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

隋朝的建立幾乎是水到渠成的,從楊堅一出生就註定了天下即將一統,充斥著血與火的亂世將迎來新的曙光。楊堅出身於關中高門弘農楊氏,家世顯赫,一出生就不同於常人,父母沒有把他帶在身邊養大,而是寄養在尼姑庵中。原因是相貌奇醜,南陳後主陳叔寶曾見之驚懼。有後人說他這是帝王相,貴不可言,當“王天下”。據說五帝之一的顓頊長的就是這副模樣。楊堅的長相和他的人生一樣,極具傳奇色彩,妥妥的命運之子,他得天下在相面算命的人眼中幾乎是大勢所趨,天賦王朝。

"

隋朝的建立幾乎是水到渠成的,從楊堅一出生就註定了天下即將一統,充斥著血與火的亂世將迎來新的曙光。楊堅出身於關中高門弘農楊氏,家世顯赫,一出生就不同於常人,父母沒有把他帶在身邊養大,而是寄養在尼姑庵中。原因是相貌奇醜,南陳後主陳叔寶曾見之驚懼。有後人說他這是帝王相,貴不可言,當“王天下”。據說五帝之一的顓頊長的就是這副模樣。楊堅的長相和他的人生一樣,極具傳奇色彩,妥妥的命運之子,他得天下在相面算命的人眼中幾乎是大勢所趨,天賦王朝。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楊堅的父親名為楊忠,追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從關西殺出,多次打敗北齊大軍,佔領二十多座城,因戰功卓著官至柱國、大司空,得隋國公封號。講究父終子繼的古代,父親如此顯赫出眾,楊堅本人也理所當然的平凡不到哪去。楊堅十四歲時被京兆尹徵召為功曹,四年時間內先後得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右小宮伯,加開府,封成紀縣公,進封大興郡公。

無論誰登基為帝,無論誰攬握大權,楊堅都能得到很好的優待。根本原因在於其父楊忠乃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手握兵權,在賊寇橫行、忠義全失的年代,楊忠麾下將士會死心塌地跟著自己的將主與其楊氏血脈的子孫,由此保證自己的利益。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待到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輝煌的一生正式拉開序幕。

之後篡奪北周大權,建立大隋,進行一系列改革,吞併南朝,整合天下,北方遊牧民族拜倒在他的龍椅下,尊稱他為“聖人可汗”。開皇盛世,重啟中國崛起。楊堅生的偉大,功勳卓著,絕對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推動天下的大勢。生的如此,死的卻充滿疑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讀史者認為隋文帝楊堅是其子楊廣弒殺的,並且有鼻子有眼的說:楊堅病重臨危之際,楊廣絲毫沒有孝心,依然飲酒作樂,還勾搭他父皇的妃子,事情敗露後,楊堅想詔廢太子楊勇、及其他大臣前來修改遺詔,被楊廣事先發現後將其草草悶死。

"

隋朝的建立幾乎是水到渠成的,從楊堅一出生就註定了天下即將一統,充斥著血與火的亂世將迎來新的曙光。楊堅出身於關中高門弘農楊氏,家世顯赫,一出生就不同於常人,父母沒有把他帶在身邊養大,而是寄養在尼姑庵中。原因是相貌奇醜,南陳後主陳叔寶曾見之驚懼。有後人說他這是帝王相,貴不可言,當“王天下”。據說五帝之一的顓頊長的就是這副模樣。楊堅的長相和他的人生一樣,極具傳奇色彩,妥妥的命運之子,他得天下在相面算命的人眼中幾乎是大勢所趨,天賦王朝。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楊堅的父親名為楊忠,追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從關西殺出,多次打敗北齊大軍,佔領二十多座城,因戰功卓著官至柱國、大司空,得隋國公封號。講究父終子繼的古代,父親如此顯赫出眾,楊堅本人也理所當然的平凡不到哪去。楊堅十四歲時被京兆尹徵召為功曹,四年時間內先後得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右小宮伯,加開府,封成紀縣公,進封大興郡公。

無論誰登基為帝,無論誰攬握大權,楊堅都能得到很好的優待。根本原因在於其父楊忠乃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手握兵權,在賊寇橫行、忠義全失的年代,楊忠麾下將士會死心塌地跟著自己的將主與其楊氏血脈的子孫,由此保證自己的利益。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待到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輝煌的一生正式拉開序幕。

