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沒看《血戰1944》之前,沒有想到芬蘭和蘇聯之間還有一段這樣的血戰歷史,平常大家看二戰,蘇聯反攻階段一般勢如破竹,納粹德國一路被壓著打。其實蘇聯和芬蘭之前1939年就開過戰,雖然蘇聯贏了,還獲得了芬蘭一些土地。但是蘇聯傷亡人數在70萬以上,獲得的土地只有5萬平公里,可以說是慘勝。這次戰爭讓芬蘭失去了1/5的工業,11%的耕地,12%的人口被迫遷徙。這次戰爭也叫冬季戰爭,也被拍成電影《蘇芬戰爭》,也叫《家園保衛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看此片,再接著看《血戰1944》更能銜接上歷史脈絡。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所以芬蘭人就不服氣,就開始加大軍事投入,並和德國走的比較近。1940年德國和瑞典簽訂祕密協議,允許德國武裝過境;蘇聯也要求芬蘭也簽訂一樣的協議,允許武裝部隊過境。本來希特勒對芬蘭不感興趣,但到1939年戰爭發生後,他看到芬蘭的地理和軍事價值,也和芬蘭簽訂祕密協議,允許部隊通過。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芬蘭與蘇聯和矛盾主要來源於關於波特薩莫的採礦權的協議談判,談了六個月,一直沒有成功。蘇聯就開始對芬蘭各種制裁和攻擊,如停止供應糧食,媒體也開始攻擊芬蘭。希特勒趁機命令駐瑞典軍隊做好準備,如蘇聯進攻芬蘭,要立即搶佔波特薩莫礦。1941年芬蘭和德國已經討論過聯合作戰計劃,德國軍隊並進駐波特薩莫礦,之後不久芬蘭和蘇聯的戰爭正式開始。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血戰1944》這部電影是從芬蘭人的角度來拍攝的,這和之前大家看蘇聯和美國拍的二戰鬥電影的角度還是有點不一樣。在芬蘭人眼中,他們是保家衛國。在蘇聯人眼中,他們和納粹德國沆瀣一氣,助紂為虐。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影片講述的是在戰爭最後的階段,在1941年戰爭之初芬軍取得突破之後,持續戰爭就轉入了塹壕戰。雙方隔著戰線均沒有什麼大動作。直到1944年列寧格勒解圍後,蘇軍大本營決定發起一場攻勢以迫使芬蘭退出戰爭。蘇軍於1944年6月9日起開始向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主動出擊,以策應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血戰1944就是講從這時候開始進行的幾次戰鬥,蘇軍進攻,芬軍組織防禦,芬軍一直撤退.蘇軍連續突破防線,但沒有消滅芬軍的主力,給了芬軍的防線有了喘息的機會。之後芬軍向德國求援,並提供空軍和坦克部隊。其中德軍提供的“坦克破壞者”反坦克火箭彈發揮了重要作用。

之後芬軍與蘇聯軍隊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並全線遏制了蘇聯紅軍的進攻態勢。在盟軍的調解下,芬蘭和蘇聯簽訂協議,退出了戰爭。戰後蘇聯橫掃歐洲各國,大部分與蘇聯鄰近的國家都隨著蘇聯老大哥的解放而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德國更被戰勝的盟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而芬蘭也是蘇聯的北方鄰國,卻一直到戰後都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政見,這都是因為在1944年蘇聯反攻歐洲時,與芬蘭的戰爭被芬蘭頑強地阻擊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放棄了攻擊芬蘭的企圖。作為一個小國和一個大國的抗爭,這不能不說是場偉大的勝利。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影片最讓人驚奇的是,此片並沒有名義的上主角,沒有女人,只的只有戰鬥。坦克與坦克的炮擊,坦克對步兵,步兵反坦克,步兵對步兵衝鋒戰。片中除了戰場就是戰場,除了鏖戰就是鏖戰,印象中,片刻的歇息也只是幾個芬蘭作戰指揮部的鏡頭和死亡或受傷士兵的鮮血淋淋場面。片中沒有女人,沒有國產抗戰劇亮相似的衝鋒,也沒有咬牙切齒的狠話,有的就是不卑不亢,不驕不躁,頑強踏實地戰鬥。說真的,看得很不適應。雖然是改編的影片,但看起來就像一部戰爭紀錄片。這片子也太冷靜寫實了,這可讓看慣諸如《亮劍》、《大進軍》、《挺進中原》等等戰爭片的我們很是不適應,感覺以前我們看到的英雄們其實只是臺上的戲裝像,而在這部片子裡才真的看到了臺下幕後英雄們的素面。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影片中留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幾個鏡頭:那位瀟灑地坐著轎車在前線來回指揮作戰的芬蘭少校;緊張得忘記把反坦克火箭筒扛起而是抵在胸口發射的英勇士兵;脖子被子彈打爛仍拼死戰鬥的士兵;嗚咽抽泣的敘述自己五兄弟都上了前線而自己最小弟弟已經戰死的士兵;機警地連續炸燬多輛蘇軍坦克被少校誇獎時卻木訥的“獵戶兵”。

芬蘭與蘇聯真實血戰 坦克與反坦克 蘇聯竟然輸了

其實,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慘烈的。如果能夠避免戰爭,那我寧肯不要什麼英雄。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珍惜烈士犧牲自己為我們帶來的寧靜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