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說到隋朝滅亡,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都是楊廣濫用民力、不惜國本、拒納忠言,在暴政之下終於激起了民變,到最後朝廷已經無力澆滅四處燃燒的烽火,最終由李唐結束了天下紛爭。而楊廣也就成為繼秦始皇嬴政之後的第二位暴君,“棄德窮兵,身戮國滅。”

故而一談起隋朝,我們都不禁唏噓。

這個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不僅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開皇之治”的盛世景象,也開創了自漢以來第二次萬邦來朝的恢弘磅礴。然而民變一起,她彷彿是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短短三十八年的國祚,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儘管李唐給楊廣上了諡號“煬帝”,把隋亡的責任全部都算在了楊廣的身上,這也成了後世歷代的主旋律。但事實上,隋亡的禍根還出在楊堅身上,這一點,房玄齡看得非常清楚!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閻立本的楊廣畫像

《舊唐書.列傳第十六》記載:

“隋帝本無功德,但誑惑黔黎,不為後嗣長計,混諸嫡庶,使相傾奪,諸後籓枝,競崇淫侈,終當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一》記載:

"上無功德,徒以週近親,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僣,相傾鬩,終當內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

未來的大唐宰相短短數語,就把楊堅統治時期的弊端說得通透,篡位無德、無故枉殺、無法處理兒子們對皇權的窺視、無法保持最開始的節儉作風等等,一旦楊堅駕崩,隋朝滅亡指日可待!

此時的房玄齡年僅不過二十歲左右,就能從開皇盛世的帝國表象之下,敏銳地抓住了那一絲不易被察覺的,頃刻就能導致亡國的腐朽氣息。

那麼,年輕的房玄齡是不是危言聳聽呢?並不是!

事實上,我們如果可以穿越到開皇末期,在隋朝的任何一個角落生活一圈就會發現,身居廟堂要時刻面臨著楊堅的喜怒無常;身處民間就能體會到大隋法律的殘酷。

作為大隋制度制定者的楊堅,到了晚年,竟然帶頭破壞制度,使得國家的威嚴掃地。而楊廣只是稍微矯正了一些偏差,但更多的還是加重了對隋朝制度的破壞力度,才壓垮了這個王朝。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房玄齡

1、猜忌、嚴苛導致晚年政治失常,開啟隋朝擅殺大臣的先河!

隋朝兩代帝王,楊堅一直以來都以正面形象出現在後人的認知中,但可惜的是,他晚年卻陷進了猜忌和嗜殺泥潭中無法自拔。

那麼,楊堅對待功臣的態度如何呢?

《隋書》是這樣記載的:

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

也就是說,跟隨楊堅的開隋功臣幾乎被殺完殆盡,有幸留了一條命的也被剝奪官階後趕回家養老去了,這樣的後果就是造成君臣失和,也使得隋朝失去了一批堅定支持的上層貴族!而放眼望去,開隋功勳之中恐怕也就剩下一個楊素堅挺了。

而被楊堅冤殺、杖殺的人都有哪些呢?

開皇五年誅殺王誼、開皇十五年誅殺元諧、開皇十七年冤殺虞慶則、開皇十九年枉殺王世積、開皇二十年杖殺史萬歲等等,這些人中,有楊堅幼年的同伴,有楊堅開隋的功臣,無一例外都對楊堅忠心耿耿的。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朝士大夫

那麼,楊堅對待普通大臣又如何呢?

《隋書》記載:

令左右覘視內外,有小過失,則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贓汙,因私使人以錢帛遺之,得犯立斬。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嘗怒問事揮楚不甚,即命斬之。

晚年的楊堅是一個矛盾體,他一方面對那些清廉自守、政績突出的官員不吝賞賜,另一方面又對官員處於極度不信任狀態。這種不信任到了什麼程度呢?他居然使用起“釣魚執法”的手段來試探人心,即安排人私底下拿錢試探官員,只要伸手,立斬不饒!