之後篡奪北周大權,建立大隋,進行一系列改革,吞併南朝,整合天下,北方遊牧民族拜倒在他的龍椅下,尊稱他為“聖人可汗”。開皇盛世,重啟中國崛起。楊堅生的偉大,功勳卓著,絕對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推動天下的大勢。生的如此,死的卻充滿疑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讀史者認為隋文帝楊堅是其子楊廣弒殺的,並且有鼻子有眼的說:楊堅病重臨危之際,楊廣絲毫沒有孝心,依然飲酒作樂,還勾搭他父皇的妃子,事情敗露後,楊堅想詔廢太子楊勇、及其他大臣前來修改遺詔,被楊廣事先發現後將其草草悶死。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聖人可汗”楊堅的死充滿了疑團,被人稱作“千古疑案”,在仁壽宮內“離奇”去世,享年64歲。仁壽宮是楊堅登基的的士三年時間裡開始營建的,位於長安西北處,是皇家避暑離宮。說是“宮”,實則是“宮城”,調動了數萬民夫修建而成,裡面的別苑、景色、宮殿等一樣不少京城皇宮。

當楊堅最後一次前往仁壽宮前,奇人章仇太翼三次上奏,力勸隋文帝不要去,此去乃大凶之兆。楊堅不信,大怒,將其下獄論罪,聲稱“等自己從仁壽宮回來,就將這匹夫給殺了”。結果,楊堅這一去果真不復返。皇帝離都,太子監國,這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對太子楊廣而言這是自己鞏固自己位置的絕佳機會,不容錯過。數月時間,楊堅好好享受了自己晚年退休生活,不用煩心憂愁那些國事了。這一次仁壽宮避暑,也是楊堅對太子楊廣、將來帝國繼承者的一次考校。

仁壽四年七月,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的楊堅認為自己將命不久矣,就召集群臣,想做個告別儀式,交託後事。就是在這個緊要關頭,史書中記載的“仁壽宮變”發生。《隋書·高祖本紀》:“甲辰,上以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關於楊廣弒父一事一點沒提到,只是敘說了楊堅病倒不行了,和群臣訣別感慨。按常理說,若真發生弒君之事,史書楊堅高祖本紀中絕對會提到一點,哪怕蛛絲馬跡。但這事就是沒提。

"

隋朝的建立幾乎是水到渠成的,從楊堅一出生就註定了天下即將一統,充斥著血與火的亂世將迎來新的曙光。楊堅出身於關中高門弘農楊氏,家世顯赫,一出生就不同於常人,父母沒有把他帶在身邊養大,而是寄養在尼姑庵中。原因是相貌奇醜,南陳後主陳叔寶曾見之驚懼。有後人說他這是帝王相,貴不可言,當“王天下”。據說五帝之一的顓頊長的就是這副模樣。楊堅的長相和他的人生一樣,極具傳奇色彩,妥妥的命運之子,他得天下在相面算命的人眼中幾乎是大勢所趨,天賦王朝。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楊堅的父親名為楊忠,追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從關西殺出,多次打敗北齊大軍,佔領二十多座城,因戰功卓著官至柱國、大司空,得隋國公封號。講究父終子繼的古代,父親如此顯赫出眾,楊堅本人也理所當然的平凡不到哪去。楊堅十四歲時被京兆尹徵召為功曹,四年時間內先後得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右小宮伯,加開府,封成紀縣公,進封大興郡公。

無論誰登基為帝,無論誰攬握大權,楊堅都能得到很好的優待。根本原因在於其父楊忠乃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手握兵權,在賊寇橫行、忠義全失的年代,楊忠麾下將士會死心塌地跟著自己的將主與其楊氏血脈的子孫,由此保證自己的利益。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待到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輝煌的一生正式拉開序幕。

之後篡奪北周大權,建立大隋,進行一系列改革,吞併南朝,整合天下,北方遊牧民族拜倒在他的龍椅下,尊稱他為“聖人可汗”。開皇盛世,重啟中國崛起。楊堅生的偉大,功勳卓著,絕對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推動天下的大勢。生的如此,死的卻充滿疑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讀史者認為隋文帝楊堅是其子楊廣弒殺的,並且有鼻子有眼的說:楊堅病重臨危之際,楊廣絲毫沒有孝心,依然飲酒作樂,還勾搭他父皇的妃子,事情敗露後,楊堅想詔廢太子楊勇、及其他大臣前來修改遺詔,被楊廣事先發現後將其草草悶死。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聖人可汗”楊堅的死充滿了疑團,被人稱作“千古疑案”,在仁壽宮內“離奇”去世,享年64歲。仁壽宮是楊堅登基的的士三年時間裡開始營建的,位於長安西北處,是皇家避暑離宮。說是“宮”,實則是“宮城”,調動了數萬民夫修建而成,裡面的別苑、景色、宮殿等一樣不少京城皇宮。

