形,四是將帥,五是法規。

打仗對國家來說是“國之大事,死生城之地,存亡之道”,打一場仗要考察計算“道、天、地、將、法”,接下來我們計算一下抗美援朝毛澤東為什麼能打贏

道:是軍民一心,是政治,是國家實力。雖然新中國剛成立,經濟實力與聯軍是天壤之別,但在軍民一心、和戰鬥意志上又是一個天壤之別。聯軍是侵略,中國是為了保家衛國。道——平分。

天:制空權絕大部分在聯軍一方。氣候同等享受,志願軍自身保護差。中國——輸一分

地:聯軍受限制,志願軍裝備雖差,但總能輕裝上陣,不受地形限制,迂迴穿插得心應手。而且朝鮮緊鄰中國,地理位置優越。聯軍——輸一分。

將:聯軍是遙控指揮、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雖然後來頻頻換將,但在指揮才能上始終除外下風。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久經沙場,指揮藝術高超,從不脫離戰場,戰場風向把握得當。聯軍——輸一分

法:法制、紀律。聯軍表面強大,實則一盤散沙,紀律渙散,戰場意志不堅定,最可笑的聯軍之主還有個《投降守則》(打仗就是玩兒命,這不是冷血,是氣節)。我志願軍軍令如山,紀律嚴明,戰場意志堅如磐石。聯軍——輸一分。

雖然這是馬後炮,但在當時,毛澤東並非只憑著一腔熱血,憑他多年的戰略眼光,他早已看透了侵略者的心態,“一切帝國主義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形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