而更嚴重的是,一旦他向官員詢問某些事情,如果回答不清楚或者一問三不知,也是立斬不赦。

大興城(唐朝長安,隋時稱大興)的朝堂之上,每天都會響起官員們絕望的哀鳴之聲。尚書左僕射高熲、治書侍御史柳彧等人都多次勸諫楊堅,不要在朝堂上隨意殺人,也不要在殿庭上決定官員的命運,但被楊堅拒絕了。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朝大興城即唐朝長安

而且楊堅對官員的嗜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小的事情讓他心情不爽而已!

如:

開皇十一年,楚州行參軍李君才只是提出了楊堅過於寵信高熲,在殿堂上被馬鞭打死;

開皇二十年,一名御史因為沒有及時糾正武官戴齊佩劍被斬殺,而諫議大夫毛思祖上前勸諫反而被砍了頭;

最為可笑的是,蕃客館(類似外賓招待所)的小吏沒有及時打掃衛生,也被送上了斷頭臺。

這些例子還有很多,但正是這樣無殊罪而死的血淋淋的事實,使得《開皇律》在大隋官員之中形同虛設,也就產生了許多視律法為無物的酷吏,“以殘暴為幹能,以守法為懦弱”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文帝楊堅畫像

2、重新利用酷法治理天下,導致民間對隋朝失心!

實事求是的說,經歷過亂世的楊堅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痛恨嚴刑峻法的。

故而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高熲、鄭譯、楊素、常明等人制定《開皇律》時,在楊堅以輕代重,化死為生的輕刑罰思維下廢除了亂世以來的各種殘酷刑法。

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刑,除惡之體,於斯已極。梟首轘身,義無所取,不益懲肅之理,徒表安忍之懷。鞭之為用,殘剝膚體,徹骨侵肌,酷均臠切。雖雲遠古之式,事乖仁者之刑,梟轘及鞭,並令去也。貴礪帶之書,不當徒罰,廣軒冕之廕,旁及諸親。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

但是到了開皇晚期,楊堅的治國思維發生了轉變,對百姓不再寬厚,不但加入了許多適合統治的嚴刑峻法,而且根本不從律法中找到適合的條例來匹配官員的罪責,就對官員的生死進行裁決,以至於上行下效,很多地方主官在審判之時也全憑個人喜怒決斷,根本不顧律法規定,這也使得《開皇律》在民間形同虛設。

諸有殿失,雖備科條,或據律乃輕,論情則重,不即決罪,無以懲肅。其諸司屬官,若有愆犯,聽於律外斟酌決杖。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皇出巡

而針對民間的殘酷律法,有如:

凡是盜取邊關軍糧一升已上的,斬,全家關進官府為奴;

凡是盜竊一文錢以上的,斬;

凡是看到有人盜取一文錢以上而不告官的,犯連坐罪,斬;

四人共同盜一桶、三人共同偷一瓜,只要事實成立,全部處斬;

同時為了統治安穩,又允許人們互相監督、互相揭發,而被揭發者的家產用來賞賜揭發者。

這條律法一出,產生了隋朝的“碰瓷”事件。很多無賴之徒,故意把自己的東西丟棄在富家子弟經常出沒的道路跟前,只要富家子弟撿起來,就會被無賴扭送到官府報案,以此謀取暴利,狠狠地鑽了一把法律的空子。

這樣的後果就是全國上下冤案增多,同時也引發了人們的暴怒,天下懍懍焉!

吾豈求財者邪?但為枉人來耳。而為我奏至尊,自古以來,體國立法,未有盜一錢而死也。而不為我以聞,吾更來,而屬無類矣。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朝市井

3、好大喜功之下,開始不惜國本,開啟了隋朝濫用民力的先河!