當楊堅最後一次前往仁壽宮前,奇人章仇太翼三次上奏,力勸隋文帝不要去,此去乃大凶之兆。楊堅不信,大怒,將其下獄論罪,聲稱“等自己從仁壽宮回來,就將這匹夫給殺了”。結果,楊堅這一去果真不復返。皇帝離都,太子監國,這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對太子楊廣而言這是自己鞏固自己位置的絕佳機會,不容錯過。數月時間,楊堅好好享受了自己晚年退休生活,不用煩心憂愁那些國事了。這一次仁壽宮避暑,也是楊堅對太子楊廣、將來帝國繼承者的一次考校。

仁壽四年七月,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的楊堅認為自己將命不久矣,就召集群臣,想做個告別儀式,交託後事。就是在這個緊要關頭,史書中記載的“仁壽宮變”發生。《隋書·高祖本紀》:“甲辰,上以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關於楊廣弒父一事一點沒提到,只是敘說了楊堅病倒不行了,和群臣訣別感慨。按常理說,若真發生弒君之事,史書楊堅高祖本紀中絕對會提到一點,哪怕蛛絲馬跡。但這事就是沒提。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隋書·后妃傳》和《隋書·楊素傳》中詳細記載有此事,大概情節有所不同,大致方向是一致的(但還是沒有指出弒君一事)。楊廣強姦后妃一事,也是從這傳出的。頗為有趣的是,這裡記載的事情告訴我們:楊堅臨終前,宮內身邊一個親信死忠都沒有,都是背主叛變的小人,楊廣玩弄千古一帝楊堅於股掌,安排他“駕崩”。

這些《隋書·后妃傳》、《隋書·楊素傳》、野史小說中盛傳的故事,其中配角楊堅的表現無異於“白痴”,一點都不像昔日陰謀堆裡殺出來、把群臣視作提線木偶的“聰明人”。最明顯且簡單的一個錯誤,楊堅鐵了心廢黜楊勇,楊勇曾多次登高呼喊父親楊堅都被視作不見,而楊勇被廢后一直在大興城,兩地相隔數百里,來回起碼一個白天,楊堅不可能不知道這事。廢立太子一事講究兵貴神速,不能拖延,何況自己生命垂危,更是如此。若這事真發生了,楊堅有點理智尚存,就不會找人去請楊勇,而是好聲告誡楊廣為人為君、治國理政之道。

還有兩個更為直接證據。隋末農民起義,高舉反隋旗幟的義軍遍地都是,隱約提出弒父一事的僅有李密麾下的文士祖君彥的檄文,反響者沒幾個,只是看著圖一樂,沒人當真相信。唐朝初年的文人士子、大臣史家,同樣沒有提出隋煬帝曾弒父一事。楊廣殺楊堅一事沒幾樣真憑實據的史料考證,反倒是“弒父殺君”一事太違背常理了,簡直不可理喻。

"

隋朝的建立幾乎是水到渠成的,從楊堅一出生就註定了天下即將一統,充斥著血與火的亂世將迎來新的曙光。楊堅出身於關中高門弘農楊氏,家世顯赫,一出生就不同於常人,父母沒有把他帶在身邊養大,而是寄養在尼姑庵中。原因是相貌奇醜,南陳後主陳叔寶曾見之驚懼。有後人說他這是帝王相,貴不可言,當“王天下”。據說五帝之一的顓頊長的就是這副模樣。楊堅的長相和他的人生一樣,極具傳奇色彩,妥妥的命運之子,他得天下在相面算命的人眼中幾乎是大勢所趨,天賦王朝。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楊堅的父親名為楊忠,追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從關西殺出,多次打敗北齊大軍,佔領二十多座城,因戰功卓著官至柱國、大司空,得隋國公封號。講究父終子繼的古代,父親如此顯赫出眾,楊堅本人也理所當然的平凡不到哪去。楊堅十四歲時被京兆尹徵召為功曹,四年時間內先後得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右小宮伯,加開府,封成紀縣公,進封大興郡公。

無論誰登基為帝,無論誰攬握大權,楊堅都能得到很好的優待。根本原因在於其父楊忠乃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手握兵權,在賊寇橫行、忠義全失的年代,楊忠麾下將士會死心塌地跟著自己的將主與其楊氏血脈的子孫,由此保證自己的利益。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待到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輝煌的一生正式拉開序幕。