很多人以為隋朝百姓的苦難是從楊廣挖大運河開始的,而實際上楊堅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不可否認,開皇初年的楊堅是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的,他薄賦斂、躬節儉,讓這個新生王朝有了一絲休養生息的機會。

如:

提倡節儉,不允許穿綾羅,戴金銀;

或親自在民間私訪、或派人在百姓中打探,以此對吏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關中饑荒,楊堅在看到百姓用豆渣拌糠作為食物時,他是真心實意內疚自責的,並降低了自己的飲食標準,以示和百姓共苦;

東巡洛陽時,不但不驅趕百姓,還帶頭給百姓讓路,甚至放下帝王之尊去攙扶老弱;

對於陣亡的普通士兵,不僅加重賞賜,還派人到其家中慰問;

如此種種,皆是一代明君所為!

但到了開皇晚期以及仁壽年間,楊堅一改此前的節儉作風,開始了濫用民力!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軍

1)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仁壽宮(即唐朝的九成宮)。這座始建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於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的宮殿,實際上就是一座建立在數萬百姓屍骨上的皇家行宮。

該宮殿的主持修建者是楊素。此人是個暴戾之徒,他在採用管理軍隊的方式管理民工,為了追求功績,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而那些死去的民工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身後待遇,或被扔進土坑掩埋當作肥料,或被一把火毀屍滅跡。

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敝顛仆者,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築為平地。死者以萬數。宮成,帝行幸焉。時方暑月,而死人相次於道,素乃一切焚除之。

即使如此,楊素依然被楊堅夫婦看成是忠貞的表現。

2)第二件事情就是對高句麗的戰爭。

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二月,楊堅以漢王楊諒為主帥,高熲為監軍,統兵三十萬征伐高句麗。但此戰的天平並沒有傾向隋軍,他們剛出臨渝關(即山海關)就遭遇了大風和瘟疫,不得不撤軍而歸。

這一戰,隋軍大敗,回來的士兵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二。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仁壽宮在關中的位置

4、廢長立幼,導致宗法失衡,擾亂了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

自周公旦建立嫡長子繼承製以來,宗法秩序就成為社會道德的主要約束力!當然,這種制度不能說一定就是完美的,畢竟司馬家吃了一個大虧,但楊堅沒有這樣的煩惱,因為楊勇的智商遠遠要高於司馬衷的。

但是作為父母,總是會替子女安排好他們的人生道路,普通人家尚且如此,就更別說皇家了。

楊堅作為皇帝,自然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長治久安,他也深知“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所以他極力推崇節儉,並希望太子楊勇也能做到這一點。

然而,智商不低但情商低的楊勇,終究是背離了楊堅的意願,讓楊堅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在多方面的政治力量影響下(包括老婆獨孤伽羅),楊堅再也無法堅持嫡長子制度,最終還是走上了滅父子之道,開昆弟之隙的皇權老路。

楊勇被廢,隋朝宗法傳承的法度被打碎,以至於開逆亂之源,長覬覦之望,才有了秀窺岷蜀之阻,諒起晉陽之甲,成茲亂常之釁,蓋亦有以動的蕭牆之禍,民變一起,隋廷根本無力鎮壓!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嫡長子的地位比嫡子還要高

5、結語

隋朝雖然國祚短暫,但制定的制度卻對後世歷代都起到了深遠的作用,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二級地方官制度(即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二級)等等,都是“開皇盛世”的標籤!

這個榮譽是屬於楊堅的。

我們今天說起楊堅,讚歎的不僅是他結束了自晉以來200餘年分裂的偉大功績,也有對那段歷史的無限感嘆!

作為後人,我們可以事後諸葛般指點江山,但無法像房玄齡那樣深入進去,能在一片叫好的盛世之中抓到了那一絲微弱的、衰敗的前兆氣息!

如果不是翻開史書,我們很難說楊堅更換太子是好是壞,在“開皇盛世”之中,大國雄威之下,很難判斷隋朝是需要一個寬厚的新皇帝,還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新皇帝。

但有一點是必須清楚的,即用嚴刑峻法死守百姓,得到的是一時的穩定,失去的是天下的根基,而不是《隋書》中所說楊勇太子之位已久,更換太子開啟了亂世之源。

參考資料:

《隋書》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隋朝版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