之後篡奪北周大權,建立大隋,進行一系列改革,吞併南朝,整合天下,北方遊牧民族拜倒在他的龍椅下,尊稱他為“聖人可汗”。開皇盛世,重啟中國崛起。楊堅生的偉大,功勳卓著,絕對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推動天下的大勢。生的如此,死的卻充滿疑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讀史者認為隋文帝楊堅是其子楊廣弒殺的,並且有鼻子有眼的說:楊堅病重臨危之際,楊廣絲毫沒有孝心,依然飲酒作樂,還勾搭他父皇的妃子,事情敗露後,楊堅想詔廢太子楊勇、及其他大臣前來修改遺詔,被楊廣事先發現後將其草草悶死。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聖人可汗”楊堅的死充滿了疑團,被人稱作“千古疑案”,在仁壽宮內“離奇”去世,享年64歲。仁壽宮是楊堅登基的的士三年時間裡開始營建的,位於長安西北處,是皇家避暑離宮。說是“宮”,實則是“宮城”,調動了數萬民夫修建而成,裡面的別苑、景色、宮殿等一樣不少京城皇宮。

當楊堅最後一次前往仁壽宮前,奇人章仇太翼三次上奏,力勸隋文帝不要去,此去乃大凶之兆。楊堅不信,大怒,將其下獄論罪,聲稱“等自己從仁壽宮回來,就將這匹夫給殺了”。結果,楊堅這一去果真不復返。皇帝離都,太子監國,這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對太子楊廣而言這是自己鞏固自己位置的絕佳機會,不容錯過。數月時間,楊堅好好享受了自己晚年退休生活,不用煩心憂愁那些國事了。這一次仁壽宮避暑,也是楊堅對太子楊廣、將來帝國繼承者的一次考校。

仁壽四年七月,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的楊堅認為自己將命不久矣,就召集群臣,想做個告別儀式,交託後事。就是在這個緊要關頭,史書中記載的“仁壽宮變”發生。《隋書·高祖本紀》:“甲辰,上以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關於楊廣弒父一事一點沒提到,只是敘說了楊堅病倒不行了,和群臣訣別感慨。按常理說,若真發生弒君之事,史書楊堅高祖本紀中絕對會提到一點,哪怕蛛絲馬跡。但這事就是沒提。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隋書·后妃傳》和《隋書·楊素傳》中詳細記載有此事,大概情節有所不同,大致方向是一致的(但還是沒有指出弒君一事)。楊廣強姦后妃一事,也是從這傳出的。頗為有趣的是,這裡記載的事情告訴我們:楊堅臨終前,宮內身邊一個親信死忠都沒有,都是背主叛變的小人,楊廣玩弄千古一帝楊堅於股掌,安排他“駕崩”。

這些《隋書·后妃傳》、《隋書·楊素傳》、野史小說中盛傳的故事,其中配角楊堅的表現無異於“白痴”,一點都不像昔日陰謀堆裡殺出來、把群臣視作提線木偶的“聰明人”。最明顯且簡單的一個錯誤,楊堅鐵了心廢黜楊勇,楊勇曾多次登高呼喊父親楊堅都被視作不見,而楊勇被廢后一直在大興城,兩地相隔數百里,來回起碼一個白天,楊堅不可能不知道這事。廢立太子一事講究兵貴神速,不能拖延,何況自己生命垂危,更是如此。若這事真發生了,楊堅有點理智尚存,就不會找人去請楊勇,而是好聲告誡楊廣為人為君、治國理政之道。

還有兩個更為直接證據。隋末農民起義,高舉反隋旗幟的義軍遍地都是,隱約提出弒父一事的僅有李密麾下的文士祖君彥的檄文,反響者沒幾個,只是看著圖一樂,沒人當真相信。唐朝初年的文人士子、大臣史家,同樣沒有提出隋煬帝曾弒父一事。楊廣殺楊堅一事沒幾樣真憑實據的史料考證,反倒是“弒父殺君”一事太違背常理了,簡直不可理喻。

楊堅真是楊廣殺的嗎?這是李唐皇室潑的髒水,還是確有其事?


說到最後筆者私以為,楊廣弒父根本上無稽之談,仔細一想就不可能不現實。亡國之君楊廣得諡號“煬”,什麼汙點安他什麼都不為過,後來的古人是這麼想的,現在的人野史這麼想的。

後話:歷史真相不是非黑即白,是非對錯也不是我們這些後人一概而論,當亂世又起,誰會管帝王家的事,誰會管上面的皇帝幹了什麼喪盡天良的事,想要討還個公道。亂世,活著最重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